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石洪竹和他的座右铭

管其乾、朱昌剑  2003/9/26  11796点  永安之窗
  题注:谁能想到一个土里刨食、乐于捞尸敛尸的农民也有他的座右铭?请看——


  一个只读过高小的花甲老汉,一直过着贫寒的生活,可他热心助人,并有自己的人生座右铭。他就是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村民石洪竹。本文讲述的就是这位普通百姓的故事。

  一、捞尸敛尸

  1984年秋的一天上午,永安市洪田镇中学后面一处叫坑尾潭的文川河边。河心处,漂浮着一艘临时拼造的大木排,一个撑排工缓慢地撑着木排;另一个瘦高的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个用粗铁丝做的铁锚状钩子,不时用力地将那钩子抛向水中,又小心地将那锚钩子往回拉。4个多小时后,那个抛钩的男子觉得手里有点沉,自言自语道:“这回可找到了。”

  一分钟后,三具溺水男尸的头浮上了水面,岸上的人群中发出了一阵阵啕大哭;木排上的那个撑排工吓得手脚都在发抖;而那个抛锚钩的中年男子却显得异常镇定,小心而且专注地收着手中的绳子,一阵用力之后,终于将其中两具尸体拉上了木排,而另一具本来三人抱成一团的尸体只在露出了一个头后,便又沉到了水底。原来铁锚只钩住了其中一具尸体的腋下,另一具抱得较松又脱落到了水底。

  看到二具刚从水中捞出的死尸后,那个撑排工吓得牙齿都在咯咯作响;而那个瘦高个子一边将两具紧抱的尸体分开,一边说:“怕什么啊,我们又不是去偷去抢,把他们拉上来,好早点让他们见到自己的亲人!”
那撑排工战战兢兢,好容易将木排划到水浅的地方,没等木排靠岸就撒腿跑了,再也不敢和那个瘦高个子“共事”了。瘦高个子将两具尸体拉到沙滩上,自己撑着木排去找另一个溺水民工了。

  一个多小时后,另一具男尸又被瘦高个子拉到沙滩上。

  事后,施工单位让人给瘦高个子送去一个红包,里面有20元人民币。旁人听说后说:“总共20元?太少了!200元一具都没人愿意去替他们捞哟!”瘦高个子说:“我帮人家做事,从来不跟人家讲钱!”这个瘦高个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石洪竹。

  石洪竹32岁那年,洪田村村民李仙木的妻子因在田里赶鸭子时触到黑光灯的电线,不幸身亡,由于电击时间长,到出丧时,尸体已经发绿;加上仙木的妻子也只有30多岁,当地人迷信,认为给这样凶死、短寿的人盖棺会沾上晦气。出丧的时辰就要到了,连死者的亲人都不敢上前给死者盖棺,这时正在做理事先生的石洪竹主动走上前去依俗为死者盖棺。石洪竹想得很明朗,事后他告诉笔者:“世上根本没什么鬼神,人死了总要入土为安,盖棺、抬棺的事总得有人来做。几年后,李仙木自己坐拖拉机遭遇车祸身亡,盖棺的事还是我为他做的。我为李仙木的妻子盖棺那年,我自己才30出头,我并没有因为给短寿的人盖棺而折寿,我今年60岁了。”

  不仅如此,洪田附近的荒山野外或道路交通上一旦有因祸身亡的人,哪怕血流满面,肢体分家,别人不敢去收尸,只要有人找到石洪竹,他准去。

  至今为止,石洪竹已为20多位被认为是凶死者盖过棺,由他从水中捞出的尸体至少在10具以上,有的溺水者即使被流到了十里之外的甲子科、大炼村一带,人们还是要找石洪竹去帮助寻尸、捞尸。
各位读者千万不要误以为本文的主人翁只不过是个为利所驱的土工。其实,石洪竹这一生捞尸、敛尸和给凶死者盖棺,最大的红包就是前面提到过的20元,一般的红包12元,最小的红包2元。倘若是为利所驱所使,他完全可以像别的土工一样,在捞尸、收尸之前就讲好价钱才去做,他收了人家那些小红包,仅仅认为是人家对他的一份谢意而已。

  二、无名英雄

  1969年秋的一天傍晚,永安县洪田公社洪田大队老街头的文川河上,传出一声巨响。

  “嘿,这边有一条鱼!”一个小男孩喊道。

  “走开点,这鱼是我们炸的!”说着,一位青年汉子便向那条浮出水面的鱼扑去。他想抓住那条被炸昏的鲤鱼,谁知那条鲤鱼好像捉迷藏似的,那青年汉子的手刚要触到那鱼,鱼却往河心漂去了。那个扑鱼的汉子全然忘记了自己不习水性,又往前扑了几步,结果鱼没抢到,自己却挣扎了几下就沉到了水里。看到抢鱼的青年在呛水,那个发现鲤鱼的小男孩便在岸边击掌发笑,一见那位汉子沉到水里不见了,小男孩便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要溺死啦!”这时,正在河边洗衣服的石洪竹听到了喊声,连忙脱掉自己的衣服,迅速潜到水底,绕到溺水者的身后,将溺水青年的臀部用力托起,河边的人见状立即伸来竹竿,那个溺水青年得救了。

  被救者是一位外地来洪田采松脂的民工,也许是刚才的那场意外使他心有余悸,也许是天生没有教养、不懂礼节,被救之后,他竟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对石洪竹说,匆忙穿了衣服,走了。

  石洪竹始终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他的救人美名却在洪田街上传开了。那年,石洪竹才27岁,还没有结婚。
也许老天生就要让石洪竹来救人于深水之中。石洪竹的老宅就在洪田老街的街头,他的房子后墙就挨着闽江支流沙溪河的干流文川河。洪田电站未建成之前,这里的水也是深得发绿,足有四、五米深。每一个夏天,长在水边的石洪竹,每一天都要和小伙伴们在水中嬉戏,洪竹12岁那年,蛙泳、蝶泳、潜水、踩水,已样样拿手。洪竹20岁那年,他从生产队订的《福建科技报》上看到一篇有关如何在水中安全救人的文章,他也想试试,在以后的游泳中,他还揣摩着做过一些模拟练习,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洪竹说:“水中救人要得法,一定要绕到溺水者的背后去救他,千万不敢迎面去拉他,否则就会抱着你不放,给你引来灭顶之灾。我救人能够成功,这得感谢《福建科技报》上那篇文章。”

  直到1973年,石洪竹一直住在文川河边的老街头上,洗衣、游泳、路过、家居,只要听到有人落水,他都去救。8月25日下午,笔者来到位于老街头的文川河边,正在水边漂洗黄豆的村民赖兴田告诉笔者:“洪竹至少从这一带的水里救活过4人以上。”

  或许由于当时还没有像如今这样林立的新闻传媒和遍布城乡的新闻通讯员,或许是石洪竹的乡亲也没有想到给石洪竹报个功。总之,直到现在都没有人给石洪竹写过新闻报道,也没有人为他申报过见义勇为奖励,可是在洪田村,甚至连洪田街上,许多人都知道石洪竹从水中救过不少人,但谁都没有把石洪竹与黄继光、罗盛教等英雄联系在一起;少先队的敬礼和鲜花、校园里的英雄事迹报告会上的热烈掌声总是与他无缘。在洪田镇百姓们的眼里,石洪竹的名字总是与他能做的事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他的水性好,乐于助人,许多人只有到了需要捞尸、敛尸时才会想到他;也有的是在果树、水稻得了病虫害时才会想到他。至于被救者的酬谢,则是依照乡俗送来的一包粉干和两个红蛋,如前提到的那个采脂工,则连一声“谢谢”都没有说就走了。可石洪竹说:“再遇到有人落水,我还会去救,救人不是为了回报,《增广贤文》上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三、田头农技员

  “你看,这支稻茎的根部有一种灰褐色的病瘢,这就是纹枯病的表现,应该用5%的井冈霉素,每亩用药量为半市斤,掺30公斤水,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4次;喷药时间一定要严格掌握在每天早晨的6时到9时,现在是下午,我摘一片稻叶给你看,它的身上是干的,我们把它浸到水里,再捞起来,它的身上还是干的;如果是在早晨,叶面上有露水,药喷上去会沾在露水上,就有效果了。”

  这是2002年8月25日下午,笔者在永安市洪田镇东坑村田头听到的一场农技指导课,求教者是该村村民王永生,那位语音清亮的指导者就是本文的主人翁——石洪竹。

  石洪竹是个勤劳的人,也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高小毕业的后,他曾学过木匠,人民公社时期,他是生产队的记工员,每天每个社员去干什么农活,在什么季节、什么土质、什么长势的情况下该下什么肥料、用什么农药,他都记在纸上,也熟记于心中。从20岁起,生产队里订了《福建科技报》、《福建日报(农村版)》,别人不爱看,石洪竹总要把它从头到尾看个遍;生产队里的报刊不够他看,他还要跑公社文化站去看。他从来没做笔记,但记性好,过目不忘,烂熟于心。年青时,他的身体也好,生产队里组织副业耕山队时,他还是个拉轳(轳,一种像雪撬状的运木头简易工具)的能手,别人一天能拉8轳,他一天至少能拉11轳。

  1973年,他用一年的工余时间在洪田村后门山的山坡上建起了一幢如今看来已完全落伍的瓦房。石洪竹建房,完全自力更生,从砌石到打土墙、从做瓦坯到烧瓦、从扛木头到做门窗,全是他自己一人独揽,几乎没花过钱。在他的屋后左右,种有茂盛的青梨、番石榴,还种过甜叶菊、洋姑娘、树番茄。只要他觉得报纸上介绍的某个果树新品种可能与洪田的气候适应,他都要花钱引进试种,但他每次引进的数量都不多,最多只花二、三十元。他说:“我引进这些新品种,不是指望靠它发财,而是通过试种掌握它们的生长、生活习性,好去教别人。”

  靠着实践和看报,石洪竹成了水稻种植和果树管理的行家。1986年,石洪竹被选为村科技副主任,直到2000年6月因年龄偏大而光荣卸任。1992年,他还被镇农技站聘请为洪田农技服务站化肥农药门市部的农技员,尽管每月的工资只有150元,可每逢墟日,石洪竹便坐到了门市部,对于每一位前来购买化肥、农药的农民分类讲解使用方法。为了便于田头巡查,他还花2000元买来一辆旧摩托车,有的农民拿不准自己家的庄稼得的是什么病虫害,只要找到老石,他准会骑着摩托车亲自到田头进行现场指导,为了尽可能不用劳顿老石,有的农民则采下样本找老石,老石总是有求必应。老石至今用不起寻呼和电话,要不农民找他会更方便些。

  石洪竹是个喜欢钻研的人,也是一个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的人。在他的屋后有一棵梨树,树上挂着一口方形洋铁皮桶。是蜂箱,还是人工鸟巢?原来,鸟雀也爱吃水果,经常遭踏他的梨子。洪竹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理应受到人类的保护。为了不伤害它们,他在树上挂了这个洋铁皮桶,在桶内安装一根木棒当“钟锤”,从“钟锤”下端牵上一根绳子,穿过墙逢牵到厨房里,一旦树上有鸟雀,他就猛然拉响那个洋铁皮桶,吓跑鸟雀,梨子也可以保住。

  四、一贫如洗的精神富翁

  一条由不规则的乱石块筑成的台阶,加上一段用旧木板搭成的斜桥,一头连着村镇规划后筑成的水泥路,一头连着一幢低矮昏暗的土墙瓦房。墙上连白灰也抹不起,地上凹凸不平,没打水泥。所有的家俱不是旧社会留下来的,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主人自己做的,显得古朴而又粗糙。屋里农具、饭桌、饮具随处摆放。这个家没有任何一件值钱的家俱,连一台黑白电视都没有,唯一让人感到有点现代气息的是,主人屋里还有一台看去很新的台式三用机,石洪竹经常用它来收听广播;此外,还有一个自钉的简易书橱,里面摆着新旧不同的农业科技杂志和各类书籍。这就是石洪竹的家。

  到过石洪竹家的人都会发现,在他饭桌旁的墙上挂着一块布黑板,小黑板上用白粉笔写着:

  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吉
  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惧法朝朝乐
  欺公日日忧

  石洪竹告诉笔者,这是他的座右铭,摘自于《增广贤文》。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座右铭往往总以风雅的字画形式出现;它总是与那些身在富贵之中的文人墨客或达官贵人相关联,座右铭的背后,往往总是雅致的厅堂或书房;很少有人会想到一个土里刨食、乐于收尸、敛尸的花甲老农民也会有他的座右铭,也很难将一座土得不能再土、粗陋得不能再粗陋的昏暗小屋,以及左右摆放着锄头、扁担的小黑板与座右铭联系在一起。

  就在这座低矮昏暗的土墙瓦房里,如今人们还时常可以听到石洪竹用二胡凑出的《空山鸟语》,用秦琴弹出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笛子吹出的《歌唱祖国》,以及用琐呐吹出的《九九艳阳天》。石洪竹还编过相声。996年,他和乡计生办主任陈发棠合编的双人相声《计划生育好》,曾在洪田乡各村巡回演出;1983年,由他自编自演的双人相声《刘三姐》参加永安市农村文艺演,并获过奖,领过5元钱奖金。
 
  石洪竹的父母都是农民,早在上小学五年级时他就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直到现在,他还是乡文化中心的文艺骨干。他所有的文艺才华、演唱技能都源于兴趣和勤奋的自学,由于缺乏专业训练,至今他还不会识简谱,只能演凑一些自己熟悉的曲调。在演凑技能上,他曾下过一番苦功夫,1996年,他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还自己摸索着练成了单人二胡、口琴合凑。(用于替后三段)
 
  石洪竹的父母都是农民。永安解放那年,洪竹12岁,这年他父亲去世了。有了解放,石洪竹才有了上学的机会。上小学时,江洪竹的学习成绩不太好,还留过级。洪竹16岁那年,小学毕业了,正好赶上大炼钢铁,他便到公社木匠厂当了学徒做风箱。1959年7月,公社木匠厂下放,他便回到生产队当了农民。
洪竹迷上乐器是在1950年。当时的洪田区政府来了一支工作队,工作队里有人用口琴吹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二胡凑出了《解放区的天》,洪竹觉得很悦耳,很羡慕。他很想自己也能有一把口琴,就像那个解放军,可以拿着口琴在街上边走边吹,他还很想有一把二胡。从那时起,他便把亲友每年每次包给他的压岁钱,1角、2角悄悄地积攒起来。到了1953年,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攒足了6元钱,于是跑到商店花5.8元买来一把口琴。没有老师,也没有有教过他如何识谱,凭着天赋,靠着勤奋,他反复不断地摸索着乐器的音阶,终于在一年以后,他已能流利地用口琴吹凑出自己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1958年底,石洪竹在木匠厂当学徒,又用师傅发给他过年的20元钱,买来一把人价值10元的二胡,还是靠着天赋和摸索,二年后,他也能用二胡凑出欢快、喜庆的《解放区的天》了。1966年,公社中学来了几位会吹拉弹唱的中学老师,从那时起他经常到公社中学去找潘大树老师学二胡,在那里他还学会了秦琴和笛子。有了潘老师的指导,他已能用二胡凑出《二泉映月》了。1996年,已年过半百的老石,又自己摸索着练起了单人二胡、口琴合凑。

  ▲石洪竹毕竟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至今他还不会识谱,只能吹拉弹凑一些自己熟悉的曲子,但这并不影响老石用他所学的技能为群众服务。早在上小学五年级时,他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话剧和舞蹈演出。辍学务农后,他经常参加乡里组织的文艺活动,直到现在他还是乡文化中心的文艺骨干。

  由于他的勤劳、能干和喜好文艺,石洪竹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姻缘。1974年10月,他和一位乡下知青结为连理,生过一男一女。1984年4月,和许多农民与知青联姻的最终结局一样,他们分手了,长子石小尹与石洪竹共同生活。至今,石洪竹仍然没有再娶。离婚后,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热心助人上。离婚那年,他就当上了村调解员,多数民间纠纷,经他调解都能化干戈为玉帛。1985年1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6年秋,他当选为村科技副主任,此外,还相继兼任过村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营长、治保主任等职。1990年10月,他当选为永安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石洪竹有一包很沉的奖励证书和荣誉证书,笔者数了一遍,共16本。由于篇幅所限只能代表性地列举几份。1991年4月,石洪竹被评为三明市政府授予先进治保工作者;同年7月,被三明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此外,还多次被永安市和洪田镇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授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普法先进工作者、森林防火先进个人、“5·2”抗洪先进个人、农税征收先进个人、农村社教文艺汇演获奖者……这是荣誉,也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党和政府对石洪竹所做的贡献的肯定,用自己的话说就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

  在经济上,石洪竹一直是个穷人,至今他连一个有门有锁的谷仓都没有,也许是他好事善事做得多了,连小偷也不忍心偷他;也许连周围的小偷都知道他除了一点口粮再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可偷了,他的口粮、农机具就放在一个没门没户的“仓库”里。在精神上,石洪竹却是一个富翁,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有人说“座右铭是读书人才做的事。”《现代汉语》上的解释说:“座右铭是指写出来放在坐位旁的人生格言”。用这样的注解来解释石洪竹和他的座右铭便显得贴切了。石洪竹是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虽然他的学历只有小学毕业,可他看过的书不少,读过的报刊更多,是个在报海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人,只是没有人再给他发过文凭而已。他因为知书达理,因为达理而通人情,而乐助人,而淡泊名利,而懂得做人要有自己的精神品格。
他的座右铭虽然摘抄于古老的《增广贤文》,但他引为座右铭的这段文字并不过时,而恰恰与当今社会的法律、道德和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吻合。“‘惧法朝朝乐’中的‘法’,可以引申为‘法律、法制、伦理道德、社会公德、为人准则’,遵纪守法的人天天都会开心、快乐,不怕半夜鬼敲门;‘欺公日日忧’中的‘公’可以理解为‘公众利益’,‘欺’可以理解为‘欺骗、侵犯’。那些违法乱纪、无恶不做、偷盗抢劫的人,因为‘不惧法律’,而警车一响而心里发慌。像胡长清、成克杰之流欺上瞒下、贪赃枉法,侵犯国家和社会利益,他们整天要提心吊胆,最终还是得到了可耻的下场……”石洪竹是这样理解《增广贤文》中的那几句话的。其人生座右铭于当今社会的为官为人,仍不失其借鉴意义。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农民、党员石洪竹,不愧为人中楷模,他的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石洪竹所做的,是他的周围人所不愿做的事或做不到的事。然而,他所做的一切乃社会之需要,公众之需要,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品行是高尚的,他的一生也是光彩照人的一生。
采访了石洪竹,笔者想起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过辉煌一页的以清贫著称的共产党人——方志敏烈士。
 
  注:本文原载于2001年9月15日《三明日报》头版头条,2001年9月21日《福建日报》,以及后来的《永安报》。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关于大力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养蜂业的建议

林洪通   16年前   73862点

关于农民工适用劳动法律有关问题的复函

17年前   14136点

建立农民协会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

19年前   12469点

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19年前   11240点

改革要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

于建嵘   19年前   9733点

一个农民种植协会怎样才能运作良好?——对胡寨村农民种植协会的分析

何慧丽   19年前   10567点

农业领域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0年前   10973点

农民的信息弱势弱在哪里?

樊英利 刘宏鹏   20年前   9991点

农民诗人陈德永

管崧儒   20年前   14581点

永安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考

王远景   21年前   12418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