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滋味如何,小子無福,沒有嘗過。
不過猜想起來,大約很不錯吧,假如不,何以人們樂於冒著被毒死的險而去吃它呢?家鄉有句俗語,叫:“拼死吃河豚”,可見在吃著的人,是“拼”一“死”以“吃”的,這精神確是不凡,值得傳令嘉獎的。可惜的是,我始終不明白那些人為什麼這樣勇敢。
但粗粗一想,就覺得他們的勇敢也頗有可疑:為表示不怕死,盡可吃一些砒霜來顯示其英雄,然則何以世上並沒有人在吃砒霜呢?(注:想自殺者不在此例)這原因,就因為是:河豚雖毒,但吃來不一定會被毒死,有萬一的不被毒死的希望在。有了“不一定”,有了“萬一”的希望,這就不妨吃吃了。再,人大凡有一點怪脾氣,喜歡從危險中去找麻醉。吃河豚者,幸而不死,則敞可說是,醉心大樂,以後可以自炫於不敢吃的同儕的。
懂得了這個道理,我便懂得了為什麼有許多人不跑警報。
在心理上說,吃河豚與不跑警報,是沒有什麼分別的。明知不跑龍套警報是有生命的危險的,然而偏不跑,偏不怕什麼危險。這精神與吃河豚者毫無二致,是同屬於“偉大”之列的。
轟炸的滋味,我是嘗過的:並不好。至於被炸死或被炸傷的滋味,雖未親嘗,那情形卻是見過的,覺得也並不好,因為我看被炸死或炸傷者大抵板起面孔,而並不笑容可掬。
然而所以依然有人不警報者,則因為“不一定”之故也。有警報,不一定有飛機來;有收音機來不一定是炸;即使是炸吧,也不一定剛剛炸中我。現再推下去,即使炸中吧,也不一定就死,說不定那炸彈是壞的,或者是假的。但這大概是要寫順了筆,瞎猜猜的,人們是不至於想到這一步的;炸中了,一個頭彩,“大丈夫生而何歡,死而何懼”?好的,勇敢之至!舉手贊成。
他們真這樣勇敢嗎?並不,投機而已。從這裏我看出了幾件東西,自暴自棄,苟且偷安,聽天由命。總結一句話:不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