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开发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促进种植业生产和产品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加强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大幅度提高育种技术水平。加速优质、高产,专用作物新品种、新组合选育。按照优化品种、品质和优化布局的原则,加快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加强良种快速繁育技术开发,推动良种产业化,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丰富多样的良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综合生产技术体系,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研究开发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建立适应不同生态区的生产模式,大幅度提高我国土地生产力水平。
二是兴建农业科技知识园区,推进高科技向农业的转化。
以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机构为依托,积极引导农业合作组织、科技龙头企业、私人企业及外商入区。科技园区应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信息等知识资源,做到“三高”即高素质人才、高科技、高转化率;“三集中”即集中投入、集中研究、集中开发。
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
这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枢纽,也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道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优先发展一批生物工程、农业信息、节水灌溉等辐射和渗透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对种子、生物制剂、生物农药以及微生物肥料、饲料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扶持民办科技组织,发展科技咨询机构,强化国家农技推广体系。鼓励农业、工商企业与技术部门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科技型企业,开发科技成果,促进科技农业化和农业科技化进程。
四是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
种质资源是农业的物质基础,目前各国都在重视生物多样性,强化种质资源的搜索、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同时保持、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效利用水资源。重点是通过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创造作物生产的最佳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和生长季节,进行喷灌、滴灌、根灌、渗灌等微灌技术的普及研究,发展节水型农业。
五是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
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推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继续建设好星火技术密集区,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的研究。农产品的加工处理作为农业生产的延续和深化,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产品不断增值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重视食品工业的开发研究和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环节的研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
六是实施农业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科技行动,推进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七是适度扩大农业科技引进。
中国农业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在较长时期存在。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采取“拿来主义”,快速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具有超前性、突破性的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优良品种、设备设施以及人才智力,通过消化、吸收、转化、创新,形成标准化、模式化的技术体系,以跨越农民低素质的障碍,缩短新技术推广应用周期。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引进生物、信息技术实现农业技术体系的跃进;引进重大农业研究、推广基础设施及仪器设备,提高基本科技手段;引进国内外人才,形成对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的识别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农业技术跨越式发展。
八是实施人才培养科技行动,增加人力资本。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遇到一个最大障碍就是农民科技文化、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素质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庞大,从长远看要使所有农民都受到良好教育,成为高智能劳动力,近期必须把青年农民、未来农民的教育抓好,培养21世纪新型的知识化农民群体。
摘自中国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