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百岁音乐家缪天瑞

林洪通  2007/4/24 17:12:52  22320点  永安之窗
  
  一
  我的老师、离休前为永安一中副校长的耑青,2007年1月16日给我来信,嘱我在北京就近拜访一位他的瑞安老乡、今年已100岁的音乐家缪天瑞。  

  信中说:“缪天瑞先生已是百岁老人,现居北京。抗战期间在永安吉山国立音专任教务主任,是进步的文化人士,解放后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人民音乐》主编。其理论著作多部,是音乐界老前辈,前几年曾获音乐‘金钟奖’①(此为音乐界的最高奖项)。”2007年2月10日,耑老师又来信说:“缪老,确是人瑞(百岁),音乐界大师,与永安有关,因此您在北京可就近采访。因为缪老是百岁寿星,多拍几张珍贵照片。采访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不宜影响其休息。”
我作为一名福建永安人,自己的家乡原属吉山乡,理应拜见这位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战斗过的百岁老寿星。
  二
  3月18日上午,北京的阳光分外明媚。我蒙耑青老师的瑞中校友黄本华先生(退休前为铁道部电化设计院总设计师,北京瑞安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相约,来到了垂杨柳广泉小区缪老府上,见到了缪老。一同前往的还有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姜嘉锵(曾到过永安,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在永安举办的元宵节音乐会,任主唱),及另一位瑞安后起之秀李士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系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法学》杂志副主编)。

  缪老及其大女儿热情接待我们,并同我们合影留念。出乎我意料的是, 缪老虽已百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行动敏捷,思维清晰,谈吐自如。他虽有些耳背,但眼睛明亮,能看清名片小字。他行走自如,直腰挺胸。其女介绍,他能从二楼登上六楼,再乘电梯下楼,以锻炼脚力。他说话语音清越,快慢有度。尤其是他的手势,灵敏而有力,更显他的话语明白而生动。他平易近人,和颜悦色。虽是有突出贡献的高级知名人士,但没有任何架子和傲气。他奋斗的一生是我们晚辈景仰与学习的楷模。

  三
  缪老出生于1908年。笔名穆静、穆天澍、天澍、裴回,浙江瑞安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师范大学音乐科。先后在温州中学附小、温州艺术学院、上海新陆师范、上海滨海中学、上海同济大学附中、上海艺术师范大学和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任音乐教员。1933年起,在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主编《音乐教育》月刊。1939年赴重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编辑,主编音乐刊物《乐学》双月刊。1942年任福建省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1946年去台湾,任台湾省交响乐团编辑室主任、副团长,主编《乐学》双月刊。1949年回大陆,先后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室主任、教务处主任、副院长。1958年参加筹建天津音乐学院,任院长。并担任《中国音乐词典》主编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分编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和河北省文化局副局长,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理事。译作有《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曲调作法》、《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等,著有《中国音乐小史》、《律学》、《基本乐理》、《儿童节奏乐队》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缪天瑞先生抗战时期在永安上吉山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时,除了在教学上精益求精之外,以一名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深切同情和积极支持进步学生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受到众多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学生的一致好评。四十年代在抗战烽火中共同学习和战斗所建立起来的师生情谊延续至今,牢不可破。

  他回忆起在福建永安上吉山的国立音专时期的教学、生活和斗争岁月时,心情非常愉悦。他说:“音专的学生对我非常有感情,常到我家看望。在北京的福建音专的同学有个校友会,差不多每年聚会一次。目前,音专出来的学生在北京还有十几个人。我行动不便,同学们就来到我家聚会。我这一生到过许多地方,在许多单位工作过,但都没有像在福建音专工作时所结交的学生朋友那么多,感情那么深。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中,在困难的情况下团结起来,搞好学业和支持抗战,同时也建立了深厚感情。又因为当年音专学校里斗争很尖锐,国民党常派特务来监视学生,夜里打开教室搜查和没收学生的作业、笔记本等,搜查了好几次。后来特务们居然抓走了好几个学生。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派到学校里来的那些特务,他们无缘无故欺负学生,压制学生,打击进步学生。我认为这样很不公平,搞得学校很不安宁,我是反对的。如今,在全国其他地方工作的音专学生对我也深有感情。如当时的地下党员学生陈宗谷,去年还从杭州来北京看望我。陈宗谷当时也被国民党抓去了,坐了几年监狱,解放以前放出来了,因为他没有暴露共产党员身份。解放后,我在天津工作时,陈宗谷曾到我家住了三天,他把音专时期的进步活动情况都告诉我,有些细节我并不知道。”
 
  由此可见,缪老当年同情和支持学生的进步活动和抗日宣传活动,对国民党顽固派特务迫害和限制学生的行径深恶痛绝。他目睹特务们经常闯来音专为所欲为,也目睹几位进步学生受迫害和被捕被关的情形。陈宗谷1986年在《回忆音专的战斗岁月》一文中写道:音专“学生中不少是浙江、广东及福建沿海一带因家乡被日寇侵占而流亡到永安来的,大都是具有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教师队伍中有郑书祥,是从香港回来的地下党员;还有教务主任缪天瑞,教师黄飞立、陆华柏等,是有正义感的同情学生运动的民主进步人士。……我曾经通过缪天瑞老师的同乡、他在中学任教时的学生、我的同班女同学池志立把《新华日报》摘载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缪老师看,想看看他的反映。缪老师看后说:‘蛮好的嘛!’他还对池志立说:‘我有一个朋友到延安去了,我没有去,主要是怕吃不了苦,缺乏朋友那样的勇气,这是一件憾事。’他的这番话,表现了一个正直人的正直胸怀。” 他还写道:1944年“二月,我们组织了一次野餐,郑书祥、缪天瑞等老师也应邀参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漫谈文艺与音乐的关系,事后有人恶意胡说这是音专地下党的一次大集会。”②当年的音专学生许文辛在《音专琐忆》中也写道:“左倾人物有缪天瑞、缪天华、曾雨音、陆华柏、黄飞立等,他们有骨气。”③ 这大概就是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为人的高度概括吧。

  的确,当时的音专,在战时福建省会永安的诸多单位中,是地下党员最多的单位。学生中的陈宗谷、谭庆逢、金希树、许文辛、杨桦、何雪瑜、何雪飘、余禄熙、黎绍吉、江士癸等均是。但按照党对白区组织暂停活动的指示,他们只能各自努力从事抗战事业。福建音专出来的学生,解放以后,绝大多数成为我国音乐界骨干。

  四
  在我与缪老畅谈过程中,他特别念念不忘的是,当年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地下党员郑书祥④老师。他说:“郑书祥在学生中的影响很大。当时他开了一门什么课,忘了,好像是历史课还是什么的,讲抗战形势、抗战前景等,他把进步思想比较隐蔽地灌输给学生,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很钦佩他。他是地下党员,没有暴露身份。特务们对他可能有怀疑,但不敢动他。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在国民党省政府做事。解放以后,郑书祥很冤,他被打成右派,没等平反改正就去世了。后来音专的不少学生积极协助,为他落实政策出力,使他平反昭雪。他去世以后,我有一次到过福州,看望了他的夫人。”

  当我问及在永安的国民党特务是否对他有所干预时,他说:“我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国民党员。但特务们还是找了我‘谈话’,口气虽然假装温和,但语气却是很重的,实际上就是对我进行威胁。他们没有抓到我什么把柄。我告诉他们,那样对待学生是不对的。到了1945年新的校长到任以后,我就不明不白地被解职了,不予聘用,被撵出了音专学校。”
  当我问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否受到冲击时,他说:“那还用说?先打扫厕所花去五年光阴,后下放徐水农村拾粪积肥好几年;而我们单位有好多人上吊自杀。”但愿这样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祝愿缪老永葆青春。
  (2007年3月30日于北京)
注释: 
  ① 2001年6月8日《中国艺术报》公布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名单。此奖均为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音乐家。这27位音乐家并被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他们是:吕骥、孙慎、吴乐懿、李凌、李德伦、周小燕、周巍峙、赵沨、喻宜萱、缪天瑞、谭抒真、瞿希贤、王莘、时乐濛、黄飞立等。
  ② ③ 载《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408页-410页、416页,1994年11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④ 郑书祥,解放后曾任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执法为民  痴心不改(三)

朱昌汲   8年前   15885点

执法为民  痴心不改(二)

朱昌汲   8年前   14895点

执法为民  痴心不改(一)

朱昌汲   8年前   14496点

永安抗战文化的领军人物—黎烈文(三)

林洪通   11年前   15289点

永安抗战文化的领军人物—黎烈文(二)

林洪通   11年前   17032点

永安抗战文化的领军人物—黎烈文(一)

林洪通   11年前   12036点

谌震的传奇人生

林洪通   14年前   23972点

一位超耄老人在永安的无私奉献(三)

赖承光   15年前   14195点

一位超耄老人在永安的无私奉献(二)

赖承光   15年前   13087点

一位超耄老人在永安的无私奉献(一)

赖承光   15年前   23697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