重视经济园区的体制创新

俞林根  2005/2/28  9727点  永安之窗
  经济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划出一定的区域,实行产业鼓励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由政府或政府委托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的产业区域。经济园区是市场经济的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区、先进生产力的“孵化”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极”。经济园区的设立,对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开辟的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转口贸易区和其类似的区域已有1000多个。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倡导设立4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后,各类经济园区迅猛发展,仅各种名目的国家级经济园区就有170家,各省市批准的各类经济园区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数不胜数。我省各地也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民营工业园区等各类经济园区,目前有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14个,在建设和建成的各类工业园区100多个。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省经济园区在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我国对外 

  开放形势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现行的一些法律一法规及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优惠政策的调整,开发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体制出现了一些与新情况不相适应的状况的创造和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国际惯例、切合我国国情又充分体现园区特色、突出经济职能又兼容社会管理,功能齐全、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新型管理体制,是经济园区发展的根本保证。 

  建立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领导体制。经济园区是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一种超越常规的特殊形式。创建园区的实践证明,赋予园区较大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园区在管辖的区域内自主进行改革创新,是促使经济园区较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下,经济园区更应保持这种优势。经济园区的上级领导机关,应当从园区“先行、先试”的特殊区域出发,尽可能把本级所拥有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交给 

  经济园区领导机构行使,一些不便下放的权限也可以采取变通办法处理,使园区领导机构有较大的决断权、处置权,以提高决策效率。 

  建立人员精干、办事高效的管理机制。目前,大多数经济园区管理机构采取政府代表机构或者其派出机构--管委会的形式,少数经济园区采取企业(开发总公司)形式、管委会与行政区政府合署办公的形式。不论采取那种管理模式,作为经济园区都应该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方向和“精干、统一、效能、廉洁”的原则。以往一些经济园区实行的党政领导职务一身兼、党政机构有机结合、“几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网上并联审批,内部代办运转,限时高效完成”的一站式服务等有利于人员和机构精简的做法,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值得借鉴。 

  建立宏观管住、微观放活的简政放权机制。经济园区行政管理机构要适应入世要求,从通过审批、管制等行政手段实行直接干预转换到实施市场规则、为保障公平竞争提供服务上来。大幅度地减少行政性前置审批事项,对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部分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对必要的行政性审批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增加审批透明度。要制定和完善市场运作规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等侵权、欺诈行为,坚决制止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秩序和正常运转。 

  建立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园区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是经济园区事业不断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要形成选优用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园区行政工作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但不能死水一潭;要保持较优的待遇,但不能没有竞争压力。行政管理人员可以探索实行聘任制或合同制,推行末位不称职淘汰制。对新进园区管理机关工作的人员,要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对领导职位和重要岗位,可以引入公开竞争机制,选优用优;对在职领导干部,要探索实行任期制和转岗交流制,对不能胜任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及时调整。其次,要形成以岗定酬、按绩定酬的分配机制,采取多种分配形式,逐步拉开分配档次。比如,对一些领导岗位,可以探索实行年薪制;对一般工作人员,可以在基础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拉开各种奖金、补贴分配的档次,着重向优秀人员、优质工作和关键岗位、复杂劳动倾斜。 

  我国入世后,随着国民待遇的全面实施将使经济园区的优惠政策大量减少,园区内外政策逐步趋同,国外投资者在我国投资点的选择余地大为扩大厂经济园区的政策先发性效益大为减弱。面对这种形势,经济园区要不失时机地实现由依靠国家优惠政策支撑向领先环境建设求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土地经营向资本经营和技术经营转变;由注重生产能力和企业规模向注重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转变。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发挥生态优势  力促绿色发展

朱昌汲   12年前   61785点

永安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条件、评定标准及销售程序

17年前   125531点

永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

17年前   99302点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根本.支柱.龙头.目的

19年前   13550点

农村循环经济:化解“三农”问题的经济模式

陆福兴   19年前   10282点

统筹安排县域经济发展 正确认识社会结构变化

19年前   12108点

循环经济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9年前   11286点

发展县域经济的价值判断和路径选择

陈天会   19年前   11220点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袁和平   19年前   13612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确立的重大政策思路

韩俊   19年前   11085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