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腹地,又是发挥福建辐射、连接周边省区的重要纽带作用,作为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又是闽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又是福建省的三个重要“中间节点”,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永安所处的区位、交通、经济实力、投资环境等局限,同时由于近几年全省经济战略的转移,永安在全省区域经济中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正确认识永安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优劣态势,积极应对,寻找发展方向,是摆正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永安在在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中优劣态势
2007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评价结果最近揭晓,晋江、石狮、福清蝉联“福建经济实力十强(简称十强县)”前三位,我市以66.8分位居第六位,比上年提升了一位。今年年入围“福建十强县”的依次为:晋江、石狮、福清、惠安、南安、永安、长乐、龙海、永春。安溪。
“十强县”反映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反映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综合实力,是城市对外竞争的核心,体现了深层次的发展潜力。“十强县”代表了福建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也是海峡西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永安在“福建十强县”的位置以及优劣态势,认清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就能够使永安在海峡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强县”评价指标共有13项,其中5项总量指标,分别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电信业务收入、资本形成总额;5项均量指标,分别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资本形成额;3项结构指标,分别为: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工农业增加值比率。从我市的情况看,其优势态势表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劣势
1、我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规模较小。去年我市常住人口为35.8万人(其中常住户口32万人),是“十强县”中最少的,只有晋江的1/5,南安的1/4,福清的1/3,比石狮少17万人;2006年我市生产总值为88.8亿元,居“十强县”最后一位,不到晋江的1/5,福清的1/3,不足石狮和惠安的一半,比永春县也分别少15亿元;此外,我市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电信业务收入、资本形成总额等4个总量指标值也排在末位。由此可见,永安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十强县”中是最小的,因此计算人均指标有一定的优势。
2、我市的城乡发展水平不平衡。2006年我市第三产业比重为40.9%,城镇化率达57.8%,均仅次于石狮市居“十强县”第二位,但我市的工农业增加值比率仅为2.7%,列“十强县”最后一位。说明我市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工业化水平还是较低。
2006年我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6万元列“十强县”第一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4906元列“十强县”最后一位,说明我市城乡的差别还是比较大,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3、我市的发展速度不高,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去年我市GDP增幅13.1%,列“十强县”第六位,而晋江增长增幅14.8%,石狮15.3%,惠安15.0%,南安13.5%;2006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40亿元、列“十强县”第九位,而晋江投资额高达120亿元,福清97亿元,长乐62亿元,惠安53亿元。
在福建经济发展评价排序中,我市居全省第45位,比上年退后了10位,在“十强县”以及三明各县(市)中都排在最后。由此可见,由于我市投入相对较少,发展后劲也逊于其他“十强县”。
(二)优势
永安市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工业基础较好,在实施省委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永安城市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将得到全面提升。
1、永安市是福建老工业基地、有较强工业发展基础。永安林竹、水力、矿产、旅游、劳动力、技术人才等资源丰富,是我省山区资源型开发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福建水泥、永安林业两家上市公司,福建水泥、永安林业、福建纺织化纤、永安煤业、智胜化工等5家全省“两百强”重点工业企业;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83家,其中中央、省、三明市属企业18家,去年以来“永林蓝豹”中密度纤维板分别荣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纺织、林竹、汽车及零部件、旅游及建材、化工化纤等形成“4+2”产业集群,是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2、永安市是闽西北交通枢纽。永安地理位置特殊,在全国全省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建设中将有四条高速公路(泉州至三明、永安至武平、永安至宁化、永安至厦门)在永安交汇,鹰厦铁路、国道205线、省道208和307线从永安贯通,还与连城机场毗粼。此外永安正在谋划永安至长汀、以及泉州经永安至江西的高速铁路。这几个交通大动脉的建设,必将使永安的“二级城市”交通地位得到提升,永安市在闽西北物流中心的地位也将会得到提升和强化。
3、永安市是福建三个重要“中间节点”。永安地处福建中部偏西,是福建建设三条战备通道,实施山海协作对内联接的重要中间节点;永安、东承泉接厦,西联接江西,是福建承东启西的重要中间节点;永安桃源洞-石林、安贞堡等国家级旅游景点,是打造福建闽西北绿三角和闽南蓝三角的重要中间节点。我省三个重要中间节点在永安的聚合叠加,使永安“二级城市”的地位得到提升。
二、永安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的发展目标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永安站在全局谋发展,在不断突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要紧紧抓住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和区位条件不断改善对永安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增强开放观念,强化沿海意识,立足独特的资源特点、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从更高层面、更大平台对产业发展、市场流通、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布局进行优化配置,努力在对接海峡西岸产业群中提升产业素质,在呼应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中壮大中心城市,在纵深推进、连片发展中实现优势互补、携同共赢。要努力把永安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
(一)、永安要建成富有竞争力的内陆山区现代化城市
1、努力把永安建设成为承接沿海发达经济区,辐射闽西北特色经济山区经济中心。从区位条件看,永安地处福建中心,与福州、厦门基本等距,我省正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山区急需形成具有强大聚集力、辐射力、牵引力的经济中心,以带动周遍经济发展,永安将承担着承接沿海发展经济区,辐射闽西北特色经济的战略任务。
2、二是做大做强“二级城市”。我市采取近期“南拓北扩”、中远期“西连东进”的城市拓展战略,继续组织实施“南商北工”战略,到2010年建成区总人口规模发展至30万人左右,总用地规模为35平方公里。
3、努力创建绿色生态城市。到2008年建成森林型园林城市,基本建成山区一流人居环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争取实现特色生态城市目标。
(二)、永安要形成具有特色富有竞争力的三大产业集群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梯级递进为契机,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为依托,以优势产业为纽带,以优势产品为基础,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开发园区为载体,以建设全省性、区域性制造加工中心为目标,积极培育具有永安特色的林竹、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化工化纤、建材两个传统重点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区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提升我市经济整体实力,实现我市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新特色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亿元大关,比2000年实现第一个翻番,到2017年突破200亿元大关,提前三年实现翻番。
1、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的林竹产业集群,打造林竹城。
建设“两个百万亩”基地,实现优势资源集聚,即建成100万亩的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和100万亩的以毛竹为主竹林基地。,以尼葛林业高新技术园区为载体,以洪田镇、小陶镇为主要加工基地,以永林股份为龙头,初步建成我省以高品质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木材人造板生产中心和以竹集成材为主的竹材高效利用生产中心,形成一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竹地板、竹胶板(竹集成材)、竹纤维为主体产品的林竹产业集群,打造林竹城,到2008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30亿元,比2003年翻一番。
2、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形成极具潜力优势的纺织产业集群,打造纺织城。
在目前已形成短纤—纺织—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的基础上,以发展产业纺织品为突破口,带动棉纺、织造、非织造布、后整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沿海纺织业,实现大概念的纺织产业集群;积极打造纺织品牌,引导纺织龙头企业成长,形成纺织龙头企业,提升纺织品档次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尼葛开发区纺织工业园区为中心,以贡川镇和曹远镇、大湖镇工业园区为两翼,形成棉纺、织造、非织造、新型纺织面料、染整及服装纺织产业集群,打造纺织城。到2008年,全市纺织工业总产值达30亿元,2017年纺织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
3、发挥品牌优势,形成生态特色优势的旅游产业集群,打造旅游城。
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效应,以发展生态风景名胜旅游为目标,将永安建设成为中国东南部旅游休闲胜地。重点依托桃源洞—石林风景区、建设国家级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充分挖掘抗战文化,建设安贞堡文化旅游、青水畲族风情园、客家风情园、东南抗战历史文化中心、中国笋竹之乡文化中心等;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六要素”,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打造旅游城。
(三)、永安要形成福建山区交通枢纽和能源中心
1、福建山区交通枢纽。十一五”期间将建成三明—泉州、永安—武平高速,建成永安—宁化高速。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长汀—永安铁路,策划中的泉州通往江西的快速铁路,永安也将形成铁路的十字交汇,同时连城机场的建成运营,使永安山区交通枢纽中心地位更显突出。
2、福建山区电力能源中心。随着福建永安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建设及永安火电厂2*30万千瓦扩建项目的推进,永安近期将形成百万千瓦火力发电;随着安砂电厂的加坝扩容,将使水力发电总装机达50万千瓦,在福建山区永安将重塑电力能源中心地位,为促进产业聚集提供能源基础保障。
三、永安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的发展方向
“保十争百、强市富民”是我市提出的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永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进则退,只有加快发展,立足于“十强县”的行列中,永安才能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永安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优劣态势,找准发展方向,对永安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对如何实现“保十争百”的目标,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我市在“十强县”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因此,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在发展中要注重大项目的引进,特别是能够带动经济全局的项目,如能发展一批产值上亿元甚至上十亿元的项目,就可使永安的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十强县”的发展规律看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应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尤其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水平。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十强县”的资料看,我市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不足2000万元,是“十强县”中最少的,在吸收内资也不如其他县市,因此要千方百计改善投资环境,着力构建诚信、亲商、高效的服务型政府,鼓励现有企业开展“二次招商”,特别是要帮助国有及大中型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规模。要构建具有永安特色的“4+2”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壮大纺织、林竹、汽车机械、旅游四个主导产业,提升建材、化工两个传统产业。至今年6月末我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64亿元,而贷款余额只有46亿元,存贷差达28亿元,因此,要高度重视民间资本的吸收和利用,激活民间投资,使民营经济成为我市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三)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我市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整合这些资源,大力发展加工业,特别是产成品加工业。要以工业园为载体,大力引进我市资源丰富的工业企业,特别是要引进资源可再生的加工业,如以竹木林产品为原料的竹木制品业。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使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资源密集、劳力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内向型产品向外向产品转变,提升工业水平加大对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所需人才招工难问题。同时,我市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拥有一大批国有及大中型企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力和管理队伍,如纺织、机械汽车、化工、建材等产业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也利益于这些优势,因此要注重发展这些适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行业,壮大永安特色产业集群。
作者:吴家福 本文刊登《福建统计》2007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