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是我国古代时的主要兵器,由矛头、木柄和铜鐏组成,整支长约2米。据史料记载:在商周时代,矛头是以青铜制作,一般形体宽大锋刃较短。春秋战国时期,矛体渐向细长演变,器形更为精美。汉代以后,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兵家争战均改用铁矛。这次出土的青铜古矛为典型的春秋器型,仅存在矛头部份。该矛长14cm、宽3.5cm,整体水坑包装,保存基本完好。其矛头包括“身”、“骹”两部分。身有锋刃,中线称“脊”。骹中空,略呈圆锥形。据称,青铜古矛刚出水时,尚带有折断后残留下的约4cm左右腐烂木柄。198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江陵马山出土了一件装饰华美、完整如新、锋刃锐利的矛状兵器。该矛通长29.5cm、宽3cm,锋部呈弧线三角形,脊部有血槽,全器中空,壁薄而坚硬。在器身两面中脊和骹部有黑色米字形暗花,在其中一面刻有两行铭文,经考证为“吴王夫差矛”。吴、越两国铸造的青铜兵器,坚韧锋利光华砭人,在春秋各诸侯国中享有盛名,代表着我国当时青铜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
青铜器物,在我省极少出土。地处闽中的永安更是闻所未闻。这支青铜古矛何以在永安贡溪水底沉寂千年,它就象一个难解的“哥德巴赫”,需要人们去细细探究。春秋时期,永安本为吴地,勾践灭吴,故改属越国,史称“闽越”。历史上长期受吴、越争霸所影响。1988年6月,永安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安砂、小陶、槐南、青水等乡镇,共发现商周、春秋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7处,有力地说明境内及燕江两岸人类活动频繁,已形成较大的聚居群落。古代的燕江和贡溪流域,是否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事:生活在燕水河畔的古闽越人,难道已拥有如此先进的青铜武器?带着无数个问题和种种困惑,我们亲临实地,仔细考察了青铜古矛的出土现场。放眼眺望,在会清桥的上方,有新建成的贡川水电站。据当地农民讲,在电站蓄水开闸的那天,巨大的水流冲击波将下游几十米处的河床和滩涂全部冲起,千百年的文化堆积层被掀个底朝天。捞砂石的船工曾在江中捞出数百枚银元和各朝各代的破旧瓷片。这支青铜古矛是首次发现,刚出水时不知其为何物,有人还以为是金子,把矛放在石头上磨了又磨。假如这支青铜古矛确实是春秋战国时留在贡溪河床深处的,那么它对永安文史的研究将是重大发现。
为了进一步弄清这支青铜古矛的事实真象,我们期待着燕江流域能有新的发现,这支神秘莫测的青铜古矛,将由我市博物馆收藏,并请省、市考古专家做更深入的研究。我们相信,有朝一日能够穿透时光隧道,破译它的信息密码,让它们向我们诉说发生在燕江河畔的一个古老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