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存在一个倾向,即使人们在讨论建设和谐社会的种种措施的时候,往往重政策轻机制,用政策来替代机制,甚至在强调政策的同时压制能够造就社会和谐的各种机制,特别是利益表达机制和经由利益表达形成的利益均衡机制。
过去20年,我们基本上是选择用经济增长来替代政治变革,经济上做种种制度安排。这个逻辑是想通过做大蛋糕来缓解社会矛盾。但是最后的结果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就是利益格局严重失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原因是权利的失衡。两极分化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能仅仅看作是政策的结果,关键问题是社会当中不同利益集团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能力不同。这个能力是严重失衡的。
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如果说前20年是用经济增长来替代利益表达和均衡机制的建立,现在弄不好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用社会政策来替代利益表达和均衡机制的建立。用一系列偏向弱势群体的政策来平衡社会当中已经失衡的利益格局,这肯定是必要的,但这也意味着用政策来替代利益的表达。如果说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的含义是建立一个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的话,现在关键是这个利益均衡机制的形成。我对当前社会的判断可归纳为三句话:经济迅速增长、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突出。我觉得政治稳定是基本的现实,中国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很小。现在政府掌握的巨大资源,积累的大量处理突发时间的经验,以及目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都使得中国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很小。我觉得这意味着,目前可能是我们建立利益均衡机制的最好时机。只要我们稍微冒一下风险,就可能为和谐社会奠定一个真正的基础。
所以这种情况下,要重视机制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三个机制:
第一,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这个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官民关系,二是官商关系。和谐社会就要理顺官民关系、官商关系。官民关系,主要是利益表达机制的形成和制度化的问题。利益怎么表达呢?要有一套安排。发生利益冲突时能够有制度化的解决机制。二是官商关系。主要解决一个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克服双方互动的潜规则化的问题。我记得在海南有人讲到对企业招待费用的调查,出来的结果是,2003年私营企业交的各种费用占纳税额将近50%,各种摊派占纳税额的9.2%,各种招待费用占18%,合起来差不多将近80%。这几样东西都体现在官商关系当中,这说明官商关系是一种很不正常的关系。
第二,劳资关系当中的谈判与合作机制。劳资关系很长时间里,在我们社会中是一个空白,这个关系基本的制度和机制,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都是不存在的,这就导致劳资关系的严重失衡,这是在过去几年当中可以看到的。现在在劳资关系上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工会的问题。二是谈判制度的建立问题。现在劳资关系问题已经摆到桌面上了。
第三,政府的利益调节作用。个人所得税,原来说工薪阶层大约占40%,最近一个调查表明是60%还多,这不是全国性很规范的调查,都是个别地方调查的结果。但是个别地方调查的结果也说明问题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