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我国专业市场发育最早,也是目前专业市场最为发达的省份。经过近20年的发展,浙江专业市场建设的成效令人瞩目,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到产业结构变迁,企业一体化销售网络的建立,省外专业市场和现代流通业态兴起等挑战,浙江专业市场持续多年的迅猛发展势头开始减缓,市场成交额增长速度减慢,辐射范围缩小,摊位出租率下降,"空壳市场"和"半空壳市场"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基本结束,各项承诺实施后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对外经济政策背景及其对本地区的影响,将对浙江的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服务领域强大的竞争优势,力图不断扩大在其他国家服务市场的份额;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始致力于发展较高层次的服务产品出口,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这就需要浙江专业市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根据自身特点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市场的功能创新和经营主体、组织形式以及交易方式、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创新,保持浙江专业市场网络高效、规模巨大、辐射力强的优势。
信息化为浙江专业市场带来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贸易形式,并成为实现传统市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现代信息革命,导致了从研究开发到市场营销的整个企业活动都面临着根本转变,市场的信息化,将为浙江专业市场升级和功能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信息自然集聚和流动方式,在专业市场内建立制度化、计算机化的信息收集、筛选、整理、发布渠道,在专业市场之间以及专业市场与其他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和非市场组织之间建立信息对流和联网,降低交易风险和信息集聚成本,实现专业市场信息集聚和传递功能创新。专业市场信息化扩大了对知识、信息、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导致了知识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迅速发展,相应地扩大了市场客体。可见,信息化将成为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浙江专业市场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二、浙江专业市场信息化的成效
1.传统市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浙江大多数专业市场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加大市场信息化投资力度,逐步开展市场信息化建设。如浙江茧丝绸交易市场近三年购置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到231万元,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市场固定资产的比例达到95.45%。部分专业市场的PC机、服务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如杭州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每百商户计算机拥有达到50台。部分专业市场已经开始采用OA、MIS等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引进、培训等方式,部分专业市场的信息化人才素质和信息技术人员比重都有了一定提高。
2.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已成为专业市场交易的重要途径。依托有形市场兴办网上无形市场拓展市场运作空间,同时利用无形市场的信息流,带动了市场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全省已有30多个大型批发商品交易市场建立了局域网,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收集和发布产品品种和价格、市场行情、趋势分析等信息,探索开展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为市场经营者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有形市场与基于电子商务的无形市场的互动发展。如余姚中国塑料城销售额中的近六成是通过网络信息发布、查询、商务洽谈,网下看样订货、配送、支付这种方式实现的。
3.深化专业市场与块状经济的联动发展。浙江块状经济的发展和专业市场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专业市场通过需求集聚作用使得块状经济的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使得块状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张,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块状经济的供给积聚效应所带来的多品种和低价格的商品优势使专业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专业市场基于信息化开展电子商务,使这种联动发展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如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网等为代表的网上专业市场,依托相关产业开创了赢利奇迹,又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成为网上专业市场的领头羊,带动了整个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4.专业市场信息化与物流配送互动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的支持。部分专业市场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提升其竞争力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物流配送。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考虑到商品的标准化程度低、品种多等特点大力发展联托运物流配送;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的商品特点则相反,积极探索第三方物流配送。
5.专业市场信息化促进了浙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通过信息化建设,浙江部分市场在市场信息管理、交易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其辐射范围、成交额、国际竞争力明显上升和提高,如余姚中国塑料城拓宽了市场辐射面,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德国、韩国等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众多大型石化企业和石化贸易商纷纷加入中国塑料信息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已占据了中国塑料城30%至40%的交易份额。同时,市场信息化带动了与之相配套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饮食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崛起。
三、专业市场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当前,浙江专业市场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难度估计不足;存在"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二是专业市场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市场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添置购买硬件设备阶段,实际应用多限于网上浏览信息。三是专业市场人员信息化素质偏低,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管理者少之又少。四是专业市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很多中小规模的市场由于资金缺乏或无力承担高昂投入,不少需要花较大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就显得力不从心。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市场内部局域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和加强市场经营管理,为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便利条件。积极推广应用市场监管软件和有效利用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提高市场信息化建设水平。 2.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引导和鼓励专业市场建立门户网站,建设网上虚拟市场,以产品目录查询、网上导购、价格比较、在线洽谈为基础,逐步开展网上支付和结算、网上配送和调度等商务活动,并即时提供商情分析、行业动态、经营战略设计等信息服务。深化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动,发挥有形市场的信息、物流、客户、信用、形象、知名度、关系背景、组织和管理等优势为无形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提供条件;无形市场通过为有形市场拓展市场空间、节约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有形市场交易效率和效益。
3.增强现代物流配送功能。完善信息、交通网络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通过改造、整合、引进和培植等多种方式,建立与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不断改进和创新产业、市场商户和商品购买者所需的物流服务。依托市场组建专业性物流企业,鼓励其从事仓储运输、配送、销售等多种经营。对依托市场创办物流市场、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等多种现代物流形态,或者将传统货运市场改造提升为现代物流枢纽,要在注册登记、整合资源、市场推广、信用保障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大力培育成为市场型物流集聚中心。
4.努力促进工贸联动发展。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进新型工业化下的工贸联动,实现专业市场与专业化产业区联动发展。通过专业市场信息化,进一步增强专业市场的需求集聚效应,使产业面对一个辐射半径和市场容量更加巨大的销售网络,促使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区域企业纵向分工不断深化,促进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吸引与其配套的上游产品的新企业不断进入,从而进一步推动该产业的迅速发展。通过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增强产业的供给集聚效应,为专业市场提供低成本、多品种等有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专业市场的发展。
5.大力培育信息化应用人才。要重视对专业市场经营户和市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的培训,提高市场从业人员利用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开展业务的水平。尤其要加强对市场高中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的高中级信息化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结合市场年检和企业法人登记,组织开展市场举办者、市场经营者培训。
6.不断完善制度环境建设。加快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安全保障、项目管理、投融资机制等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探索完善、有效的信用评价方法,逐步实施网上信用监管,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提供信用保障;结合"信用浙江"建设,逐步把网上经营情况纳入信用监管评价体系;加强对网上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完善网上投诉举报系统,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制定信息安全标准规范,加快数字认证基础设施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监测中心的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作者:陈畴镛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胡保亮为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