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落选——大企业要按岗位定人选
“公司不能太小,工资不能太少。”按照陆唯的择业标准,浦东一家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她面试过的单位中最理想的一家。
凭借在校的优秀表现,陆唯获得了一次机会:先笔试然后接受英语面试,但她最终没能进入这家公司。对落选原因陆唯百思不得其解。该公司当初面试陆唯的负责人道出答案:“我们要找的是最合适的人选,而非最优秀的学生。公司首先要考虑岗位的要求,作为经营大型机电成套设备进出口的贸易公司,我们提供的岗位既要求应聘者语言好,又要求有工科背景,两者兼备才会录用。”
第二次:放弃——没看到小公司锻炼机会多
今年春节前,陆唯又去了一家外资纺织类贸易公司参加面试。该公司规模较小,正处于起步阶段。陆唯的这次面试很成功,招聘人员对她的英语水平和业务知识非常满意,决定第二天就让她去上班,公司开出的条件是工资1800元加业务提成。陆唯辗转思考了一夜,决定放弃,原因只有一个:公司太“小”。“其实公司小有小的好处,小公司员工能接触到很多的业务,职业成长性好,而大公司分工细,员工永远只能接触到很小的一块,职业转型也难。可惜很多学生看不到这一点。”该公司招聘人员告诉记者。
第三次:挥别——对“潜力行业”还有偏见
陆唯最近面试的一家单位是家知名保险公司,被录用的学生可以在行政、业务、培训和招聘四个岗位上轮岗,然后再定岗。陆唯通过了两轮面试,被录用的希望很大,但陆唯的父母听说后怎么也不同意她去保险公司,他们认为做保险没前途。陆唯受父母的影响,最终放弃了这家单位。
从事保险真的是前途迷惘?据我国行业发展预测,保险业在我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随着金融保险业的逐步开放,做保险将大有可为。行业偏见让陆唯又一次和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你大概不会了解我的心情,我真的很为工作着急。”陆唯对记者说。难道工作真的那么难找?记者想起了一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的话:“机会不少,岗位挺多,但大学生择业时如果固守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不会审时度势地变通,缺乏远见,那找工作确实会成为难题。”把这位老师的话与陆唯的求职经历联系起来,不难看出:摆准位置、放远目光、抛弃偏见,还在求职的大学生们如能做到这些,会对实现就业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