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2/23 11:38:24  21907点  永安之窗
(初稿)

永安市科技局

进入21世纪后,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国内竞争更趋激烈,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保十争百、强市富民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及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充分认识当今我市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研究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一流人居环境创建步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及胡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围绕提高科学技术在我市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做强做大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提升做优化工、建材、机械等传统工业,培育生物制药产业,进一步创新体制,扩大开放,调整结构,完善政策,营造环境,加快发展科技事业,不断增强科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永安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全市科技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科技搭台,经济唱戏”,科技工作要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全市人民生活质量服务。 
——政府引导原则。党委、政府加大对科技领导力度,加强对科教兴市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和规划、指导、协调。以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抓好科技进步工作。 
——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以应用性的开发研究为主的方针,把科技成果的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工作社会化贯穿于科技工作的全过程。 
——突出创新原则。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市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的人才队伍,培育创新精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城市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科技创新,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技术跨越。同时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科技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观念创新,加快我市创新体系建设。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重视社会发展中的科技进步,积极在环境保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应用、医药卫生、计划生育、人居环境、生态平衡以及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方面开展工作。 
——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实施各类人才工程计划,大胆提拔、唯才是用,尊重科技人员的探索、创新,倡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形成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强的骨干队伍。 
三、发展目标
我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构建具有永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关键技术自给率有较大提高;永安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层次有较大提高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永安综合竞争力有了明显增强。到2020年,科技与经济实现有机结合,永安市基本建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创新人才聚集、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具体目标是: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进步。
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主要行业和若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全国、全省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服务能力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建立健全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体制。
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研机构、高校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并逐步实现规范化运行。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做大做强建材、机械、林竹、纺织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环保和新能源等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专有技术和高新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培育3个年产值达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专利年申请量比“十五”期间有大幅度的增加。
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主要产业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制造技术和装备达到省内国内先进水平。
——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着力建设尼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把尼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引进和对外开放的基地。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取得重要进展。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开发和推广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安全养殖技术、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产品,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配送技术、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技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防灾减灾、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农业技术。信息化建设进程大大加快,建成全市服务农业农民的综合信息网。
——建立完善多元化、社会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全社会科技投入明显增加。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例达3%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超过75%,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一般企业达到3%以上。市、乡镇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占同级财政决算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1.5%和1.3%以上。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集聚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全市从事研发活动人员数比"十五"期间增加25%,骨干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15%以上,全社会科技素质显著提高。
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发展战略及主要任务
基本战略为"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大手段",以构建全市科技创新体系为主线,以加强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加速人才培养和强化改革为手段,推进我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产业而言,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提升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及建材、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培育生物制药产业;就企业而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科技型服务企业,促进企业由传统的生产、经营型向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型方向发展,使技术创新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就产品而言,将产品做特、做深。发展特色产品,在特字上做文章,在深加工上求突破。将传统产品做精、做细。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争创规模优势,使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企业的主导产品、拳头产品;就技术而言,根据我市实际,确定技术引进、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等三种主要方式,重点引进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专有技术和特色产品,推广应用共性技术和其他先进适用技术。
(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林)。
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致富农民为核心,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速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有科技含量、有区域特色、有龙头企业、有产业规模"的要求,按照企业化运作的思路,大力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集中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按照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从品种引进、种子(苗)供应、标准化产品生产到加工、品牌、市场开拓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式开发,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开发和推广农业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降耗增效技术、食品安全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抓好农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施良种工程,重点是围绕粮油、林竹、食用菌、果茶、畜禽、水产、蔬菜、花卉等主导产业,开展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和开发,加快产业化配套技术的引进攻关,提高产业化水平,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开展生物肥料、农药、饲料等生物制品的研制与应用;应用组培、分子标记和动物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提高良种繁育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农药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提高农药现代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继续开展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梯度扩展,逐步向周边县辐射,培育重点星火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
——开发山区特色资源,发展创汇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组织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特别是食用菌、山野菜等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技术引进与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手段研究,开发名牌产品,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基地。发展旅游农业和生态农业。
——发挥我市林业优势,坚持资源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对林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林业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大力推广桉树种植,重点解决原料林和用材林、林产加工、竹林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使林业经济总量和技术水平居于全省前列。充分利用我市林权改革的这一有利契机,发挥我市笋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笋竹产业。推广笋竹先进种植实用技术,如: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覆盖、育苗技术等。
(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工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工艺技术;着力解决制造业升级面临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大力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纺织工业。纺织工业要寻找产业升级的“高位嫁接点”,将功能性纺织产品、高技术含量的纺织产品,做为纺织产业升级的切入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以产业用纺织品为突破口,力争高起点,努力构建短纤——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产业链。重点突破以下技术:①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创新技术。不断推进现有合成革基布、制鞋材料、水溶性无纺布等产业用纺织品向高档、系列、深层次发展。加大力度,拓宽产业用纺织品在新型骨架材料、土工织物、过滤材料、医疗卫生保健材料、农用材料、汽车用织物、建筑防水材料、工业绳缆等的应用领域。②纺纱技术。研究适应于新型产业用纺织品及其高档织造坯布的纱线新品种开发技术。应用新型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新品种,开发棉、化纤以及多种成分混纺,不同档次的功能性纱线。③织造技术。推广应用机织、针织产业用纺织品现代织造技术。研究采用各种成份纱线、纱线长丝交并交捻以及各种织造组织结构的产业用布开发技术。增加电子提花、多相引纬的无梭织机和新型整浆设备。④染整技术。以满足产业用纺织品印染后整理需求。应用推广染整共性技术、先进适用性技术和高新技术。重点有前处理退浆、水洗技术、低浴比套染技术、多功能和风格整理技术、织物表面处理技术等。
——林竹加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林业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林业产业化,形成以“永安林业”为产业龙头的林产加工平台。根据我市林业资源特点,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建立质量、标准、市场准入认证为重点,以延长产业链和产业间交融为主线,以开发特色板材和终端产品为目标,全面提升林竹产业水平。
——生物制药业。与我市现有的自然生物资源相结合,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特别是要做好做强桉树、中小径竹及其他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食用菌、苦竹素、绿竹素、桉树叶、天然芳香剂、青蒿、虎杖、石斛等。建立生物医药创业孵化基地,并做好生物医药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开发生物药业技术和成果,引进、转化、吸收生物技术领域的医药项目。完成GAP、GMP论证,初步建设成福建中草药集散大型专业市场。
——建材工业。以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为重点,大力开发节能降耗生产技术及节能型建材产品,功能性建材产品,复合型终端产品,将资源型建材产业变为产品型建材产业群。要加大对现有立窑水泥企业的改造,提升建材工业水平。按照“上大压小、淘汰落后”的原则,加快旋窑水泥建设,拓宽水泥产品线。立足煅烧地产无烟煤,重点应用微机配料技术、新型窑外分解技术、新型建材成型技术等,实现建材行业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在传统建筑材料产品基础上,大力开发生产新型建材,重点发展以各种高强复合板、防水阻燃复合板、轻质板等为主的新型墙体材料,以耐火纤维、保温装饰整体板、隔热涂料等为主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建筑防水、密封材料为主的防水密封材料,推动建材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化学工业。化学工业要依托产业优势,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全面提升我市化工产业层次,当前需抓好智胜合成氨技改扩建、余热回收、钌系催化剂和化工厂乳化、膨化炸药以及由智胜与化工厂合作的硝铵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化肥、化学原料、民用炸药工业。发展以尿素、合成氨、碳铵或普钙为基础的复合肥、专用肥、缓释或长效肥料;扶持钌系催化剂、无机复合超细活性填料等产品的生产;积极开发乳化炸药、膨化炸药新品种,实现化学工业发展上新台阶。
——机械工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抓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程(CAD/CAM/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管理信息系统(CMIS)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新型材料及成型改性技术、高效节能、清洁生产与环保等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开发和推广工业智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等高新技术,增加传统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汽车零配件、轴承、精密机械设备、矿山机械等新产品。特别是要抓住永安汽车厂被列为省卡车生产基地的有利时机,做好汽车生产准入验收和扩建工作,做大做强汽车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新技术已成为跨世纪竞争的制高点和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要在立足于我市现有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上,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技术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为突破口,合理配置科技及相关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加强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以加速培育和发展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高新技术化为目标,以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扩大规模和培育名牌为手段,重点发展生物制药、林竹加工、纺织、建材、化工、机械等行业。到2010年达到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孵化基地和聚集地,是高技术向传统产业和全社会扩散的幅射源。所以要继续建设好尼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要结合我市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继续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的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其在三明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重点在纺织、生物制药、林竹加工、建材、机械、化工等六个工业领域,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四)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建设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科技力量,形成优势,促进省地属与我市科技有机结合,增强科技科技创新对我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把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开放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作为推进永安“十一五”科技发展的关键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继续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大力发展企业技术中心或科研机构;积极探索新型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原则,拓宽科技服务的领域,以技术交易、技术经纪、信息咨询、技术评估、专利代理、科技培训为主要服务内容,引导和扶持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
——加强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科技管理体制要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围绕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突出科技管理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环境营造、典型示范”的科技管理新职能,强化宏观协调手段,推进科技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积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向产业规模化、企业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支持民营科技企业通过联营、兼并、租赁、承包国有企业。努力为民营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五)促进经济社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围绕创建一流人居环境,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这一社会发展目标,开展社会事业的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注重并加快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科普教育、防灾减灾等各方面的技术创新,不断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加快高新技术在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要围绕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人口、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促进科技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与协调发展,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生态与环境保护。重点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预防、噪音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清洁化生产、环境监管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同时开展地下水源的动态监测和地表水的治理,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和城市绿化美化的研究。大力推广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加大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督管理上的应用力度,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
——人居环境与郊区城镇化建设。重点开展对住宅的通风、采光、防噪、智能化的研究和室内环境质量的监测。对住宅小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服务功能和保洁美化开展研究。开发和推广一批住宅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功能合理、质量较高的成套化、系列化、节能节材的住宅产品。加强对现代通讯、家电、计算机等现代化工作和生活用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创建一流人居环境,探索建设智能化住宅小区,提高住宅产业的科技水平。城镇化建设方面围绕小康型城镇及农村住宅建设。开发和推广一批住宅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功能合理、质量较高的成套化、系列化、节能节材的住宅产品。开展城镇管理现代化和城镇公共设施方面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的居住水平。
——科普教育。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以推广普及科学知识与实用技术为重点,以建立健全科普组织网络为依托,以宣传、示范、培训为手段,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各种大众传媒的科普宣传作用,重点在青少年、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开展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及伪科学的社会风气。
——防灾减灾。继续开展防灾减灾的研究。搞好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及农林病虫害的测报,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防御体系。开展城乡建筑物与森林火灾的预防、监控与自动扑救技术研究。开展气象与工农业生产相关性的研究,防震与建筑物结构研究等,并用其成果指导生产和建设。 
五、主要措施和支撑环境
(一)确立企业在科技进步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把加强技术创新和企业改革结合起来,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强化企业的内在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
——推动研发机构成为企业科技进步的中坚。引导企业内部建立以法人挂帅,研发机构为核心,生产、营销、财务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创新体系。推动和引导企业普遍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并做到研发职能、研发人员、研发经费、激励措施、挂钩院校五落实。积极探索和推广有效的研发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研发机构建设的水平,充分发挥研发机构在产业升级、产品换代、技术更新中的关键作用。
——引导企业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引导企业按市场规律建立起吸纳和使用优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探索采用期权和认购权证等办法,鼓励科技人员技术入股、技术控股和技术承包,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引导企业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在立足自主研究开发的同时,加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人才优势及众多的科技成果。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获取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能力。要针对我市产业结构现状和转型升级方向,采取项目对接、难题招标、共建研发机构或中试基地等多种形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和人才资本的优化组合。
——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专利工作。认真抓好专利研究、申请、实施、保护等各个环节,鼓励职工围绕企业产品和市场需求,研究开发专利技术和产品。积极实施专利技术,落实专人负责企业的专利事务。切实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特色产品,增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二)充分发挥科技服务机构职能,为科技进步提供服务平台。
重点办好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所、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非盈利性科技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以技术、人才、信息、专利服务的中介组织,为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人才、信息、咨询、无形资产评估、专利申请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形成以企业和农民为主要对象,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发挥技术市场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利用创新资源的成本。加强科技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科技服务的领域,提高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机制建设,构筑科技进步的人才高地。
——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产学研合作、实践锻炼、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导师"传帮带"等多种形式,重点培养各级各类学术技术带头人、掌握某一方面高新技术或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善于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经营管理人才。
——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 ”结合起来。采取调动、借用、聘用、兼职、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认真做好本籍在外人才的智力还乡工作,充分利用本籍在外优秀人才这一宝贵的智力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他们到本市从事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并在信息、技术、项目、设备和资金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强化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充分承认知识和技术的价值,在按劳分配的同时,实行按智分配,按成果转化的效益分配,按股分配,让一部分拥有高新技术成果的科技人员和能够组织创新活动的企业家先富起来。通过助你创业,帮你成功,让人才价值得到最大实现。拓宽用人视野,树立正确和开放的人才观,不求所在,但求所得。
(四)加强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设,为科技进步提供资金支撑。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幅度地加大全社会的科技投入,切实解决资金对科技发展的瓶颈制约。
——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建立新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市里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和高新技术成果风险投资担保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化初期的技术创新项目。大力推进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企业化。探索民间风险投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风险投资。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申报项目的形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等有关科技基金的扶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星火、火炬、攻关、重点新产品等科技计划,享受相关的优惠扶持,相对地增加科技投入。
——加大科技投入的引导力度,大幅度地提高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占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5%以上。每年从财政新增收入中提取5-10%作为科技发展基金,各乡镇、街道也应从财政收入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科技发展基金。确保按时足额到位,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金融单位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信贷支持力度,实现金融资本和科技项目的有机结合。
(五)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参与,为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各级各部门应深刻理解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未来的竞争,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观念,把科技和人才问题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
——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切实抓、有关部门具体抓的科技工作领导机制。建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将科技进步列入各级领导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把科技工作实绩作为干部考核、评价、任用的重要依据。大力实施市场化战略,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和推动科技进步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科技工作的领导水平和成效。加强软科学研究,促进决策科学化。
——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社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群策群力,形成推进科技进步的合力。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
——加强政策导向和示范导向机制建设。加强科技政策的调研和落实,确保各项科技优惠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落实到企业,充分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和扶持功能。重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进步示范企业、科技进步示范乡镇等一批科技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科技进步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二〇〇六年二月五日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福建和其昌竹业有限公司优化升级纪实

朱昌汲   10年前   20216点

关于打造永安桃源洞-上坪-青水-槐南安贞堡生态旅游大观廊的建议

吴继林   17年前   22878点

林胜贵--全国科技教育优秀辅导员 永安一中科技总辅导员

17年前   17309点

中共永安市委  永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

18年前   16855点

农业科技发展的八个重点

20年前   12854点

世界经济日益依赖科技创新

20年前   13421点

学校科技活动的热心人林胜贵

20年前   22760点

苏文瑞的科技情结

20年前   16135点

拳拳关爱情——记市关工委“夕阳红”科技服务队队长罗益諴

20年前   14581点

水泥工业发展出现新特点

杨国阳   17年前   12636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