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牛、马、羊、豕、鸡、犬等六畜齐全。古代先民在长期的饲养家禽、家畜中,积累了丰富的禽畜繁育、饲养、医疗经验。其中,“禽畜阉割术”是一项世界性的重要发明。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猪的阉割的记载。《易经》中说“豶豕之牙吉”,即是说阉割后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牙虽犀利,也不足为害。据《礼记》载,“豕曰刚鬣,豚曰腯肥”,意思是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而阉割后的猪则长得膘肥臀满,叫“豚”。秦汉之交,由于战乱频繁、骑术盛行,有关骡、马的阉割术也兴旺起来。逐渐形成了南劁北骟,即南方以猪、鸡、猫、狗等体形较小的禽畜为主,俗称“海棠活”;而北方则以骡、马、牛、羊,甚至是骆驼等体形较大的牲口为主,俗称“圈子活”。
“搓捻行”,以“去势”为目的,搓、捻是其基本功。“阉割术”。就是摘除或割断禽畜的睾丸和输卵管,使之失去生殖能力、以提高质量。有关这行的起源,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时患头风痛,听闻一代名医华佗曾为关羽括骨疗毒,医技超凡,便差人请其诊治。华佗言须以利斧劈开头颅,方能取出“风涎”。曹操闻罢大怒,以为华佗欲加害于已,便将他押在狱中。华佗在大牢内心情郁闷,染上重病。一吴姓狱卒每日以酒食供奉,生活上百般照应。华佗十分感激,他知自己不假时日,便相赠多年著述的医药秘笈“青囊书”。不久,华佗病死狱中。狱卒含泪将其装殓葬埋后,便辞职回家准备学医救人。谁料方入家门,其妻正在焚烧那本珍贵的秘笈,他大惊急忙从火中抢下,可惜仅余一、二页,上面所记述的就是劁猪、阉鸡、骟牲口的方法。
永安古称“浮流”,为土著闽越人世居之地。西晋末年,因中州的“簪缨世胄”为避永嘉战乱 ,八姓举家南逃入闽。在历史上中原汉族曾分四次大规模迁入福建,部份人溯九龙溪而上,在境内定居下来,古闽越族主人地位逐被取代。数度南迁,流民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先进和中原文化,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品质优良的禽畜和超凡的“阉割术”,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割骟业”,是一种较为封闭和神秘的行业。操此业者犹如天马行空,喜独往独来,极少成帮结伙揽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禽畜阉割术作了专门研究,他对阉割后的禽畜冠以专名。如:马叫骟、牛叫犍、猪叫豮、羊叫羯、狗叫猗、鸡叫阉等。明、清时期,永安城乡的居民、农户饲养禽畜极为普遍。那带有中原语系的方言称公猪为“狶牯”,母猪为“狶嬷”,小猪为“狶仔”;公鸡为“鸡牯公”,母鸡为“鸡嬷”等等。当时,阉割禽畜者除少数周边省份偶尔路过外,多为连城人。“搓捻行”的行头十分简单,一件是用来招揽生意的幌子为马尾红缨;另一件是只葫芦状的皮套袋,内装阉割用的刀具。据说,这两样东西均是华佗祖师留下的,操此业者视若神器,每当旧年节都要摆在供案上燃香祭祀。阉割业极少公开收徒,技艺多为世袭家传,在我国以河南、河北的饶阳、深泽为最多。该行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分南、北、红、白等多个分支派系,但不论何支何派均尊拜华佗为祖师,他们有自己的行话切口。如称马尾招幌为“苗子”,葫芦状刀具袋为“灯笼”,阉割刀为“小桯子”;公猪为“坷垃”,母猪为“海裳”,仔猪为“小浆子”,公鸡为“鸣老”,狗为“邦邦”,马为“圈子”,骡为“风子”,驴为“鬼子”,牛为“叉子”,羊为“长髯公”等等。民国以后,因地方性的阉割业已普及,该行的切口逐被各地域方言同化,或成为现代兽医中的专业名词。在永安槐南、青水、大田建设等地,操此业者改马尾红缨为吹短竹笛,乡里村民一听到这竹笛声,就知道有阉鸡、劁猪的人来了,就近的农民还可事先预约。旧时,永安不仅农村的农民家家户户都有饲养禽畜,就连城内的居民也都有饲养,小小山城可以“夜闻猪哼哼,晨听鸡喔喔。童顽撒谷米,女小采浮萍”。真有一派小农经济的恬淡祥和。燕城习俗热情好客,每当亲朋好友来临,便杀鸡杀鸭,若逢年过节,更是“磨刀霍霍向猪羊”。因此,本地人对禽畜饲养非常重视,“阉割术”也大为盛行。
永安解放后,政府提倡“科学养猪”。“阉割术”早已成为现代兽医学中的一项专门学科,本地兽医站就有此项业务。但是,由于操此业既脏又累,零星散养时间难以定夺,故农村大部份地区仍是以民间阉割为主。然而他们已很难完全以此为生,只能做为一种副业,揽活区域也以住地周边村镇为主,极少串区跨县。象永安槐南、青水就有世代家传、子承父业,现仍在操此业,阉一只鸡在一、二元钱,劁一头猪10元上下。他们最常做的活计是阉割公猪和仔猪。本地饲养习俗,猪一般在断奶前两周,饲养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即行手术。只见阉割者用右手抓住猪的后肢,左手抓住其侧膝前皱襞、腹阔筋膜张肌处,使之丧失抵抗力,按行话讲为“左侧横卧去势保定”。若碰上较大的猪,可借助“猪蹄扣”将其缚住,由东家协助向前拉住后肢、紧贴腹壁,膝盖压在猪臀部,便从正确部位切口、显露睾丸、撕断鞘膜韧带、离断精索、创口消毒等,手术即告完成。母猪阉割则可采用“小挑术”,旧称“摸花术”。还有一种较为特别的猪叫“茬高猪”,又称“走花猪”。它是阉割技术不精,造成“去势”不彻底,使其代偿机能加强,情欲比未阉前更甚。因此,需重新做手术。如果遇上这样的问题,阉割者是不敢再收工钱的。还有一种猪为雌雄同体,又称“两性猪”,阉割时可用“大挑术”,分别将其两性摘除与结扎。比起劁猪,那阉鸡就只能算是小闹闹了。记得“文革”期间,在县人委大院(文庙)内,好多干部家属都养鸡,多则几十只,少则三、五只,有好几次把阉鸡师傅请到大院内阉鸡。当然是“鬼子进村”要悄悄地不能大张旗鼓。满院子的小公鸡才几十天,便扯着脖子要“喔喔”,走起路来也是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象造反派一样。孙副县长的阿姨便请了一个阉鸡的罗师傅,只见他从怀中摸出工具袋,摊开后有竹制的扩创弓、马尾套睾杆、铜制的阉割刀、银制的睾丸勺,还有一些小瓶子什么的。当然,那时我们还是小孩子,十分好奇地围着看,只知工具的形状,不知叫啥子,这么专业的名称是现在才知道的,请各位朋友不要误会了!阉鸡师傅坐在小木凳上,要阉的鸡早晨就已经抓好,饿着肚子罩在鸡笼里。他抓出一只,两膝并拢夹住,熟练地用左手抓住鸡腿上部,右手将鸡翅膀交扭,使鸡左侧横卧于膝上。接着,扑扑地拔去肋下的软羽,右手以持笔式下刀,只听“沙”的一声,2~3厘米的创口涌出一股血腥味,再用竹弓撑开扩大创口,左手持马尾套杆、右手持银勺,左右开弓用力勒断,将两粒粉白色的,象花生一样大小的东西取出来,然后用锅底烟涂抹伤口后放开。被阉的鸡扑扑翅膀、抖抖羽毛,垂头丧气地走到一边,看到“女人家的鸡”,也毫无兴趣。过了一段时间,被阉的鸡,个子比同期未阉的鸡大的多,但鸡冠却小小的,走起路来也慢慢的,性格好的不得了,也不“喔喔”,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就象得道的高僧。至于骡、马、牛、羊,在南方只是偶尔阉之。现如今城里人不能养鸡、鸭,却热衷养起猫、狗等宠物来,小哥哥、小姐姐们闹着要给宠物“计划生育”,那阉割业可真是“老革命碰上新问题”。因为,他们许多人竟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