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烛桥灯

  2004/8/31  17665点  永安之窗

  距永安市西北13公里处的大湖镇,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至十七有迎烛桥灯的习俗。

  传说明朝永乐年间,大湖高眉坑(距大湖约十余里)人,时任刑部主事、佥部御史,后任苑马寺卿的邓文铿,回故乡探亲游大湖时曾写了首《大湖八景诗》。永乐皇帝阅毕赞道:"联久闻福建风光幽美……朕拟明秋天高气爽,巡猎八闽。"邓文铿闻知,急修书家乡亲友,准备迎驾事宜。于是,大湖乡民将原来孩童游玩的小兽灯,增大尺寸,固定于桥板之上,串接而结队游舞,并伴以笙萧鼓乐,以俟驾临。谁知,永乐皇帝没来,但准备迎驾的烛桥灯却因此流传下来,距今已有五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了。

  刘晓迎先生对大湖烛桥灯做过详尽的介绍。

  大湖烛桥灯由牌头灯、烛桥和麻绳三部分组成。牌头灯由竹篾扎成框架,白纸裱糊,彩绘粉红色边,灯上写着大红色"天下太平"、"××坊"字样。灯体的一面,安装有开关,供点换蜡烛之用。灯的上、下边沿饰有黄色排穗,下坠有一条黄色长穗。舞时用一头弯成弓状的竹竿挑起。

  烛桥由麒麟、貔貅、狮、虎、豹、鹿、马、牛、猪、羊、鲤鱼等11个兽灯串连而成。兽灯种类的确定和制作由灯会组织安排,有的一户一板,也有几户合一板的;兽灯种类近年也有变化,也可以将其它家畜扎成兽灯加入"烛桥",有的还将家喻户晓的《水浒》、《西游记》中的人物武松、孙猴子、猪八戒等列入。无论是何种兽灯,其制法大体相同:分别在长约2.5米的厚木板两端钻孔为叉板,板上按兽形大小固定数根木棍为骨(此称桥板),用竹篾扎架,内置铁丝烛夹,外表用彩纸裱糊。另制木抬杠(中间钻一圆孔)和木叉轴,表演时将桥板两两相连,便成烛桥,抬杠须固定于桥板各衔接处。麻绳,为2条3米许长的粗麻绳,拴在鲤鱼灯(压阵)桥板的尾部,每条四人,备下坡时后拽,减缓冲力。

  大湖烛桥灯沿街游走或广场表演时,由两名举牌头灯者为前导,另有两名唢呐手站于麒麟灯前,打击乐手站在队尾。每盏桥灯由二人抬桥扛,另一人(抬桥灯替换者)扶兽灯中部的木棍。迎"烛桥"以舞队游舞为主,突出"桥灯"的造型变化,而又保持结队式行进;活动时还伴有高跷、旱船、龙灯等民间舞蹈表演。由于烛桥灯重且长,故游走时极难掌握控制,行进的方向主要靠头板及尾板来控制。大街上一般采用慢步行进,若遇观灯者燃放鞭炮,或穿过狭窄的小路时,则以快步行进;至广场或阔坪时,则以举牌头灯者居中,由头灯率领"走圆圈"或"穿太极";表演套路因地形变化可作调整。与贡川等其它地方迎"烛桥"表演不同的是,大湖桥灯表演时,在空坪上竖起两个木桩,烛桥队伍以太极图方式(二盏牌头灯者分别站于木桩旁)环绕着木桩进行。从高处观看,你将发现,队伍分明在书写着一个"明"字,这大概正是烛桥灯创始于明朝的佐证吧!

  大湖桥灯在农历二月十五至十七这三天,除了在本镇表演外,还可应邀到邻村进行表演,往往所到之处,备受欢迎。乡民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捧以茶水糖果招待,有的村庄还发"红包",稍富裕的甚至还摆酒设宴,以表谢意。

  在旧社会,迎"烛桥"寄托了劳动人民祈求吉祥平安、人寿年丰、驱邪灭灾的愿望。除大湖外,永安各地,如贡川、小陶、曹远、安砂、茅坪等地乡村都十分盛行迎"烛桥"。其他地方迎烛桥大都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举行,唯大湖的迎烛桥在农历二月十五至十七举行,个中缘由有待探索。然相同的是,烛桥灯都以麒麟作头灯,鲤鱼灯压阵,故有"麒麟头、鲤鱼尾"之说。麒麟在当地人心目中是仁兽,以麒麟为灯头,蕴含着人们祈望赐福安康的心理,象征着祥瑞;而采用鲤鱼压尾,意味着鲤鱼跃龙门和年年有余之意。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专业音响、灯光及舞台特效设备租赁

17年前   8401点

有一串闪光的脚印——永安市大湖初级中学校长罗亮辉的故事

赖应乾   17年前   18187点

燕江谜社灯谜评析

18年前   19723点

瑶田武术

19年前   381995点

贡堡迎烛桥

19年前   17018点

小陶竹马灯

19年前   16803点

岭后风情

19年前   15247点

大湖镇日供水量3000吨的自来水厂项目

19年前   30987点

蔡 芳

19年前   30701点

大湖赖氏客家之路

赖应乾   20年前   25224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