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坪锡角舞

  2004/8/31  14531点  永安之窗

  祭祀舞蹈是具有祭祀内容的舞蹈的统称。凡祭祀图腾、祭祀历代先皇、祭祀氏族祖先,以及巫祀中的舞祭,宗教、寺庙中的舞祭,儒家祭孔中的舞祭,以及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等自然界神灵的舞祭等均是。祭祀舞蹈的产生稍晚于图腾崇拜舞蹈,图腾舞蹈是全氏族、全民的舞蹈现象,而祭祀舞蹈则有民间和宫廷之分。

  我国古代的"六代舞",相传是周代编制成型的系列祭祀乐舞,是由经过整理加工的前世乐舞和周时新作构成。"六舞"的第一部《云门大卷》,简称《云门》,相传是黄帝时期的图腾舞蹈;《大咸》,也称《咸池》,相传是尧时的乐舞;《大韶》简称《韶》,也叫《九韵》。相传是舜时的乐舞,内容是歌颂舜的德行,早期的表演形式颇具原始舞蹈特色:"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子非常欣赏这部乐舞,认为它已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大夏》相传是夏禹时代的乐舞,颂扬夏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舞蹈有较浓的劳动气息;《大武》乃周武王伐纣成功后所作,是一部思想内容积极,艺术水平较高,结构比较复杂、完整的多段体组舞,表现了"武王伐纣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武功"的主题。这是典型的由统治者指定制作的乐舞。

  流行于永安市上坪乡的"锡角舞"又名"跳神",据说是宋朝闽中循吏、上坪人陈麟带回的一种在东南亚广为流传的游艺形式。

  解放前,"跳神"多出现在迎神赛会上,祭祀的是临水夫人--陈靖姑。陈靖姑生于唐代,福建省古田县临水乡人。宋代时被朝廷尊为"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的女神。

  过去,巫师在通神、驱鬼时必跳此舞。其内容以陈靖姑上庐山学法、消灭蛇妖为中心,展现了各种驱除邪魔的情节、动作。其中有许多富有技巧性的舞蹈动作,如"锁链罡",用右脚拇指和食指夹住左脚拇指,左脚跟右移,接前掌右移;"失亥罡"则用右脚拇指与食指夹住左脚后跟筋,左脚跟右移,接前掌右移;与此同时,握铃刀的手随着节奏,以腕为动律,一上一下舞动铃刀,身体随之左右移动。舞蹈中以打击乐器伴奏,有鼓、钹、锣、铃铛、镲、锡角、三音锣、木鱼等。其中,锡角的长鸣和鼓、钹的敲击,对于战阵、狩猎的壮观场面和热烈气氛起着重要的衬托和渲染作用。

  "跳神"形式多样,服装道具各异,有戴面具的和不戴面具的,但舞步大致相同,6个男子一队,分别手持尺板、木鱼、小铜锣、小扁鼓等乐器,边行边敲响乐器,变换队形跳舞。在2米长,呈月亮型的锡角发出的古朴、粗犷的音乐的引领下,穿插、排字、叠罗汉等队形变化不断,节奏感强,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近年来,永安市文化部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跳神"进行艺术加工改造,形成了富有阳刚之气的"锡角舞"。

  《锡角舞》是由18名青年男子表演的男子集体舞。以雄伟的气势,激越的情感,强烈的变化和高难的技巧,勾勒了一幅力与美的画卷。通过特定的生活内容的描述,抒发舞者繁复多样的情感,使观众在审美中引起情感的共鸣。

  锡角声声,吹出的是竹乡人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舞步雄健,跳动的是竹乡人豪放、开朗和诙谐的性格。

  原始的,是那古朴的音乐,是情态、动态和神态有序组合和节律运动的舞蹈的图腾;

  现代的,是一种精神、气息和神韵的上、下、内、外融合贯通,浑然一体和一气呵成的艺术美,是流动的美,阳刚的美……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醉美武夷行,牵手夕阳情”-------老年健身交流展示活动

夕阳红   10年前   15694点

不必到洛阳,上坪观牡丹

朱竟   12年前   11317点

九龙竹海散记

朱昌汲   16年前   13908点

孩子几岁学拉丁舞合适

永安市青少年宫 郑善   18年前   21185点

初学拉丁舞四、五岁最好

郑善   18年前   11319点

永安青少年宫少儿拉丁

郑善   18年前   9770点

上坪樟板瀑布

紫烟   18年前   11849点

上坪组诗三首

聂书专   18年前   15235点

让人生更加绚丽多彩——记永安市七色光艺术体操舞蹈学校校长李红

朱昌汲   19年前   33021点

青水婚俗舞

20年前   12939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