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愿不得志,归隐盘谷;韩愈这时也不得志,同情他, 甚至想同去盘谷隐居。文章借李愿之口,褒贬世上三种人,把那些侥幸得意者和四处钻营者的丑态,刻划得淋漓尽致,反衬出隐士的清高。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①,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 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jùn)满前②,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pián)体③,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注释】
①庙朝:宗庙和朝廷。⑦畯:通“俊”。 ③便体:体态优美。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chù zhì)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zī jū),口将言而嗫嚅(niè rú);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注释】
①车服:此处代指官职。维:束缚。②黜:降职。陟:升官。③趑趄:进退犹豫不决。嗫嚅:要说又不敢说。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yǎo)而深,廓其有容。缭(liáo)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蚊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hē)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cháng yáng)。
【注释】
①无央:没有穷尽。②徜徉:逍遥游玩。
【译文】
太行山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有人说:“因为它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叫盘谷。”也有人说:“这个山谷,环境幽美而地势险阻,是隐者盘桓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
李愿说:“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我知道了。他们把恩惠施予别人,名声扬显于世,在朝廷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他在外地,就树起旌旗,摆出弓箭,武夫在前吆喝开道,随从人员堵塞道路,仆役捧着物品,在道路两边奔走。高兴起来传令奖赏,发起怒来动用刑罚。身边站满了才俊之士,说古道今,歌功颂德,塞满耳朵也不厌烦。美女们眉毛弯弯,面颊丰满,声音清脆,身裁窈窕,外貌秀丽,心眼灵活,衣襟轻飘,长袖遮面,白粉美容,青黛画眉,她们闲住在一排排的闺房,互相嫉妒,比美而争宠,一心要取得主子的怜爱。这就是受知于皇帝、掌握大权势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非厌恶而躲开它,这是命中注定,不可侥幸得到的啊。
“居家贫困,住在山野,登高而望远,在繁茂的树荫下终日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得一身干干净净。从山上采下果子,甜美可食;从水里钓来鱼虾,鲜嫩可口。起居没有定时,只求自己舒坦。与其当面受人恭维,不如背后没人议论。与其身体享受安乐,不如内心没有忧愁。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闻天下的治乱,更不管官吏的升降。这是生不逢时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是这样啊。
“伺候在公卿的门下,奔走于权贵的道路,刚要抬脚进门却又行止不定,刚要开口却又吞吞吐吐;处于污秽卑下的地位而不知羞耻,触犯刑律而受到惩处。总想侥幸于万一,直到老死而后罢休。这样做人,究竟是好是坏呀!”
昌黎韩愈听了他的话,称赞他的豪壮,给他斟杯酒,为他作首歌:“盘谷之中,是你的房屋。盘谷的土地,可种上五谷。盘谷的清泉,可以洗澡,也可沿着它散步。盘谷地势险阻,谁来同你争夺?盘谷多么幽深,天高地阔可容身。盘谷迂回而弯曲,走来走去又回到原处。盘谷之中快乐啊,其乐洋洋。虎豹远离啊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啊为你呵斥不祥,粗茶淡饭啊长寿健康。有何不满足啊有何奢望?驾上我的车啊喂饱我的马,跟你去盘谷啊终生在那里徜徉!”
送董邵南序 (韩愈)
董邵南在长安不得志,要去投靠割据河北的藩镇。韩愈是反对地方割据的,但又不便明说,于是借古喻今,旁敲侧击,既有慰勉之情,也有暗讽之意。短短百余字,波澜起伏,宛转含蓄,耐人寻味。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①。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②,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③。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④,皆爱惜焉:矧(shěn)燕赵之士⑤,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⑥?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⑦,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⑧?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释】
①燕赵:战国时期两大国。燕国在今河北、辽宁等地,赵国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北部。②有司:主管官。③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郁郁:心情不舒畅。④强:勉强。⑤矧:况且。 ⑥恶:怎么。⑦望诸君:燕国名将乐毅的封号。⑧屠狗者:指战国时荆轲的朋友高渐离。
【译文】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多感慨悲歌的豪侠之士。董生考进士,几次未经主考发现,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带着忧郁的心情,打算到那里去。我知道你此行必定有所遇合,董生啊,你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只要是仰慕道义而力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本性就是这样的呢?不过我听说,一个地方的风俗会跟随教化而改变,我怎么知道那里的风俗与古代说的没有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啊,努力吧!
我因此而有一些想法:请你替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坟上去凭吊一下,并到街上看看,是不是还有像高渐离那样隐居的屠狗者呢?如果还有,那就请代我向他们致意:“圣明天子在上,可以出来为朝廷效力了!”
送杨少尹序 (韩愈)
诗人杨巨源七十岁退休还乡,在“以官为家”的当时,确是令人赞叹的盛事。文章引用汉代二疏的典故,比较其同异,又设想其回乡之后,对乡人的潜移默化之功,言婉情深,一唱三叹。
昔疏广、受二子①,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gòng zhàng),祖道都门外②,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③,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注释】
①疏广:西汉学者,曾任太子太傅,其侄疏受亦任少傅,在任五年,称病还乡。②供张:即供帐,供设帷帐。祖道:饯行。③国子司业:国子监的副长官。
予忝(tiǎn)在公卿后①,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②。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 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③,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zhǔ)而和(hē)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④,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guàn)⑤,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⑥。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释】
①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词。②落莫:同“落寞”,冷落。③少尹:州县的副长官。④中世:指近代。《商君书》:“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 ⑤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⑥鹿鸣:《诗经•小雅》的篇名。唐制,乡试毕,设宴祝贺,歌《鹿鸣》,新科举人皆参加,称“鹿鸣宴”。
【译文】
从前疏广、疏受二人,年纪老了,便在一个早上辞掉官职,离开朝廷。当时,公卿在都门外设宴送行的,车子多到几百辆。路旁观看的人,多为之叹息和流泪,都赞扬他们的美德。《汉书》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后世的画工又把他们的事迹画下来,直到今天还光彩照人,仿佛是不久前的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因精通《诗经》而教育学生。现在年满七十,也禀告丞相,辞官还乡。人们常说今人和古人不一样,现在杨君和汉代的二疏相比,他们的心志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我有幸列在公卿之后,但因病未能送行。不知那天到城外送行的有多少人,几辆车、几匹马,道旁的观者有没有赞叹他的贤德:也不知道史官能否大加宣扬,继二疏之后为他立传,不让他冷落。如今缺少画工,画不画倒没多大关系。不过,我听说杨君这次回乡,丞相很有爱惜之情,呈请朝廷任命他为故乡的少尹,不停他的俸禄,还作了诗歌慰勉他。长安城中擅长写诗的,也都唱和。我又不知道当初二疏回乡时,有没有这样的事。古今人有些事相同,有些事又不同,很难说啊。
中古时候的士大夫,往往以官为家,一旦免职,就无家可归。杨君刚刚成年,就乡试中举,参加“鹿鸣”之宴,来京做官。现在回乡,指着那些树说:“某树是我父亲栽下的,某条河是我童年钓鱼的地方,某座山丘是我玩过的地方。”乡人没有不敬重的,都会教育子孙学习杨君这种做官不忘故乡的美德。古人所谓乡先生,身后可以在乡社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杨君这样的人吧!大概就是杨君这样的人吧!
送石处士序 (韩愈)
乌大夫求贤,石处士出仕,一时传为佳话。文章先叙其经过,两问两答,石处士的人品已跃然纸上。再叙洛阳人士送别的情景,祝词中有颂扬有劝勉,全篇都在转述别人的话,而作者的态度自然明朗。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①,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②。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máng)、瀍(chán)、毂(gǔ)之间③。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dàng)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④;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⑤。”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⑥,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⑦,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注释】
①河阳:今河南孟县。节度使:掌管数州军政大权。御史大夫在此是兼职,掌考察官吏。②从事:长官的幕僚、助手。③嵩、邙:山名。瀍、毂:水名。后三者均在洛阳。④王良、造父:均古代驭马的能手。⑤烛照句:以照明、计数、卜、卦形容其有远见。⑥寇聚于恒:恒即今河北正定。当时有叛乱。⑦归输之涂:粮饷转运之地。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①,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②,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③。”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nìng)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chǎn)言④,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⑤。”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注释】
①戒:准备。②酒三行:斟酒以三次为度,以免失礼。③寿:祝福。④谄:拍马屁。⑤蚤:同“早”。祝规:祝愿和规劝。
【译文】
河阳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公,到任才三个月,便向幕僚中的贤者访求人才。有人推荐石先生。乌公问:“石先生为人如何?”答道:“先生住在嵩邙二山和瀍毂二水之间,冬天一件皮袄,夏天一件葛衣,早晚一碗饭、一盘菜。人们送钱给他,坚决辞退;人们请他同去游山,从不借故推托:劝他出仕,从不答应。坐在房子里,左右都是图书。和他谈论道理,分辨古今大事的正确与否,评论人物的高下,事情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他的话就像河水决堤而东流,滔滔不绝;又像快马驾着轻车,由王良、造父那样的高手驾驭,在熟路上奔驰;又像用明烛照耀、用蓍草算卦、用龟甲占卜那么灵验。”乌公说:“先生有他自己的理想,从来无求于人,肯为我来吗?”幕僚说:“大夫文武双全,尽忠尽孝,为国求贤,并非谋取私利。如今敌寇集在恒州,军队环布边境,农民不能耕种收获,钱粮都已用尽。我们所处的地方,又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应当有人出谋划策。石先生仁爱而勇敢,果真以大义相求,以重任相委,他有什么理由推辞呢?”于是写好书信,准备了礼物和马匹,选个吉日,派使者去石先生家里,请他出山。
石先生不告诉家里,也不同朋友商量,就穿戴整齐,出门迎客,接受了书信和礼物。当晚就沐浴,准备行李,装好书籍,问明道路,向经常来往的朋友告别。清晨,朋友们都来到上东门外送行。酒过三巡,将要动身,有人敬酒说;“乌大夫真能以义求士,石先生也真能以道义相任,决定去留。这杯酒为先生送别。”又斟酒相敬,说:“大凡出仕归隐,哪有一成不变的规矩?只要合于道义就行。这杯酒为先生祝贺。”又敬酒说:“希望乌大夫永不改变初衷,决不会富了自家饿了士兵,决不会内心喜好马屁精而表面尊敬贤人,决不受谗言蒙蔽,对石先生言听计从,以求事业成功,保全天子的恩宠。”又祝愿说:“希望石先生不为大夫图谋私利,借此为自身图利。”先生起身拜谢,说:“我岂敢不早晚恭敬,按照祝辞去做。”于是东都人士,都知道乌大夫与石先生定能相互配合而有成就,于是,在座的各赋诗六韵,并叫我写了这篇序文。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
本篇与上文为姊妹篇,而立意构思迥异。前篇着重写石处士的人品,本篇则着重写乌大夫的善于选拔人才,而以温、石两处士为陪衬。因此开篇即提出“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这个新奇的比喻,后段又从“空”字引出一片“怨”言,而这“怨”言实际上是更有份量的歌颂。两文对照来读,自有启发。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于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zhé)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①,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②,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fū yuè)镇河阳之三月③,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④,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⑤,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⑥?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jìn shēn)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注释】
①东都:唐以洛阳为东都。②市:交易,此处指出仕。③鈇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刑具,此处代指军权。④罗:捕鸟的网。⑤信:的确。⑥居守:东都留守。河南尹:洛阳地区的行政长官。二县之大夫:唐朝东都下辖两县:洛阳、河南。韩愈时为河南令,故云吾辈。
夫南面而听天下①,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②,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③?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注释】
①南面:古代帝王面朝南而坐。②糜:系,指在此任职。③介然:耿耿。
【译文】
伯乐一走过冀北的原野,马群就空了。天下数冀北的马多,伯乐虽然善于相马,怎么能使马群都空了呢?解释的人说:我所说的空,不是说没有马,而是说没有良马。伯乐善于相马,遇到良马就挑走了,马群中便没有良马了。如果没有良马,说是马群空了,也不算虚妄啊。
东都洛阳,本来就是士大夫的冀北。倚仗才学而深隐不出的,洛水北岸有一位石先生,洛水南岸有一位温先生。御史大夫乌公,以节度使的身份镇守河阳,才三个月,认为石先生是个人才,就以隆重的礼节罗致到幕府。没过几个月,又认为温先生是个人才,便经过石先生介绍,又以隆重的礼节罗致幕府。东都虽然人才很多,但是早晨选取一人,拔出其中特出的,晚上选取一人,又拔出其中特出的。这样一来,东都留守、河南尹以及各部门的长官,还有我们洛阳、河南两县的官员,遇到不好处理的政事,遇到疑难的问题,到哪儿请教以便处置呢?离职在家的士大夫,同谁去交游娱乐呢?后生小子,到哪儿去考究德行、请教学业呢?来往路过东都的士大夫、也无从拜访他们的住宅了。这样看来,说是御史大夫乌公镇河阳,东都的隐士之家就空空如也,难道不可以吗?天子处理天下大事,他所倚重的有实力的人就是宰相和大将了。宰相为天子搜罗人才到朝廷,大将为天子搜罗人才到幕府,这样,国家内外还治理不好,那是不可能的。我逗留在这里任职,不能自行引退,倚靠两位先生的帮助,以求做到任满离职,现在他们都被有力的人物要走了,怎能不使我耿耿于怀呢?希望温先生到了河阳拜见乌公时,转述我前面所说的话,为天下的喜事而祝贺;同时也转述我后面所说的话,表达我个人因贤才尽取而感到的遗憾。东都留守相公,首先吟诗四韵为贺,我就推衍他的意思写了这篇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