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尤其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同时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网络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是尽管网络基本铺设到乡镇一级,尽管网上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一方面是农村和农民面临“信息饥渴”,这二者难以有效连接,成为困扰许多地区的难题。
难道必须把网络铺到村边门口时才能解决吗?其实,要让农民及时获取网上有用的信息,不一定非要让其拥有电脑,亲自上网。而退一步看问题想办法,若能在网络信息与农户之间搭建桥梁,让农民曲线“上网”,则不失为可行之举。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塔县就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路:现阶段农村,想让网络进入每村每户既不现实,也实无必要。而借用辅助工具间接手段却可以柳暗花明,甚至能让贫困农村搭乘网络列车。
像“金塔模式”中,可以让在校学生充当信息的桥梁,那么,也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电话乃至信息纸黑板报等传统作为桥梁:农业部门将农业网络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再以宣传单、技术资料、电视、广播等形式传递给农民;还可以借助人的中介力量搭建信息桥梁,像种养大户、农业行业协会、经纪人、村队干部等。他们多是农业信息的重点用户,同时又起到农业信息集散地的功能,可以带基地,连农户。譬如,如果种养大户从网上获悉哪种水果好销,很可能被其他农民跟风模仿,信息的传递也就达到了;农村经纪人是农产品流通的通道,他们通过网站知道了外面的信息,也就能起到农产品流通的目的了。
方法很多,只要拓宽思路,照样可以花小钱办大事,可以让较为落后的地区率先缩小数字鸿沟。可喜的是,现在许多地方已开动脑筋,使用呼机等多种方式将网络信息传递给农户,为农民服务。不用上网,而网上信息尽为我用,岂不更具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