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骑一根竹竿或一把笤帚,手执一鞭,口中喊"驾,驾",学马儿奔跑的样子跳跃前行,稚拙天真,憨态可掬,这便是男孩子小时候常玩的"骑竹马"游戏。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寥寥数语,将男女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嬉戏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这两句成语就出自此诗。
顽童们胯下的竹马,到了宋朝发展演变为一种乡土味十足的民间舞蹈,即"竹马灯"。
竹马灯流行于我国广大的汉族地区,在北方尤为盛行。在民间花会中,舞蹈者模仿跑马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通过表演马儿慢行、上坡、下坡、过桥、跳跃、旋转等动作,展现马的各种姿态。即可以表演队形的丰富变化,也可以表演有情节的历史故事,载歌载舞,形式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艺术特色。
永安小陶是客家人居住较多的乡镇,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竹马灯"盛行至今。其表演手段与中原游艺并无二致,与京剧艺术的高度程式化和虚拟性也一脉相承。以其热烈奔放、古朴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们喜爱。
每年正月十五前,当地人们有舞灯贺岁拜年的习俗:舞龙赐福,祈求风调雨顺;舞春牛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舞马灯以示驱鬼神、保平安、庆丰收、迎新春。在众多的灯舞中,数新中村和大陶口村的竹马灯最为精彩、亮丽。
竹马灯一般用竹篾扎成马的形象,分前后两截。前截马头,后截马尾,分别系在舞者腰的前后;马的四周围上长长的布,以遮住表演者的双脚;现扎竹马灯的马眼睛多用电池灯泡,开关接通后,闪闪发亮;通常马的脖子上都安有一圈铃铛,舞者一手执马鞭,一手拉缰绳,跑起来"的铃"、"的铃"的响声隔老远都听得见,形象十分生动逼真。
"竹马"表演都是排成队形进行的,也因表演者年龄、地区制作习惯和审美要求不一而分"大马"、"小马"。大竹马高有达80公分,长2米的规格;小竹马高达50公分、1.5米长的规格,因人因地不一。竹马灯的制作集民间竹编艺术、剪纸艺术和美术于一体,是民间能工巧匠展示才能,并由家庭成员共同动手编造而成的,它既是表演道具,也是一件独立的民间工艺观赏品。
每年的元宵节,小陶镇街道彩灯闪烁,鞭炮声此起彼伏,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闹花灯拜年拉开了帷幕。是夜,街头早已是人山人海,随着阵阵由远而近的锣鼓声,新中村的走马灯首先向人们奔来。这支队伍由四个风车引路,20个马灯在乐曲伴奏下腾跃起舞,刹时人群沸腾,鞭炮作响,硝烟弥散处,马队时而慢慢徐行,时而又疾驰;一会成直线形,一会儿又成环形,队形路阵变化多样,交叉穿梭连环反复……马队每到一处,热情的乡民早已守候并点燃鞭炮助兴,以表谢意。
紧接着,和平村的"春牛灯"递次跟进,频频拜年叩首,祈祝大家新年吉祥,五谷丰登。随后,大陶口村的马灯队在领头对联"红灯庆丰收,春光唤大地"的引导下进镇表演。颇具特色的是马灯队伴奏不仅有传统的锣钹、唢呐等乐器,还采用"小喇叭"音响增加效果,数里之外仍闻其声。
压阵的拜年队是八一村的舞龙队,1人舞珠,13人舞龙,只见20多米长的龙灯在龙珠的逗引下翻腾、起伏、朝拜,一时掀起高潮,令镇民大饱眼福,叹为观止。
竹马灯的表演者多由乡村各家的男女青少年担当,表演者有扮成仿戏剧将士、书生、小姐模样,或汉装、入时现代服者不一,至今穿着运动服、运动鞋者居多,但头饰仍戴上古装冠、帽,女性梳古代女子头髻参加表演,各具风格。
竹马灯的表演用锣鼓、吹打、弦乐伴奏,分行进和圈场表演两种,行进以锣鼓节奏掌握节奏掌握速度、花样队形,驻广场时表演唱汉剧、潮剧片断、折子,也有唱流行山歌、民歌、小调和当代通俗歌曲等。
按传统旧俗迎马灯,可以驱灾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迎灯后即将马灯送至村尾梵烧,以示"送瘟"、"消灾",若留下马灯则留下后患,乡里不安,因此"年年造灯,年年烧;年年迎灯,年年造"。
相传小陶迎"竹马灯"的习俗还与朱元璋之子朱棣有关。
朱元璋当了皇帝疑心病极重,成天防人纂他的位,防来防去,防到十岁的儿子头上来了。
这儿子叫朱棣,老四,母亲石贡妃原来是元朝宫里的妃子。朱棣出生这天夜里,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都天菩萨身披金盔金甲,来向他讨金殿。朱元璋吓了一跳,说:"金殿是我皇帝的宝殿,怎么能给你?"
都天菩萨哈哈大笑:"你金口玉言许的愿,赖帐了?"
朱元璋七想八想想起来了:他当兵造反那阵子,有回,跟几个弟兄摸黑赶夜路,荒郊野外跌跌撞撞,走到一座破庙旁边,朱元璋叹口气说:"今儿烧了你,给弟兄们照个路,日后成了事,我赔你一座金殿!"说过,放火烧了小都天庙,拜两拜就赶路去了。当了皇帝后,这桩小事早被他撂到天国里去啦。没想到都天菩萨真来讨金殿,朱元璋没章程了,改口说:"赔你一座大佛殿吧?""不要!""一座银殿还不行?""哈哈哈哈!"都天菩萨一阵笑:"皇帝说话能不算数?不给金殿,我就自己来取了!"
朱元璋一身冷汗吓醒,正巧太监进来禀报:石贡妃生了个儿子!朱元璋本来就疑心这儿子不是他骨血,此刻心里直打鼓:"这小子不早不晚这时候出世,怕是都天菩萨投胎来要我金殿的!"朱棣就成了他一块心病。
朱棣长到十来岁了。这天,朱元璋带了文武百官登上后宅门,看他新造好的城墙,一高兴,把儿子朱棣也叫来了。文武百官个个夸这城造得好,军师刘基也说:"皇上,有了这城,敌军百万也进不来呀,除非燕子才能飞进城"。朱元璋没想到这句"燕子飞进城"的戏话,日后竟应在他儿子燕王身上。当时他哈哈大笑,回头看见朱棣,随口问:"你说说这城如何呢?"小朱棣脱口而出:"父皇,这城好是好,可惜没有把紫金山包过来,敌人来犯时,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中后宅门,后宅门一破,这城墙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啦!"
"喔!"朱元璋听得心惊肉跳,心想:"四儿人小见识大,超过老皇啦!千万大意不得。"他转身从小太监捧的食盒里,捡了只大红蜜桔,剥皮撕筋后赏给儿子吃。
小朱棣高高兴兴回宫,母亲石贡妃连忙问:"父皇跟你谈心啦?"朱棣把登高看城的事一说,石贡妃吓得脸煞白说:"棣儿,快逃命,父皇赏你吃桔子,是赐你死呀,还要剥你的皮,抽你的筋!"朱棣半信不信,石贡妃这才把自己的身世讲给儿子听,又告诉他父皇梦见都天菩萨要金殿的事,催儿子快逃。朱棣吓慌了,跪在母亲面前直哭。石贡妃赶紧要了一顶轿子,说是到城西清凉寺烧香还愿,母子俩急匆匆来到三山门、西水关一带,打发轿夫远远等着,石贡妃对儿子说:"你就从这涵洞爬出城,过江北去……"朱棣朝母亲拜了三拜,钻进涵洞,爬出闸门逃命去了。
第二天大早,朱元璋派人来捉朱棣,扑了个空,气得火冒三丈,把石贡妃终身关进牢房,门窗都是铁打的,还派兵把守。
朱元璋捉人没捉到,就听了文武大臣的劝,干脆封朱棣为燕王,留在北京一生一世不许回来。他气归气,心里还蛮佩服朱棣的见识,下令在城墙外边加造一道外城,把紫金山包进去。只恨没见到完工朱元璋就归了天。
朱元璋过世后,皇位传给了孙子。燕王不服这口气,发兵直奔南京。
朱棣心急火燎要打进南京城,夺皇位,救出他那关在铁牢里的亲娘。可一条长江横在面前挡住了去路,急得他不停地派探马去查看水情,恨不得长江立刻就封冻,好让兵马过江。可六月里哪会封冻呐!连派九个探马,个个回来说:"没有封冻。"他恨得两眼通红,牙咬得"咯吱咯吱"响,把九个探马都杀了,又派第十个去。这探马学乖了,心想:"去也死,不去也死,说真话是死,编谎也是死,不如先痛快下子吧!"就走到长江畔的一个小酒店里喝了个醉,睡了一觉,等天晚回来禀报朱棣说:"长江封冻啦!"朱棣不信,问道:"冻起来了,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探马连忙瞎吹:"我在江上试走了个来回嘛!"这回朱棣信了,连忙下令:"火速过江!"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赶到江边,怪不怪?江水果真冻得铁硬。千军万马连夜过了江来。
据说这第十个探马就是小陶麟厚人。
小陶的"竹马灯"以《朱棣过江》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他英勇善战、威风凛凛的气概。有"探路"、"疾行"、"过江"、"得胜"等一整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