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八(1)

谌震  2009/11/29 16:32:50  5582点  永安之窗
  卷八 唐文


  师  说 (韩愈)

  本篇阐明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必要,指出世俗对师道的误解。说理透彻,文笔流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观点,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fú)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①传道:道,道理。受业:传授学业。受,授,古代可通用,但此处应为“授业”。学生对老师也自称“受业”。②庸:哪里,表反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⑤?
【注释】
  ①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②出:超出。③下:低,低于。耻:以……为耻辱。④是故:因此。益:更加。⑤其:大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①,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也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注释】
  ①身:自己。②句读: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儿童读书,须由教师在书上划出句号顿号。③不,同“否”。

  巫、医、乐(yuè)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①。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②。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⑥,其可怪也欤(yú)!
【注释】
  ①巫医:巫,从事召神降鬼等迷信活动的人。上古巫医不分,故连举。秦汉以来,乐师地位低贱。②士大夫,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③若:似,近。④复;恢复。⑤不齿:不屑与之同列。⑥乃:竟然,却。

  圣人无常师①,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⑤。
【注释】
  ①常师:固定的老师。②郯子:春秋时郯国的国君。郯子朝鲁,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关于官名的事。苌宏:周敬王时大夫。孔子至周,向他请教过音乐方面的知识。师襄:鲁太师(乐官)。孔子曾跟他学琴。老聃:即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③之徒:这些人。贤:有德多才。④贤:超过,胜过。⑤术业:学术和技艺。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hào)古文①,六艺经传(zhuán),皆通习之②;不拘于时③,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í)之④。
【注释】
  ①古文:指先秦两汉的散文。②六艺:指儒家的六经,这里泛指儒家经典。③不拘于时:不受时俗束缚。④贻:赠送。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释疑难的人。人并非生下来就懂道理、有知识,谁能没有疑难的问题?有了疑难问题而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难问题就始终不会解决了。年岁比我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他学习;年岁比我小的,如果比我先懂,我也跟他学习。我学的是道理,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贵贱,不论年龄大小,道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唉!从师求学的风尚失传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很不容易了。古代的圣人,远远超过一般人,尚且跟老师求教;现在的一般人,比圣人差远了,却羞于向老师求教。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所以成为圣人,愚人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教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呢,却不好意思从师,这真是糊涂啊。孩子们的老师,不过是教孩子们念书,学会断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读书不会断句就请教老师;疑难问题不能解释,反而不去请教老师,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掉,我真看不出他们是否明白事理。
  巫师、医师、乐师、工匠,都互相学习,不以为耻;士大夫如果以老师和弟子相称,便有一些人议论讥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呀!”认地位低的为师,丢了面子;认地位高的为师,近于拍马屁。唉!从师求学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可知了。巫师、医师、乐师、工匠,都是士大夫看不起的,现在士大夫的智慧反不及这般人,岂不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求教。郯子这些人,品德才能都不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当我老师的。”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和技能各有专长,如是而已。
  李家的孩子名蟠,今年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都学了,不受时俗的影响,来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够实行古人的道理,写了这篇《师说》送给他。
 
  进学解 (韩愈)

  此文作于公元812年韩愈再度担任国子监博士之时,假设师生问答,反话正说,讽刺当权者不公不明,抒发自己不得重用的愤懑,同时也表叙了自己治学的目标远大、范围广博、功力深厚。文章骈散相间,行文灵活,颇有幽默感。
  作者还把古代语言和当时口语加工提炼,言简意赅,形象鲜明,后人乐于引用,如“提要钩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同工异曲”、“闳中肆外”、“动辄得咎”等等,都已成为常用的成语。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①,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②。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③。拔去凶邪,登崇俊良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⑤。爬罗剔抉(jué),刮垢磨光⑥。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⑦?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⑧;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
  ①国子先生:对国子博士的称呼,指韩愈自己。唐代设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古代的大学,此指国子监。②嬉:嬉戏,游乐。随:因循盲从。③治具:指法律政令。毕:全。张:施行。④登崇:提拔。俊良:贤能优良之士。⑤名一艺者:有一技之长的人。庸:通“用”。⑥爬罗剔抉:指搜罗选拔人才。刮垢磨光:指训练、造就人才。⑦孰:谁,什么。⑧患:担心。无:通“毋”,不要。有司:主管的官吏。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zuǎn)言者必钩其玄①;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guǐ),恒兀(wù)兀以穷年②: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觝(dǐ)排异端,攘(rǎng)斥佛老;补苴(jū)罅(xià)漏,张皇幽眇③;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④: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醲(nóng)郁,含英咀华⑤。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sì),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jí)屈聱(áo)牙⑥。《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pā)⑦。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⑧。先生之于文,可谓闳(hóng)其中而肆其外矣⑨!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俱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zhì)后,动辄得咎⑩。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1。三年博士,宂不见(xiàn)治○12。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háo)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huō),竟死何裨(pí)○13?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注释】
  ①纂言者:理论性的著作。钩玄:钩取深奥微妙的义理。②膏油:指灯烛。晷:日影,指白昼,兀兀:勤勉不懈的样子。穷年:一年到头。③觝排:排斥。异端:佛教和道家。补苴罅漏:填补缺漏。张皇:阐发。幽眇:深微隐奥。④障:防堵。狂澜:比喻异端。既倒:已经倾泻,指狂澜横决而不东流。⑤醲郁:酒味浓厚,指内容醇厚的著作。咀:含在嘴里细细玩味。英、华:都是花,指典籍中的精华。⑥姚姒:指《尚书》中的《虞夏书》。周诰:《尚书》中的《周书》。殷盘:《尚书》的《商书》中有《盘庚》上、中、下三篇。佶屈聱牙:文辞艰涩难读。⑦谨严:指《春秋》用字不苟,暗含褒贬。奇:《易经》卦的变化奇妙,但有法则。正:雅正,即孔子所说的“思无邪”。葩:花,华美。《诗经》华美。⑧逮:到。太史所录:即《史记》。子云指扬雄,相如指司马相如。⑨闳中:指文章的内容博大。肆外:指文章的气势雄伟。⑩跋:践踏。疐:跌倒。动辄得咎:一行动就获罪。○11遂窜南夷: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同年冬,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窜,流放。○12头童:头秃。齿豁:齿缺,露出豁口。裨:补益。

  先生曰:“吁(xū)①!子来前!夫大木为杗(máng),细木为桷(jué)。欂(bó)栌(lú)侏儒,椳(wēi)闑(niè)扂(diàn)楔(xiē)②,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③,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yū)馀为妍(yán),卓荦(luò)为杰④,校(jiào)短量(liáng)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kē)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⑤,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⑥。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⑦,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yāo)其中⑧。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mí)廪(lǐn)粟⑨,子不知耕,妇不知织⑩,乘马从(zòng)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11。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12。投闲置散,乃分(fèn)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wú),计班资之崇庳(bēi)○13。忘己量之所称(chèn),指前人之瑕(xiá)疵(cī)○14,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yì)为楹○15,而訾(zǐ)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xī)苓也○16。”
【注释】
  ①吁:叹词。②杗:大梁。桷:方椽子。栌:斗拱。侏儒;指侏儒柱,梁上的短柱。椳:承受门枢的门臼。闑:门洞中央所立的短木。扂:门闩之类。楔:门两旁的木柱。以上都大小不同的木料。③本句所列,都是药名。丹砂即朱砂。赤箭即天麻。牛溲即牛尿。俱收并蓄:成为成语,一般作“兼收并蓄”。④纡馀:形容人有才气从容不迫。卓荦:超越。杰:杰出,高超。⑤辙环天下:指孟子周游列国。⑥逃谗于楚,废死兰陵:荀卿本在齐国授学。因被谗去楚,任兰陵令。后免官,老死兰陵。⑦绝类离伦:超出同类,无与伦比。⑧不要其中:没有打中要害。⑨俸钱:官吏的薪金。縻:浪费。廪粟:指禄米。⑩子不知耕,妇不知织;男耕女织是百姓的本分,作者靠俸禄养家,妻子儿女都不事耕织,安居而食。○11陈编:古旧的书籍。盗窃:抄袭。○12名亦随之:文名也跟着传播。○13班资:位次资格。崇庳:高低。○14诘:责问。栻:小木橛。楹;柱子。○15瑕疵:微小的缺点。○16訾:诋毁。昌阳:菖蒲的别名。引年:延年。传说久服菖蒲可以延年。豨:苓:药名,利尿,无助于延年。

【译文】
  国子先生清晨走进太学,在学舍召集弟子们谆谆教训:“学业的精良来自勤奋,学业的荒废则由于玩心太重;德行的成就来自深思熟虑,随波逐流往往自毁前程。当今圣主与贤臣相遇,法制都很健全。奸邪既已斥退,贤才无不升迁。略有小善便加录用,一技之长就可任官。好比那宝器深埋地下,辛勤挖掘使它见到太阳,再把那泥土统统刮掉,摩擦一番就闪闪发光。或许有庸才侥幸选上,绝无那英豪而不题名金榜。诸君只怕学业不够精进,不必担心那主考两眼昏昏。诸君只怕德行全无成就,不用担心那宰相用人不公。”
  话未说完,有人已忍不住笑声:“尊敬的先生啊,莫不是在欺骗我们?弟子们侍奉先生,几年来看得分明。先生捧着六经之文,口里念个不停;先生披览百家之言,手里翻个不停。书中所记载的史实,必提出要点,书中所论的妙理,必探究精深。先生又贪心太重,方方面面都想学透,大大小小都不放松。点起蜡烛,夜以继日;一年到头,雷打不动。先生的学习,真可说是勤奋。排斥异端,批判佛老;弥补儒学的缺漏,发挥义理的奥妙。为了接上那中断的道统,在茫茫的书海中苦苦寻找;决心要挽回世道人心,要把那泛滥的狂澜引回正道。先生对于儒教,真可说大有功劳。整个心神都泡在典籍,像蜜蜂一样含英咀华,文章写起来洋洋洒洒,一轴轴一卷卷堆满全家。向上取法尧舜和夏禹,那规模的博大无边无涯;古拙如周代的诰书和商代的《盘庚》,读起来真有点佶屈聱牙;《春秋》的笔法那么严谨,《左传》的文章铺叙浮夸,《周易》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淳正而文采光华;还有那《庄子》、《离骚》,再加上太史公的史录,至于扬雄和司马相如,也可说是同工而异曲。先生的文章真可说内容精深而外观壮阔。少年就心知向学,敢作敢为;长大又通情达理,左右合宜;先生的为人,真可说是有成。然而先生呀,公的方面未得朝廷的信任,私的方面未得朋友的援救。进退两难,动辄得咎。当了几天御史,就贬到南蛮之地,当了三年博士,也未表现成绩。命中注定要遇仇敌,说不定那天又来晦气。遇暖冬幼童也冻得呼喊,遇丰年夫人也饿得悲啼。先生啊,你头已秃顶,口已缺齿,如此劳劳碌碌,累死又有何益?怎么不考虑这些问题,反拿些高调来教训弟子!”
  国子先生说:“唉,你上前面来啊!你看那个材,大木便做屋梁,细木便作屋椽,小木便做门臼,或做小小门栓。量材使用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术。贵重的玉札丹砂,还有那赤箭青芝;低贱如牛尿和马勃菌,还有那破鼓之皮,全都一视同仁,搜集无遗,治起病来就得心应手,这才是高明的医师。用人明智,选拔公正。或巧或拙,全都引进。有的谦和而成就美德,有的豪放而事功特出,校量短长,安排妥贴,这正是宰相的方略!从前那孟轲喜欢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驾起车子周游天下,老来还是特立独行。荀况谨守先王之道,儒教因他而更恢弘;逃避谗言而去楚国,竟以卑官死在兰陵。这两大儒啊,说出话来便成经典,一举一动都成法则。远远超过常人,已达圣人领域。他们的遭遇又是如何呢?今天我国子先生,学习虽勤,难继道统;言论虽多,未能中肯;文章虽奇,不切实用;品行虽端,未能出众。每月浪费俸钱,每年消耗粮食。儿子不知耕耘,妻子不知纺织,出门骑马有随从,安坐家中有饭吃。办事拘谨全照常规,翻开书东抄西袭。圣明天子不予处分,贤良宰相不加贬斥,岂非幸运啊?那么,稍有举动便受诽谤,文名却也归了自己,如今安排闲散之地,理所当然毫无不宜。至于衡量财物多少,计较品级高低,忘记自家多大能耐,专门埋怨朝廷和上司,岂不是荒唐已极?好比那小木桩责备木匠,为什么不用他作栋梁,又好比利尿的豨苓埋怨医师,为什么不把他配进延年益寿汤。”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王承福曾有军功,却甘愿作泥水匠,自食其力,韩愈为他写传,借以讽刺那些“多行可愧”、“贪邪而无道”的高官显宦,颇有点杂文的意味。

  圬(wū)之为技,贱且劳者也①。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②。听其言,约而尽③。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④。天宝之乱,发人为兵⑤。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⑥,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màn)衣食⑦。馀三十年,舍(shè)于市之主人⑧,而归其屋食之当焉⑨。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yōng)以偿之⑩。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注释】
  ①圬:抹灰,粉刷。圬者:泥工。②业之:以为职业。③约:简约。尽:详尽,指完备而透彻。④京兆长安:京兆,首都。长安:今西安市。⑤天宝之乱:即“安史之乱”。⑥官勋;没有实职的荣誉官称。唐制勋官有十二级。⑦馒:泥工的工具。⑧舍:佃屋。⑨归:付给。屋食;房租和伙食费。当:指相当的价值。⑩佣:工钱。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①;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②;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③。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④;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⑤。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⑥,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qiǎng)而有功也⑦,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⑧。
【注释】
  ①稼:种植。②布与帛;布指麻布。帛是丝织品的总称。蚕:养蚕。绩:缉麻。③相生:互相供给生活之资。④理:治。唐人避唐高宗李治讳,改“治”为“理”。⑤承君之化:承奉君命,进行教化。⑥诚:果真。直:价值,指报酬。⑦强:勉力,努力。⑧特:只。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①;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yī)!刑戮也②。’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yé)?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chèn)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③?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xiǎng)之者邪④?抑丰悴有时⑤,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⑥,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注释】
  ①墟:废墟。②或:有人。噫:叹词。③称:相当,适合。冒:假冒,冒充。指才德不堪,勉强充任。④飨;通“享”,享受。⑤丰悴:意为荣枯。⑥悯:忧愁,忧伤。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①,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②。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③,虽圣者不可为也。”
【注释】
  ①养于我:被我养活。②之:他们,指妻与子。③二任:两种任务,既劳心又劳力。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①,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②。然吾有讥焉③,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④?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fú)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xù)其妻子⑤,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wú)道⑥,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释】
  ①盖:大概。②独善其身;原指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③讥:指责,批评。④杨朱;战国初哲学家。⑤夫人:这个人,指王承福。畜:养。⑥济:满足。亡道:即无道。

【译文】
  泥水匠这门手艺,既卑贱又辛苦。有个人干这门行当,样子却很自得。听他的话,简单而透彻。问他,说是姓王,名承福,世代为京都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征发百姓当兵。于是他从军征战十三年,立下功,授了官勋,弃官回乡。因为土地已经丧失,就靠这门手艺为生。三十年来,就住在这房东家里,付给房租和伙食费,按照时价的高低,用修补房屋的工价抵偿。有了多余,就送给路上那些残疾、患病、挨饿的人。
  他又说:“谷子是耕种之后才收获的,布帛是先养蚕再纺织才有的,其他生活用品都要人的劳动才完成。我都依靠它们。然而,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干,互通有无才能够生活。君主就是治理百姓,使大家都能够活下去。百官就是辅佐君主推行教化的。担子有大有小,要根据各人的能力,正如器皿也各有不同的用途。如果只吃饭懒干活,定会受到上天的处罚。所以我一天也不敢放下镘子去玩乐。泥水匠这门手艺,容易学会,凭力气可以办到。只要干了活,便有工钱拿。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所以我的心里很踏实。力气这东西,容易鼓起来,容易得成果;而心灵呢?却难于勉强它聪明起来。因此,劳力者听人指挥,劳心者指挥别人,这也是合理的。我只是选择那容易的可使自己心安无愧的活儿去干罢了。
唉!我拿起镘子出入富贵人家多年了。有的去了一回,再去就成废墟了。有的去了两回三回,再去也变成废墟了。问起邻居,有的说:唉,犯了罪,处死了!有的说:本人死了,子孙把家产败了!有的说:人死了,家产充公了!我由此看到,这岂不是上天降给那些只吃饭懒干活的灾殃吗?岂不是勉强去劳心而又智力不足,又不自量力去巧夺富贵的下场吗?岂不是多做了有愧于心的事,明知不对却又硬要去做的下场吗?岂不是富贵难守、功劳很少而享受太厚的下场吗?或许是盛衰本有命运、一去一来而不可长久的缘故吧!我看了觉得可怜,所以宁可选择卖力气的活来干。以富贵为乐,因贫贱而悲,这一点我和别人岂有什么不同?”
  他又说:“功劳大,也就享受多,妻子儿女也靠他养活。我能力薄而功劳小,就不必有妻子儿女啊!再说,我本是个劳力者。如果有了家小又养不起,岂不又要劳心吗?一身挑两副担子,圣人也做不好啊!”
  我才听他的话,颇有点疑惑,再按他的思路去想,原来是位贤人啊,也就是所谓“独善其身”的贤人啊!不过我还要批评他,就是他为自己打算的过多,为别人打算的过少。他大概是信奉杨朱那一派的吧?杨朱之道是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如果一个人把家庭看作劳心的负担,不肯为养活妻小而操作,那么,他肯为别人而操心吗?然而,比起那些对富贵利禄患得患失的人,比起那些为满足欲望而贪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他又好得多了。何况他的话又有可以使我警惕的地方,所以我为他作传,用以对照和检查自己。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5)

谌震   14年前   12419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4)

谌震   14年前   11336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3)

谌震   14年前   9475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2)

谌震   14年前   9929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1)

谌震   14年前   12213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4)

谌震   14年前   10404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5)

谌震   14年前   11037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3)

谌震   14年前   11419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2)

谌震   14年前   10143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1)

谌震   14年前   10735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