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洪田范围内仅有少量的私塾,其中最出名的是清末秀才罗线良先生创办的“ 德学堂”。这所学堂最初设在罗先生的家里,后来迁到水西村罗氏祠堂洪城祠,1913年被命名为“国民二等 德学校”。由于兵荒马乱,学校办学不很正常,1938年底福建省会内迁永安后,省教育厅很重视教育的发展,许多乡村规模较大的私塾都被改为国民小学。1939年,水西村的 学校被正式命名为“古马中心小学”(下面简称古马小学)。1944年,水东人罗君苍先生到洪田创办了“洪田小学”,此后湍石、马洪等地也都办起小学。永安———的古马小学)
古马小学 创办早,规模大,师资力量相对较雄厚,除了老校长,不少是国民师范毕业生,如:校长罗怀坷(名家衷,号玉风,罗线良先生的次子,1923年毕业于福州乌石山师范音乐班),游儒衡(名维岳)、林建彬(名石文)范克尧;还有的则是高中毕业生,如游善祖(名居宗)、罗会伍(名廷水)、游仁娟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古马小学的教育发展非常快,学生已达到近两百名,成为永安乡村中的大学校之一。因为老校长罗线良先生思想进步,爱国主义精神强烈,他不仅带头宣传抗日,强调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要求当校长的儿子(因为属国民党员)大胆地教好抗日歌曲,学校里的抗日宣传搞得风风火火,而且及时地向学生传播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发动学生到各个乡村去张贴抗日标语,宣传抗日政策。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古马小学召开了全体师生“庆祝大会”,并且将这消息传遍各个乡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古马小学为当地的群众宣传抗日,激发人们爱国热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老百姓形象地说:“古马小学是在抗日声中成长壮大 起来的学校。”现在,老一辈人回忆当年的情景还会情不自禁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
洪田乡第二大的小学是黄坑小学。1936年,黄坑村大富户蔡锡增和蔡增男创办了黄坑小学(后来被县里命名为国民小学)。该聘请永安城内人陈发坚为校长,王林晴、杨永照、陈玉清、等五人为教师。生以黄坑、林山、大坑的村民子女为主,兼收今属曹远的板坑、蔡地的部分农民子女,在读学生达90余人。因为教师多来自城内,其中陈玉清属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省会内迁而来的福州籍教师,他们为周围偏远的山村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也在宣传抗日政策起了一定的作用,给农民们传播了许多新信息。
抗战期间,贵湖村的邓用汝(乳名发海)在生卿村创办了生卿小学,主要生员来自生卿、留山、东坑,因战乱一度停办;后来,由本生卿人管连海续办,。这所学校规模教小,教员只有两三名。
当年,洪田小学的抗日宣传活动也相当活跃,学校也有组织学生积极地宣传抗日政策等等。此外,当时小学里有一位姓蒋的教师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他不仅是抗日积极分子,而且秘密地发展思想进步快的学生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参加的学生有邓亨达、林海等十几人。不久,他被校长罗君苍(系国民党永安县党部委员)发现举报险遭逮捕,幸好他姐夫陈邦文(时任洪田乡长)事先给他通风,他连夜逃到东坑村苦竹岭避难。
解放后,洪田各个乡村都兴办了小学,全镇共有完小19所,连半岭、盘古石、南台坑、留山村的甲新寨等自然村都有初级小学。1969 年3 月,洪田办起了农业中学,1972年改为洪田中学,设两个水电高中班,1977再度创办“草棚中学”(两个高中班)。1979 年低成立洪田学区,1984年洪田中学被命名为“洪田初级中学”……
今天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了,回顾洪田的教育事业发展,我们不能不事实求是地说,洪田的教育是在抗日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没有抗日战争时期打下的基础,就没有后来洪田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的可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