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收入的现状
现阶段,永安市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收入的增长和非农收入的增长。
1、从传统农业看,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单位农产品收入来实现增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科技的推广应用,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难有大的提高,加之近几年,由于结构调整、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小城镇建设、道路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耕地面积减少,主要农产品产量还有所下降,1998-2002年粮食产量基本维持在12万吨左右,其中:1998年为12.6万吨,1999年为12.7万吨,2000年为12.7万吨,2001年为12.2万吨,2002年为11.6万吨,粮食产量几乎没有增加,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几乎为零。2002年肉类产量为2.7万吨,比1997年增长68.7%,年均增长6.4%,而前五年年均增长13.7%,对农民纯收入
的增长贡献也不大。
单位农产品收入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目前主要农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了销售困难,市场价格连续下跌,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农业形成较大冲击,主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都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而同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跌反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大为上升,种田养猪没效益,农民从中获利甚微,影响农民增收。
2、从非农收入看:主要来自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三部分。近几年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虽有所增加,但增速却逐年在下降,2001年人均收入为806.4元,比上年增加192.2元,增长31.3%;2002年人均收入为922.8元,比上年增加116.4元,增长14.4%。受市场竞争的压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乡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乡镇企业普遍不景气,许多乡镇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效益下降,竞争乏力,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减少,2002年人均为439.5元,比上年下降9.4%。由于农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支撑着农民收入的缓慢增长,但是外出打工人员受城镇企业改革,减员增效,下岗职工较多的影响,农民进城就业机会减少,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困难。
二、农民收入的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上期,农民收入高速增长,从1991年的1030元到1996年的2597元,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16.7 %。九十年代后期,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1997年至2000年的4年间,每年增长速度依次是15.8%、6.4%、5.2%、5.1%。进入新世纪,农民收入增长虽有回升,但增幅仍在下降,2001年农民纯收入为3694元,增长4.4%,2002年为3850元,增长4.1%,比当年城镇居民增长8.4%,相差了4.3个百分点。
2、非农收入支撑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近几年传统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增长,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在提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从1998年至2002年5年间,农民人均每年从传统农业和非农中得到的收入为4721元,年均增长8.8%。其中:人均每年从传统农业得到的收入为3152元,占66.8%,年均下降1.4%。在传统农业中,种植业收入占了半壁江山,人均收入为1682元,年均下降1.9%;人均从牧业中得到的收入为1027元,年均下降5.0%。再看非农收入,人均每年从非农中得到的收入为1569元,占33.2%,年均增长14.5%。非农收入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资性收入,人均每年900.3元,占非农收入的57.4%,年均增长17.5%;另一部分是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人均收入3341.5元,年均增长11.5%。根据上述资料,5年来,永安市农民收入的增长,全部是非农收入的增长,而最主要的是农民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3、收入差距在拉大。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在拉大,从1998年至2002年5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3%、3.8%、3%、15.6%、8.4%,年均增长7.5%。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4%、5.2%、5.1%、4.4%、4.2%,年均增长3.8%。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拉大,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例:2001年为2.28:1,2002年为2.86:1。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在拉大,近几年由于经营传统农业与从事非农收入差别的影响,农村居民两级分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有的农户家产几十万上百万不等,有的农户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据推算,永安市农村还约有400人亟待解决温饱问题的特困人口。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要坚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1、要调整农业组织机构。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其结果是规模小、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其他行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差,农民增收困难,因此,调整农业组织机构是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弱点,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打破小生产,实现由家庭承包制到股份合作公司的嬗变,通过公司制的变革,用经济手段扩大生产规模,使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要积极培养有经营规模和特色的“庄园经济”,农民按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这将有效实现人和土地的有机结合,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入市场,把农业从家庭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
2、要培育龙头企业,强化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各地应从自身的资源出发,确定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品。一是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践证明,做大做强一个龙头企业,就会收到兴一个产业、带一片区域,活一方经济、富一方民众的功效。永安市的融燕禽业有限公司、林业集团、飞桥莴苣发展有限公司、上吉山生态果园示范场等龙头企业就是例证。强化龙头企业的途径,主要可以通过合资建立新型外向型龙头企业,也可以通过中小企业联合形成规模的龙头企业,政策上给予优惠,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独特作用。二是要巩固提高传统产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扩大生产,形成产业体系。三是根据当地自身资源的条件,筛选一批优势产品、重点培育,加快形成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向农业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发展。
3、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应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的生产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一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营养含量,改低质劣质的“温饱型”产品为优质畅销的“营养型”产品。二是要发展安全绿色食品,按照国际国内有关安全卫生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建立和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度,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4、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首先,要加大资金、科技、人力的投入力度,引导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示范名牌企业。目前永安市应立足畜禽、毛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优势,采取投入主体多元化的形式,发展一批加工型的龙头企业,以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其次,是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加工原材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营运一体化。要依据永安市的地理条件、资源优势,重点建设四大专业生产区域,从而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一是以城区四个街道为主的蔬菜生产区,二是以西洋、小陶、洪田为主的水果生产区,三是以贡川、吉山为主的畜禽生产区,四是以安砂、曹远、大湖为主的水产品生产区。
(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
永安市农村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劳动力资源的增长超过社会生产的增长。目前永安市农村劳动力10.4万人,耕地面积22.4万亩,劳动力人均耕地2.15亩,按每个劳动力人均可耕种4亩耕地计算,全市农村所需劳动力约5.6万人,剩余5万劳动力需要转移。转移劳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
1、继续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历史上乡镇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灵活的机制,面向市场,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996年以后,乡镇企业发生了重大改变,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明显减弱,近两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又有所回升。乡镇企业应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扬长避短,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一个重要渠道,近5年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年均以11.5%速度递增,仍大有潜力可挖。
2、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不仅使镇区本身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实力增强,还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小城镇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镇区的集贸市场交易,可以促进商品基地的建设,使小城镇成为农副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交易的集散地,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
3、促进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城镇化和工业化两者相互依存,要从战略上结合起来,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适当集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发展县城关镇及交通便利,特色突出的中心小城镇,从而产生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积极组织劳务输出。现阶段农民的增收主要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在未来若干年,农民外出打工收入仍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的管理和引导,完善就业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等社会服务体系,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减少盲目性。
(三)合理运用农业投入资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1、合理运用农业投入资金。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加大了对农业投入的力度。永安市每年的投入上亿元,积极推
进了以水利、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公路、电网、通讯、沼气为重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以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优质农产品为重点的基地建设,有效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效果。今后,在农业资金投入上,一是要合理运用农业资金的投向,集中力量办大事,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要重点投入;二是应大力支持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以发挥龙头企业应有的作用。
2、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科技进步。永安市农村科技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农、科技增收真正深入人心。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农民科技文化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健全农技推广体系,积极发展高等院校、研究所等科技人才合作经营农业高科技项目、示范园区等项目,促进科技进步。
(四)继续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是要严格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确实杜绝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二是要精减乡村干部,减少财政支出;三是要提倡文明消费、合理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节俭风尚。当前,农村特别要反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讲排场,摆阔气的恶习,引导农民把资金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去,以不断地改善、提高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为自身的增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