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到了慈溪市城区,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流光溢彩的星级宾馆夺人眼目,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星罗棋布,气势恢弘的文化广场游人如织,设计考究的公交候车亭、精巧透明的街头电话亭以及造型别致的果皮箱、阅报栏,无不洋溢着现代化城市的气息。
地处东海之滨,偏居浙东一隅的慈溪,大部分土地是杭州湾畔冲积的滩涂,素有“唐涂宋地”之称,这里既无矿产资源,也无地缘优势,过去曾经是穷乡僻壤。如今的慈溪“家底”丰厚,令人艳羡: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6亿元,分别居浙江省第四、第三位;工业总产值8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931元和6328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名列浙江省前茅,在年初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排名中,分别列第11位和第17位。慈溪还是国内最大的饮水机生产基地、最大的微型轴承生产基地、最大的密封件生产基地……
富甲一方的慈溪的消费能力更是令周边地区咋舌。记者了解到:落户慈溪的国际知名品牌的餐馆、服装专卖店多,消费价格不菲却也红火;首届中国电视艺术家“双十佳”颁奖晚会在这里举行,上千元的贵宾票被一抢而空。2001年创下的83.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这一切,被经济学家冠以“慈溪现象”。
民营企业是主体
坐落于慈溪市观海卫镇工业园区的慈溪宏一电子有限公司日前斥资1.5亿元,全面启动占地240亩的“园中园”,将4家配套企业集中到园区,形成以“宏一”为核心的欧式插座企业群体。工程竣工后,这里可新增出口产品2.4亿美元,进一步巩固在亚洲欧式插座行业中的盟主地位。
宏一公司只是慈溪众多民营企业中的一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慈溪的民营企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并已形成“小巨人”企业群。据统计,全市登记在册的企业有2.5万家,个体工商户5万余家,全市平均每4户就办有一个企业,形成千家万户办企业、千军万马闯市场的壮观场面,其中4家企业荣获“中国500家最大私企”称号,净资产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12家,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7家,已有25家企业跨入国家大中型企业行列。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慈溪就实行国有、集体、乡镇、个私企业“四个轮子”一起转;90年代初又打破所有制界限,淡化企业“成份论”,以规模实力和发展潜力“论英雄”,并明确提出“五不限”,即不限经济成分、不限发展比例、不限经营范围、不限组织形式、不限从业人员,凡国家无明文规定禁止、限制的一律放开,个私企业与集体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竞争。
这种宽松的制度环境给慈溪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空,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体制的优势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工业经济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国有城镇集体工业销售占全市的72%,90年代初,个私企业工业销售占到86%,现在已占到90%以上。目前,慈溪的企业共拥有注册商标4086个,其中有10个商标被认定为浙江著名商标,有27个产品被评为宁波市级以上名牌产品,涌现出一批如“方太”“恒康”“三A”“CW”“HCH”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商标,有60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块状经济有特色
位于慈溪近郊的附海镇有700多家各类小家电企业。每天,满载着电风扇、取暖器、饮水机等产品的货车从这里驶向全国各地,一些产品还打入了有“家电王国”之称的日本以及欧美市场。在镇的北面,一个占地3000亩的现代化家电工业园区正在紧张施工中……
这就是慈溪特色块状经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浒山街道从事服装加工的人员有3万多,占街道农村人口的50%,他们生产的服装年销售额突破40亿元,远销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横河的轴承、附海的小家电、掌起的打火机、天元的古家具……“小产业,大规模”“小产品,大市场”,构筑起慈溪的特色经济群。慈溪市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群多达36个,从业人员超过20万,涌现出100多个专业市场,其中成交额超10亿的有4个。
家电生产是慈溪制造业的龙头之一,去年产值达160亿元,占慈溪工业总量的近1/4。目前整机生产企业已达到1800余家,配套企业达万余家,产品也由原来的电风扇、电熨斗、取暖器、吸尘器等拓展到洗衣机、饮水机、空调、脱排油烟机、电烤箱等领域。如今,这里每年出产的各类家电整机达到6000万台,是全国最大的饮水机、电熨斗、电吹风、双缸洗衣机、电源插座生产基地,有16家企业年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2002年1~10月,慈溪的家电产值和自营出口突破了200亿元和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和40%。随着占地40平方公里的家电科技城的紧张建设,慈溪已日渐成为国内重要的家电生产和配套中心。
整机企业的大规模扩张为众多配套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当地的整机企业除了空调压缩机还依赖外地供应外,其他零配件一般不出镇、甚至不出村就能找到配套企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松散型的家电生产集团。惠康集团自从生产空调和饮水机后,配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产品大到整机外壳,小到螺丝螺帽,至今配套企业已达到260家,其中上千万元的就有8家。据专业人士测算,由于慈溪家电产品配置半径大大缩短,物流成本起码比过去减少一半以上。
家电业也带动了当地的加工业。据粗略统计,慈溪有上万家各类加工
配套的塑料模具企业,且门类齐全,从业人员近10万人,总注塑能力超过500万千克,拥有一个加工中心和CAD、CAE、CAM等设备百余套,各种机床上千台以及众多的大小齐全的注塑机。反过来,慈溪的塑料模具产业又为慈溪的家电、轴承、轻纺等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当地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慈溪市正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力争将慈溪打造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制造业基地。
有所不为才有为
在慈溪采访时,记者听到一桩“怪事”:民营企业金轮集团搞技改,政府从财政拿出270多万元进行奖励。原来,慈溪的一些老板口袋鼓起来之后,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念头,不愿扩大规模搞技改。慈溪市政府没有下行政命令,而是出台一项奖励政策,打破了技改投入徘徊不前的僵局。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慈溪的领导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所为有所不为,该补位的补位,该退位的退位,按照与市场经济全面接轨的要求,建立服务型、学习型、效能型的政府。
早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慈溪市委、市政府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先开放,后疏导;先发展,后规范;先繁荣,后管理”的方针,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专门召开了个私经济千人大会,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放手大干,使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全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要以企业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服务好坏的尺度,企业发展到哪,我们的服务就跟到哪。”这是市长洪嘉祥对政府工作的定位。当企业需要开拓国际市场时,政府铺路搭桥,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当企业经营者渴望充电时,政府在名牌大学开设了专修班;当企业需要大跨度发展时,政府启动了扶强扶优的“实力工程”“骨干工程”和“培育苗子企业工程”。民营企业自营出口一度受到限制,慈溪市政府积极组织申请,跑前忙后,使民营企业搭上了自营出口的“头班车”。随着经济的网络化进程,慈溪投入巨资建成了“中国慈溪家电网”“中国慈溪数码桥网”等公众网站,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事物、新情况,为适应形势的要求,慈溪市规定: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的时间不少于两个月,每年要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调研报告。仅去年,该市市政府机关参与调研的人数就达上千名,提交调研报告100多篇,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透明化和便捷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WTO规则对政府管理的要求。早在2000年,慈溪市就大刀阔斧地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他们削减审批事项达51%,成立了联合审批服务中心,把17个部门的157个审批事项统一纳入中心办理,进一步缩短了审批时限。同时,该市成立了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依靠群众监督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茶圣陆羽描绘青瓷美丽的诗句。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就是慈溪。如今,慈溪人正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新机遇,把姹紫嫣红写满这块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