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5日,福建省永安市槐南乡西华隔坪村农民罗联建的家里迎来了两位异乡的客人。喝完一杯清茶,又看了联建的杨梅园,一位个头不高、三十出头的青年男子从挎包里掏出了一本书,彩色封面上的10颗杨梅鲜红夺目,令人垂涎欲滴。
随行的那位中年男子,颇有几分壮实,他说:“ 罗联建,我们给你送书来了。杨梅不仅能够保持水土,而且是很有旅游价值的观赏树;如今,冒出了许多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亩产至少可以达到点500公斤以上,产值千元。”
那位三十出头的小个子青年递过书说:“西华水土保持区内的梅梅园还可通过高接换种和适当补种公树来补救。”“等西华的水土保持区的杨梅园恢复后,可以开劈杨梅自采园,届时,西华杨梅也会如同“安贞堡”一样成为永安旅游景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位壮实的中年汉子说。
那位壮实的中年汉子名叫陈健,那位个头不高的男青年名叫管其宽,他们就是《杨梅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的作者。他们是怎样合作编著成这本书的呢?故事还得从西华的杨梅讲起。
一、 初恋杨梅
1985年夏,一场暴雨过后,永安市槐南乡西华的一行黄土坡上,更加沟壑纵横,雨水冲刷之后的山坡上,侵蚀沟有的达到10余米深,雨水夹带着的黄土冲到田里,造成了农田的毁坏,淤积在水库里把一个才竣工5年的水库也填平了。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使人多地少的西华农民感到痛心,也促使当地政府下决心来治理当地的水土流失。
1986年底,做为乡人大代表并在槐南乡政府工作的陈健也随永安市水土保持办公室的同志前往南安去考察水土保持区内的杨梅园。
南安的经验表明,由于杨梅是肥料树,它的根系上有根瘤菌,可以固氮,水土流失区上的贫脊土地很适合于杨梅生长,而其它植物却很难在水土流失区上生存。
有植被就能保持水土,杨梅的果实还有经济价值,引进杨梅,实行“谁种谁有”,鼓励农民参与水土保持。这成了考察组的一致意见,也成了当地政府和水土保持部门的首选冶理方案。充满书生意气的陈健自然也对杨梅情有独钟。
1986年春,有关部门从浙江引进了2万株大乌梅,在槐南西华的黄土坡上种下大乌梅六百亩,这样一来,就近指导大乌梅种植的担子就落到了工作在基层的陈健的肩上。那年,陈健27岁,1982年7月,他毕业于三明农校农学专业,由于对果树种植的经验不足,有些问题没有预料到,结果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
原来,杨梅属于雌雄异株类植物,有母杨梅,还有公杨梅,在杨梅园中,公母数量应有合理搭配。虽然,引进种苗时,供货方已做了合理的搭配,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分发种苗时没有向农民仔细交待清楚,结果,许多农民领到种苗后,一看夹有不少实生苗,以为是混杂的未嫁接品种,种植时就把它们给扔了,只种下了嫁接苗。
杨梅不愧为肥料树,在被雨水冲刷得体无完肤的黄土坡上,很快就扎下了自己的根,并茁壮成长,在3年的营养生长期内,西华水土保持区内的杨梅树长势喜人。进入初果期后,问题便出来了,许多农产种下的杨梅患了“不孕症”。请来专家会诊后,认为是杨梅的公母搭配不合理所致,许多农民至今还不知道,当初被扔掉的实生苗就是杨梅的“父亲”,没有“父亲”哪来做为“儿女”的杨梅果?又由于早在1987年的槐南农村,信息过于闭塞,加上我国杨梅人工栽培尚处于摸索阶段,种苗市场上,象东魁这样产量至少在家500公斤以上的果大、肉多、味甜的优良品种还鲜为人知;引种到西华的那些乌梅品种,在进入盛果期后,又出现了产量低,果实不大,果肉少,味偏酸等不尽人意的事。
1990年春的一个中午,陈健正在午睡,忽然他的宿舍里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位村农技员,他告诉陈健,当地一位姓罗的农民把杨梅给砍了。
“这还了得!”陈健连忙穿上衣服,步行到西华。其实,那位姓罗的农民已经把杨梅根也挖了,正准备着整畦种地瓜。
“不能砍啊!老乡,这树一砍,这黄土坡就没法治了!”陈健几乎带着恳求说。可那农民却给陈健算了一笔帐,说:“俺知道这杨梅能固土,可咱西华就这这点地啊!这杨梅是‘赔本货|’,种上地瓜,俺还指望着多收点杂粮呢!”
听了那位农民的话,陈健很痛心。他知道,中国的农民就是这么现实,再多的话,对于眼前的这类农民来说,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只有在杨梅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时,农民才会把树当作宝贝来爱护,那时水土保持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可怎样才能真正给农民带来效益呢?当时的陈健很迷茫。
二、 寻找为杨梅增色的秘方
1990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陈健被调往西洋镇工作,不久他被选为镇人大代表和副镇长。1996年9月,他又被调往洪田镇工作,翌年当选为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随后当选为笫十三届永安市人大代表,这时的陈健已是连任五届乡、镇人大和一届市人大的老代表了。虽然离开了槐南,可陈健的脑海里还时不时想起西华的杨梅,想到西华的杨梅,他的心里就象自己的“意中人”受到了伤害那样时不时地揪心难受。
在洪田工作期间,他遇到了在乡里担任科技推广员并兼任永安市洪田果树研究所所长的管其宽。那年的管其宽还不到30岁,可对果树和食用菌种植却有相当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1983年中专毕业后,其宽一直工作在乡镇,长期从事食用菌、果树等研究和推广工作,曾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合作过省科委立项的金线莲人工栽培试验,与省内外的许多农业科研机构有联系;遇到陈健时,其宽正在参加农学院的函授和面授。相处的时间多了,陈健很自然地提到了杨梅,其宽也很自然地提起了在洪田大面积推广的美国脐橙。其宽毕竟是个果树管理的行家,对于杨梅人工栽培也有过一些接触,并有一些相当独到的见解。懂英语的他认为,杨梅是中国独有的树种,即是经济作物又是园林绿化树,随着我国交通、通讯、包装材料等方面的进步,杨梅水果的远程速运已不成问题,入世在即,杨梅参与国际果品市场竞争,极具独特的竞争力。在工作中,他曾遇到两个零星少量的杨梅人工栽培户,他们都反映自己引种的杨梅树开花多,结果少。其宽到他们的果园里一看,发现他们引种的品种不算过时,雄雌异株的搭配比例也合理。其原因在于树体管理,运用果树学上的知识,其宽建议这两位农民采用螺旋式的环剥方法解决他们家的杨梅多开花,少坐果的问题,结果,当年这两位农民的杨梅树上硕果累累,多得采下的杨梅果实要用箩筐挑。
这时已是领导干部的陈健毕竟见多识广,棋高一着。周末休闲,除了喜欢用摩托车带着妻子去郊游,陈健还喜欢逛书店。他逛书店似乎有点与众不同,书架上的各类书籍他都要取来浏览一遍,遇到中意的书需要收藏他便买下来,发现书中有些观点或提法值得商槎,他都要通过首页或末页上公布的出版社编辑部或发行部电话,找到编辑,再找到作者商槎交流。这样一来二去,认识到的书籍作者不少,出版社编辑也认识了二三十人。1998年,管其宽在总结自己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与陈健共同完成了10余万字的书稿《南方山地脐橙丰产栽培》,不少出版单位都要求作者自己垫付上万元的出版费,而靠工资收入的其宽、陈健却拿出不出这笔版面费。后来经各方联系,找到金盾出版社,没想到迟了一步,出版社的同志告诉他:“有关脐橙丰产栽培的书已经出过了。”陈健向编辑说起“希望能买到有关杨梅栽培方面的书”,编辑说:“可惜目前还没有收到这方面的书稿。很多读者来联系都无法满足。”
陈健毕竟结交广泛,不久他将《南方山地脐橙丰产栽培》书稿寄到了福建科技出版社郑健苍编辑的手中,正好赶上省政府组织出版“农民2元丛书”,在郑编辑的建议下,这部书稿缩成四万余字,并改名为《脐橙丰产栽培技术》,得以免费出版,出版社还汇来了稿酬1200元。
1999年9月,陈健调到永安市旅游经济开发区筹委会任副主任。同年10月,他出差到浙江省黄岩市。在宾馆,从与服务员交谈的过程中,听说当地的东魁杨梅大如乒乓球,特别好吃。陈健一听马上来了精神,十八年的人大代表工作使陈健养成了善于调查研究的好习惯,虽然杨梅收获的季节已过,可为了寻找为杨梅增色的秘方,第二天,陈健起了个大早,顺着服务员指点的方向,坐班车,雇摩托,风风火火地赶到了该市院桥镇秀岭村,并在当地农民杨宝岳的家里住了下来。老杨是个热心人,他不仅领着陈健参观了自己的杨梅园,而且领着他参观了东魁杨梅的雕塑和曾经两次被雷劈死后复活的东魁杨梅母树。在那里,陈健算是长了见识,原来杨梅的主要优良品种还有荸荠杨梅、丁岙杨梅、晚稻杨梅等10余种。东魁杨梅原长于该市东岙村,“魁”是最大的意思,1964年由浙江省农科院一位姓吴的研究员命名,到了九十年代已成为当地杨梅的当家品种。黄岩市有杨梅面积5万亩,每年可为当地农民直接增加收入2。5亿元,仅秀岭村就有10余户农民靠着育杨梅苗和卖杨梅果年收入达10余万元。黄岩市还建成了蜜饯厂、杨梅酒厂、罐头厂,把杨梅加工成蜜饯、果汁、果酒和罐头等,以解决杨梅的出路。每年夏季,浙江余姚、慈溪、黄岩还要举办一次杨梅节,鼓励杨梅种植物兴办农家旅馆,吸引游客到农民家里观赏杨梅和自摘杨梅,这条杨梅旅游线路吸引了几十万上海及周边城市游客前来观光,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增加旅游收入1。5亿元。杨梅给余姚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当地人把杨梅当做财神来敬奉,黄岩市政府还为东魁杨梅建了用白水泥和花岗岩筑成的一双手,手上捧着三颗东魁杨梅的雕塑。
三、 让全国农民全面了解杨梅
《脐橙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的出版,使陈健对管其宽的果树学知识功底,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有了充分的了解。从黄岩市回来,陈健又想起了槐南西华水土保持区的杨梅园。他想:“农民缺的是信息和技术,如果能与管其宽合作编著成一本有关杨梅丰产栽培的书籍,让农民完整系统地掌握杨梅的生物学特性,最新优良品种,育苗技术,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这样一来,不仅会有更多集旅游观赏、水土保持和经济增收于一体的杨梅园,也可使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避免槐南西华农民所走过的那些弯路。”
陈健和管其宽一拍即合,陈健还是发挥他交友广泛的优势,四处收集资料,求经讨教;管其宽则发挥他果树专业功底深,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优势,具体负责组稿。2001年4月,永安市政府在上海召开永安旅游促销推介会,陈健也到了上海。会上,陈健听说上海教育电视台《旅游纵横》栏目的制片人殳克明要到浙江余姚参加杨梅旅游节,陈健当即请殳克明协助收集资料,并帮助拍摄照片,而管其宽除了查阅多达60万字以上的书籍或其它书面资料以外,还向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庄依美教授等请教了果园土壤的熟化等问题,并做为最新的观念写入了书稿。当地永安化工厂专门研制了一种用于修建果园鱼鳞坑的低爆速专用焖炮技术,可惜由于宣传广告不到位,许多农民还不知道,其宽获悉后,立即主动联系,并将此项技术连同联系电话写入书中。3个多月的子夜方寝,终于写了10余万字的《杨梅丰产栽培技术》一书。
2001年9月,《梅梅丰产栽培》一书由金盾出版社公开向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发行,首次印数11000册。又是不花一分钱,还寄来稿酬5037。94元。说到出版费,陈健深有感触地说:“关键是我们找到了图书市场上的‘卖点’”。此书虽由其宽执笔,但其宽却认为:“陈健是该书的总设计师,没有陈健在槐南乡的那段工作经历,没有陈健后来的四处取经讨教,就不会有合著的这本书的诞生。”该书出版后,陈健首先给东魁杨梅的故乡浙江省黄岩市秀岭村的杨宝岳寄了一本。老杨回信说:“这本书的内容比较丰富、详细,我村好多苗户都要这本书,我已按该书首页上提供的电话与金盾出版社联系好,他们同意按照75%的优惠价给我,我准备先买50本。”看了杨宝岳的信,笔者服了,编书能编到连杨梅生产大市的专业户都夸内容丰富、详细,不容易啊!
2001年10月5日,陈健和其宽来到了西华。阔别11年,这对陈健来说他有点喜出望外,原来在西华那种只见眼前利益的农民还是少数,多数还是看到了杨梅保持水土的优点,陈健离开西华后水土保持部门又陆续引了几批小乌梅种植,累计面积已达上千亩,虽然管理不善平均亩产还不到100公斤,但杨梅树已成林成片,有3-4米高。1986年以前有4个行政村共7000多人口的西华片,有会出水井不到30口,如今由于杨梅等林木保持水分,西华至少有200口井能出水。陈健说,他希望想看到类似于西华水土保持区那样的黄土坡都能成为可供游人观赏的杨梅自采园,西华的一万多农民靠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和高接换种后的高产优质杨梅自采园发旅游财,那时他才会认为为西华百姓真正做了件好事。其宽却说,要让自己故乡的福建、三明、永安农村的父老乡亲都能发上杨梅财,他们才会有舒心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