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1)

谌震  2009/12/26 21:34:50  12219点  永安之窗
  卷十二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①

  文章极言蜀道之难、蜀景之美,羡慕陈庭学有幸游蜀,并赞美他因蜀游而“其诗益工”。文章结尾又劝他安贫乐道,“坐守陋室”而“有若囊括于天地”。如峰回路转,变化多姿。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yàn yù)之虞②。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yuàn)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zhuó)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③,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④矣。

【注释】
  ①宋濂:(1310—1381):浦江(今浙江金华)人,元代被荐为翰林院编修,辞不就职。明代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晚年因孙子犯罪,全家流放四川,死于中途。有《宋学士全集》。天台:县名,今属浙江。②栈道:在峭壁上凿孔架木接连而成的道路,极为艰险。古代川陕间交通,多依赖栈道。剑阁:县名,在今四川省北部。③掾:政府机关的属员。擢:提升。都指挥司:掌一方军政。照磨:主管文书的小官。④侈:大。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mào)矣①!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②,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释】
  ①耄:年老,七十岁以上。②颜回、原宪:皆孔子学生。

【译文】
  西南地区的山水,只有四川最奇特,但是距离中原上万里,陆路有剑阁栈道的险阻,水路有瞿塘峡、滟预堆的难关。骑马前往,那竹林覆盖的高山,接连十几天看不到顶。从上面俯视,只见深谷万丈,看不到底,令人心惊胆战。从水路去,那江中的礁石险恶,波涛汹涌,漩涡变幻莫测,行船稍有闪失,就会粉身碎骨,下饱鱼鳖。蜀道之险竟至如此啊!因此,不是做官的人,没有能力去游览;不是有文采的人,游览了也没有收获;不是身体强壮的人,多半会老死在那里,所以喜爱奇山异水的人常常感到遗憾。
  天台人陈君庭学,能诗,任中书左司掾,多次随大将讨伐北方,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的故居,英雄豪杰攻战防守的遗迹,诗人文士游乐歌咏的场所,庭学都已游览了。每次游览必写成诗篇,以纪录其景物和时世的变化。于是他的诗也就更加精妙。过了三年,他援例辞官回来,在京师遇到我。他的气势更加充沛,言语更加豪壮,志向更加高昂。他从山水中得到的益处真大啊!
  我很惭愧,年轻时也曾有游历天下的志愿,但因学业未成而顾不上;壮年能够出游了,而四方都有战争;现在圣主兴起、天下平定,四海一家,可是我越来越老了。怎么能像庭学这样远游呢?
  不过,我听说古代贤士如颜回、原宪,都是坐守在陋室内,野草遮没了门户,意气总是那么充沛,好像能够包罗天地。这是什么缘故呢?是不是有什么超出山水之外的东西呢?庭学你不妨去探索吧!如果有什么心得,就请告诉我,我也不会说声惭愧就完了。
 
  阅江楼记①  (宋濂)

  奉了圣旨写文章,真不是轻松的差事。尤其是朱元璋这样疑心特重的皇帝,更不好伺候。文章却写得典雅而自然,在歌功颂德的同时,规劝皇帝戒骄戒躁,以国计民生为重.不愧是大手笔。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②,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jì),罔间(jiàn)朔南③,存神穆清④,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⑤,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注释】
  ①阅江楼:因故未建。二十一世纪初,南京始议兴建。②定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从商至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来因此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③暨:至,到。罔间:不分。朔:北方。④穆清:指陶冶人的性情,象清和的风化育万物。旧时常用以颂扬帝王或有才德的人。⑤豫:欢喜,快乐。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pán)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①,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②,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隘之严固,必曰:“此朕栉(zhǐ)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③。”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chēn)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tán)及内外之所及也④。”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jūn)足之烦⑤,农女有捋(luó)桑行馌(yé)之勤⑥,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rèn)席者也⑦。”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⑧。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注释】
  ①法驾:皇帝的车驾.椒:山顶。②朝宗:诸侯朝见天子。此处借指百川入海。③ 栉风沐雨:用风梳头发,用雨洗头,形容艰苦奋斗。④琛:珍宝。覃:延及。⑤皲:手足冻坼。⑥馌:给在田里耕种的人送饭。⑦衽席:卧席。⑧临春、结绮:南朝陈后主所建;落星:东吴所建;均在南京.齐云:唐朝恭王所建,在苏州。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yí)七千馀里而入海①,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qiàn)②。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yè)之士③,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gàn)图治之功者④,勒诸贞珉(mín)⑤。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
  ①委蛇:同“逶迤”,绵延曲折。②天堑:天然的战壕,指长江。③逢掖:袖子宽大的衣服,儒士所穿。④宵旰:“宵衣旰食”的省略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才吃饭,形容勤政。⑤贞珉:石刻碑铭的美称。

【译文】
  金陵是帝王之都,从六朝到南唐,大都偏安一方,和山川的王气很不相称。直到我大明皇帝在这里建都,才能够和山川的王气相当了。从此,声威教化,遍及南北;心神所注,有如清风化育万物,跟天一样伟大。即使是游览行乐,也可成为后世的楷模。
  京城的西北,有座狮子山,从卢龙山弯弯曲曲而来:长江宛如彩虹,在山下盘曲环绕。皇上见它地势雄美,命令在山顶建座高楼,与百姓同享游览之乐,并且赐给“阅江楼”这个美名。
  登楼一望,万般景象都纷纷陈列;千载以来大地蕴藏的奥秘,一下子全都揭开了。岂不是天造地设,专门等待着一统天下的君王,在这里开创千秋万代的奇观吗?
  每当风和日丽,御驾光临,登上山顶,凭栏遥望,必定神志悠然,想得很远很远。看江汉向大海奔流,诸侯来朝廷述职,城池高深,关塞牢固,必定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身经百战才取得的啊!”对于广阔的中华大地,更会想到如何保护它。看见波涛浩荡,风帆上下,外国船只连联而来,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必定会说:“这是我恩威并用、内外心服的结果啊!”对于遥远的四方边境,更会想到如何安抚它们。看到大江两岸,四郊田野,农夫有烈日烘烤、手脚冻裂之苦,农女有采桑送饭之劳,必定会说:“这都是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安置在床席上的啊,对于万方的百姓,更会想到如何让他们安居乐业。接触到类似的事物,都会产生种种联想,真是说不尽啊。臣由此体会到,这座高楼的建造,皇上是为了舒展自己的怀抱,借着景物而引发感慨,无处不寄寓着治国安邦的思考,岂止是欣赏长江的风景!从前那临春、结绮之阁,并非不够华丽,齐云、落星之楼,并非不够高峻;可惜只用来演奏淫荡的音乐,收藏燕、赵的艳姬,转眼之间就只供后人凭吊,臣实在不知道对它们该如何评论。
  长江发源于岷山,逶迤七千余里而东流入海,白浪奔腾,碧波翻滚,六朝那时,往往倚赖它为御敌的天然屏障。现在南北一家,都把长江看作和平的河流,再也用不着战争了。这是谁的力量呢?士大夫登上这座高楼来眺望这条大江,定会想到圣德如天,伟大辉煌,难以形容,正如大禹疏浚江河的丰功伟绩,真是无穷无尽。那忠于皇上、报答皇恩的心情,怎能不自然而然产生呢?
  臣很愚钝,奉旨撰记,希望借此陈述皇上日夜辛劳励精图治的功业,刻上碑石。至于留连风景之辞,一概省略,恐怕亵渎皇上建楼的美意啊。
 
  司马季主论卜 (刘基)①

  文章借卜者之口,说明“鬼神何灵”,“人灵于物”,并以日常所见的盛衰变化,阐述事物总是向对立面转化的辩证观点。句式整齐,音韵铿锵。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②。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mèn)者思嚏(tì)③。吾闻之,蓄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注释】
  ①刘基(1311—1375):宇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曾任小官,后为明代开国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有《诚意伯文集》。②东陵侯;秦贵族,秦亡,为平民,卖瓜为生.司马季主:汉初楚人,以卖卜为生,见《史记•日者列传》。本文系假托古人。③懑:烦闷。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shī),枯草也①;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ruí)玉树也②;露蛩(qióng)风蝉③,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磷萤火,昔日之金缸华烛也④。秋荼(tú)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⑤;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激湍(tuān)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⑥。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注释】
  ①蓍:用著草占卜叫筮(shì),用龟甲占叫卜。②蕤:指花。③蛩:蟋蟀.原选本误作“蚕”,依文集改正。④缸:灯。⑤荼:苦菜。象白:象脂。驼峰:骆驼背上隆起的肉峰。二者均指珍贵的食品。⑥浚:深。

【译文】
  东陵侯已废为平民,便去找司马季主占卦。
  季主说:“君侯要占卜什么呢?”东陵侯说:“睡久了便想起床,隐藏久了便想走出来,闷久了便想打个喷嚏。我听说:‘积蓄过度就要发泄,烦闷过度就要舒畅,热度过高就要生风,阻塞过度就要开放。一冬一春,岂能只屈不伸;一起一伏,岂能只去不复’。我心里还有疑惑,才向先生请教。”
季主说:“这样说来,君侯已经明白了,何须再卜呢?”东陵侯说:“我还没有穷究其中的奥妙哩,希望先生尽情开导。”
  季主说;“天道亲近何人?只亲善人。鬼神有何灵验?因人而灵。蓍是枯草,龟是枯骨。人比万物都灵,如何不信自己而信物?君侯何不回想过去?有了过去,必有今日。所以那碎瓦断墙,原是往日的歌楼舞馆,枯枝残梗,原是往日的琼花玉树;蟋蟀鸣蝉,原是往日的凤笙龙笛;鬼磷萤火,原是往日的金灯华烛;苦菜野荠,原是往日的山珍海味;丹枫白荻,原是往日的绫罗绸缎。往日没有的,今日有了不算过份;往日有的,今日没有也并非不足。所以,一昼一夜,花开又谢;一秋一春,物旧翻新。急流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君侯已经知道了,何必再卜?”
  
 
  卖柑者言 (刘基)

  文章借卖柑者之口,讽刺那班文臣武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人物,又岂止元朝才有?末段如果省去,更见含蓄。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yè)然①,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yù)之②。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③,将以实笾(biān)豆④、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xuàn)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注释】
  ①烨然:光彩照耀的样子。②贾:同“价”。鬻:此处指买。自“置于市”至“如有烟扑口鼻”句,原选本缺,据《诚意伯文集》(四部丛刊本)补。③若:你。④笾豆:古代祭祀或宴会时装食物的器具,笾是竹制的,豆是木制或陶器。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于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pí)者①,洸(guàng)洸乎干城之具也②,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托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dù)而不知理③,坐縻廪粟而不知耻④。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yù)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⑤!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注释】
  ①虎符:虎形兵符。皋比:虎皮。②洸洸:威武的样子。干城:将才。③斁:败坏。④縻:通“糜”,耗费。⑤饫:饱食。象:效法。

【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很会收藏柑子,经过一年也不腐烂。拿出来依然光泽鲜亮,玉石般的质地,黄金般的颜色。放到市场上,价高十倍,人们还抢着买。剖开一看,有股烟尘扑向口鼻,里面干得像破棉絮。我很奇怪,问道:“你卖的柑子,是装在盘子里祭神待客,还是拿它漂亮的外表来骗傻瓜和瞎子呢?你这样骗人,也太过分了!”
  卖柑的人笑道:“我干这行多年了,就靠它过活。我卖我的,人家都乐意买,没听见什么闲话,偏偏你来发什么牢骚?世上骗人的多得很啦,岂只我一个?你没有去想想啊?那坐虎皮交椅、手拿虎符的,看起来威风凛凛,真好像是保卫国家的大将,他果真有孙武、吴起的韬略吗?那头戴高帽子,腰垂长带子的,看起来相貌堂堂,真像是治理天下的贤宰相,他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事业吗?盗贼兴起而不知如何平服,百姓困苦而不知如何拯救,官吏舞弊而不知如何禁止,法纪败坏而不知如何整顿,白吃俸禄而不知羞耻,你看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酒醉醺醺、饱食油腻的,不都是巍巍高大,令人敬畏:赫赫威仪,可供效法吗?其实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啊!这些你都不去考察,偏偏只盯着我的柑子?”
  我简直无话可答了。退下来想想他这番话,真像东方朔一类的滑稽,莫不是忿恨世俗、痛恶奸邪的人,借托卖柑来讽刺吧?


  深虑论 (方孝孺)①

  封建王朝为什么不能长治久安?作者举出许多史实,证明历代的开国之君,多能吸取前朝的教训,采取某些对策;但往往顾此失彼,“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这样就提出一个带根本性的大问题。作者的解答虽带有神秘色彩,也有其可取之处,那就是: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有些潜伏的因素往往“出于智力之所不及”;因此古人只能归之于天道。作者由此得出私谋诡计不能长治久安的结论,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②?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③,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④。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zuò)⑤。光武之惩哀、平⑥,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注释】
  ①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今浙江象山县)人,惠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即成祖朱棣)进南京后,命他起草登位诏书,他拒绝,因此被灭十族(九族及其学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有《逊志斋集》。②与:同“欤”。③庶孽:妾所生之子。④七国: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叛。⑤武、宣:汉武帝、宣帝。王莽:西汉大臣,以外戚夺权,篡汉。⑥哀、平:指西汉末年的哀帝,平帝,亡于外戚。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①。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②,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jī)③,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jù)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注释】
  ①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有秘传的预言,说女主武氏将代有天下。唐大宗乃尽杀疑似者。②释兵权:宋太祖惩于唐藩镇之乱,解除功臣兵权,全由中央控制。③几:事物变化前的细微迹象。

【译文】
  考虑天下大事的人,常常谋划那些困难的事情,而忽略那些简易的事情:防备那些他们认为可怕的事情,而遗漏那些他们所不疑心的事情。然而祸患常常就生于他们所忽略的事情当中,变乱常常就起于那不值得疑虑的事情上面。难道是他们考虑不周吗?原来,人们能够考虑周到的,是人事上应当如此的;人们无法考虑到的,却是天意啊。
  秦始皇消灭诸侯,统一天下,他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变封建为郡县。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不用打仗了,皇帝的宝座就可以世代相传了:哪知汉高祖在民间崛起,终于灭秦。汉朝鉴于秦皇族的孤立,于是大封子弟为诸侯,以为同姓诸侯会拥护皇权,世代相传不会叛变;哪知道七国诸侯都萌发了篡国弑君的阴谋。武帝、宣帝以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力量,以为天下无事了:哪知王莽会篡夺汉朝的皇位。东汉光武帝鉴于西汉的哀帝、平帝的灭亡,曹魏鉴于东汉的灭亡,西晋鉴于曹魏的灭亡,都曾严加防备,然而他们的灭亡,都出于防备之外。
  唐太宗听说有个姓武的女人将来要杀他的子孙,就想搜查和清除所有可疑的人,可是武则天天天在他身边伺候,竟不能察觉。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藩镇往往挟制君主,就全部解除藩镇的兵权,使其力量薄弱而易于控制,却没有料到他的子孙竟为敌国所困。这些人都有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能,对于治乱存亡的细微迹象,都考虑仔细、防备周密了。但他们这方面考虑得很深切,而祸患偏偏发生在那方面,终至动乱和灭亡,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智力只能谋划人事,而不可谋划天道。良医的子女大多死于疾病,良巫的子女大多死于鬼神。难道他们善于救治别人而不善于救活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不善于谋划天道啊。
  古代的圣人懂得天下后世的变化,并非人的智慧所能考虑周到的,也非法律和权术所能控制的;因此不敢放纵他的私谋诡计,只能积聚最真诚的心意,用最大的功德,来紧紧连结上天的心;使上天关注他的功德,好像慈母保护婴儿一样不忍舍弃他。所以,他的子孙虽然极愚蠢和最不贤的,完全可以亡国,而上天终究不忍一下子灭亡它。这是最有远见的考虑啊。如果不能紧紧连结上天,却想靠小小的智谋来驾驭当代的事务,又要使后代不致危亡,这是绝不可能的,怎能符合天道啊?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5)

谌震   14年前   12424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4)

谌震   14年前   11336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3)

谌震   14年前   9484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2)

谌震   14年前   9929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4)

谌震   14年前   10404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5)

谌震   14年前   11047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3)

谌震   14年前   11428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2)

谌震   14年前   10143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1)

谌震   14年前   10735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5)

谌震   14年前   11255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