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永安市上坪乡的青年农民陈德永爱写格律诗,他的这种兴趣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于是陈德永爱诗也在燕城永安留下了一段佳话。下面请听永安台记者管崧儒发来的录音报道:
听众朋友!记者昨天到永安市洪田镇采访的时候,洪田中学的语文老师游生忠向记者讲述了一位农民诗人的故事(出录音)。
游生忠:嗯,永安市上坪乡的农民陈德永今年是36岁了,他这个人呢,也长得比较高,一米七多啊,那这个人呢,也很朴实正派,这个人虽然是农民,他爱好诗,写诗写了很多,在永安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因为他是叫陈德永喽,小的时候人家称他小永,我讲,他又写了很多爱情诗啊,爱情诗里面又爱填那个一剪梅这类的缠绵绯恻之词,那这样子,我们就称他为“小柳咏”。
陈德永爱诗成为上坪乡家喻户晓之事。他不仅在家时吟诗、做诗,到田间、山上干活时也做诗,劳动时有了灵感便停下活记下了再继续干,回家时顾不及洗手就扑进房间把诗录下。农闲时,他走出上坪到城里或坑边、洪田等乡下诗友们吟诗、做诗、下棋。他也自认位是诗迷,有《赛诗》一首为证:“莫笑诗痴爱赛诗,推敲自古费心思。吟安一字休称巧,吐出心声名始奇!”因为上坪乡也有十来个爱好者,1990年24岁的他便找来林国基、陈国典等筹划成立诗社以便经常开展诗歌活动。1991年2月,上坪乡“屏山诗社”正式成立,陈德永被推选为诗社秘书长。这是永安市第一个乡镇的诗社,诗社成立十多年来,每年春节都办一次诗会,有时也搞“折枝诗”活动;屏山诗社还多次举办面向市内外征诗(会折枝诗)有奖活动,陈德永为这些诗社活动,内部与乡政府、文化站争取经费支持,外与“燕江诗社”及市内诗友联系,从“征诗”通知到“诗选”结果,每一封书信都是陈德永亲笔所写……其工作的认真投入精神,感动着市内外诗友们。没有对文学的痴爱,哪来的这种奉献精神?
陈德永对诗的钟情可谓难能可贵。市“燕江诗社”为了纪念诗社成立十周年,决定由个人集资合出一本诗集,规定每入选一首诗交十元钱。有工资收入的尚且为集资再三斟酌,一般的只选十几、二十首诗入选;陈德永虽然家庭经济较差,三十一岁还是“单身汉”,他认为这是一个与诗友交流的最好机会,决定多选些诗入书。他的家人和邻人知道了,说“德永,三十出头了,娶个亲更重要……”,但是,他没去理会。他的想法感动了同学、朋友、得到众人支持,集资500元入选50首诗词。1998年《燕江情韵》出版了,陈德永成为永安的那本“《燕江情韵》这书啊,出诗最多的一位作者”。
听众朋友!游生忠老师告诉记者,陈德永爱诗,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获奖作品也多。在《燕江情韵》一书中“参加各地征诗诗赛诗活动”栏目中介绍:“1993年,福州市以‘天涯共此时’为题征诗,社员陈德永、林国基两人获此纪念奖”、“1995年,泉州市建市10周年‘振万杯’征诗,社员陈德永等二人获奖。”他在省内外征诗、赛诗活动中,获奖二十多次,其作品得到社会诗界广泛的好评。
听众朋友!在采访陈德永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这位深居山乡的农民诗人,并没有远离现代生活,在他的写下的诗词中也有不少吟诵电话、手机、空城空号之类的咏物诗。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听一听由农民诗人陈德永自己吟诵的咏物诗。(出录音)陈德永:“小小灵机握手中,轻轻一点两心通,纵然千里人相隔,笑语欢声依旧浓”(手机)。“或听或挂任由之,未知一声知是谁,每次闻君三两语,心情好比看花时”,“电话”。“空号:昨日还闻友应声,今朝何故变空城?”
听众朋友!对于上坪农民诗人陈德永爱诗写诗的这种兴趣和爱好,永安市上坪乡党委宣传干事李敬华认为(出录音):“我觉得这样子很好,他的话每年春节都会组织一些有同样兴趣的这一方面的人啊,进行一些创作,这样子的话丰富了我们上坪乡的文化娱乐生活,对上坪乡文化的话,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觉得一个农民这样子的一些兴趣和爱好的话是很不容易的!”
作者注:此次录音采访是在《永安报》上看到洪田中学语文老师游生忠采写的文字报道之后,在录音采录的时候又得到了游生忠老师的支持,录音稿制作之后于通过电话传给三明市人民广播电台,并于2003年11月下旬在三明人民广播电台《走进三明》节目中播出,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