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产业集群 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  2004/9/22  22576点  永安之窗
  当前,产业集群的壮大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已日益受到关注。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一)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群一般有两种形态:一是水平型产业群,即同一产业内的企业以及与之关联度较高的其他产业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二是垂直型产业群,即相互独立的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由于存在着上下游关系而形成的集合。

  (二)产业集群的三种结构

  一是古典的产业集群区——“马歇尔产业区”。区内企业的规模较小,各个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链的单一功能上,中间产品一般在区域内销售,而最终制成品则可能远销外区.二是“龙头+网络”的形式。龙头企业在生产中发挥横向的支撑作用,在营销中以品牌效应发挥纵向的纽带作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制和使用中发挥创新和导向作用;而众多中小型企业和家庭工厂结成网络状,实现了生产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和流通市场化,既自己开拓市场又需依靠龙头企业和区内网络集体的力量拓展市场。中小企业形成网络状组织结构,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三是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与之相配套,中小企业完全为大企业服务,分包大企业的订单,数目、技术指标等由大企业决定。

  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现状

  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如浙江宁波、温州地区(服装行业)、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家用电器行业)、江苏的环太湖地区(纺织行业)和福建闽东地区(电器、制鞋行业)等。

  1.有代表性的几个地区的情况

  (1)浙江省。从全国来看,浙江的产业集群程度是最高的。据初步统计,1999年,浙江省特色工业总产值约达4300亿元,占全省全部工业的65%,部分乡镇甚至达到80%以上。“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已成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目前,全省已形成特色优势产品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306个,平均每个区域8.7亿元,其中,10—50亿元的区块91个,50—100亿元的区块13个,超100亿元的区块4个,特色工业企业达13万家,就业人数约600万。全省特色工业广泛分布在110多个行业,在全国、甚至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这些特色工业的鲜明特点是“小产品、大市场”,如嵊州年产领带2.8亿条,产量占世界1/5,销售收入达60亿元;海宁年产皮革1600万件,产量占全国1/4,销售25亿元;诸暨大唐年产织袜48亿双,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销售80亿元;萧山年产羽绒及制品2万吨,产量占全国1/3,销售20亿元;温岭年产水泵2000万台,产量占全国的28%,销售25亿元;永康小五金年产值达190亿元。

  (2)广东省。其产业集群集中的行业有玩具、食品、服装、电子、家电以及陶瓷等。比如,玩具最有名的中小企业群在广东澄海市。目前,澄海从事玩具工艺品生产的企业已有3000多家,从业人数10多万人,生产的玩具工艺品品种、型号、规格数以10万计,2000年玩具工艺品产值60亿元,产品70%以上出口,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如,服装业是广东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服装业的中小企业群中,出现了市场细分的中小企业群。广东潮洲是世界最大的晚礼服生产基地,晚礼服生产企业有565家,年产值达54亿元,出口2.3亿美元;广东东莞的虎门镇是女装生产基地;广东南海的盐步镇是内衣生产基地,内衣生产企业6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产值15亿元;广东中山的沙溪镇是全国重要的休闲服生产基地,有制衣企业410家,从业人员3万人。

  (3)江苏省。该省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已成形的产业集群有110个,集群企业数4.66万个,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5320亿元。产业集群不仅有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建材、电器、轻工等传统产业,也有IT、环保、花木园艺等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几乎在各个县市都有分布,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形成了一批集群名牌。江苏的产业集群中纺织占有重要地位,如常熟是著名的纺织产业集聚地之一,综合实力多年来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2002年有纺织企业2300多家,纺织工业实现产值260多亿元,占常熟经济总量的1/3,并拥有波司登等数个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丝绸名镇吴江盛泽,全镇有丝绸纺织厂900余家,销售收入120亿元,年产真丝绸和仿真丝绸18亿米,占全国产量的1/10,真丝绸出口约占全国的1/6,有无梭织机2.6万台,是国内无梭织机密度最高的地区。其他如丹阳的眼镜、宜兴的陶瓷和环保产品、扬中的工程电器、东海的硅深加工、海门的绣品等在全国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福建省。福建省在2000年时提出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中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在建龙头项目,巩固发展现有产业链和新建拥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的方式,形成30条产业发展链,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几个产业集群: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汽车产业群和工程机械产业链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省机械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三是石化行业运行质量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一个龙头、两条链、两个基地(集群)的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四是冶金行业已形成从矿LU采选到冶炼压延加工、辅助材料、冶金机修及科研院所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链、群。五是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化纤、鞋业等产业链,以产业链的形成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集群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看,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主要出现在轻纺、电子信息、汽车和石化等产业。

  2.已初具产业集群特点的行业

  (1)纺织行业。 
  (2)电子信息产业。 
  (3)汽车产业。 
  (4)石化产业。 

  (二)产业集群特点及优势

  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点:

  1.规模效应。产业集群所在区域一般都形成了实质性工业园区和与产业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每天进出集群区的原料和产品都达到了规模批量,如一些纺织产业集群在很小地区内的产品可占据国内市场的60—70%,在本地就可以形成市场垄断和相对垄断,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

  2.社会化分工。由于集群内同类生产企业竞争激烈,促使企业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相当一批企业从彼此竞争的关系转变为上下游配套的伙伴关系,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促进了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3.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纺织产业集群,促进了为纺织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包括物流、金融担保,而信息、技术、人才、外贸等市场中介服务业、统一的研发中心的兴起,又大大提高了纺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4.集中治理污染,提高外部效应,节约治理环境的成本。

  5.可以实现原料和能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减少消耗,提高原料和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国际经验,微电子产业的集聚效应可降低企业成本10%左右。

  产业集群上述特点给企业带来了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在生产成本方面,由于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缘上的优势而节省相互间物流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降低了集群内企业产品的运输、存储成本,使平均费用明显降低;企业集群也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这不仅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还使其更易实现规模生产,形成良性循环,集群的整体生产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由于可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上的接近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节省了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形成外部范围经济;由于集群的区域性能而形成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使企业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能真正实现长期有效保障。

  在区域营销方面,集群内企业能够通过建立“区位品牌”,依靠“区位品牌”从事电子商务和改善销售方式,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通过区位整体营销,营造市场优势。

  在市场竞争方面,由于集群内企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吸引力,使集群内企业不断集聚,并通过这些企业的前向、后向联系,使企业在成本、价格、营销上有一定的优势,提高了集群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而且,由于类似产品系列的企业集聚,还可使企业在产品差异化和功能多样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集群还在客观上对外形成产业壁垒,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产业集群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为非公有制中小纺织企业集约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大中城市大企业集团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使轻纺、电子等工业在我国沿海地区全方位进发出旺盛的产业活力,并对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社会就业和财税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很好,已出现了一批在国际国内颇有影响的小产品集群或个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但目前发展的层次仍比较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堆”代“群”,产业链缺乏整体设计和战略。我国目前的集群发展往往只是把同类企业吸引到一起就完事大吉,对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做细致的考虑。产业链的设计缺乏国际视野,区域的个性化、特色化战略得不到体现。

  好“高”重“短”,产业定位不当。倾向于发展高科技集群,对传统产业的集群重视不够;注重短期效果,忽略了集群的长期积累与发展。

  3.发展方向或力量把握方面有偏差。如重视超大型的项目和企业,轻视中小企业和项目;高聚集带来高竞争,尤其是价格竞争激烈,但对企业间的技术、市场和经营上的合作重视不够;另在技术设备、产品工艺方面,重视引进,轻视创造,重视模仿他人,轻视自主创新。

  4.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客观地说,由于政府的科技投入非常有限,很多地方又把十分有限的投入用到“有显示度”的项目上,而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很难摆上政府的议程当中。

  5.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及服务配套能力与集群发展脱节。

  6.社会保障措施发展滞后,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发展。

  还有很多与产业发展非直接相关的因素也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如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太多,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到战略聚焦和力量集中。很多地方政府的跟进和服务也没有到位。

  三、关于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

  (一)政府应是集群的催化剂和桥梁,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要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政府不要刻意创造产业集群,要避免创造产业集群导致的高成本、高风险,避免不同的地区追求类同的产业集群重点而导致的重复建设。

  (二)地方政府必须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为前提制定相应规划。集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扩大集群的影响力。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引进产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或一些公共机构、智囊团体,改善集群的结构。

  (三)集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规律。把握集群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进程,通过对集聚产业的整合、调整从而延长产业链和促进产業结构优化升级。

  (四)实施产业集群战略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从目前情况看有五类区域适合产业集群战略。一是一些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区,二是国内一些中小型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三是我国乡镇企业集聚的区域,四是一些智力密集区如中关村等,五是我国的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永安市安砂镇九龙湖果业协会

邱加荣   17年前   32615点

永安市安砂镇九龙湖茶叶协会

邱加荣   17年前   28726点

如何运作农业产业化

丁力   19年前   12199点

县域产业定位“小、民、净、特、聚”五字诀

19年前   12100点

以农业产业化促“三农”裂变 :农民变工人,农村变城镇,农业逐步实现工业化

19年前   12510点

江苏各级政府官员认识到,产业集群远不止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在其中大有可为

19年前   11307点

用工业思维指导农业产业化

石晶   19年前   11473点

集群化发展: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新举措----苏鲁部分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调查

包永辉、尹洪东   19年前   12054点

产业集群引领跨越发展――对晋江产业集群的调查

19年前   18760点

产业集群应是“产业生态群落”聚焦福建制造②

黄雪梅   19年前   10847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