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鹤村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2015/4/12 12:32:15  69054点  永安之窗
  
  余尔望

  一、基本概况:

  霞鹤村原名虾蛤村,土名为役铺村,1998年更名为霞鹤村。位于永安市西南部的九龙溪畔,海拔仅160米,是全镇海拔最低的村。九龙溪经安砂坪坑口由西向东贯穿境内至永安城,接燕江沙溪,历史上是水上“官贾”交通要道。霞鹤村距城区3公里,距曹远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总面积7428亩,其中耕地248亩,全村有86户366人,3个村民小组,190个劳动力。霞鹤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20人。

  霞鹤村先人主要是以耕田种地为生,他们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农民一样,过着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男耕女织”生活,完全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解放前民国时期村民以耕种农田、种植果树、做艄公三大主业为生。这里依山傍水、沙质土壤适宜板栗种植,历史上素有霞鹤板栗美名扬之祢。据先辈回忆民国至解放后几年中村中有20余船只穿梭于九龙溪上、下游间,许多村民以做艄公撑船谋生为业。

  九龙溪水滋养了霞鹤村。村内古树、竹林成荫,依山傍水,水绿相依,景色优美,形成天然公园。村內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是山野天然之趣的绝佳胜地。曾先后获得福建省“家园杯”新型村镇建设竞赛活动优胜村庄、“福建省级卫生村”、“三明市文明村”、“三明市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勤劳的霞鹤村民在常年农事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事生活经验,如以下农谚:“打田不用慌,全看两坵秧”、“雷打冬,十只牛栏九只空”、“年辰靓不靓,先看三个三(即三月的初三、十三、廿三)”、“生理熟不熟、先看三个六(即正月初六为果品六、十六为早禾六、廿六为晩禾六)”、“小署响雷、老鼠咬禾”、“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等等都充分体现霞鹤村民们的智慧与结晶。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主要从事农业、企业、进城务工,其劳动力从事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4:33:33。21世纪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促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抓好“菜—稻—菜”等高效栽培模式,村民收入逐年增高。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仅6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25元,村财收入50万元。而到了201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07元,村财收入76.55万元。

  霞鹤村是永安市新村建设的示范村。当前正围绕建设永安市高尚住宅区和高品位休闲旅游区的定位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强优势产业的要求,认真制定了《曹远镇霞鹤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2006-2010)》、《曹远镇霞鹤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曹远镇霞鹤村产业发展规划》、《曹远镇霞鹤村休闲度假村详规》等一系列规划、方案,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做到近、长期目标相结合,为整体推进霞鹤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全面、具体的指导。当前正按照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要水,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着力规划建设“霞鹤山庄、市民农垦、亲水娱乐、抗战文化”主题项目。

  霞鹤村在党的十八大路线指引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一个情怀朴实,宁静致远.追求至高,创造至美,日新月异、美丽富饶的乡村,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隶属管辖:

  霞鹤村明、清时期属永安三十一都,民国初时期属大湖区,民国30年(1941年)由于福建省会迁永安,逐将永安县城分为燕南、燕北两镇,虾蛤村归属燕南镇大溪保管辖。民国33年(1944年)燕南、燕北两镇合并为燕江镇,虾蛤村归属燕江镇大溪保管辖,保址在下渡。民国36年(1947年)归属安砂的汶洲保管辖。1950年4月虾蛤村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了新的乡村基层组织,同时以土地改革为契机,创建了一整套组织机构体系,巩固了新改权,成立村农会,隶属安砂四区管辖。1950年至1969年分别属大湖、安砂、坑边人民公社管辖,1969年后至今属曹远镇管辖。60年代村基层组织全称为:虾蛤生产大队,文革动乱期间虾蛤村基层组织全称为:虾蛤村革命领导小组,至1984年为:虾蛤大队管理委员会,1986年至今为霞鹤村民委员会。

  三、姓氏来源:

  该村主要姓氏有黄、余、李、张等,其中黄姓望族,占总人口67%左右。黄姓的郡望有江夏、会稽、零陵、巴东、西郡、江陵、洛阳、晋安、濮阳、东阳。尤以江夏最为著名。据考证村中黄姓为邵武峭公后裔,郡望为“江夏”。黄氏族众无论为仕、为隐、或聚、或散,多在长江流域江夏这一地区,即今德安承天、汉阳、武昌、黄州皆是其地。黄姓入闽始于晋代。河南固始人黄允随晋南渡辗转入闽,居于侯官(今福州),后裔散居邵武等地繁衍。唐文宗年间(公元826-840年),邵武黄氏一支迁徙永安安砂和清流洞口水南坊等地。

  入永安黄姓有两支,他们入永的时间和道路虽不同,但源出一脉,郡望江夏。到119世黄峭山(公元871-953,字仁静,唐工部待朗),有三位夫人,生有二十一子。黄峭山八十寿诞时,大会姻亲,召令诸子安排家事。三位夫人各留长子,留居邵武的下城、禾平外,以奉晨昏候侍。要求其余十八子分别散居在宁化石壁,泰宁梅口、将乐上龟洋,闽清细村,建宁石塘、延平(南平)津口,明溪城关和三明、漳平等地。黄峭山公卒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岁次癸酉,二月十八日辰时,享寿九十八岁,葬于邵武的坎头村。132世十八郞(又名漳)从将坪(今漳平)迁永安西门仔、虾蛤开基。据《永安黄氏族谱》(嘉庆、光绪手抄本)记载:十八郞是黄峭山十八子,后传有四子名为金一、金二、金三、金四。金三的后裔叫黄汝铭(黄汝铭即黄曾樾的祖父),俗称第三房。黄汝铭及父辈墓葬于霞鹤村九龙溪岸橫担山地。霞鹤村黄姓建有宗祠,至今保存完好。

  霞鹤村余姓郡望下邳(新安),源于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霞鹤村余姓属余应永后裔。余应永为永安余氏开山始祖。据永安上坪九龙余荆山《余氏族谱》载,余应永为“八贤堂”余靖的第八世孙。明初,余应永为避世乱从将乐白蓬移居永安上坪九龙村的余荆山。洪武(1368-1398年期间),余应永的裔孙余云霄从永安上坪余荆山迁永安仓坪(今联合村),其后裔佘先来,见此地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带其子余东富移居霞鹤村。余姓在霞鹤村建有宗祠,保存尚好。拂去岁月烟云,回眸历史陈迹,霞鹤村黄、余姓氏人口由来久远,他们与后来迁徙而来的姓氏和睦相处,并在这块乡土中繁衍生息。

  四、历仼村主干一览表:

  霞鹤村历届党支部、村委会主干一览表

  姓名任职时间

  党

  支

  部余文标1956~1984.9

  黄祖灼1984.9~1988.3

  黄祖森1988.3~1993.8

  李金水1993.8~2006.5

  黄学周1954~1956.6

  黄春荣2006.5-现任

  村

  委

  会

  余文标1954~1956

  黄祖杰1956.6~1959

  余文标1959.12~

  黄祖灼1979.12~

  黄祖森1984.4~1988.3

  李金良1988.3~1989.11

  余文标1989.11~1991.10

  李金水1991.10~1993.5

  黄春奎1993.5~1997.4

  黄春彬1997.4~2000.10

  黄河2000.10~2003.6

  黄绍树2003.6~2006.8

  黄祖荣2006.8-2014.4

  邓积嵩2014.4-现任

  五、主要历史事记:

  1、民国29年(1940年)3月,奉省政府令,县政府在虾蛤开办煤矿,所釆的无烟煤用于解决省会内迁永安后燃料紧张问题。虾蛤煤矿当年有50万元法币资本,煤矿工人73人,月产原煤不到10吨。抗战胜利后省府迁回福州,因资金难以维继而停办。

  2、1951年10月村农会为村民颁发土地房产证。

  3、1958年9月,推广普通话,在大路口拦路讲普通话方可通行。4、1959年6月3曰,永安县水陆社“燕江”号轮船载客50

  人、货物4吨从永安码头启航,经虾蛤至安砂。从此永安—安砂每日往返一班途经虾蛤。

  5、1960年永安县东坡林场在霞鹤村设立,后移至上吉山村。

  6、1961年9月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农业六十条),虾蛤村被划分为生产大队,重新安排社员自留地,将生产大队核算下放到生产小队核算,经营形式由生产小队分组派工作业、评工计分、按工分分红。

  7、1964年虾蛤村开展以“四清”(清帐目、清财务、清工分、清仑库)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8、1965年霞鹤村建立合作医疗站,黄绍梅担任赤脚医生,后由赖淑川接仼至1977年,因经费问题关闭。至2013年9月恢复,更名为村医疗所,村医王月英。

  9、1966年8月永安县京剧团(当年称永安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虾蛤村筹办“五七”农场,黄家祠堂,成了农场的大本营。一天,县文化系统安排一人到农场长住。大家正为他没有床板而发愁时,突然有人想起神龛上有一层隔板可以利用,众人便手忙脚乱地拆下隔板。谁知就是这一拆,把大家惊呆了!从隔板上的小阁楼里,整整搬下四板车的改进出版社的秘密文档。一捆捆报纸杂志,一摞信件手稿。在“阶级斗争”的年代,这些国民党的东西便是洪水猛兽!谁也不敢说话,说也不敢翻看。大家无意识地把这些“东西”搬到草坪上,点上火慢慢地烧掉。

  10、1972年霞鹤村建立第一所小学,设初小1至4年级,后因生源不足撤校合并到汶州学校。

  11、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虾蛤村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为村民小组,并将土地分到户承包,实行家庭承包责仼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全村农民生产积极性,村民开始积极开发多种经营,出现了各种种养专业户,“吃饭农业”开始向“商品农业”道路发展。

  12、1985年9月,全村取消生猪、禽蛋派购任务,同时粮食征购实行合同定购。

  13、1985年建成首家村办集体企业虾蛤村煤矿,至1997年因矿产资源整顿而关闭。

  14、1976年全长10.3公里的永安—虾蛤—坑边公路全线通车。(其中大溪至虾蛤路段1970年建成)。

  15、1987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永安市技工学校在虾蛤村成立。当年永安市技工学校建有4个班。

  16、1987年8月,闽西地质大队在虾蛤村境內发现陶粒页岩矿产资源,储量约1291万吨。页岩陶粒适用于结构混凝土,可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垫层,在造船、桥梁工程、窑炉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油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更是生产网架轻质隔墙板、屋面保温板、空心砌块、吸声砖、不定型耐火浇注等理想骨料。也用于热工设备,保温库,高速公路,无土栽培绿化等。

  17、1994年5月4日,虾蛤村出现百年一遇特大洪穴,损失惨重,有20佘植房屋被水浸毁倒。

  18、1996年5月26日,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时任福建省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三明市委书记黄贤模,永安市委书记郑更新陪同下视察霞鹤村。

  19、1997年4月17日,原省人大主任程序,在三明、永安两级领导陪同下视察霞鹤村。

  20、1998年1月23日,省人大主任袁启彤在三明市人大主任陈刚挺陪同下视察霞鹤村新村建设。

  21、1998年5月省委书记陈明义在三明市委书记苍震华、永安市委书记彭锦清陪同下视察霞鹤村新村建设。

  22、1999年7月霞鹤村发生耕牛口蹄疫,全村20余头耕牛传染,村里拟组织捕杀,并挖了大坑准备活埋耕牛,后来组织防疫措施到位,口蹄疫情得以控制,20余头耕头得以保扩,完好无损。

  23、1999年12月7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史军委常委、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参观了霞鹤村农民新居。

  24、2000年4月15日,省人大副主任黄贤模一行在永安市委书记彭锦清、市人大主任江道波陪同下到霞鹤村调研。

  25、2011年12月19日霞鹤村抗战文化遗址举行揭牌仪式。

  26、2013年6月27日三明市委书记邓本元,组织部部长刘远到霞鹤村视察。

  27、2014年8月13日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到霞鹤村视察。

  六、抗战文化:

  霞鹤村是永安市抗战文化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民族存亡关头,一大批共产党员、革命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和许多热血青年如黎烈文、王西彦、邵荃麟、葛琴等抗战宣传作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居住过。他们高举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以笔作武器,纷纷聚结在霞鹤村开展轰轰烈烈的进步文化活动。

  1941年改进出版社迁往虾蛤村,黄家宗祠是出版社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改进出版社原社址在永安抚沟街23号(今名流小区地段),后因日机轮番轰炸,才迁往郊外虾蛤村。据时任《现代文艺》主编的王西彦先生的回忆,曾对黄家宗祠做过详细的描述:“大厅是编辑部阅览室兼饭厅;左右两间长条形房间分别为社长黎烈文和主编王西彦卧室兼办公室;台阶下两侧各一间平屋为编译人员住所兼工作室,大厅后面狭小而阴暗的小房间,校对人员也挤在那里居住和办公。甚至连祠堂边小平屋也得到充分利用,为工友住处兼伙房。他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苦,白天改稿、审稿、校对、编发,夜里便在玻璃罩美孚煤油灯下,倾注爱国热情,撰写或翻译文章。编辑先生们唯一娱乐便是在九龙溪畔小路或沙滩上散步。”

  由著名左翼作家黎烈文创办的改进出版社,在虾蛤经营长达数年之久。该社拥有《该进》、《现代文艺》、《现代青年》、《现代儿童》等月刊以及《战时民众.和《战时木刻》两个期刊。同时,改进社还编印发行了《改进文库》、《现代文艺丛刊》、《世界大思想家丛书》、《现代青年丛刊》、《现代儿童丛书》、《世界名著译丛》、《建设丛刊》等系列丛书。刊物撰稿人多为当时全国知名人士,有郭沫若、夏衍、茅盾、乔冠华、马寅初、周予同、金仲华、胡愈之、王亚南、羊枣、石西民、刘思慕、聂绀弩、范长江、孟秋江、邵荃麟、巴金、艾青、唐弢、叶圣陶、冯雪峰、张天翼、艾芜、葛琴、许粤华、章靳以、骆宾基、邹荻帆等等。改进社为保护进步文化名人和青年作家,许多激进文章是以笔名发表。抗战胜利后,改进出版社也迁往福州。

  霞鹤村积极保护开发抗战文化遗址,并收集、展示一批抗战文物,开设了霞鹤村抗战文化陈列馆,2011年12月19日霞鹤村为抗战文化遗址举行揭牌仪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抗战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修复,开发,有助于提升生态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是霞鹤村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历史人物:

  黎烈文:笔名李维克、林取,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1939年在永安任改进出版社社长,和妻子许粤华一起在霞鹤村居住了6年。黎烈文出生于湖南湘潭县城一个没落的封建仕宦家庭。1922年留学日本,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第二年转赴法国,在巴黎大学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35年与鲁迅等组织译文社。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福建省教育厅长郑贞文之邀到永安任福建任省教育厅中等学校国文科视导员;次年,福建省政府在战时省会永安创办改进出版社,任社长兼编辑部主任,并任省政府参议。曾编过不少配合抗战的丛书和杂志,为促进文艺界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起过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他离开霞鹤,到台湾大学任外文系教授。1972年10月31日在台湾病逝,终年68岁。永安老诗人李廉徳缅怀黎烈文在永安有诗为证:“肩负救亡临燕城,领军文化大旗擎。招贤纳士人才聚,擂鼓助威倭寇惊。伸义报刊凝敌忾,无声炮弹胜尖兵。污泥洗净光辉耀,不朽丰碑不朽名。”

  黄曾樾:字荫亭,号慈竹居主人(1898年-1966年),祖居汶洲虾蛤(今霞鹤村)。他曾写有一首《虾蛤乡》:“童年嬉戏爱江乡,拾栗捞虾各擅长。见我剩怜村媪在,抚头频唤好儿郎。”通过对难忘童年时光的追忆,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幼年聪颖好学14岁考进马尾福州海军学校。1920年冬,永安县政府按福建政府统筹规划,资助其赴法勤工俭学。曾与房东柏拉奢结下深厚友谊(房东的外甥是法国总统蓬皮杜)1924年毕业于里昂工业专科学校,获工程师学位。继又入里昂大学文学系攻读外国文学,1925年8月毕业,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京汉铁路工程师、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后与时仼海军舰队司令甘联敖的女儿甘贤结为伉丽。1927年至1930年先后任省建设厅科长、南京市社会局局长兼市委委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省驿运管理处副处长(在永安吉山)。在永安任职期间,他亲自设计永安翔燕大桥(西门桥),创办永安县初级中学,设立黄太夫人奖学金。

  1943年任福州市政筹备处处长兼林森县(今闽侯县)县长。1945年秋任福州市市长。因不满官场腐败,一年后辞职。1947年,时任教育部督学,从南京回永安参加“国大代表”竞选,以超过全县人口半数的得票率当选。解放前夕,他拒绝去台湾。

  解放后,任福建师院(今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他加入中国民主联盟后仼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福州市委员会委员。1966年10月11日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终年68岁。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曾向周总理打听黄曾樾下落,“20年代,在法国留学生中,有位勤奋读书写了关于中国古代哲学论文的黄曾樾慱士,现在何处?”周总理回话说:“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幸逝世”。总统蓬皮杜听了十分惋惜地说:“可惜!可惜!他是位很有才华的学者。当年他和我的舅舅柏拉奢以及里昂市长赫里欧是很好的朋友。”对他的不幸深表惋惜。他一生著述颇多,有《慈竹居诗选》等17种。1979年1月21日福建师院彻底平反昭雪了他的冤案。2008年5月福建师大召开了“黄曾樾教授诞辰110周年研讨会”。

  邵荃麟:(1906~1971),男,原籍浙江慈溪,出生于重庆。原名邵骏远,曾用名邵逸民。邵荃麟在学生时代思想进步,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1939年,任中共东南局文委书记,妻子葛琴为文委委员。他担任国际新闻社金华分社社长,开展地下工作。1940年5-6月间,金衢特委遭特务破坏。党组织命令他立即撤离浙江。他化装为医生,葛琴扮做护士,历尽艰险,于1940年7月初,辗转来到永安霞鹤村仼改进社编译,

  邵荃麟安排在祠堂后的一间柴屋。在这间陋室里,邵荃麟写出《麒麟寨》四幕剧及十多篇散文、评论。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好评。这期间,邵荃麟因生活艰辛,肺病复发,又染上当地流行的疟疾,体质衰弱,但他坚持抱病写作,以笔名翻译外国政论,写杂文。他在改进社名义上是编译,实际做了联系作者,多方组稿,把握编辑方向的大量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左翼作家,纷纷向改进社,《现代文艺》投稿。如巴金、郭沫若、张天翼、冯雪峰、聂绀弩、许钦文、靳以、许杰、艾青等名家,他们佳作,亮丽了燕城文坛。邵荃麟的妻子葛琴,担任《现代儿童》主编,刊发大量儿童抗日救亡故事,激发儿童爱国精神,为抗日宣传尽力。福建地下省委曾派人和他联系,肯定他的工作。邵荃麟在虾蛤7个月,时间很短,但许多年轻人,在他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1941年6月,党组织邀请邵荃麟出席桂林国际新闻社年会,临行前,黎烈文还在南门一家菜馆设宴为邵荃麟夫妇饯行。解放后,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中共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兼教育处处长。1953年起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共党组书记、作协创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备注:本文的形成主要:一是深入霞鹤村村庄、农户,召集村老农、村新老主干座谈、釆访而得。二是査阅参考,清、民国的《永安县志》、《安砂镇志》、《城关镇志》、《曹远镇志》等原始资料整理而得。)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上坪乡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6年前   85632点

西洋镇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6年前   89488点

贡川古镇历史沿革概述

余尔望   7年前   90726点

青水畲族乡历史沿革概述

余尔望   7年前   78182点

小陶镇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8年前   101467点

“财经专家”的情怀-----记永安电大客座教授刘入财

余尔望   8年前   16959点

“神龟问天”

佘尔望   9年前   28901点

母  亲

余尔望   9年前   11071点

李树玉:用心破解迁坟难题

余尔望   10年前   16907点

王清芳:用爱托举起社区的明天 --------记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王清芳

余尔望   10年前   20427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