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悬棺葬考略

安孝义  2003/4/3  15330点  永安之窗
  永安悬棺葬,旧时已多有所闻。在城区近郊的西营板、茅坪、南坑等地,以及部分乡镇的悬崖峭壁和天然洞穴中,大小棺木少则罗列一二,多则堆垒数十。虽几经城市、道路扩容,周边悬棺大多被迁葬或深埋,但贡川南坂、桃源洞百丈岩等处尚余存不少。由于历史和地理等诸多因素,本地神秘的悬棺葬之谜,长期未被世人所重视,外界更是鲜为人知。

  悬棺葬,又称为崖葬、崖棺葬、幽崖葬、崖洞葬和崖穴葬等。它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少数民族非常奇特的古代文化遗存和丧葬习俗。福建闽北地处武夷山脉,与浙江南部、江西赣东等三省交界的东南区域,是我国实行悬棺葬年代最早,分布最密集的地区,而且主要表现为古越人的葬习。永安境内西北部属丹霞地貌,为武夷山东南坡余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贡川一带为中心的河谷平原,是原住土著闽越人重要的聚居地,境内以沙溪等数条江河溪流,为善于驾舟使船的闽越人,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这里也是大武夷范畴下闽越族群繁衍生息的边缘地带。

  春秋末年越灭吴,战国中楚灭越。一时间群雄争霸逐鹿中原,蛮夷扩张啸聚山林。秦王扫灭六国时,“废闽越王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故本地属闽中。汉武帝时击灭藩属闽越国,“迁其人于江淮”。闽越人遭受灭顶之灾,少数避祸山林,边缘土著得以幸免。悬棺葬在武夷中心区域断裂的情况下,在事件的涡外却得以延续。西晋末年,中原动乱。大批土族数次携眷迁徒南渡福建,部分定居境内。北来先民栉蛮风、沐越雨,受闽地原始气氛、自然气息的影响,虽时时不忘中原古风,却也入乡随俗、潜移默化地相互融合。

  从永安现存的几处悬棺葬遗址来看,应称为崖洞葬更加贴切。我国悬棺葬的类型一般可分成六种,即木桩架壑式、天然洞穴式、人工开凿横(方)穴式、悬崖木桩式、岩墩式和岩缘式等。早期的闽越悬棺,均由整木挖凿而成,而且多为船形,属仰身支肢一次葬。据考证永安几处悬棺葬遗址,棺木大多由片木构结,制式宋元,有的年代并不久远,这正是研究永安悬棺葬的重要所在。汉族的葬仪,在周代已基本定型。中原大地土地肥沃,人们以农耕为业,把土地视为生命之本,崇土意识根深蒂固。因此,形成生命从泥土中来,然后又回到泥土中的观念,死者也就“入土为安”。永安迁住民的丧葬习俗,由于长期受闽越风俗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逐渐由掘土穴葬分离出山坡圹葬和崖洞葬,几处遗址均为某家族同姓的公共墓地,内置棺木常达数十具,且不论大人小孩,都实施二次葬。

  永安悬棺葬,是闽越族丧葬方式的遗风,也是历史进程中民族大融合在部分汉民族丧葬仪式中的体现。以武夷山为主体的悬棺葬因历史原因断续后,现仅存20余具悬棺。而今天在其周边的永安被大量发现,并绵延数千年而不绝,这对研究闽越族人和民族大融合及现代旅游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燕城银饰也“抗日”

安孝义   18年前   21733点

阉割业

安孝义   19年前   63374点

做篾

安孝义   19年前   22161点

香菇客

安孝义   19年前   20963点

鳖驼

安孝义   19年前   30018点

捕石蛙的瘸佬

安孝义   19年前   28130点

瓦筒

安孝义   19年前   13687点

最后的火柴票

安孝义   19年前   13615点

青铜古矛

安孝义   19年前   14223点

水碓房

安孝义   19年前   24197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