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73个位次是怎样提升的

  2005/5/12  14562点  永安之窗
  这里是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宝地,这里是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热土。记者在昌乐县采访,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县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浓厚氛围。

  2004年,昌乐县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比2001年提升了73个位次。和2000年相比,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1%,其它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实现了翻番增长。今年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4·2%,增幅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一。

  广借外力

  招商引资是昌乐县委、县政府这几年始终喊在嘴上、抓在手上的两个“天字号工程”之一。“招商引资是解决昌乐发展问题的惟一途径。”这是昌乐对招商引资的定位。

  2000年,昌乐县农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高达33·6%。由于自身经济总量太小,工业基础薄弱,要想走“工业立县”的路子,单靠内部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县委书记花兆贤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招商引资在昌乐县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个在许多地方已不成为问题的问题,竟是他们在2001年开展招商引资时需要首先破解的“难题”。昌乐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但直到2000年,开发区内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动几位外地客商来昌乐考察,没想到,人家到昌乐转了一圈,看到落后的“硬件”,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要改善“硬件”,却又缺乏资金。怎么办?昌乐人一改过去靠行政手段抓投入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对经营性用地使用权、开发权、收费优惠权“三权”拍卖,保证了经营城市土地的依法公正。与此同时,该县还采用以地换路、移位还建、BOT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昌乐经济开发区在园区主干道路建设上采取以地换路的方式,在政府未花一分钱的情况下,投资2600多万元,建设了八纵五横道路31·5公里,相当于前十年投资的总和。2001年以来,开发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投入5亿多元,是前9年投入总和的10多倍。香港中基公司投资建设的地下管网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泛华集团投资对开发区进行了绿化,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景观与生态共生、美化与文化兼容、娱乐与休憩均备”的格局。现在的开发区,已成为客商眼中的投资“宝地”。目前,县开发区及6个项目区均达到了“六通一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活力园区”。

  昌乐人用别人的钱办了自己的事,成功为开展招商引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与外商广结良缘,走上招商商愿来、引资资到位的良性循环。自2000年以来,引进项目1741个,到位资金83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45个,到位资金52亿元。今年一季度,该县又引进项目108个,到位资金7·98亿元。

  激活内力

  借助外力,并不忽视激活内力。发展民营经济,成为昌乐县的另一个“天字号工程”。他们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资本的生长创造了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刺激民营经济的“爆发性”大增长。他们坚持“点”、“线”、“面”全方位拓展,形成“高峰”林立、“群山”连绵的发展格局。

  “点”上,重点膨胀骨干企业。采取领导重点包靠、政策重点倾斜、资金重点投入等措施,加大对乐化、乐港、盛泰等骨干民营企业的培植力度,着力在膨胀企业规模、争创名牌产品、加快上市融资等方面狠下功夫。乐港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肉鸭加工企业,除做大做强主打产业外,县里鼓励他们将触角伸向羽绒、塑料等行业,去年与深圳银建公司共同投资6亿元兴建了乐港聚酯薄膜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乐港、乐化两家企业进入了山东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

  “线”上,昌乐县重点拉长优势产业。围绕初步形成的化工、食品、塑料、珠宝等特色优势产业,实行一个产业制定一个发展规划,落实一套班子具体抓,培植优势产业群体,努力形成一批特色经济“隆起带”。拖拉机及配件生产是昌乐县的一条黄金产业链。几年间,它由区区几个组装小企业摇身一变为集内燃机、前后桥、轮毂等配件生产于一体的拖拉机产业集散地,企业达到150多家。乐器企业迅速发展到40多家,达到年产100万把的能力。塑料企业遍地开花,200多家企业抱团成为江北最大的生产基地。

  “面”上,昌乐县重点扩张民营经济总量。通过政策引导、干部带头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启动民资、激活民力,调动方方面面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形成民营经济铺天盖地大发展之势。昌乐县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去年底,民营企业达到2161家,注册资金达到24·54亿元。

  深挖潜力

  项目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是提升经济总量的重要途径。2002年以来,昌乐县先后建成投产了山水水泥、中传拉链、汇源柠檬酸、世纪阳光纸业、盛世热电、振兴焦化扩产等一批大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增添了充足后劲。今年,该县又确定了泰达生物肥、粗苯加工等总投资近30亿元的23个工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如何把现有企业培育好,发展好,使之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昌乐县决策者们思之念之的另一个问题。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骨干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集中力量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使骨干企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为培强做大现有企业,昌乐县在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适合县情的有益探索。他们对县属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或出售、兼并、拍卖。他们对全县124个县属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113个镇村企业全部进行改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转为民营企业。

  昌乐县还按照“突出一个重点,坚持两路推进”的原则,实施企业改革攻坚战,突出抓好优势骨干企业的上市融资工作,把培植上市资源作为重中之重,重点攻坚。对代表昌乐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乐港公司、乐化集团、永昌公司、江海麦芽、盛泰药业、矿机集团等六家企业作为后备上市资源进行重点培植。

  昌乐县还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有效形式进行“自救”,从而使一批过去不大景气的企业一跃成为规模以上企业。矿机集团“翻身”后,投资10亿元兴建了矿机工业园,并控股湖北煤机厂和莱芜煤机厂,成为全国同行业的“老大”。

  昌乐工业以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迅速崛起。作为骨干税源的规模以上企业,昌乐县2000年仅有88家,而2004年发展到160家。2000年,全县上交税金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只有2家,而2004年,全县上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8家,其中1家企业上交税金过亿元。8家上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实现的税收,占到了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上交税金的75·9%。2004年,该县农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7%,二、三产业方面的税收则占到了地方财政收入的66·4%。

  记者在昌乐采访,正逢该县充分利用胡总书记视察潍坊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明确提出以发展来检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全力组织实施“3336工程”,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县培植起3家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6家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记者采访财政、经贸、国税、地税、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人时,他们无一例外地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细账,语气都非常肯定地说,照目前发展势头,用不了三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诚邀爱邦空气能热泵、空气源热水器地区代理商

17年前   6576点

笋竹节文艺晚会冠名权招商

19年前   12072点

引资之余 更须选资

邓聿文   19年前   7999点

乡镇如何实行低成本招商引资

陈利慧   20年前   8702点

贡川镇分类服务全力提升计生工作上台阶

葛坤全  吴燕   9年前   65131点

曹远镇积极兑现各项计生优惠政策

葛坤全  陈怡允   9年前   58304点

统筹规划 提升档次 加快北部工业新城建设步伐

吴家福   12年前   78539点

发挥生态优势  力促绿色发展

朱昌汲   12年前   61394点

发挥生态优势  力促绿色发展——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随感

朱昌汲   12年前   65362点

永安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洪文殊   14年前   80446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