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及管宁割席和管姓

互联网资料  2008/12/30 10:18:09  24470点  永安之窗
  成语“管鲍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它源自于春秋时期齐国贤人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相知最深,共同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历史故事。管仲曾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这正是管鲍之交的真心写照。

  成语“管宁割席”则是“管鲍之交”的反义词,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它源自于另一个管姓人物的故事:三国时,学者管宁曾与朋友华歆同坐一张席上读书。一天,有高官乘华丽的马车从门前经过,华歆放下书本去观看。管宁一生气便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坐,并说:“你不是我的朋友!”管宁后来避战乱去辽东,聚众讲《诗》、《书》三十年之久。

  据《揭阳日报》的一篇题为《管•揭阳小姓概略之127》的文章称,管(guǎn)姓,在全国约有人口135万。在各姓中排第203位,占全国人口的0.10%.管姓在揭阳有137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156位,占揭阳人口的0.002%。

  据网络搜索的一份2004年全国姓氏排名资料显示:“管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之一,约占汉族人口总数0.09%,居第一百四十位。分布较广,但以山东、江苏多见此姓,两省管姓约占全国管姓人口63%”。

  管姓来源有二: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其三弟叔鲜于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管国。姬叔鲜因而也被称为管叔鲜、管叔,其后代以管为姓。2.出自姬姓,为周穆王(前976~前922在位)之后,以邑为氏。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邑,这一支的后人以封地为姓,也称管氏。

  管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近代,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此外,今傣族也有管姓。

  今管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两省为多,两省管姓约占全国汉族管姓人口的63%.管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管仲、管宁外,还有:北宋诗人管师复,著有《白云集》。元代著名女画家管道升,善于画梅兰竹,山水也画得很好,书法上也很有成就,擅长于书写行楷。明代廉吏管时敏,任明太祖第六子楚王朱桢的王府长史40余年,忠诚谨然,处理大小事务,一丝不苟,勤政廉洁,受到百姓爱戴。

  广东管姓居民主要分布于梅州、汕头一带。汕头管姓居民主要分布于澄海区莲下镇管陇村,是潮汕地区创设较早的村落之一,早在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就由管姓人家从福建莆田迁入后创设。

  揭阳管姓居民零散分布于市区、揭东和普宁三地。一部分由汕头及邻近地区迁来,一部分则于上世纪随人民解放军南下,后转业到地方落籍的。 


(以上资料,根据《揭阳日报》的《管•揭阳小姓概略之127》一文改编)


  
  据《福建永安姓氏志》记载,据永安小陶《管氏族谱》记载,北床年间(1094~1098年),管俞(二十七郎)自江西随征入闽,始居于汀州馆前里,后迁沙邑三十都石峰(今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再迁垇头(今小陶镇垇头村),为永安管姓开基始祖,郡望平昌。

  永安管氏裔孙,于明代外迁的有:管成宗、管成富兄弟迁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管印迁漳平市双洋镇香僚村;管佛法迁汀州府长汀县;管益彩迁沙县登龙坊;管益照迁沙县城头西门。于清代外迁的有:管以义迁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厢城大旺口;管以明、管以昌迁沙县石斗;管继腾迁沙县菖蒲坑;管继旺迁延平府(今南平);管振翮、管大芹兄弟于清末迁沙县;管文源于清乾隆年间迁建宁县。于解放前随国民党到台湾的有管文汉、占腾、占宏、占木,定居在台北、高雄等地。管台生一家先后移居台湾。

永安管氏现有人口2444人。主要分布在小陶镇坚村、美坂、石峰、垇头和牛益村,洪田镇东坑、生卿村,曹远镇下早村及罗坊乡半村村等。

永安管氏始祖大宗祠“平昌堂”座落在小陶垇头。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1年),占地面积2.5亩。清光绪年间小修,1993年秋大修,今保存完好。
管氏崇山庵“永兴殿”位于小陶镇垇头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风格独特,殿内雕梁画栋。“文革”期间被毁。

  永安管氏始祖管俞墓葬小陶垇头下畲栋。

 永安管姓的古代人物有, 管谷,明代南城县丞。管焰,字衡山,授府经历。管帮韶,清代官拜六品州同。管墩道,字濠琅,号厚齐,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敕授儒林郎。

  永安管姓的现代人物有,管文汉,号鸣浩,小陶人,黄埔军校第17期学员,曾任国民党海军少将。管占宏,小陶人,国民党四川陆军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军校官。

  列入《福建永安姓氏志》的《革命列士名表》的有“管正才,生前的身份为副班长,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是革命烈士;管其家,生前身份为战士,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是革命烈士”。

  据管其家烈士的亲属介绍,管其家烈士的遗骸骨灰墓葬永安市洪田镇东坑村,其方位位于站立于205国道永安洪田镇路口时,背向洪田镇政府,顺着现国道南边方向的“中国林改第一村——洪田”的广告牌方向往南(即东坑山场)望去,其墓就在东坑村的一座山峦上。站在管其家的墓地上,背对墓地面向洪田,可以遥望洪田全镇。为使管其家烈士后继有人,1999年9月20日,管其家的长辈曾赴江西省九江市社会福利院收养一名失散儿童作为管其家的后代。


  
   另,在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至今还保留着管姓祖厝,墙面上还有大幅文革标语。文革期间曾作为石峰村的大队部。当时的下放干部福建省京剧团团长田子文,以及当时的下乡知情和稍后的小学教师管其英均在此居住。


保存至今的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管姓祖厝至今还保留着大幅文革标语


闽中管姓祖地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鸟瞰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文化史话:论党对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领导

林洪通   1年前   19690点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文化史话:姚勇来、沈嫄璋政治身份之谜

林洪通   1年前   20075点

林洪通编著:福建抗战省会永安美国新闻处的抗日宣传活动二三事

林洪通   1年前   20058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时期我国东南独树一帜的永安《民主报》

林洪通   1年前   25106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文化城与“永安大狱”:  电视系列片脚本(文学本)

林洪通   1年前   10944点

林洪通著:《永安抗战文化史话》之《他们无愧为羊枣烈士的后代》

林洪通   1年前   6028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时期驰名中外的《国际时事研究》周刊

林洪通   1年前   5631点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史话》之《拜访百岁音乐家缪天瑞先生》

林洪通   1年前   3584点

林洪通:永安抗战文化简介

林洪通   1年前   19654点

《永安抗战文化史话》目录

林洪通   1年前   17036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