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4)

谌震  2009/12/27 13:08:29  10108点  永安之窗
  报刘一丈书 (宗臣)①

  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专权,先后达二十年之久,残害忠良,卖官鬻爵,无恶不作。作者用白描手法,揭露这种黑暗现象。奸相的贪婪和做作,门者的狐假虎威,敲诈勒索,求官者的奴颜婢膝,受宠若惊:都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明代的《官场现形记》也。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kuì wèi),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②?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③,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注释】
  ①宗臣(1525—1560):扬州人,嘉靖进士,因此文忤严嵩,出为福建参议,后因击退倭寇有功,升提学副使,病死任上。他是明代“后七子”之一。②不才:不成材的人,作者的谦词。③孚:信任。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①,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jiù)中仆马之间②,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③,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guàn zhì)④,走马推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pú fú)阶下⑤。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⑥,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biǎn)衷⑦,以此长不见悦于长(zhǎng)吏⑧,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注释】
  ①刺:相当于今的名片。②厩:马棚。③相公:指宰相。当时宰相为严嵩。④盥栉:洗脸和梳头。⑤匍匐:身子伏在地上。⑥伏腊:夏天的伏日,冬天的腊日,都是节日。⑦褊衷:气量狭小。⑧长吏:高级官吏。

【译文】
  几千里外,得您老人家时常赐给的信,安慰我长久的思念,已经很幸福了,哪知又蒙赐给礼物,更不知如何报答。信中情意深厚,可见您老不忘我老父,也才体会到老父为什么深深怀念您老啊。信中用“上下互相信任、才德与职位相称”的话来勉励我,我更深有感慨了。才德不称,我自己心里明白;至于上下互不信任的毛病,在我更为严重了。
  现在所说的“信任”又是怎么回事呢?一天到晚赶着马,恭候在权贵的门口,门房故意不肯进去通报,就甜言蜜语、装出女人的媚态,把藏在衣袖里的银子塞给他。即使门房把名帖送进去了,主人又不马上接见,站在马棚边,同马和仆人混在一起,臭气熏鼻,饥寒毒热也难忍耐,还是不走。等到傍晚,那拿了银子的门房走出来,回答客人说:“相公倦了,不见客了,请明天来吧。”第二天又不敢不来,夜里披了衣服坐着,听到鸡叫就起身洗脸梳头,骑上快马去到门前。门房发脾气:“哪个?”“昨天的客人来了。”门房又发脾气:“客人怎么来得这样勤快?难道相公清早就见客吗?”客人心里也很难堪,勉强忍住,央求道:“无可奈何了,暂且让我进来吧。”门房又得了好处,起身让他进来,又站在昨天站的那马棚里。幸而主人出来,坐北朝南召见他。他便慌慌张张跑上去,趴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拜了两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献上贺寿的金银。主人假装不受,就坚决请求。主人又假装坚决不受,他又再三坚决请求。然后主人才命左右收下。他又再拜,又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出去便向门房作揖,说:“请官人多多照顾,以后别拦我了。”门房也回他一揖。他兴高彩烈跑出来,骑在马上碰到熟人,就扬着鞭子说:“我刚从相公家里来啊,相公很看重我,很看重我!”并且虚构相公厚待他的情形。就是向来很熟的人,也以为宰相真的看重他,内心也害怕了。宰相也偶尔对人说:  “某人不错,某人不错!”听到的人便挖空心思赞扬他。这就是当今所说的“上下互相信任”吧,您老说我能这样做吗?
  上面所说的权贵之门,除了过年过节投一份名帖以外,我就常年不去。偶然经过门前,也捂着耳朵,闭上眼睛,加鞭催马,赶快过去,仿佛后面有什么在追赶一样。我就是这么心肠褊狭,所以一向不得上司的欢心,我也不去管他。我常常唱反调:“人生自有命,我还是守我的本份吧!”您老听了,不会讨厌我的迂阔吧!
 
  吴山图记 (归有光)

  本文借“吴山图”颂扬魏用晦在吴县的政绩。一个县令的政绩究竟如何,有时也很难说得具体,作者乃就感情方面着眼,吴民思念县令,县令不忘吴民,可见他是个好官。再用宋代的韩琦来衬托,魏的身价就抬得更高了。作为应酬文字,不愧是上乘之作。

  吴、长洲二县②,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qióng lóng)、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xíng),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③。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pān)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注释】
  ①归有光(1506—1571):昆山(今属江苏,邻近上海)人,三十五岁中举,八次考进士未中,六十岁始中进士,官长兴知县,南京太仆寺丞。散文被誉为明代第一,其代表作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等,本书均未收。②长洲、吴:县名,两县同城而治,即今江苏苏州市。1912年两县合并。③给事中:官名。明代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给事中若干人,钞发章疏,稽察违误,其权颇重。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①,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quán)于此山哉②?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注释】
  ①尸: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祝:传告鬼神言辞的人。尸祝:此处表示在祠庙中为逝世的好官立牌位。②惓惓:恳切的样子。

【译文】
  吴县和长洲两县,治所同在苏州府,只是分区治理。苏州府西边许多山,都在吴县。其中最高的,就是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山有春秋时代吴国的故宫,还有西施的遗迹;至于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都是著名的风景区;太湖更是一片汪洋,有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浸在湖里,真是海内的奇观啊!
  我的同年好友魏用晦任吴县令,不满三年,考绩列入优等,召入朝廷任给事中。魏君做县令,对百姓有恩德,百姓想挽留他而不得,魏君也不忍离开他的百姓,因此热心人就画了一幅《吴山图》作为赠别纪念。
  县令对于百姓真正重要啊。县令如果贤明,当地的山川草木也叨光,享有荣耀;县令如果不贤,当地的山川草木也遭殃而蒙受耻辱。魏君为吴县的山川添了光彩啊。将来百姓会在山上选个风景幽美的地方,在寺庙里供奉他的神位,这是肯定的。然而魏君既已离开吴县,为什么还深深怀念着吴县的山川呢?
  从前,苏东坡赞扬韩魏公,离开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做了《思黄州》的诗篇。东坡为黄州人把这首诗刻在石碑上。由此我才知道,贤人对他所到的地方,不仅使当地百姓不忍忘记他,他也不会忘记当地的百姓。魏君离开吴县三年了。有天和我同在后院,拿出这张《吴山图》,边赏玩边叹息,叫我记下这件事。唉!魏君对我们吴县这么深情,吴县的百姓又怎会忘记他呢!
 
  沧浪亭记 (归有光)

  孙家园林变沧浪亭,沧浪亭变大云庵,大云庵又变沧浪亭。变来变去,能够经得起风风雨雨的,不是贵戚,不是菩萨,而是苏子美的品德和文章。命意和苏轼的《凌虚台记》有相近之处,而写法不同。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①。亟(jí)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②,广陵王镇吴中③,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④,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⑤,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馀,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注释】
  ①苏子美:苏舜钦,北宋文学家,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免官后居苏州,筑沧浪亭。清代重修,至今仍为苏州市名胜。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钱鏐(音流)所建,据有今浙江省及江苏的一部分。后降宋。③广陵王:吴越国君钱鏐之子,曾任苏州刺史。④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此指内城。⑤淮南纳土:公元978年,吴越国君降宋,献所据两浙十三州。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①,群山之苍翠,太伯②、虞仲之所建,阖闾③、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④,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sī)然而俱尽者⑤,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⑥,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释】
  ①五湖:有几种说法。此处指太湖,太湖古亦称五湖。②太伯:春秋时吴国的始祖,虞仲为其弟。③阖闾、夫差:春秋时吴国最后两王。④子胥:伍子胥,吴国大臣。种、蠡:文种、范蠡,越国大臣,辅勾践灭吴。⑤澌:尽。⑥吾徒:即吾辈。

【译文】
  文瑛和尚住在大云庵,四面环水,就是宋朝苏子美筑沧浪亭的地方。他多次求我写篇《沧浪亭记》,说;“从前苏子美的《沧浪亭记》,记的是沧浪亭的美景,现在请你记我筑亭的原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国时期,广陵王钱元镇守苏州,在内城的西南建造园林,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的园林就在旁边。后来吴越把土地献给宋朝,这些园林没有荒废,苏子美就创建沧浪亭。后来和尚住在这里,沧浪亭就变成了大云庵。有大云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访古代遗迹,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恢复苏子美的建筑,于是大云庵又变成沧浪亭了。
  古往今来,朝廷、集市常常改变。我曾登上姑苏台,眺望烟波浩渺的太湖,树木苍翠的群山,从前太伯、虞仲所建立的,阖阊、夫差所争夺的,伍子胥、文种、范蠡所经营的,现在都没有了。大云庵和沧浪亭又算得什么呢?钱鏐趁着乱世窃取王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和姻亲,也就乘机大肆挥霍,僭越王侯,宫馆园林盛极一时。然而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才被和尚如此钦敬。可见士人要留传美名于千年之后,不跟形体一同消失,那还另有原因。”
  文瑛读书喜欢诗,跟我们交游,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①

  沈炼因弹劾严嵩而流放,流放中又因诗文讥讽时弊而被杀。一身正气,光照千秋。儒家一向以“温柔敦厚”为评价诗文的准则,其实《诗经》中许多作品,如本文所举《小弁》,《巷伯》等,就不合乎这个标准。作者更举屈原,贾谊、嵇康等人来与沈炼相比,说明他的人格和诗品。既能“寒贼臣之胆,跃塞垣战士之马”,又何须再论其工拙?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dǐ)宰执②。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③。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shuó)内犯④,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chuò)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guó)以为功⑤。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yí)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jiān yì)我人民以蒙国家也⑥。数呜咽欷歔(xī xū)⑦,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⑧,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póu)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⑨,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注释】
  ①茅坤(1512—1601):号鹿门,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嘉靖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他评选的《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有《茅鹿门集》。②沈君:沈炼,字纯甫,号青霞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嘉靖进士,曾任知县、锦衣卫经历,因直谏被杀,两子同被害。锦衣卫:原为皇宫卫队,后兼管侦察、刑狱,成为特务组织。经历:掌管文书的官员。宰执:宰相。沈炼曾上书揭发严嵩父子十大罪。③薄:减轻。谴:处罚。徙:迁移,流放。④会:恰巧。北敌:指蒙古族俺达部,多次侵入今河北、山西北部。⑤馘: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⑥菅刈:菅本指茅草,后指轻易杀人为草菅人命。刈:割。蒙:欺骗。⑦欷歔:哭泣而呼吸急促。⑧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阃寄:指担任重要军职。⑨裒:搜集。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①,其忠臣、寡妇、幽人、怼(duì)士之什②,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③?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fén)之对疑于亢④,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kài)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zhì)之⑤。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注释】
  ①小弁、巷伯:皆《诗•小雅》中篇名。《小弁》写被父亲弃逐的哀怨,《巷伯》写被谗受刑的愤恨。②怼:怨恨。③中声:中和之声。④叔夜:晋文学家嵇康宇叔夜,因讥讽时政被杀。刘蕡唐人,在试卷中抨击宦官专权,考官不敢录取。⑤识:通“志”。

【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弹劾宰相。宰相恨极了,正在罗织他的罪名,幸亏天子仁德,特地从轻发落,将他流放边塞。这时,沈君的直谏之名满天下。不久,他拖着家小,凄然住在边塞。恰好北方的敌人多次入境骚扰,帅府以下各级官员都束手无策,紧闭营垒,任凭敌人出入,没有射一箭抗敌。甚至在敌人撤退以后,就割取战死的中国人和野外行人的耳朵,拿去冒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子、妻子哭夫、哥哭弟弟,到处都有,却无处伸冤。沈君既因边防废弛而愤慨,更痛恨将士们残害人民蒙骗国家,常常痛哭流涕,把满腔义愤写成诗文,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文集中许多篇章就是。沈君本因直谏而为当世敬重,所著诗文也多讥刺,渐渐就传开了,官场中上上下下都震惊恐惧,便下死劲陷害他,于是沈君就遭大祸了。
  沈君死后不久,那些陷害他的边防将领,便因罪罢官了。又没多久,原来仇视他的宰相也下台了。他的学生给谏俞君,搜集他生平的作品若干卷,刻印流传,他的儿子以敬请我写篇序,放在文集的前面。
  我恭读文集之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传下来的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怨恨父母的《小弁》和讥讽谗人的《巷伯》开始,那些忠臣、寡妇、幽人、怨士的篇章,都分别编入《国风》或《小雅》,简直数不胜数。难道这些都是古代的中和之音吗?然而孔子并没有删掉它们,只是怜悯这些人,同情他们的志向,说这些作品都是真情的流露,都合乎礼义,说话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却可引起警戒哩。我曾经考察春秋以来的诗文,屈原的《离骚》近于埋怨,伍子胥的规谏近于威胁,贾谊的奏章近于偏激,嵇康的《幽愤诗》近于愤恨,刘蕡的策对近于亢直。然而按照孔子删诗的标准,不见得不会选录啊。
  沈君既已去世,海内人士至今谈起来没有不伤心流泪的。唉!集中如《鸣剑》、《筹边》等篇,后人读起来,足使奸臣胆寒、更使边塞的战士们同仇敌忾、跃马杀敌,那是肯定的了。将来国家派人收集文献,能够遗弃这些诗文吗?因此我恭谨地记下来。至于文词的工拙、与古代作者的论旨是否相符,都与沈君的大节无关,我就不说了。”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5)

谌震   14年前   10600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3)

谌震   14年前   8657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2)

谌震   14年前   8722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二(1)

谌震   14年前   10841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4)

谌震   14年前   9575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5)

谌震   14年前   10115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3)

谌震   14年前   10157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2)

谌震   14年前   9126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一(1)

谌震   14年前   9157点

《古文新读—新译新评古文观止》卷十(5)

谌震   14年前   9656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