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镇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2016/3/7 16:48:54  109791点  永安之窗
  小陶镇历史沿革简述

  小陶镶嵌在闽西南中的一颗明珠,闪烁着璀璨的光芒。透过历史的风烟,依稀可见它昔日的美丽与辉煌。它像一本尘封在图书馆角落的历史书,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传说。无论是岁月更迭变迁,古今荣辱兴衰,还是丰厚人文遗韵,都令人津津乐道,心底保留的那份记忆仍然鲜活。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小陶,去品读小陶古韵,去聆听小陶故事,去感受小陶千百年的沧桑历史。

  一、区域演变

  小陶地处永安西南部,与龙岩、漳平、连城交界。东南面靠漳平县赤水乡;西南面接连城县姑田镇赖源乡;西北面邻永安罗坊乡;东北面毗永安市洪田镇。总面积413.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0米。

  明朝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小陶上、下湖口,洪砂、后洋(寨中、五爱)、林后、西蛤(大陶)、黎坪等皆属沙县怀恩里卅都管辖,归湖口巡检司直接管理。巡检司相当于现镇一级行政职权,这是小陶地区最早设立的行政机构。

  至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永安设县,卅都划归永安县管辖。

  嘉庆四十二年(1563年),“时贼酋扬-、陈明光、范继祖等聚众数千,杀官戮吏”,“龙岩土贼苏阿晋、曾东田聚众龙头寨”。(《永安县志》《宁洋县志》)龙头寨在漳平与永安交界,西靠漳平赤水,东靠永安小陶吴地一带,山峦重叠,地势险要,龙头赛成为农民军聚义之地,震撼朝廷。福建巡府令各县围剿一举消灭,多次均大败告终。漳平县知县魏文瑞首先提出在以上地区设县巩固地方政权,在设县批复前的一次交战中他被农民军杀死在龙头褰。继魏文瑞后,龙岩秀才曹文华、曹呜风等人又向朝延建议设县。嘉庆四十四年(1565年),眀朝延组织万名官兵围剿龙头褰,巡按御史陈万訁、军门汪道昆、都督戚继光均参与谋划征剿,并从淅江调六千兵助战,同年四月农民军首领战亡,农民军失败,龙头褰被平复。后副使周贤宣再次提出宁洋设县之议,得明朝延准予,从大田、龙岩、永安、连城四县割地设立宁洋县,隶属漳州府。因县城在龙岩集贤里之东,西两洋是为双洋,双洋业于安宁故名“宁洋”。取“宁靖东西洋地”之意,“以东西洋皆安静为名”(《大清一统志•龙岩直隶州》)。纵观历史,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官府与民众的矛盾所激起的民众造反运动,是社会政治活动的极端形式和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宁洋设县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

  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宁洋正式开县,小陶就归属宁洋县管辖了。宁洋县区域由龙岩集贤里五图,延平府大田县三图,永安县三图(即永安的廿八都洪田、廿九都西洋、卅都小陶)区域组成。据《宁洋县志》记载,设县时全县有1844户,9670人。

  当年小陶(卅都)划归宁洋县时,当地百姓不肯归附,成为永、宁两辖之地。行政区域名义上虽划归宁洋县,但许多行政事务仍属永安辖理。据《宁洋县志》记载:“……惟永安仅来卅户,在廿八都内,余皆反复未附”。《永安县志》载:“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析廿八都一图、廿九都一图、卅都一图设宁洋,惟割图不割地,疆域紊矣”。据小陶现藏的冯、刘、朱、罗诸家族谱在明崇祯、清康熙、乾隆、嘉靖等年代中所记载的田契、当契、传记等均有据可考。此况至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小陶的行政区域管理归属才趋于稳定。

  民国28年(公元1939年)元月十二日,永安县长吴石仙与宁洋县长李品芳到洪砂商定永、宁县界,在中坂立界碑一块,划河之左岸属永安县,划河之右岸属宁洋县。从此,上坂、美坂、欧头、石峰、牛益、桐林、坚村、上吉、五爱、新寨、寨中等村皆属永安县。而中坂、小陶、大陶、三星、五一、八一、(包括奇河、五星、松山、苏地)等村皆属宁洋县。

  新中国成立。1950年宁洋县建立新政权,全县分三个区即:双洋一区,大陶二区,邱山三区和25个乡人民政府,大陶区包括磷厚片、小陶镇、大陶乡、陶洋乡、松山乡、湖口乡。1951年11月宁洋县政府从双洋迁到小陶,小陶便成为县城。二区区公所也从小陶迁至大陶口。1954年8月,原属永安县第五区的大陶乡、桐林乡、上峰乡划归宁洋县二区管辖。同年9月,宁洋县调整区、乡行政区域,全县重新划分四个区49个乡镇,“四区三镇”为城厢、大陶、小溪、赤水四区和城厢、小陶、双洋三镇。

  1956年7月30日,中共龙岩地委、专员公暑为精简机构、加强领导、适应工作发展,经省委决定、国务院批准,撤消宁洋县建制。其区域划分确定将原宁洋县的三个区,分别划割给永安、漳平、龙岩三县管辖,即:大陶区划归永安县,双洋区划归漳平县,小溪区划归龙岩县。

  1956年8月,宁洋县撤消后,大陶区所属村镇划归永安县管辖。小陶属宁洋县行政区域管辖历史经历了389年。

  1958年5月,永安进行撤区并乡工作,将大陶区分割为小陶镇、大陶乡、上峰乡、和平乡。1958年10月,撤消原大陶区原有机构,成立小陶人民公社。1960年大陶片改设县办农场,直属县府。同年把罗坊乡划归小陶人民公社。1961年初,又将小陶划设出四个人民公社:小陶、大陶、鳞厚、罗坊。1961年12月,罗坊又从小陶划出设立人民公社。下设34个生产大队和1个居委会。至此,小陶区域再也未变动。

  1984年永安撤县设市,小陶改设为小陶镇政府,下设3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

  小陶行政区域历史以来综错复杂,经历了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代,575年的历史,几经更迭,历尽沦桑。

  二、小陶镇历史渊源追溯

  拂去岁月烟云,回眸历史陈迹。小陶镇的形成历史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不同自然环境、行政区城、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使其形成独特的民系文化与经济背景。

  据彭城刘氐族谱记载与民间相传:宋朝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漳州府漳平县新桥镇刘万章以13户派分各邑。其长户刘全开宁洋县集宁里大吴地,娶妻邱氐生了四子。后分别支迁大池、五星、双竹、湖口等地。据历史资料分析,大吴地刘全系小陶及刘氐的开山始祖。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吴地村是小陶人口最早发源地,距今992年。

  小陶地处山区,山青水秀,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吸引了众多氐族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播迁发展。正如客家迁流诗所曰:人禀乾坤志四方,任君隨处立纳常。年深异境犹吾境,身入他乡即故乡。据近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小陶姓氐繁多达63种姓氐之多,其中还不含女性。人数最多的十大姓氐是刘、冯、朱、罗,后依次为赖、管、张、江、陈、吴。据小陶《冯氐族谱》载:六世冯成江于南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年一1264年)从上坪移居洪砂口定居,与刘氐晚百年。而朱氐迁徙小陶比冯氐又迟40多年,据其《沛国郡紫阳朱氐族谱》载,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祖朱癸七从平和县九峰镇经漳州到大陶洋奇河定居,是为小陶、洪田朱氐始祖。而罗姓为入闽始祖罗周文之后裔,据小陶、洪砂、贡川《罗氐族谱》记载,其廿三代孙罗婵生九子,名小一至小九,小三于元未明初迁梦溪(今罗坊坪坑),其余八子均分居于小陶、洪田等地,相比朱姓较晚迁徙小陶。丰饶之地,恩泽于民。以上姓氐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是小陶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拂去岁月烟云,回眸历史陈迹,他们与后来迁徙而来的姓氏和睦相处,并在这块乡土繁衍生息。

  小陶地名的由来在民间亦有传说,据传:明朝皇帝正徳微服出访入闽,有一天刚入宁洋、永安两界之处,遭到强人追捕,在慌乱中逃入小陶躲了三天后,又逃入大陶躲了七天。三天为“小逃”,七天为“大逃”。朝延官员为庆贺皇帝死里逃生,即把“逃”改为“陶”,故“小陶”“大陶”皆因此而得名。这仅为传说,末有史料佐证。历史巧合的是400年后,小陶再次闻名遐迩,2006年1月13日时仼总书记胡锦涛亲临小陶视察,小陶的地位与殊荣不断提升。

  据史料记载,在明朝初年,湖口地区人口开发比小陶更早,人口也更多,主要源于文川溪水上交通便捷,当年河宽水深,船可逆水直达下湖口,即使枯水季节从湖口乘舟至永安也可朝发夕至。从湖囗乘船直达永安、可经南平直达福州。历史上文川溪成为历史上驿运航道。明正统五年即公元1440年,明朝政府在湖口就设立了巡检司,所以为湖口带来繁荣。

  到了明万历年(公元1573年),130多年后,湖口水流域水土流失,文川溪河水遂年锐减,船只只能划到小陶,直达下湖口已经困难,而小陶则有水陆地理优势,人口相对有了很大发展,劳动村因此形成水路码头,除客运外,当地的木、竹也全依赖放木排,竹排至永安、南平、福州赎卖,过往客商多在这一带会聚,是贾商聚散中心,长达数百年。其次有相当广阔沒开发的腴壤、远山环抱、山水交汇、龙气结聚,为迁徙而来的移民提供了理想环境。文化与经济磨合和融合标志小陶新民系诞生,促进小陶集镇逐渐形成。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是小陶民系与集镇形成的主要要素。

  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明朝为便于管理,特将湖口巡检司移至小陶。到了清朝乾隆中期,小陶人口有千户之多,经济开始趋向繁荣。在此期间小陶地区商业已很活跃,不仅有商品交流,还有耕地交易,以及劳务出口,墟市的建立更促进小陶商贺成熟和发展,有力促进当地生产力发展。文川溪历来是小陶地区的水路要道。据历史档案记载,仅1935年永安县民船有250号(每号为-条船),其中小陶数量最多有43号。民国1936年,永、连公路开通,小陶集镇市面得以更新。

  沧海桑田,換了人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宁洋县政府迁来小陶,当地人口突破万人,达到1.55万,小陶成为宁洋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永安撤县设市后,小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小陶历史重新翻开一页,更是以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充沛的资源,发达的产业和极其特色的文化,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市场昌盛,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率先崛起成为永安市-座宜居宜业、激情飞扬、充满魅力的第一重镇。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上坪乡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7年前   92252点

西洋镇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7年前   97561点

贡川古镇历史沿革概述

余尔望   8年前   98184点

青水畲族乡历史沿革概述

余尔望   8年前   85457点

“财经专家”的情怀-----记永安电大客座教授刘入财

余尔望   8年前   19698点

“神龟问天”

佘尔望   9年前   33343点

霞鹤村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9年前   75084点

母  亲

余尔望   10年前   12779点

李树玉:用心破解迁坟难题

余尔望   10年前   18684点

王清芳:用爱托举起社区的明天 --------记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王清芳

余尔望   10年前   23071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