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要求及其对策

  2004/4/14  8072点  永安之窗
  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竞争均适用的普遍规律。不仅工商企业适用,同样适用于农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 

  首先,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农业产化经营既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可解决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一般农产品稍有增产,“卖难”问题就相当突出,结果是增产不增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农产品的“档次’”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仔细审视市场就不难发现,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却十分活跃。一些地方大力扶持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创出了一批对市场具有吸引力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产户的经营组织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创名牌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目标就是要想方设法创出名牌和特色,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有了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企业即可利用名牌效应巩固壮大自己,实行联合、兼并,真正成为”龙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高效、持续的发展。 

  其次、实施名牌战略,利用名牌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改善农村就业结构。在农产品日益丰富、价格持续下跌及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增多,工商企业很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背景下,要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合理、高效的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农业名牌战略,通过开创名牌农产品,带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延伸产业链条,就地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失为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的最佳选择。换言之,实施农业名牌战略不仅是农业产业创名牌的举措,也是当地第一、二、三产业联合创新进取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实施名牌战略,可使农户、企业、国家三方受益,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效益提高。当前,依靠政府对农业增加补贴来提高比较经济效益不是根本出路,而名牌战略的实施则会带来明显成效。因为,农业名牌战略是农户、企业、政府的联合经济行为,它既能在市场的导向下发挥出产品、产业优势、特色优势,创出农业名牌产品,又能在国家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的情况下,避免农业的重复建设,进而真正提高多层次需求的有效供给,通过规模经营化解市场风险及农业投资风险,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对农民来说,可以将农产品卖出去,有效解决“卖难”问题,取得稳定的收益;对企业来说,名牌战略使企业原料供应稳定可靠,规模经营成本降低,名牌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对政府来说则增加了财政收入,从中也受益。 

   二、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对策思考 

  (一)以“四个优化”和“四个提高”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实施名牌战略创造良好的条件。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客观上要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紧密相联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牢农业基础是根本,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手段。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制约着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必须加快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要优化品质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农产品要实现高效益,必须及时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抓紧淘汰低劣品种和落后的生产技术,加快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二是要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特色产品比重。首先要努力寻求地域差异、季节差异和市场空档,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其次,对传统地方特产要提高科技含量,培育成特色农产品,并结合市场开拓创出名牌,增加特色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附加值。第三,要据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发展不同档次的特色农产品,形成高、中、低档并举的格局,扩大特色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三是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要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性、低度化”的劣势,必须扶持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的龙头,调整第三产业的轻服务行为,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系列加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而使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效益。 

  四是要优化区域结构,提高优势产业比重。农业产业结构要提升层次,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要扩大,需按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和产业特色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想方设法搞好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抓基地、抓大户向千家万户延伸,形成产业优势,进而扩大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二)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开创名牌农产品、拓展名牌农产品的市场空间服务。 

  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就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民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要突破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就是农业信息化。由于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增长模式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在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这是因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速度加快,可以使农业产业化过程实现信息化、高效化、企业管理决策科学化,农业产业化的劳动密集型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比重提高,从而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为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创名牌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是一个集知识、信息、智力、技术等生产经营要素为一体的开放式、高效化的信息传输与反馈体系,可以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情况,增强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有效沟通产销关系,使农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特别是能使名特优稀农产品走出区域市场的狭小天地,拓展到更大的市场空间里,发挥更大的效益。 

  目前,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注重从4个方面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名牌战略的实施: 

  一是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宽带、高速运转的农业信息网络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农业信息网络的目的是将各种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智能化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此,各地应从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高度出发,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具有辐射效应的农业信息网络,为加快名牌农产品的生产提供需求导向服务。 

  二是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信息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然而,农业信息网络若没有各种数据库的支持,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开发与研制,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农业信息数据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网络功能,提高名牌农产品开发决策的科学性,化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是为了对具体开发的名牌产品进行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是建立和完善多媒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努力创造农业名牌产品,不仅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而且要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步伐。多媒体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缩短农业技术的推广周期,促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程度。另一方面能加快科技更新步伐,使科技在农产品生产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目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所采用的大多数技术都具有经验性强,但数量化、集成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的特点。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视于一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象逼真、易于操作等特点,使企业、农民易于将高新技术、适用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档次,为创名牌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拓展农业名牌产品、的市场空间。培育农业名牌产品是为了更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这就要求名牌产品不仅在当地市场上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同时要求名牌农产品进入当地以外的市场,包括国内国际市场。为此,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注重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发展,使企业、农户获得及时有效的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支持,调整和校正生产经营行为,寻求名牌产品的市场位置,实现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名牌效应。 

  (三)加大无形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增强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中,创造农业名牌产品,不仅要优化配置有形资源,如机械设备、原材料、能源、资金、劳动力等,而且要注重优化配置无形资源,这两种资源在现代农业经营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以大量资金、设备等有形资源投入为主,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支撑经济的发展。由于把资源优化配置局限于有形资源的配置上,而忽视了无形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果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失衡,一些重利忘义、毁誉取利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行为规范化的明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知识化程度提高,资源投入无形化正成为大趋势,通过无形资源的优化配正,开创名牌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素质成为工作的重点。 

  无形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誉,形象、美誉等,产品的品质、商品的商标标识等的开发利用。它的配置主要应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无形资源优化配置的威力和强大作用,进而走自己企业特色的无形资源优化配正之路。二是要强化理念。要努力提高龙头企业及产业化组织的文化品位,形成独创的企业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三是要用智慧。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善于运用知识、信息、技术等无形资源,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要有德。有道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形象、信誉、经营之道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德,无德则自毁。特别是名牌产品不可因一时的优势和眼前利益而粗制滥造。五是加强宣传。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建议和意见、改进经营方法,完善配置机制。 

  (四)实施组织创新,保障农业名牌产品健康成长。 

  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组织管理机制的创新。政府应发挥组织优势,为名牌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要转变观念,把组织职能定位于企业、农户和市场都干不了或干不好的环节上,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等。二要把工作重点从上项目、保速度转变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升值等方面来。三要搞好规划,合理引导。农业名牌产品的培植单靠农户、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要通过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化经营实体的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向,对“不敢创”、“不会创”、“盲目创”的实体,要借助组织协调的力量积极引导,使之健康、有序的发展。四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降低创名牌的市场风险及技术风险,克服创名牌中的分散性和盲目性。五要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二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开性、平等性,坚决打击仿冒、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为名牌产品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五)用活政策强龙头,争创名牌出效益。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而龙头企业是开创名牌产品的关键力量。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中,龙头企业素质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的最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它制约着名牌产品的开创进程。为此,各地要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信贷政策措施,力争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说明,龙头企业要大力实施名牌产品的开创战略、必须用活,用足、用准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龙头企业的素质,争创名牌,提高效益。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推进村务公开  构建和谐农村——开展村务公开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原因及其对策

朱昌汲   19年前   12873点

免征农业税后的乡村新机制

汪建国   19年前   12778点

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程仁平   19年前   12010点

农业信息化:农民能用是根本

19年前   11803点

推广实施农业标准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

闵耀良   19年前   10966点

如何运作农业产业化

丁力   19年前   13449点

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切实措施

宫希魁   19年前   11415点

构建农业优势产业链

胡彪   19年前   11932点

培训农民工是反哺农业一策

19年前   11071点

用办工商的理念发展农业

庞革平   19年前   10822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