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六(2)

谌震  2009/11/11 15:20:27  8357点  永安之窗
  治安策一 (贾谊)

  汉初封了七个异姓王,一百四十个列侯,朝廷直辖的地方仅有十五郡,几乎恢复战国七雄割据的局面。后来异姓王都被消灭,又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汉文帝时,诸王势力膨胀,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贾谊看到祸乱的根苗,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把各王国的土地分封给王国的子孙,使王国自然缩小,无力作乱。文帝未加采纳,到景帝时果然发生七国之乱。见解很高,但正如苏轼所批评的,说话的方式还欠考虑。(参见卷十苏轼《贾谊论》)

  夫树国固①,必相疑之势②,下数(shuò)被其殃,上数(shuò)爽其忧③,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④,亲兄之子西乡而击⑤,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⑥,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況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⑦。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⑧,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⑨,彼自丞尉以上皆遍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注释】
  ①树:建立。固:巩固,指强大。②疑:通“拟”。相似,相抗衡。③爽:伤。④亲弟谋为东帝:指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文帝六年淮南王谋反,被人告发绝食而死。其封地在东,自称“东帝”。⑤亲兄之子:济北王刘兴是文帝亲兄齐悼惠王的儿子。乡:通“向”。文帝三年,济北王起兵叛乱,打算向西进攻荥阳,失败自杀。⑥未过;未有过失。⑦傅相;西汉时皇帝为各封国所任命的太傅和丞相,掌握着各封国的实权。⑧冠: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便算成年。⑨赐罢:恩准辞官退休。

  黄帝曰:“日中必熭(wèi),操刀必割①。”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以乃堕(huī)骨肉之属而抗刭(jǐng)之②,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③,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皆亡恙(wú  yàng)④,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淆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已豫席之也⑤。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仅得舍人⑥,才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wò)也⑦?然后七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然尚有可诿者曰疏⑧。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⑨。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wò)⑩,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huán)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11,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注释】
  ①熭:曝晒。②堕:毁坏。抗刭:诛杀。③曩时:以往,从前。④亡:通“无”。恙:病。⑤仄室:即侧室。汉文帝的母亲是刘邦的侧室。豫席:预先凭借。豫,同“预”。⑥中涓:皇帝近侍官。舍人;地位卑于中涓的近侍官员。⑦渥:优厚。⑧诿:推托。⑨布衣昆弟:上述同姓诸侯王虽然与天子名为君臣,却自以为与天子就同百姓的兄弟一样。虑:大概。⑩黄屋:皇帝专用车,用黄缯做车盖。屋,通“幄”,车盖。圜:通“环”。○11冯敬:汉初御史大夫,曾劾淮南厉王,被刺死。  

  屠牛坦一朝而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①,所排击剥割②,皆众理解也③。至于髋(kuān)髀(bì)之所④,非斤则斧⑤。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⑥,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注释】
  ①屠牛坦:春秋时一个精于宰牛的人,名坦。芒刃:锋利的刀刃。顿:通“钝”。②排;剖开。③理:肌理。解:关节间隙。④髋:胯骨。髀:大腿骨。⑤斤:一种锋刃较长的斧子。⑥婴:同“撄”,接触。

  臣窃迹前事①,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②,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③,今虽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④,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葅醢(zùhǎi)⑤,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⑥,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即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⑦,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⑧,植遗腹,朝委裘⑨,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一动而五业附⑩,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注释】
  ①迹:考察。②长沙:指长沙王吴芮(ruì)。③樊、郦、绛、灌:指汉高祖的功臣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④信、越:指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彻侯:秦汉封爵,共二十级,彻侯为最高级。后避汉武帝刘彻名讳,改称“通侯”。⑤菹醢:古代酷刑,将人剁成肉酱。⑥辐凑:车轮上的辐条聚集于轴心,喻人聚往一处。⑦倍畔:通“背叛”。⑧赤子:初生儿。⑨植:扶立。遗腹:遗腹子。此指皇帝死时还未出生的儿子。委裘:已经死去的皇帝遗留下来的衣服。⑩五业:指上述明、廉、仁、义、圣五种功业。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①。一胫之大几如要②,一指之大几如股③,平居不可屈信(shēn)④,一二指搐(chù)⑤,身虑无聊⑥。失今不治,必为痼疾⑦,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肿也,又苦跖(zhí)戾⑧。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⑨;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⑩,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痛肿也,又苦跖戾。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注释】
  ①肿:两脚浮肿的病。②胫:小腿。要:后来写作“腰”。③指:脚趾。股:大腿。④平居:平时。屈信:弯曲伸展。信,通“伸”。⑤搐:抽搐。⑥无聊:无所依赖。指难以忍受。⑦锢:通“痼”。⑧跖:脚掌。戾;反扭。跖戾,脚掌翻转。⑨从弟:堂弟。⑩分地:按名分应得之土地。

 
【译文】
  朝廷封的诸侯王国如果过于强大,必定与中央互相猜疑。诸侯既因此多次受害,朝廷也因此多次担忧,实在不是安定国家保全臣下的办法。现在,或者皇帝的亲弟弟谋作东帝,或者亲兄之子发兵西向,眼下又有人上告吴王谋反了。天子正当壮年,行事得宜,并无过失,对诸侯王恩德有加,尚且如此;何况还有更大的王国,其力量十倍于此呢?然而天下还相当安定,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那些大国的国君年龄还小,朝廷派去的太傅和丞相掌握大权。数年之后,这些国王大多成年,血气方刚,朝廷派去的太傅和丞相,会被迫因病退休,于是各国自县丞县尉以上都安插自己的人,这样,岂不又同淮南王济北王一样吗?那时再想天下太平,就是尧舜再世也没办法了。
  黄帝说:“中午日当头,抓紧晒东西;手里拿快刀,必定割东西。”现在这样办,全下安上很容易做到;现在不这样办,就会毁骨肉之情,甚至自相残杀,这和秦末的悲剧有什么不同呢?身居天子之位,乘着当前有利的时机,靠着上天的保佑,尚且有所顾虑,不能转危为安,除乱求治;那么,假设陛下处齐桓公的地位,能不能大会诸侯、匡正天下呢?臣料想陛下必定不会的。再假设天下如过去一样,淮阴侯韩信仍做楚王,黥布仍做淮南王,彭越仍做梁王,韩王信仍做韩王,张敖仍做赵王,贯高仍做赵相,卢绾仍做燕王,陈豨仍做代相:假令这六七人都还健在,陛下即天子位,能够安心吗?臣料想陛下一定不能。秦末天下大乱,高皇帝与上述诸公一同起事,并不像陛下有皇帝的侧室之子的权位可以依靠,使诸公中的幸运者做个皇宫的近侍,其次只能当个门客。他们的才能比高皇帝差得远了,高皇帝凭着明圣威武,登上皇位,分割肥沃的土地,封诸公为王侯,多的百余城,小的三四十县,恩德很深厚了,但在以后十年间,发生了九次叛乱。陛下与诸公,既非亲自同他们较量而使之臣服,又非亲自封他们为王侯;高皇帝尚且不能因此有一年安宁,所以臣知道陛下更不能够了。
  不过,还有一点可以推托,说上述诸公与皇帝非亲属。那么,就请看看皇亲们吧!假设悼惠王仍做齐王,元王仍做楚王,中子如意仍做赵王,幽王仍做淮阳王,共王仍做梁王,灵王仍做燕王,厉王仍做淮南王:这六七位贵人仍然健在,陛下那时即位,能够治理天下吗?臣又知道陛下不能。这些王爷,名义上虽是臣子,心里却都认为自己和天子就同平民百姓的兄弟一样,都想照搬皇帝的威仪自封为天子,因此就擅自封官赐爵,擅自赦免死囚,甚至干脆坐上皇帝用的黄盖车,汉廷的法令在他们身上就行不通了。像厉王那样行为不轨的,朝廷的命令他听都不听,陛下召见他,他肯来吗?来了以后,也不能绳之以法。触动一个亲戚,诸侯王就会鼓着眼睛,起来造反。陛下的臣子当中,即使有勇敢如冯敬的,恐怕刚要开口,刺客的匕首已经插进他的胸膛了。陛下虽然贤明,有谁敢辅佐陛下来管这些事?所以,异姓王一定有危险,同姓王也必定会叛乱,这已经成为事实了。异姓王恃强叛乱的,汉朝幸而战胜了他们:但又不因此而改变制度。同姓王又沿着这条路走,已经有兆头了,这样下去,叛乱又会重演。灾祸的变化,还不知会达到什么地步。贤明的陛下尚且不得安宁,后世又将如何应付?
  屠牛坦一天能宰十二条牛,而他的锋刃不钝,是由于他所批击割剥的地方,都在肌肉和骨头的缝隙之间。遇到髋、髀这些大骨头,就必须用斧头来砍了。仁义恩厚,好比是天子的锋刃;权势法制,好比是天子的斧头。现在这些诸侯王,都是些髋骨髀骨,如果丢开斧头,而要用锋刃,那么,不是刀口砍缺,就是刀子折断。为什么不能用仁义恩厚去感化淮南王、济北王?形势不允许啊!
  臣考察从前的事迹,发现大都是强者先反。淮阴侯韩信做楚王,势力最强,最先造反:韩王信倚靠匈奴,接着反叛;贯高依靠赵国的条件,又叛;陈豨兵精,又叛;彭越拥有梁国,又叛;黥布拥有淮南,又叛;卢绾最弱,最后反叛。长沙王的封地只有二万五千户,功劳最小但最完好,虽同朝廷疏远而对皇帝最忠,并不是他性格特别不同,而是形势不同啊!假设当年樊哙、郦商、周勃、灌婴也据有几十个城市而封王,今天肯定己残败灭亡了;又假使韩信、彭越等人,当时只封个侯爵,可能现在还很完好。那么,天下的大计就可知道了。要想诸侯王都忠心归附朝廷,最好使他们都像长沙王:要想臣子不因谋反而剁成肉酱,最好使他们都像樊哙、郦商;要想使天下太平,最好多封一些诸侯,而减少诸侯的势力。势力小就容易使他们遵守法纪;国土狭小就不会有邪念。让海内的形势,好像身体指使臂膀,臂膀带动手指,没有不服从的。要使诸侯王不敢有异心,像车辐都归聚轴心那样,听命天子。即使是平民百姓,也知道国势安定,可以放心。这样,天下都体会到陛下的英明。分割诸侯之地,要定个制度,使齐、赵、楚等国都分为若干诸侯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孙,全部依次分到祖上所受的封地,一直到土地分尽为止。其余燕、梁等国也都照办。那些封地多而子孙少的,也可多建一些诸侯国,让它暂时空着,等他们有了子孙,再去做国君。诸侯国因犯罪而被削去土地的,可以移动他们的侯国,等到他们的子孙受封时,再将削去的土地如数偿还。总之,一寸土地,一个百姓,天子也不据为己有,只是为了国家的安定而已,所以天下都知道陛下的廉洁。分封的制度确定了,皇族子孙都不怕做不成王侯了,下面没有反叛的念头,上面没有诛伐的打算,所以天下都体会陛下的仁爱。法度建立而无人触犯,命令公布而无人反对,像贯高、利几那样的阴谋就不会发生,柴奇、开章那样的诡计也不会萌发。百姓向善,大臣恭顺,因此天下都领会到陛下的正义。即使让儿童做皇帝,天下也会太平;即使遗腹子继位,让大臣向先皇遗下的御衣朝拜,天下也不会大乱。这样做,当时天下大治,后世歌颂圣明。这一项措施,就能得到明、廉、仁、义、圣五项勋业,陛下究竟顾虑什么而久久不肯实行呢?
  当今天下形势,就好像患了严重的浮肿病,小腿肿得腰那么粗;脚趾肿得腿那么大,平时无法伸屈,若有一二脚趾抽搐,就怕全身失去依靠,过时不治,就成了顽症,那怕是扁鹊也无能为力了。毛病还不只是脚腿浮肿,还苦于脚掌扭曲。元王的儿子,是陛下的堂弟,现在继位的,是陛下堂弟的儿子。惠王的儿子,是陛下亲哥哥的儿子,现在继位的,是陛下哥哥的儿子的儿子。陛下的嫡系子孙还有未分封以安天下,而疏远的旁系却掌握大权以威逼天子。所以臣说,现在不只是腿脚浮肿,而且脚掌扭曲。可痛哭的,就是这种病啊!


  论贵粟疏 (晁错)①

  晁错在本文中提出“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政策,主张“以粟为赏罚”,鼓励人民向政府捐献粮食,充实边防,就可以免罪或受封爵位。文帝采纳他的主张,促进了农业生产,到武帝时粮食非常富足,足以支持抗击匈奴的战争。重农是对的,但认为重农就必须贱商,仍是小农的见识。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sì)之,织而衣(yì)之也②,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③,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馀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④,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⑤,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⑥,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⑦,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注释】
  ①晁错(前200-前154):颖川(今河南禹县)人,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前154年,七国之乱,以诛晁错为名,景帝为求七国罢兵,杀了他。参见本书卷十《晁错论》。②食之、衣之:食、衣均读去声,作动词用。③捐:抛弃。瘠:瘦弱。④地著:久居一地不迁移。著:同“着”,附着。⑤牧:指管理,统治。⑥劝:鼓励。⑦弗胜:不能胜任,拿不动。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①。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②,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yù)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③;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④。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wǔ)⑤,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注释】
  ①长幼:长作动词用,使幼者长大。②当具;该当交纳赋税的时候。③粱:精美的饭食。④乘坚策肥:乘坚车,骑肥马。履丝曳缟:穿丝鞋,披绸衣。⑤乖迕:违背。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①,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xiè)②。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馀,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③。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④,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注释】
  ①县官:指朝廷、官府。②渫:流通。③复:免除。复卒:免除兵役。④五大夫:低级爵位。

【译文】
  圣明的君主在位,百姓不会挨饿受冻,并非君主自己种粮食给他们吃,织衣给他们穿,而是因为他能为百姓开辟财源。唐尧、夏禹的时代曾连续九年水灾,商汤的时代曾连续七年旱灾,却没有人流离失所,面黄肌瘦,就是因为平时积蓄多、有准备啊。
  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众,不亚于汤、禹那时,又无连续数年的水旱之灾,而积蓄却不如汤、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土地的潜力还没有开发,百姓的力量还没有充分发挥,能长庄稼的土地尚未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的还没有全部还乡务农呀!百姓贫穷,就会为非作歹。贫穷由于不富足,不富足由于不务农,不务农就不会定居,不定居就会轻易离开家乡,象鸟兽一样四处奔放,虽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也不能禁止他们。人们冷起来,不等有轻暖的皮衣才穿;人们饿了,也不等有了美味才吃;饥寒交迫,人们就不顾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挨饿,整年不添置衣服就会挨冻。如果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没衣穿,就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住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鼓励百姓从事农桑,减轻赋税,多储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之灾,也就得到民心。
  老百姓全看君主如何管理他们。他们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不管东西南北。珠玉金宝,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人们还是珍贵它,就是因为君主需要它啊。因为它轻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便可周游海内而无饥寒之患。这就使得臣子轻易背叛他的君主,百姓轻易离开他的故乡,盗贼受到鼓励,逃亡者也有了本钱。谷米和桑麻生在地里,到了季节才生长,收获也靠人力,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就拿不动,因此坏人也就不贪图它,可是一天少了它就会挨饿受冻。所以,贤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现在农夫一家五口,为官府服役的不下二人,能够耕种的田地不过百亩,百亩的收成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还得砍柴火,给官府修房子,服劳役,春天避不得风尘,夏天避不得暑热,秋天避不得阴雨,冬天避不得寒冻,一年四季不得休息。还有私人的事务:送往迎来,吊唁死者,探望病人,抚养孤老,养育幼儿,都在这百石粮食中开支。农民如此勤苦,还要遭受水旱之灾,官府又急征暴敛,随时摊派,早上发布的命令,晚上又有更改。当交纳赋税时,有粮食的被迫半价卖出,而没有粮食的,却要以加倍的利息借贷。于是有人只好变卖田宅还债,或者卖掉子孙还债。而商人呢,大的囤积货物,牟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运货物,图谋厚利。他们成天在集市游逛,趁着朝廷急需货物,成倍抬高物价。因此,商人家中男不必耕耘,女不必养蚕织布,衣必华美,食必粱肉,没有农夫的辛苦,却坐享土地的收成。他们倚仗自己的财富,交结王侯,势力超过官吏,利用金钱互相争斗。他们遨游千里,车马相连;坐的是坚固的车,骑的是膘肥力壮的马,脚穿丝鞋,身披绸衫。因此商人能够兼并土地,农民却四处流亡。现在法律贱商人,商人实际上富贵了;法律尊农夫,农夫实际上贫贱了。世俗所贵重的,正是君主所贱视的;官吏所卑贱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上下相反,好恶颠倒,这样要使国家富裕,法令生效,不可能啊。
  因此,当前没有比鼓励百姓务农更紧要的了。要使百姓务农,就必须提高粮价;提高粮价的办法,就是让百姓拿出粮食来,求得赏赐或免除刑罚。如果号召天下把粮食献给朝廷,纳粮的可以封爵位,可以赎罪。这样,富人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可以得到钱财,谷物可以加快流通。能交粮买爵的,都是有钱的人。从富人那里拿到粮食供应政府,贫民的赋税就可减轻,这就是减富补贫,法令一公布,百姓便得到实惠。这样就可顺应民心,得到三样好处:一是君主用费充足,二是百姓的负担减轻,三是鼓励了农业生产。现行法令规定,百姓能有一匹战马的,可免三个人的兵役。战马是国家战备所需,因此可免除兵役。神农氏的教导说:“有七八丈高的石头城,有百步宽波涛翻滚的护城河,有百万披甲的士兵,如果没有粮食,也守不住啊!”这样看来,粮食是君主最有用的东西,是治理国家的根本。现在让百姓交粮买爵,封到“五大夫”以上,才免除一人的兵役,这与一匹战马的功用相差太远了。赐封爵位,是皇上特有的权力,只要一开口,就可无穷无尽地封赏;而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生长在土地上而不会缺乏。能够封爵和免罪,这是百姓都想要的。使天下人都愿纳粮,用于边防,以换取爵位或赎免罪刑,那么,不用三年,边塞的粮食就充裕了。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邹阳因受人毁谤而下狱,在狱中写信给梁王,列举大量历史故事,表白自己是忠而获罪,信而见疑,并说明人主必须知人善用,不要轻信谗言。反复引喻,情辞恳切,所举历史上的事例竟达三十多项,终使梁王感悟。

  邹阳从梁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①,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②,恶之孝王③。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注释】
  ①邹阳:齐人,梁孝王门客,被谗下狱。梁孝王:汉景帝同母弟,读此信感悟,释放邹阳。慷慨:意气风发。②疾:嫉恨。③恶:说坏话,谗害。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①,白虹贯日,太子畏之②;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③,太白食昴④,昭王疑之。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⑤,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熟察之。
【注释】
  ①燕丹:燕太子丹。曾派勇士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②白虹贯日:白色长虹穿日而过。古人以为人间将有不平凡的行动。③画:谋划。长平之事:指秦昭王二十四年(前260年),秦将白起在常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大败赵军,想趁势灭赵,派卫先生见秦昭王,请求增兵。但应侯范雎从中破坏,昭王怀疑白起,不发兵粮,结果灭赵之事不能成功。④太白:金星。食;侵蚀。谕:使……了解。昴:二十八宿之一。卫先生:秦谋士。⑤毕议愿知:说出自己全部意见,希望大王知道。

  昔玉人献宝①,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②。是以箕子阳狂③,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④,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熟察,少加怜焉!
【注释】
  ①玉人:即卞和。相传卞和得到一块璞,献给楚王,楚王误以为石,卞和竟受刖刑。②胡亥:秦二世,受赵高挑拨,处李斯以极刑。③阳:通“佯”,假装。④鸱夷:皮革制的口袋。伍子胥劝谏吴王而被装在皮口袋里投入江中。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①。’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②;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③。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而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④;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⑤。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jué tí)⑥;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⑦!
【注释】
  ①白头如新:相识到白头还和新交一样陌生。倾盖:停车时,车盖下倾。倾盖如故:初次相逢,一见如故。②樊於期:秦将,因得罪秦王,逃燕。知荆轲谋刺秦王,慷慨自刎,使荆轲持其首见秦王。③王奢:齐大臣,逃魏。齐伐魏,他在城上自杀。④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诺的人,据说他与一位女子相约在桥下相见,女子未到,洪水来临,他抱桥柱而死。⑤白圭:先为中山将,兵败逃魏、助魏灭中山。⑥駃騠:良马名。⑦移:转移。此处指变心。浮辞:不实之辞。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①,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②。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③,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④。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⑤。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⑥,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⑦。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名当世。故意合则吴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⑧。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⑨,而三王易为也⑩。
【注释】
  ①膑脚:割去膝盖骨,司马喜事迹不详。②范雎:参见卷四《范雎说秦王》。③申徒狄:古贤人,投河自杀。徐衍:周末人,因不满乱世,负石投海而死。比周:指结党。④百里奚:虞亡被俘为奴,秦穆公赎之,以为相。宁戚:卫国人,至齐经商,喂牛时遇齐桓公。⑤季孙:鲁大夫,以女色迷惑鲁君,孔子因此弃官。宋任子冉:不详。⑥由余:参见卷四《谏逐客书》子臧:春秋时越人。威、宣:指齐威王、宣王。⑦朱、象:尧之子丹朱、舜之弟,与其父兄相反。管、蔡:周公的兄弟,起兵反对周公。⑧侔:等同。⑨三王:夏商周三代明王,即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和周武王。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yuè)田常之贤①,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②。何则?欲善无厌也③。夫晋文亲其仇,强伯(bà)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④。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⑤。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yū)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⑥。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⑦,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⑧,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⑨,岂足为大王道哉!
【注释】
  ①子之:燕相;田常:齐大夫;都是野心家。②孕妇:纣残杀孕妇,武王灭商,为孕妇修墓。③晋文亲其仇:见本书卷一《寺人披见晋文公》。齐桓用其仇:指用管仲。④商鞅:在秦变法,得罪了太子。秦孝公死后,他被新君惨杀。⑤文种:灭吴后,功高震主被勾践杀害。⑥孙叔敖:楚贤相,於陵子仲:齐隐士。⑦终与之穷达:始终与他们同忧患共安乐。爱:吝惜。⑧由:指许由。⑨跖:指盗跖。要离:著名刺客。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miǎn)者①。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qūn)离奇②,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③。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秖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④,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⑤,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⑥。
【注释】
  ①眄:顾视。②轮囷:屈曲盘折。③容:指吹嘘。④游:游扬,宣传。⑤极:竭尽。⑥资:作用。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①,而不牵乎卑乱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②,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③。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④,驰域外之议⑤,独观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帷墙之制⑥,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zào)⑦,此鲍焦之所以愤于世也。
【注释】
  ①陶钧:古时制陶器所用的转轮。②中庶子:官名,太子的属官。③乌集:指偶然相遇,如乌鹊之集。④挛拘:片面固执。⑤驰域外之议:意为不受拘束的议论。⑥帷墙:指近臣妻妾。制:制约。⑦不羁之士:不受世俗拘束的士人。皂:马槽。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砥厉名号者①,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②,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③,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kū)穴岩薮之中耳④,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⑤!”
【注释】
  ①砥厉:即“砥砺”。②寥廓:广大。指抱负远大。③回面污行:改换面目,玷污品行。④堀穴岩薮:指山野隐居之处。堀:通“窟”。⑤阙下:指宫阙,朝廷。

【译文】
  邹阳为梁孝王门客。他为人聪明而有谋略,胸怀大志,不苟且迎合。他同羊胜、公孙诡等相处,羊胜嫉恨他,在梁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梁王发怒,将他下狱,要处死。邹阳从狱中上书说:
  臣听说,忠心不会没有报答,诚信不会受到猜疑。过去臣常常相信,现在看来,不过是句空话而已。从前,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义气,天上的白虹穿过太阳,太子却不放心他;卫先生为秦国策划长平之战,天空出现太白星侵入昴星的吉相,秦昭王却怀疑他。他们的精诚感动天地而出现了变异,却得不到两位主子的理解,岂不可悲吗?如今臣对大王尽忠竭诚,坦陈意见,希望大王了解,大王的左右却不明白,竟使我遭受狱吏的审讯,被世人怀疑。就是让荆轲和卫先生再生,而燕太子和秦昭王也仍不醒悟啊。希望大王深思明解。
  从前卞和献宝,楚王竟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忠,胡亥却处他以极刑。因此箕子装疯,接舆避世,就是怕遭这种祸害啊。愿大王明察卞和、李斯的诚意,而把楚王和胡亥的偏见放在脑后;不要使臣被箕子和接舆讥笑。臣听说:比干被纣王剖心,伍子胥被裹在皮袋里沉江,臣以前还不大相信,现在才懂得了。希望大王仔细考察,稍加怜惜啊。
  俗话说:“有的人相处到白头,却好像刚刚认识;有的人停车交谈,就一见如故。”为什么呢?关键就在知心不知心啊。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割下头颅让荆轲去执行太子丹交给的任务;王奢离开齐国投奔魏国,登上城楼自杀来退齐兵保魏国。樊於期、王奢反对秦、齐两国而效死于燕、魏两君主,就是因为这两位君主的行为合乎他们的志向,使他们无限地仰慕其义气啊。所以,苏秦虽不被诸侯各国信任,却能为燕国守信而献身;白圭在中山国为将连失六城,但他到了魏国却能替魏国攻下中山。这又是为什么?君臣彼此相知啊!苏秦做燕国丞相时,有人在燕王跟前说他的坏话,燕王对那人按剑怒视,把自己的宝马宰了,宴请苏秦。白圭因攻取了中山而显贵,有人在魏文侯面前说他的坏话,魏文侯反而赐他夜光之璧。这又是为什么呢?两位君主,两位大臣,都能敞开胸怀,肝胆相照,岂是流言蜚语所能动摇?
  所以,女子不论美不美,入宫就被嫉妒;士无论贤不贤,入朝就遭排挤。从前,司马喜在本国受了膑刑,以后在中山做了相国;范雎在魏国被打断肋骨敲脱牙齿,后来到秦国封了应侯。这两个人,都深信自己必能实现的抱负,抛弃那结党营私的朋辈,他们独来独往,不免受人的嫉妒和陷害。所以,申徒狄只好投进雍水,徐衍只好背着石头跳海。他们不为世俗所容,宁可坚守正义,不肯拉帮结派,在朝廷里迷惑君主。百里奚在路上讨饭,秦穆公把国政交给他;宁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委托他治国。这两个人难道是一向在朝廷做官,依靠君主的左右说好话,才得到君主的重用吗?他们君臣之间,心思相感应,行动相配合,互相信任,坚如胶漆,即使是亲兄弟也不能离间,岂是众人的口舌所能迷惑的!所以,偏听偏信会产生奸邪,独断独行会造成祸乱。从前鲁国听了季孙的坏话驱逐孔子,宋国用了子冉的诡计囚禁墨翟。孔、墨那样的雄辩,还不免于谗言的中伤,而鲁宋两国却因此陷入危险的境地。为什么呢?因为众人的嘴巴可以熔化金子,长期的诽谤可以销蚀骨头啊!秦国用了戎族的由余而称霸,齐国用了越族的子臧而使威王、宣王两代称雄。这两个国家难道受俗见的拘束,为世人所牵制,为离奇偏颇的言辞所迷惑吗?他们听取各种意见,观察各个方面,为当世留下了明智的榜样!所以,意志相合,就是异族如吴、越成了兄弟,由余、子臧就是如此;意志相反,嫡亲的骨肉也可变成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如此。今天的人主,如果能够采取秦国、齐国那样的明智,抛弃鲁国、宋国那样的偏听,那么,五霸就不足相比,而三王也不难做到啊。
  所以圣明的君主能够醒悟,抛弃子之那种“忠心”;不爱田常那种“贤能”;而象周武王那样,封赏比干的后代,为那遭纣王杀害的孕妇修墓,功业才覆盖天下。为什么呢?行善的愿望从来没有止境啊。晋文公亲近过去的仇人,终于称霸诸侯;齐桓公重用过去的政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业。为什么呢?他们慈爱殷勤,确确实实感动人心,不是虚假的言辞所以代替的啊!
  至于秦国用商鞅变法,东边削弱韩、魏,当时称雄天下,后来却把商鞅五马分尸了。越王用了大夫种的计谋,征服了强劲的吴国而称霸中原,后来却逼迫大夫种自杀了。因此,孙叔敖三次免去丞相而不后悔,於陵子仲辞谢三公的聘任,而去为人灌园种菜。今天的人主,如果能够除去骄傲之心,怀着有功必报的诚意,推心置腹,真诚相待,披肝沥胆,厚施恩德,始终与人同甘苦共患难而无所吝惜,那么,夏桀的狗也可让它吠尧,盗跖的部下也可受指使去刺许由,更何况凭着亲王的权势,借着圣王的恩泽呢?这样,荆轲宁愿七族被灭,要离甘愿烧死妻子儿女,也就不值得对大王细说了。
  臣听说,明月珠、夜光璧,如果暗中在路上投向行人,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视的。为什么呢?因为来得无缘无故啊!枯木头,老树根,怪模怪样,倒能够成为君主的宝器,这是因为左右给它吹嘘一番呀。所以,无缘无故而来,即使是隋侯的宝珠、卞和的美玉,反倒结仇而不得好报;有人事先推荐,枯木朽株也可建立功勋而令人难忘。当今天下出身平民、家境贫寒的士人,尽管胸藏尧舜的方略,口有伊尹、管仲的辩才,心怀龙逢、比干的忠诚;如果没有如老树根子那样经过雕饰,虽然尽心竭力,想要向君主献出一片真心,君主也会采取按剑斜视那种态度了。这样就使出身平民的贤士,连那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啊。
  因此,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要像陶工独自旋转轮盘制造陶器那样,不被花言巧语所蒙蔽,不因众口纷纭而改变主张。秦始皇听了中庶子蒙嘉的话,误信荆轲,而暗藏的匕首出现了;周文王出猎于泾水、渭水,与吕尚同车而归,从而一统天下。秦轻信左右而亡,周因重用偶然遇到的贤人而成王业。这又是为什么?周王能够摆脱左右的成见,采用不受拘束的主张,独自看到光明正大的道路。今天的人主,沉陷于马屁精的包围,受到妃妾近侍的牵制,使得杰出的贤士同牛马共处,这正是鲍焦所愤慨的啊!
  臣听说,穿着礼服入朝的人,不因私情而伤正义;注重名节的人,不因私利而败坏品德。所以,闾里以胜母为名,曾子嫌它不合孝道,就不肯进入;城邑以朝歌为名,墨子是主张废弃音乐的,就掉转车头走开。现在要使天下有远见的贤才,屈从威权的牢笼和显贵的胁迫,改变德行,屈辱自己,去服侍那班马屁精,以求亲近大王的左右;那么,贤士也只好死在山洞草泽之中,怎么能竭尽忠诚而投奔宫阙呢?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5)

谌震   14年前   12570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4)

谌震   14年前   11443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3)

谌震   14年前   9671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2)

谌震   14年前   10082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1)

谌震   14年前   12444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4)

谌震   15年前   10573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5)

谌震   15年前   11173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3)

谌震   15年前   11742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2)

谌震   15年前   10275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1)

谌震   15年前   10836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