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具有正确的城镇化发展观

肖万春  2004/9/12  7856点  永安之窗
  摘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本区域的实际,探索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镇化;区域特色

  城镇化发展作为城乡资源融合的过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各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城镇化发展观,立足本区域的实际,探索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道路是从全国整体而言的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到底怎么走,在理论界有很大争论,有的提出要走大城市发展道路,有的提出小城镇发展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选择,有的认为我国只能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种城镇化道路定位是适应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的,也为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所证实。

  我们要正确把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道路的内涵。要正确地把握这条道路的内涵,必须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必须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就是要求我们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既不能只重视大城市的发展而忽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也不能只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而忽视大城市的发展。二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不是要求各个区域都要建立这样的城镇结构体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相对于全国整体和省市级区域而言的,不是要求县乡区域都要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体系,也就是说,各区域不能机械式的套用。三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是要求同步发展,而是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间产业、资金的关联、互补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信息的共享和生活方式的融合,强调大中小城市、小城镇与农村经济社会因素的互动。

  二、各区域城镇化模式是多样化的

  各区域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社会基础、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不相同,城镇化的主导力量、资本来源、空间上的产业布局、方式和具体步骤是不相同的,就必然形成各不相同的城镇化模式。

  苏南城镇化模式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立足于苏南特有的经济社会背景。在农村内部,农业有一定的商品率和积累能力,乡镇企业发展较好,集体经济较强,工业发展易于接受大都市和附近城市的产品扩散、技术扩散,从而依托乡镇企业在一定空间上的聚集,形成若干特色的中心城镇,带动乡村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类似苏南模式的区域全国有一些,但对那些集体经济比较脆弱、乡村工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的区域,要走苏南城镇化模式只能是一厢情愿。温州城镇化模式是私人资本推动型,它虽然既没有雄厚的乡村工业基础,也没有多少大城市的产品扩散和技术扩散的有利条件,更没有像强外向型经济区域所具备的那么多海外资金和技术,但温州人具有雄厚的经商文化和一定的资本积累。其他地方可以效仿温州模式,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能人为骨干,充分运用私人资本,依托小城镇,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但不能照搬。

  当前,在城镇化实践过程中,有些地方片面、机械式地套用别的地方经验,或片面地强调发展大城市,不顾本地城镇发展的实际状况,盲目求洋求大,甚至提出要建立国际化的大都市,结果造成形象工程盛行、产业衰退、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制约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或片面地强调引进外资,盲目地强调外资在本地产业转型和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实行全民招商引资,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全盘地把外地的产业搬入本地,而忽视城镇化中产业发展的规划、资金投向结构的管理和本地资本的使用,结果造成低档次的产业重复发展、与本地既有资源不配套、本地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聚集地,严重影响了本地形象,制约了本地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弱化了城市产业对乡村产业的影响力,反而延缓了本地城镇化的发展;或是固守行政区域进行城镇化,忽视城镇经济社会的关联性,结果造成城镇化的行政分割、各区域的城镇布局和产业结构高度同构,城市千面一孔,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外界的关联性差,制约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素质的提高,延缓了乡村的城市现代化的转型。

  由此可见,各区域发展城镇化首先要全面正确地分析本地的经济社会实际,清醒地认识到本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的定位,学习借鉴别的区域和国外的城镇化发展经验,创新性地运用这些经验,探索出适合于本区域实际的城镇化模式,科学有效地推动本区域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促进本区域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依托现有城镇实行城镇集群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方向

  城镇化发展的目的就是通过城镇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虽然各地区经济社会条件不同,城镇化的具体模式不相同,但扩大城镇对乡村的影响力是城镇化发展的共同点。城镇对乡村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城镇产业素质和规模以及城镇与乡村的关联程度。城镇产业聚集度提高和规模扩大,对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就会增强,农村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就会加快;城镇与乡村关联度提高,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壁垒逐渐减弱,城乡资源的自由融合程度提高,尤其是随着城乡产业关联性强化,城市现代产业对传统农村产业的改造,城乡人口的流动,乡村的生活方式将逐渐融入城市。因此,要扩大城镇对乡村的影响力,主要是提高城镇的素质和壮大城镇的规模,提高城镇与乡村的关联度。提高城镇的素质和壮大城镇的规模,主要依赖于产业的聚集发展;而提高城镇与乡村的关联度,最重要的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性壁垒,强化城乡产业的融合。对一个区域来说,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性壁垒,强化城乡产业的融合,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制定城乡统一的制度规则,这是我国每一个区域政府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社会的转型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推动产业的聚集发展,壮大城镇的规模和提升城镇的素质,途径有二条:一是依靠本区域的资本积累和引进外资,在区域内依托每一个城市或城镇进行独立的产业聚集发展,使每一个城市或城镇的规模扩大、素质提高;二是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强化政府的协调管理功能,把区域内的现有城市和城镇进行集合,按照产业分工的基本要求,进行产业整体性集群发展,实现集中性的城市和城镇融合型的城镇化。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刚性的条件下,要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依托现有城镇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基础实行城镇集群发展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就像单个企业规模扩大和素质提高一样,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走资本集中的发展道路才是理想的选择。

  四、社会资本是城镇化发展的主导资本

  城镇化发展作为乡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需要巨额资本投资,筹集资金是城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何筹集城镇化发展的资金,各地区的具体措施虽然不相同,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二条:一是主要依赖政府投资,二是主要依靠私人资本投资。如果完全靠政府投资进行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是无法解决的。对我国当前各地区实际情况来说,即使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也没有这个财政实力。而对于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财政更没有这个能力,何况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财政还是吃饭财政,根本没有办法搞建设。主要依靠私人资本投资应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选择,现在的问题是,落后地区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很低,有些地区的农村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私人根本没有资金进行城镇化的投资。据统计,我国到目前还有超过2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而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就是城镇化发展。这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要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树立开放的观念,私人资本不仅是指本区域居民的资本,还包括区域外和国外企业、个人、法人团体的资本。最主要的是政府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公平竞争环境,要给政策,要充分挖掘本区域现有资源的价值,使本区域资源转化为资本,广泛地吸收本地区私人资本、区域外的私人资本、国外的私人资本,共同开发本地的资源进行城镇化建设。

  这种主要依赖私人资本进行城镇化建设在有些地区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像外资推动型的珠江三角洲城镇化模式、浙江温州城镇化模式,都是典型的私人资本主导性的城镇化模式。当然,这些私人资本主导性的城镇化模式,是具有其特有的条件的。珠江三角洲有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优势,温州有具特有的经商文化资源、手工业基础和私人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对于那些既没有地理位置优势,又没有一定产业基础的贫困地区来说,主要是把本区域的资源变为资本,吸引外资,把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行为,实现城镇化发展的主导资本社会化。具体说:一是城市资源整体资本化。可以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权进行市场交易,整体出售给企业,让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二是城市资源分项资本化。就是把政府所拥有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分项目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赋予其资本属性,在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下,通过流动、组合、裂变、出租、转让等多种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运作,最大限度的实现增值、获益和盈利,实现再投资再循环,产生“滚雪球”效益,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可以实现土地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资本化、延伸资本以及其他城市产品资本化。三是建立城镇化建设基金。建立带准公共产品性的城镇化建设基金,鼓励私人资本向农村产业投资,促进城乡产业的关联、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而加速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每年按区域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注人一部分、企业投资一部分、私人捐资一部分。对投资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公共产品的私人资本按照小少大多的原则进行资助。

  五、要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

  城镇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并不是说人们只能消极地进行城镇化建设,各个区域都可以根据本区域的实际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但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城镇化顺利实现的基本制度保障,没有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也就不可能有城镇化的顺利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强调市场机制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是否定政府在城镇化中的调控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单纯的市场调节会造成区域间产业布局的失衡,农村资源要素单一地流向城市,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刚性化,城镇化不可能真正实现。尤其是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社会,随着信息网络全球普及和一体化,人们交往的空间障碍已经成为历史,资金、技术、商品、劳动力的全球化自由流动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我国城镇化是与国际产业发展、国际市场的变化紧密相关的,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化协调发展,真正实现全国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的转型,更应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做到市场机制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要制定详细的城镇化发展规划,颁布城镇建设法规,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城镇非均衡增长带来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化的宏观管理。

作者:湖南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贡川镇分类服务全力提升计生工作上台阶

葛坤全  吴燕   8年前   62715点

曹远镇积极兑现各项计生优惠政策

葛坤全  陈怡允   8年前   56048点

统筹规划 提升档次 加快北部工业新城建设步伐

吴家福   12年前   76025点

发挥生态优势  力促绿色发展

朱昌汲   12年前   58960点

发挥生态优势  力促绿色发展——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随感

朱昌汲   12年前   62695点

永安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洪文殊   14年前   77295点

永安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吴家福   14年前   68348点

加强对接 促进合作  推进三明永安城市联盟

吴家福 黄发华   15年前   73539点

关于大力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养蜂业的建议

林洪通   15年前   70999点

关于开展“拒绝塑料袋”宣传活动的建议

林胜贵   16年前   76795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