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就是推求毁谤的由来。韩愈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己不可懈怠,对人不可忌妒。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一开一合,层层紧逼,处处呼应,显得生动活泼。所用排句,往往只更易数字,文意便大不相同,具有舍此无它的效果。本书卷一指出《阴饴甥对秦伯》一文,是用的“整对格”,本篇又有所变化。
古之君子①,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②。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③!”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④。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⑤,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⑥。”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注释】
①君子:指有道德或有地位的人。②责:要求。③彼:指舜。予:同“余”,我。④去:离开,抛弃。就:走向,择取。⑤是人:这人。⑥良人:善良的人。艺人:有才艺的人。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①。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②。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③?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④。”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⑤。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fú)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⑥,吾未见其尊己也。
【注释】
①详:周备,全面。廉:狭窄,范围小。②少:稍微。③已:太。④用:作用,指才能。⑤闻:名声,声望。⑥众人:一般人。望:期待,要求。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①。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②。尝试语(yù)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③。”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④;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⑤。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试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yuè)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⑥,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⑦!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jī)而理欤(yú)⑧!
【注释】
①虽然:虽然这样。②尝:曾经。③语:告诉。④应:响应,附和。与:党与,朋友。⑤畏:畏惧。指害怕他的人。⑥修:善,美好。⑦光:光大,昭著。⑧有作于上:在上位有所作为。存:记住。几:庶几,差不多。理:治理。
【译文】
古时候的君子,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要求严格而全面,自己就不会懈怠;要求宽容而平易,别人就乐于为善。他们听说古人有个叫舜的,为人真是仁义,便探求舜是怎么行仁义的,然后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到,我却做不到!”早晚思索,改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和舜相似的地方。他们听说古人又有个叫周公的,为人多才多艺,便探求周公是怎么多才多艺的,然后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到,我却做不到!早晚思索,改掉那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和周公相似的地方。舜是伟大的圣人,后世没有人赶得上他。周公是伟大的圣人,后世没有人赶得上他。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毛病。”这岂不是要求自己严格而又全面吗?但是对于别人,他们说:“那人能够这样,算得个好人了。那人有这门本事,算得个能人了。”取他一门,不再苛求他别的方面都好;看他新近的表现,不再追究他过去表现如何,惟恐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他们对待别人,总是说:“能做到这样,很不错了。”总是说:“能有这门长处,很不错了。”这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和而平易吗?
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了。他们对别人责备求全,对自己却要求很低。责备求全,别人就很难做到。对自己要求低,自己收获也就很少。自己并没有什么美德,却说:“我能这样,也足够了。”自己并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有这门本事,也足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这岂不是对自己要求很低吗?他们对待别人,总是说:“他虽能够这样,但他的人品不值得称赞呀。他虽然有这门本事,算不得什么呀。”抓住人家一点,就不顾人家的全面;抓住人家过去的毛病,就不考虑人家现在的进步。惟恐别人出了名。他们对别人岂不是责备求全吗?这种做法,既不用众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又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真看不出他们对自己的尊重。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还是有根有源的,那就是“怠”和“忌”。“怠”就是自己没有上进心,“忌”就是害怕别人上进。我曾经试验过。曾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好人。”那些随声附和的,必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与他比较疏远,没有什么利害关系的,再不就是畏惧他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厉害的就会话中含怒,懦弱的也会面带怒色。我又曾试着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凡是不肯附和的,必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与他比较疏远,没有什么利害关系的,再不就是畏惧他的。如果不是这样,厉害的就会话中带笑,懦弱的也会面带笑容。因此,有人做成了事业,诽谤也就跟着来了。有人道德高尚,诋毁也就跟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样的时代,而希望名声显扬,道德推行,真是难啊!
如果有人打算在朝廷上大有作为,听了我这番话,能够牢记心上,那么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吧。
获麟解 (韩愈)
麟是传说中的仁兽.作者即以此自喻,叹息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圣明之主”。文章虽短,曲折甚多,几反几复,祥也好,不祥也好,麟的身份都非同凡响。
麟之为灵①,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②,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③,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mǐ)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liè)者吾知其为马④;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谓其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
①麟:麒麟,传说是鹿身牛尾马蹄,是吉祥的象征。②咏于诗:《诗经•国风》《麟之趾》篇。书于《春秋》:相传鲁国获麟,孔子哀伤它来得不是时候,所编《春秋》因之绝笔。③不类:不成一类。④鬣:兽类颈上的长毛。
【译文】
麒麟的灵异,这是明明白白的啊。《诗》里歌咏它,《春秋》记载它,各种史传和诸子百家也有讲到它的。即使是妇女儿童,也都知道它是吉祥的灵兽。
然而,麒麟这种动物,百姓家里都没有养过,也不是天下经常有的。它的形状也不伦不类,和马、牛、狗、猪、豺、狼、麋、鹿都不同。那么,即使出现了麒麟,人们也不知道它就是麒麟啊。头上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颈上有鬣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狗、猪、豺、狼、麋、鹿,我也都知道它是狗、猪、豺、狼、麋、鹿。只有麒麟,真不可知。既然不可知,说它是不祥之物,也未尝不可。
虽然,麒麟出现,必定有圣人在位,麒麟是为圣人而出现的啊。圣人是一定认识麒麟的。这样看来,麒麟确实不是不祥之物。又有人说:麒麟之所以为麒麟,是凭它的德行而不是凭它的形状。如果麒麟不等圣人在位就闯出来,那么,说它是不祥之物,也未尝不可。
杂说一 (韩愈)
云是龙的产物,又是龙之所依托。龙失去云就显不出自己的灵异,因此,真龙必须自己创造云。短文而如此跌宕宛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清儒李光地说:“此篇取类至深,寄托至广。”例如,“君臣之遇合,朋友之应求”,都可以说得上。也许,最恰当的解释还是一切有志之士都要为自己创造条件吧。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①,薄日月②,伏光景③,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gǔ)陵谷④,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⑤。”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
①玄间:青天。②薄:通“迫”,逼近。③伏:掩蔽。景:同 “影”。④水:降雨。汩:水流貌。⑤《易•乾•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译文】
龙吐气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然而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遨游,接近日月,遮蔽日月之光,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至大地上,流过山谷。这云也神奇得很哩。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就不是云的能力造成的了。然而,龙如果没有云,也不能显出它的灵异啊。失去它所凭借的云,恐怕不行吧。
真奇怪啊,龙所凭依的,正是它自己吐出来的云。《易》说:“云跟着龙。”既然是龙,当然有云跟着它啊。
杂说四 (韩愈)
此篇为古今多少被埋没的人才而慨叹。与前两篇同样写得短小精悍,而意义明显,感慨尤深。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②,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sì)马者③,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⑤,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姓孙名扬,春秋秦穆公时人,善相马。②骈:并列。槽:盛食料的器具。枥:系马之处。③食:同“饲”,喂养。④见:同“现”。 ⑤策:马鞭,此处用作动词。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发现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有出色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平庸的奴隶之手,一起死在马厩中,不能以千里马出名啊。
日行千里的骏马,往往一顿就吃一石粟米。而饲马的人,并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只象凡马一样喂它。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是吃不饱,力不足,本领显不出来,甚至不能和凡马相比,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没有正确的方法;饲养它,不能让它吃得饱力气足;听见它哀嘶,又不能领会它的本意,只是挥动鞭子抽打,说:“天下没有好马!”唉!果真没有好马呢,还是你不认识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