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何处发力

赵岸英  2004/6/29  8843点  永安之窗
  小城镇建设的关键不是圈了多少地,盖了多少楼,把多少农民变成了城镇户口。

  “今后全国1887个重点镇建设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建设与发展步伐。”这是国家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一位负责人在今年2月26日在全国重点镇发展研讨会上所表述的观点。

  建设部、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科技部等六部委召开的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订合理的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力争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全国1887个重点镇建设成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此前在2月4日,上述六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的文件,通知要求,建设部会同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开展了确定全国重点镇工作。

  与会官员和专家认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大力引进集体和私营企业以及个人等各类投融资主体。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集体和私营企业及个人等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结构。有迹象表明,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政策之变

  2002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投资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意见》中除了继续要求各地小城镇“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兴办各种服务行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和“吸引乡镇企业进镇,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镇区集中”外,又明确提出要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机遇,吸引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转移,并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发展。

  中共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这些表述,同之前《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所提的‘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探索依靠农民建设新兴城镇的路子’相比,显然更深入了一步。”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的欧阳湘对记者说,政府从更大范围的投资领域中退出,让位给社会,既有助于解决令各地头疼的资金短缺问题,也同投资体制改革、政府更注重社会投资的跟进以及国家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改革大方向相一致。

  《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指出,各地要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原则,将全国重点镇健康发展作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努力把全国重点镇建设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地。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科学规划,指导和监督全国重点镇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及时研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国务院要求六部委对全国重点镇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跟踪检测评估,及时对全国重点镇名单进行调整。

  据悉,发改委、建设部和科技部正着手在全国开展重点镇建设试点工作。国家开发银行已把全国重点镇建设作为其放贷的重要领域。

  融资之困

  “目前黔江地区有27个乡镇,如何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城镇化建设是关键。”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黔江区区长张宗清对记者说,目前搞城镇化建设存在4个缺乏:一缺规划和功能定位;二缺产业,人口的集聚需要产业的依托,农民有了收入,生活方式才能改变;三缺投入资金,乡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需要几十万元以上,征地、道路、水、电、通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投入,每平方公里需要投入2亿元;四是缺乏搞城镇化建设的人才。

  张宗清对记者说,搞城镇化建设先期投入不能搞大跃进,由国家专项资金来安排,一个镇的工商税收多得有几十万,少的只有几万,减少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更困难,目前由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引进外资很困难。

  张宗清建议,应加大对西部地区上划两税返还额度:加大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研究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将其地方净上划“两税”收入,全额返还地方,支持西部地区城镇经济的发展。

  根据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情况和城镇人口人均市政基本建设投资增长情况的回归分析,专家初步测算,2002—2005年我国城镇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将增加500亿元左右,拉动经济年平均增长0.45个百分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所的方明对记者说,依照我国城市总体规划所需平均费用来测算,每一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平均费用大约几十万元,全国1887个重点镇仅总体规划所需投入大约为100个亿。作为小城镇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新的持续建设高峰。

  专家分析,目前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短缺率达42.2%,由于小城镇不是完全政府,发展初期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推进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支出中各种负担加重,能够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十分有限。其次,随着商业银行改制进程的加快,借贷的约束机制越来越严格,贷款的谨慎程度以及赢利性的要求日益增大。再次,由于我国基础设施长期以来由国家垄断经营,基础设施部门缺乏竞争意识,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率不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差。而且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尚在初期,基础设施部门自筹资金的渠道受到较大限制。另外,虽然我国一直鼓励外资流向基础设施领域,但由于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信用等级较低,无法吸引国际资本市场主要投资机构的投资。

  国家统计局的抽样显示,在全国每年小城镇700亿—1000亿元的建设资金中,85%以上来自土地收益、农民集资和镇财政收入,而来自金融信贷的只有15%左右,可见国家还需加大金融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支持。

  “大杨树房”启示

  大连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对记者说,我们大杨树房镇有3万人,外来人口新增1万人,现在共计4万人。这个小镇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主要有两条经验:一条是这个小城镇有大杨集团这个龙头企业,这个镇的3万人中有7000人在大杨集团这个企业里干,农民在镇里有了固定的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后就有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了第三产业发展市场就繁华起来了;第二条就是有大连这个沿海开放城市为依托来对接,他们相隔100公里,所以发展的速度这样的快,质量这么好。

  “这个对接就是技术、设施、建设,我们利用了大连这个非常好的资源,这个资源就是外商,大连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所以外商愿意到这里来投资。借助城市的资源来搞合资合作,如果一个在山区搞小城镇没有城市的拉动,它也发展不起来。我们大杨树房镇离沈大高速公路只有10公里左右。”

  1980年,大连的北部山区普兰店大杨树房镇以农业为主,1979年9月李桂莲带领村民创建大杨树房服装厂,后来集合大家一起来到大连市区办了服装厂,由于服装质量好,1981年2月正式对外承接定单后来对外出口,按定单生产,1992年10月大杨集团被国家外经贸部正式赋予进出口自营权,并建立了外贸公司,有了国外网络,如今大杨集团年产值在20亿元以上,创税收1亿元,是大连的纳税大户。在税收方面大杨集团每年对大杨树房镇贡献的3000万元都用于小城镇建设。

  目前大杨树房镇里有50多个企业,26个是合资企业,都是以服装为主,城镇经济发展规模现排名在辽宁省前几名。企业集团化对于小城镇来讲造成了每一个小城镇富有特色的产业支柱,使小城镇城市化水平得以提高,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能够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家财政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总计不足300万。李桂莲对记者说,大杨树房镇规划从五六年前开始做,98年投入4000万元,统一规划工业区、居住区、农业区和绿化广场,目前规划面积是15平方公里,现已占用3.5平方公里,占用农民地每亩一年补偿300元,年年补偿,比种粮食强。把耕地主要集中在大农户上,便于管理并能更好的发展,现正在筹建国际服装工业园,意大利中小企业工业园。目前大杨树房镇已做到七通一平,大杨集团在搞“七通一平”上就投了2亿多元。

  大杨树房原来有20多个自然村,最后并到6—7个,一个自然村5个干部都有镇里开资,通过撤村并镇节省了很多开资。

  李桂莲坚信,小城镇是农民最终的归宿,农民应靠自己的本事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进城也能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抓项目与抓环境

  大杨集团成了大杨树房镇发展的生命线,和最开始的经济来源,李贵莲作为致富带头人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城镇建设。她认为,下一步,国家应该深入调研,把土地作为权利分给农民,进行参股分红,这比给农民补偿金还要来的实惠;另一方面,农村的广大的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话的今天是巨大的财富。农民进城打工应拥有创造剩余价值再分配的权利。

  在两会召开之际,以大连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大连华农豆业董事长李广富等10多家民营企业家递交了关于“开放民营银行试点,建立东北发展银行”的议案。李桂莲对记者说,“东北发展银行”将作为东北第一家由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入股的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立足大连、面向东北,为小城镇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总体来讲,我国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档次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小,缺乏人口的聚集力。大多数小城镇的工业与城市工业结构趋同,但是企业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人才素质、政策环境等方面与城市工业企业比差距较大,在对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中小城镇的工业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多数小城镇的产业与农业关联度弱,缺乏对农业的“后向效应”,如缺乏对农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农产品价值的提升能力等。

  有关专家认为,小城镇主导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不断增加自身的持续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充分带动小城镇的其他产业。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小城镇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拥有的环境资源和具备的市场条件,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系统的市场调研和产业预测准确进行目标定位,选准产业的发展方向。

  可以对本镇已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项目和产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出一两个企业、项目或产品作为未来本镇的经济龙头来培育,若现有的企业、项目和产品都不符合本镇产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人理想的企业、项目或产品,政府出面重点扶持、培育,以形成本镇的主导产业。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抓项目不如抓环境。上海复旦大学学者刘豪兴等人对苏南七都镇变迁的调研表明,政府要从过去主要抓项目、抓企业,转向着力构建小城镇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经营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要求公共设施能满足投资需求,要求政策合理,办事高效。为此,地方政府应与市场相对接,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通过行政改革,建立高效快速的行政反应机制和严密的监测机制,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地缘、区位优势,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和技术投入到小城镇的各个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化、城镇规范化和招商引资窗口化将是小城镇成功的标志。


  寻找突破口重庆市发改委主任于学信对记者说:“重庆市政府提出了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并对应三农问题提出了3个100工程,首先搞100个强镇建设中心城,解决人口转移问题;第2个是百万亩农业特色产业工程,采取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第3个是百万劳务转移工程,把900万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技能培训,市县相互协作,设立培训基金,西部大开发初期国家的财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发挥主城区的带动作用,利用优势资源培育新兴产业。”

  据了解,重庆力帆集团的摩托车零配件生产曾转移到万县等地区,但由于当地产业基础和技术劳动力素质的限制,扶贫效果并不明显。“在产业发展初期,应给予更多的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改变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采用贴息贷款,通过产业规划引进项目,把东部地区优势产业向西部转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工商联副会长吴江林对记者说。

  他建议,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适当发展就业型企业。针对城镇化建设中现有的经济、技术、人才、设备及基础设施等实际情况,给予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较多的就业型企业优惠政策,积极规划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类产业的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相当较低,而对员工数量的需求相对较大,从农村劳动力直接转化过来的新城镇市民通过培训很容易找到就业的岗位,使产业发展与扩大就业实现有机统一。

  纵观国外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历程,共同的经验可归纳为:一是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重视规划的权威性和按规划实施建设。三是重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缩小生活与工作环境质量的城乡差别。四是重视人文环境的继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五是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小城镇建设。

  关键不是看你圈了多少土地,盖了多少高楼,建了多少大广场、大马路、大草地,把多少农民变成了城镇户口。“根本来讲,还是要看进城农民谋取稳定的生活收入的来源,究竟依靠非农产业还是继续依靠农业”。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贺铿对记者说的这番话,实际上道出了农村城镇化的实质。 
摘自财经界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淑英   19年前   9659点

贡川镇分类服务全力提升计生工作上台阶

葛坤全  吴燕   9年前   65478点

曹远镇积极兑现各项计生优惠政策

葛坤全  陈怡允   9年前   58578点

统筹规划 提升档次 加快北部工业新城建设步伐

吴家福   12年前   79022点

发挥生态优势  力促绿色发展

朱昌汲   12年前   61793点

发挥生态优势  力促绿色发展——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随感

朱昌汲   13年前   65796点

永安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洪文殊   15年前   80848点

永安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吴家福   15年前   71651点

加强对接 促进合作  推进三明永安城市联盟

吴家福 黄发华   16年前   76748点

关于大力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养蜂业的建议

林洪通   16年前   74397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