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朋友要回去了。一起整理行李的那天,无意间看见了朋友女儿的作文本,好奇心便涌了上来,征得小姑娘同意,翻看了起来。大部分文章都是游记,有一篇引起了我的注意,题目是“小金鱼”,文章里写道:“我住在阿姨家里,她养了两条小金鱼,一大一小,它们的身上长满了金色的鳞片,拿到太阳下,那鳞片闪闪发光,十分美丽。每天我与阿姨一起喂它们,还定时给它们换水……我就要回家了,十分舍不得它们,我喜欢这两条小金鱼。” 作文写得不错,就是有一点可惜:我的家里从来没有养过小金鱼!
由这孩子想起自己小时候写作文的情形,春游活动一出门必然“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植树劳动结尾也一定少不了一句“劳动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老师们总会在这些格式话、套话甚至假话下面画上一串串红圈表示赞许。 正如朋友女儿的作文,没有毛病,却也没有个性,甚至可以按照所谓的“范文”标准制造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但愿这样言不由衷、冠冕堂皇的语言早日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消失吧!
“火眼金睛判对错”、“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智慧冲浪”……近日,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捧着份数学复习题求教于我,这才发现惯用了几十年的判断题、应用题、思考题被如此形象化,顿觉耳目一新。儿子告诉我,这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兴趣教学的一种。
孩子锁定“数码宝贝”、“蜡笔小新”等动画节目,热衷于玩电脑游戏。一个让家长、老师都十分头痛的问题:电视、电脑与课本知识在争夺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对此,不少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习惯于一“堵”了之,灌输说教之词,采取强制手段。可能也会收到“阶段性”效果,但无补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什么不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孩子们之所以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主要缘于枯燥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家长、老师动辄会用自己童年来比较,岂不知二三十年前,电视十分罕见,电脑更不知为何物,孩子们要么捉捉迷藏,要么玩泥土、石子之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费多大劲就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眼下不同了,孩子的兴趣容易被电视、电脑侵占,并左右着他们的一言一行。课堂教学如果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只会让孩子“身在曹营心在汉”。
其实,现在的教学条件已提供了兴趣教学的硬件,不少城市中小学的电化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已普及,再配套兴趣教学法便能奏效。试想,当孩子在复习做题时,检验着“火眼金睛”的功夫,体会到“智慧冲浪”的快乐,那份感觉能不爽吗?是不是也有孙悟空战胜妖精、奥特曼“打败”怪兽的幸福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