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6日,我趁赴南京参加曾资助我儿子就读哈佛大学的陶欣伯先生九十寿辰之机,拜望了老红军王敬群同志。王老是1950年1月永安解放后的第一任中共永安地委书记。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永安人,一名老党史工作者,虽已退休多年,但到了南京,如果没有去看望这位曾经为永安的解放和永安地区的土改、剿匪等各项事业作出过卓著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在去南京之前,我曾于2006年12月13日 给王老写了一信,但因地址变动,信被退回。到南京后,我在 陶欣伯 先生提供的免费住宿的“五星级”宾馆里,经多方打听,才与王老取得了联系。
当我到王老府上时,王老及其夫人徐惠珍早已等候我这名不速之客的到来。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会那么热情,那么客气。我说明来访意图后,王夫人特意把西北高山雪水浇灌的特大红枣拿出来,一定要我品尝。我开门见山地对王老说:“您对我1996年主编的内部发行的《永安解放》一书未曾提供修改和改进意见,也缺少您的回忆文章,诚为不足。您作为解放初期永安地委书记,情况是了解的。当时没有上南京拜望您和请您撰写回忆录,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很是抱歉。因此,我想请您写一篇回忆录,也想请您提供您个人和其他有关当年的照片,以备日后《永安解放》一书如有可能正式公开出版时使用。”他说“你要问我什么尽可以问。”其实我根本没有准备要问他什么。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至今仍然精神矍铄,兴高彩烈,侃侃而谈,直至他们请我到饭店共进午餐时还是话闸未尽。
我了解到,王老是江西省吉安市人,1919年5月出生在吉安市清源区值夏镇桐山村,原名王申蔼,小名水香,后改名为王敬群。192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岁就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乡、区、县儿童局工作。从1932年起,历任江西省宁都、南广、建黎太共青团中心县委儿童局书记,共青团福建省泰宁县委宣传部长,闽赣省委直属德胜关区委宣传科科长,共青团闽赣省委儿童局书记,红军少共国际师政治部宣传干事、技术书记,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员等职。他参加了反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至第五次“围剿”。1934年3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起,参加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到达陝北后,历任红一军团第一师青年科科长,陝甘宁独立师统一战线科科长兼宣传科科长,陝甘宁支队一纵队二团、十三团青年干事,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后改任团中央秘书长。1938年起,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二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宣教股长,新四军第五支队教导大队教导员兼党总支书记,第五支队新八团、十团、独二团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二师淮南津浦铁路东联防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四旅政治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淮南军区直属部队政治部主任兼党委书记,四旅政治部副主任兼十一团政委,淮南军区地方武装工作部部长兼淮南军区总医院政治委员,淮南独立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师政治部组织部长,二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政委,第十纵队三〇师政委,第二十八军八十四师政委等职。1950年1月任中共永安地委书记兼永安军分区政委。1952年8月任中共福建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建省委书记。1954年起,历任北满特殊钢厂副厂长,北满钢铁建设总公司第一副总经理,江西省建筑工程局局长,江西省革委会工业交通办公室副主任,省计委、省经委副主任。1979年7月至1981年10月,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兼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1年11月,任江苏省人民政府顾问(副省级,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1985年进入中共江苏省顾问委员会,直至1992年10月顾委撤消。1992年11月离休。
这位现已88岁高龄的老红军战士,除了有些耳背之外,其他各方面都还很健康硬朗,特别是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非常强。他思维敏捷,口齿清晰,行动自如,精神旺盛。他说:“我今年四月到过永安,你知道吗?”我说:“知道。我的中学老师、原永安一中副校长、南下服务团战士耑青同志曾写信告诉过我。他和许多当年同您在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因未能看望你而感到遗憾。”他说:“我今年到永安,只住一个晚上,早出晚归,时间太紧张,也没有去看看当年一起工作的老同志。我到了桃源洞口看看,没有上山;到了小陶─原宁洋县委所在地看看,宁洋县委原在双洋,他们认为双洋地方太小,后来就搬到小陶;到永安城区附近和孔庙看看。永安变化太大了,原来地委办公的方也找不着了。现在的永安市委书记姓江,明溪人。很凑巧,有一位副书地记竟是我吉安的老乡。”看得出来,他对永安很是留恋。我说:“您对永安深有感情。据我所知,永安的老同志都很想念您,常常提起您。我也替永安的老同志向您表示深切问候。”他高兴地说:“好,好哇,谢谢大家,谢谢同志们!”他对福建很有感情,他说:“我经常与在福州的原永安专署第一任专员林志群通信联系,他知道我的新住址。这次出行一个月,先到老家吉安,后到井冈山、赣州、瑞金、宁都、广昌,进入福建的建宁、泰宁、三明、永安、大田。后我从永安到福州,再从温州、宁波、杭州回到南京,足足花去一个月。我一回到家的第二天,又参加由江苏省委组织的省级老干部参观考察团到上海、昆山、常熟等地参观考察了一个星期。到了十月份前后,正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许多记者要来采访我。因为参加过长征的而现在还能夠出来活动的全国只剩一百多人了。”这时, 王老 夫人徐惠珍插话:“哎哟,那段时间他身体也不大好,住在省直医院里,市十多家新闻单位、30多名新闻记者一起采访,他讲述了许多有关长征的系统的材料,后来在各报刊上今天一篇明天一篇登载出来,大约刊登了一个多星期。”
当我问及王老何时转地方工作,又怎么到永安任地委书记时,他说:“淮海战役结束以后,我调到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十纵队原来只有两个师,因为淮海战役胜利,俘虏很多,再加上渤海军区的三个团,这样就可以加编一个师,这三个师为一个军,我所在部队在全国统一编制时改称为二十八军八十四师,我就是调任八十四师政委的。我在淮海战役以前是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政委,伍洪祥是第四纵队十二师政委。渡江战役以后,中央决定张鼎丞任福建省委书记,而伍洪祥是张鼎丞的老青搭挡,本要让伍任省委青委书记,但伍却向张鼎丞提议说,那个王敬群呀,历来是做共青团工作的,把他调来吧。这时刘培善也对我说:你到省委当青年头吧!刚好,这时福建全省都解放了,就差永安地区没有解放,我就先到永安去了。到了1952年下半年,永安的土改、剿匪差不多完成了,社会秩序安定了,就调我任福建省委青委书记兼新民主主义青团省委记。这样我就转业到地方了。我当了三年多的师政委。我17岁那年当团中央儿童局书记是冯文彬提议,由周恩来副主席下调令的。”
王老很赞赏南京人氏的新加坡著名实业 家陶欣伯 先生的善举:资助54名中国留学生就读哈佛大学MBA,每人10万美元学费。他说:“大约在1980年的时候,陶欣伯担保兴建南京第一高楼—金陵饭店时,我任南京市委副书记,我曾接见过他,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实业家啊!你的儿子能得到他的资助上哈佛留学,不容易呀,是学业优秀的表现。我有机会要见见你的儿子。”(夫人徐惠珍插话说:“听起来真令人高兴,早知道 陶 先生90岁生日,我们也会去祝贺的。”)当他知道我的女儿、女婿和媳妇也都留学美国后回国工作的情况后十分高兴,一一追问他们是美国哪个大学的博士。最后问我说“你是哪个大学的?”我说:“很惭愧,我没有上过大学!”他说:“你能编出一本《永安解放》的书来,也有文才。而我自已,只读过小学三年半的书,就参加革命了。”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充分体现出这位饱经风霜的革命者,对下一代是何等关爱,对下一代的学业、成就和对现代科学知识的追求是何等重视,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寄以何等的殷切期望。他在高兴之余,自然而然地谈起他自己的子女来。他说:“我的一个儿子也在美国留学,现被华盛顿一大学聘为教师;我的一个女儿也在加拿大搞点实业。”原来,他在80岁高龄时曾到过美国、加拿大,由女儿陪同,到过纽约、费城、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参观游览,几乎走遍了美国东部的大城市;在加拿大,他到过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魁北克等地游览。他说:“我在美国坐不住,就是要多走多看。”这位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在他80岁高龄时,还能在美国的土地上奔走考察,应该说是中国人的骄傲。
2006年12月3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