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乡歌谣

  2004/9/23  17217点  永安之窗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曲。竹乡永安山歌音城宽广,韵味绵长。

  永安山歌按其调式色彩分,主要有:一是以宫角征为旋律骨干音的宫类色彩旋法,人称之为"闽中宫类色彩旋法";一是以角羽宫为旋律骨干音的角类色彩旋法,人称之为"闽中角类色彩旋法"。

  永安山歌在音调上的突出特点,是以宫角征、角羽宫为骨干音。

  永安山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地引进宫角征以外的旋律音来丰富自己。如《砍柴山歌》在宫调式sol、do、mi、sol的基础上,引进了变宫音,使其音列变成sol、si、do、mi、sol,并将变宫置于乐句、乐段终止音的主音之前,加强了音乐的动力性。

  如永安安砂的《山歌对唱》中,在mi、la、do、mi之外,加入了商音,并出现了装饰性的#do音。因此,形成了mi、sol、do、(#do、re、mi的音列。

  如永安魏坊山歌《抽丁歌》,为了表现痛苦和怨愤的内心感情,将#do作为旋律正音出现,置于突出地位,使音乐增添了凄苦、悲切的色彩。

  山区人民有所谓"上山不离刀,开口不离歌"的说法,唱山歌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永安山歌不仅数量繁多,而且种类丰富,各具异彩。

  劳动歌。劳动歌是在劳动生产中产生的歌谣,具有节奏感强的特点和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的功能,它表达劳动人民对减轻劳动的要求和征服自然的愿望。

  永安劳动歌比较有名的有《做笋歌》《长年歌》《看牛歌》《拖木简号子》《农时歌》《农事歌》等。永安笋干,历来畅销全国各地,解放后成了出口的主要物资。竹乡上坪的笋民们,把制笋的全过程--从劈刀到制笋,到售笋,编出了一套完整的歌谣。这首歌谣既有季节生产安排,又有制笋经验,且琅琅上口,因此代代相传。《拖木简号子》是农民在生产木材时用来指挥劳动的号子,节奏感强,很能统一步调,激发干劲。《长年歌》《看牛歌》等在永安各地广泛流传,是解放前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过着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时歌》《农事歌》总结了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

  永安劳动歌多为七言,也有五言和杂言的,七言和五言的多为四句一节,多节成组。永安歌谣音韵宏亮,节奏鲜明,以当地方言歌唱风格独具,且乡土味浓烈。

  时政歌。永安的时政歌谣大多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建国时期萌生、流传的。

  这类歌谣亦多为七言,如《征兵歌》《十唱解放》等,也有三言的,如《笑国民党官员》。长短句则有《打日本》,三字经式的《计划生育好》,言简意赅,好唱易记。

  时政歌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反映永安人民奋起抗战,痛斥日本侵略军的,如"……哥哥当先锋,弟弟当后盾,打得日本鬼子变成番薯粉"。"……矮麻皮、掷落溪,矮麻骨、来磨忽(磨成灰)",这类歌谣语言通俗、形象,用永安方言传唱琅琅上口,抗战时期在永安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一类是揭露旧时政,讽刺官僚、痛诉抓丁派款、封建婚姻、社会恶习、人民生活艰辛的,如《笑国民党官员》《丁丑年抽丁歌》《戒鸦片》等。还有一类是歌颂新时政、赞扬参军卫国、歌唱翻身解放和大生产、赞颂共产党、宣传计划生育等的,如《十唱解放》《十送参军》《同唱自由歌》《计划生育好》等。后两类的时政歌以鲜明的爱与憎,用辛辣、诙谐的地方语言揭露、抨击黑暗的旧社会,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向往光明,向往自由,拥护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仪式歌。永安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为表达美的愿望而举行的种种仪式,在这些仪式程序中用于祝贺、祭祀、表演等的歌谣十分丰富。这里收集的永安仪式歌有建房、嫁娶、划拳、龙船、祭祀等几类,其中划拳类歌谣至今流传较广,其他类仪式歌大多只偶见于个别偏僻的山村。

  《建房仪式歌》流传于永安市槐南、青水乡一带,在建造新房的上梁、竖柱到做灶、入厝、新居点灯仪式上,由建房主人请来舅父或母舅,或舅父、母舅的儿子,用槐南方言山歌调唱的仪式歌。其他乡镇也有类似的建房仪式歌,内容大抵相同。有的地方是由仪式主持人唱。歌词多以祈求安居乐业、世代昌盛为内容。

  《新婚仪式歌》等见传于永安市的上坪、槐南、青水一带。是旧时婚嫁从说亲见面到下聘定亲至完婚一系列繁杂的仪式上演唱的歌。其内容夹带些封建迷信色彩,但主要是反映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企望、追求和当时婚嫁的民俗现象。

  《永安地名酒拳歌》是永安民间用方言把永安带数序的地名进行划拳、助兴的酒令,地道的永安人尤喜欢用它。

  《龙船歌》流行于永安城关、贡川一带,是人们在端午节划龙舟下水前演唱的仪式歌。歌谣内容中描述了许多民间熟悉敬畏的历史人物,按数序出现,所以也常被用来教、盘(考)孩童,成了儿歌童谣。

  还有一类旧时民间祭祀、做道场、祈祷用的仪式歌,其内容较多宗教迷信色彩,大多由道士所唱,现大多已绝唱。

  情歌。情歌在永安歌谣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泛。特别是青水、安砂、小陶、洪田等乡镇,蕴藏量丰富。青水为少数民族(畲族)乡,情歌更具特色。

  永安情歌多为七言的四句首。长些的也多以四句分节。长短句也并不少见。这类情歌,一般在两段以上,各段句式对应。永安山歌的押韵一般以四句或二句为单位,四句的一般是一、二、四句押韵,四句的第一句(或二句的上句)有凑韵现象,即所凑字词没有实在意义。永安情歌都用当地山歌调或独唱或对唱。

  永安情歌大多是感情纯真、情操高尚的民间文艺作品,粗俗,油滑的言词极少,有些类似写"婚外恋"的情歌,表现的是一种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里的心理情态,表现出他(她)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与反抗的精神。

  生活歌。生活歌的数量,仅次于情歌。有夫妻关系歌,如《只有夫妻情义好》《十劝郎》等,表达了对家庭幸福的美满愿望;有家庭上下关系歌,如《教子篇》《古训歌》《老人难》等,主要是道德教育,劝诫人们诚实生活、和睦相处;有童养媳寡妇的歌,写寡妇的如《寡妇难》,主要反映封建社会寡妇为幼儿、为家庭承受着社会歧视的精神压力和日常生活的重担,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从一而终"的罪恶。还有一些杂情歌,如写好吃懒做的《懒妇歌》《懒渣嬷》,讽刺酒徒醉后丑态的《酒是伤人之物》,揭露浪荡汉嫖赌、抽鸦片的《戒嫖歌》和《鸦片苦了我》,歌颂解放后幸福生活的《解放歌》等。这些生活歌谣,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活道路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儿歌。儿歌、童谣,是儿童在开展娱乐活动时,边游戏、边唱的歌谣,具有通俗易懂、好学好记,生动活泼、节奏鲜明的特点,充分表达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情景。

  永安是山区。由于大山阻隔等原因,方言极为复杂。因此儿歌尽管通俗易懂易流传,也是变异甚多。

  竹乡歌谣爱在一个"竹"字:
  深山竹子叶连叶,听到声音不见人,
  有情出来应一句,莫要阿歌满山寻。

  挖笋不到跟竹根,恋妹不到等年添,
  等得时来有凳坐,阿妹就在郎身边。

  竹乡歌谣乐在一个"俗"字:
  齐,单刀赴会;齐,两榜进士;
  齐,三顾茅庐;齐,四郎探母;
  齐,五台会兄;齐,六出祁山;
  齐,七擒孟获;齐,八仙过海;
  齐,九伐中原;齐,全奏十本。

  竹乡歌谣痴在一个"情"字:
  妹有心来哥有心,一条丝线一枚针。
  老妹是针哥是线,针离三步线来寻。

  竹乡歌谣重在一个"义"字:
  交情莫交半中腰,
  同心就要同到老;
  洗衫要洗长流水,
  晒衫要晒长竹篙。

  竹乡歌谣喜在一个"爽"字:
  唱歌要唱山歌王,
  唱得公鸡对凤凰,
  唱得麒麟对狮子,
  唱得我妹对我郎。

  永安方言复杂,除了"永安话",还有"安砂话""罗坊话""青水话""槐南话""闽南话"(西洋镇)等,因此用不同方言演唱的歌谣更富乡土味且风格多样。

  竹乡歌谣唱出的是一幅幅竹乡林农的生活画卷,它不仅反映了竹乡人民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珍爱,也展现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永安抗战文化史话》目录

林洪通   2年前   20442点

爱心热线

一点通   3年前   18070点

上坪乡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6年前   91532点

西洋镇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7年前   96614点

贡川古镇历史沿革概述

余尔望   7年前   97093点

青水畲族乡历史沿革概述

余尔望   8年前   84704点

小陶镇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8年前   109009点

永安也有肉身菩萨

夏品妹   8年前   81140点

霞鹤村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9年前   74133点

永安物名小辑

安安   9年前   65072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