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定位思考

吴家福 吕永娇  2008/2/16 16:55:56  19224点  永安之窗
  产业结构是一国或地区产业之间关联的动态反映,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决定因素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作为资源转换器的产业结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其调整态势不同,具有的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也不同。就某一地区而言,产业层次的高低,决定着其经济素质和实力的强弱;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则决定着这一地区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健康、较快增长。永安市经济落后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1世纪,永安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奔小康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增速的问题,更是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的问题。本课题利用统计资料,结合永安实际,以国际、国内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大趋势为目标导向 ,提出永安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定位,供新一轮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参考。

  一、永安市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演变进程及存在问题

  (一)永安市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永安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达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6.6%。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4.9:41.7:43.4调整为14.1:45.0:40.9。经济总量较2000年翻了一番,比十一届党代会提出的实现翻番目标提早了一年,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在三明各县(市)区的首位,增幅创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二)永安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与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演变进程。

  1987年,永安三次产业的构成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8.9%、第二产业占62.3%、第三产业占18.8%。到2006年,三次产业的构成是:第一产业占14.1%、第二产业占45.0%、第三产业占40.9%。19年来,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7.3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上升了22.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二一三”模式演变为“二三一”模式。从演变过程看,基本上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大体上与市委、市政府“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战略调整过程相吻合。

  由三次产业的演进特点看,永安市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点特殊。表象上,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演进由以农业为主的低层次开发阶段直接升级到高层次的服务化阶段,跨越了工业化社会阶段。但实质并非如此,永安产业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其一,长期以来,永安市对工业投入较少,丰富的工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工业基础十分弱小。虽然,近年来,永安发展战略明确,工业增长速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工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一根软肋。2006年,工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为38.4%,仍低于我国42.0%的平均水平。其二,虽然农业比重有所下降,但19年仅下降4.8个百分点。这是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不理想密切相关的。而且从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发展主要靠种养殖业,传统农业比重大,农业技术含量不高,名优产品少,集约化、现代化、生态化、品牌化生产任重而道远。其三,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但从内部结构看,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的比重则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当前发达国家都已进入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在60%以上。总的来看,永安第三产业目前存在着总量滞后、结构性滞后和增长速度滞后的突出矛盾。因此,并不能说永安市是跨越了工业化阶段从低层次开发阶段直接升级到高层次服务化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永安经济发展仍落后于全省、全国的经济发展平均水平。

  2、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第一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多年来,永安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重点产业不突出,特色化布局不明显;规模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市场竞争力弱;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链条短等产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2)工业发展缓慢仍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永安工业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大项目、高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企业少,大量产品技术档次、含金量低,知名品牌少,整体市场竞争力弱;二是还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工业企业分布零散,行业间的生产联系和协作配套差,成本高,产品链和市场链薄弱;三是工业发展起点低、基础差,人才缺乏,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制约瓶颈依然存在,整体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和融资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环境尚需改进;四是有利于解决工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矛盾,确保工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准入、质量控制、循环利用、有序竞争等政策调控体系尚未形成。

  (3)第三产业内部层次低。缺少第一、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永安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对GDP的贡献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06年,我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交通运输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1.1%,而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文化、教育、科研 、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新型服务业虽有发展,但比重仍然偏小,仅占第三产业的26.0%左右,关键性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研 、咨询、技术服务等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二、永安市产业结构调整定位

  产业结构调整,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就有一个目标、定位问题。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永安三次产业发展方向的具体定位应该是:立足于现有基础条件的充分利用和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地理位置、资源、体制创新优势,利用高新技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工促农进而以工农共同确保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争取把三次产业结构从2006年的14:45:41调整为“十一五”末的“11:47:42”和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时比较理想的结构比例——“7:48:45”。提出这样的产业结构定位,除了以上分析,主要还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第一产业受到收入弹性、传统生产方式和低生产率的限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结构优化的必然。但“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全国和全省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也都把“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就是最好的例证。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日益改善、科技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流通市场的不断完善,第一产业仍将长期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永安第一产业比重不会大幅度下降。随后十年,由于工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而且将保持较快增长,将支撑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向成熟化发展,影响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快。

  (二)永安三大产业结构必须进行战略调整,调整的重中之重是工业。永安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努力提高现代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近几年,永安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随着纺织、化工、机械、林竹、建材五大支柱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十一五”末,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幅度达到年均上升0.5个百分点的幅度是可以确保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工业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工业发展要充分考虑其对农业的拉动和“反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及可持续发展,与整体经济发展、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相协调。

  (三)第三产业发展在当今信息时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十一五”期间,对第三产业来说,应该是在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培育、扶持新兴服务业。要通过加强服务业立法规划、继续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推广应用现代技术、加大人员培训和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等方式,提高交通运输、商贸、餐饮、市政、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服务水平。同时,要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下大力气提高卫生医疗水平,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修改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疏通融资渠道,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培育、扶持、发展新兴服务业。随着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投资环境的改善,从业人员待遇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比重可以稳定在41%。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培育,随后十年,新兴服务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三、实现永安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定位的原则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市情出发,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整合、发挥现有的潜能和优势,把有望发展的传统产业进一步做深、做精、做大,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特色。

  2、市场导向原则。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立足资源搞开发、求发展的传统思维模式,着眼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需求变化,敢于运用最新技术和工艺设备,利用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3、联合发展的原则。打破自我封闭、自成体系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观念,大力推进资产重组和合作,积极采取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联合起来共同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减轻新上项目的资金压力,加快建设步伐,分散投资风险。

  4、扶优限劣原则。集中力量重点扶持有强劲发展势头和产业带动能力、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社会有贡献的骨干企业及其企业集团。扶持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限期淘汰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工艺落后、效益较差的企业。

  5、循序渐进原则。立足长远,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6、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主体作用,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政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规划、引导、协调和服务上,实现政府和企业积极性的有机结合。

  (二)对策及建议

  1、产业结构调整要循序渐进,在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稳步优化。实践证明,产业结构逐步合理优化,不大起大落,才能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我市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化这一课必须要补,这已是各界的共识。但发展第二产业不能以牺牲第一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代价,而必须三管齐下,协调发展,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努力提升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基础上实现结构优化。

  2、产业结构调整要有利于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前提。社会稳定问题非常复杂,资源利用、生活环境、两极分化、地区差异、就业等都会影响社会稳定。永安经济发展起点低、总量小,大项目、大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立竿见影。我们在大力建设大项目、引进大企业时,要加强资源管理,保护环境,注意配套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强化功能园区管理和产业布局规划,提高居民就业率和收入,尽力缩小贫富和地区差距。

  3、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在产业调整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制定政策。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对产业、行业的发展进行鼓励或约束以达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预期目标。二是规划布局。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际、国内的产业目标调整趋势出发,结合经济理论与本地的市情,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一般产业提出详细发展规划和合理布局。三是宏观调控。要在全国宏观调控大环境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针对性采取调控措施,不人云亦云、人为亦为,尽力避免自我恶性竞争,确保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四是信息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信息的作用举足轻重。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建立完善各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维护社会安定,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

  4、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要有针对性,有特色,发挥优势。

  (1)第一产业在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适度降低其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利用特有的土地优势,改造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以工业的理念筹划农业,推进农业工业化,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效产品,增加农业品种。同时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互动发展。

  (2)第二产业在扩张总量的同时,依托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机械、化工、林产、建材、纺织五大支柱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高水平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升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换代。二是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群体,使其尽快形成具有市场潜力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三是抓住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拓展合作合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的民营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内资外资联动”的模式,积极为企业发展搭建载体,加快工业园建设步伐,重点扩大尼葛、汽车工业园区建设。

  (3)第三产业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内部结构,形成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相结合,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相结合,为生产服务的行业与为生活服务的行业相结合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推进第三产业向高层次、高水平、宽领域发展。按照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置业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产业流,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区域网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能力;积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宾馆餐饮、文教卫生、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邮电通讯、信息咨询、房地产、金融保险及资本市场等高新科技和知识型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服务业;鼓励发展保健、家教、休闲等新型服务业;全面启动农村服务业。

  2008年1月

  本文获中共永安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社科联举办的《创新思路谋发展主题调研活动》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统筹规划 提升档次 加快北部工业新城建设步伐

吴家福   12年前   75803点

永安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吴家福   14年前   68123点

加强对接 促进合作  推进三明永安城市联盟

吴家福 黄发华   15年前   73095点

永安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

吴家福   16年前   17589点

永安汽车工业发展现状、问题、机遇和建议

吴家福 尤素青   18年前   22693点

试析永安工业经济结构的问题及对策

吴家福   18年前   19710点

禽流感疫情对永安禽业的影响及对策

吴家福、陈仙杏   18年前   18112点

泉三高速公路建设与永安经济发展

吴家福   18年前   34068点

从闽南“十强县”的飞速发展谈发展永安经济

吴家福   18年前   22658点

永安市发展竹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家福   18年前   15379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