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环境优化的主体看,不仅是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工作。
优化经济环境不仅是党委、政府的事,也不仅是某个部门(如优化经济环境办)或者几个部门的事(如计委、工商),同时也不仅是老百姓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部门的事情。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树立系统观念,在政策设计之初就有意识地考虑到各个部门的协调,将经济环境的改善当成系统工程来建设。
第二,从环境优化的客体来看,不仅有经济因素,更有社会综合因素。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强经济生活领域的公平诚信体系建设。一是要发挥政府市场监管执法部门的行政职能,从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和商品上市准入制度两个主要方面入手,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二要积极引导和培育市场主体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共同打造“诚信湖南”。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生活领域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也是各级政府需要加强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威慑和打击犯罪的专政职能,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探索和实施社会治安长效管理机制,加紧建立社会治安安全体系;其次,要继续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防疫机构的职能作用,逐步建立科学可靠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立起以社会治安安全体系和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就是对改善和优化湖南投资环境最实际最有效的保障和贡献。
二、要从单纯重视硬环境向软硬并重尤其注重软环境转变
根据区域特色和竞争状况,正确认识经济双重环境的战略地位,合理确定经济软、硬环境的优化思路,是经济亟待腾飞的欠发达地区追赶型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
三、要从简单的政策优惠向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转变
首先,要把部分条款形式上的优惠提升到整个政策大环境中来,使宽松但有原则、优惠却有分寸的“中心思想”贯穿始终;其次,要确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前后一致,第三,要把政策的内涵和实质向施行对象广泛宣传,增进政策的透明度,增强招商引资过程中政策机制的“公开、公平、公正”,严防暗箱操作。
四、要从表层的程序简化向深层的利益和体制调整转变
在“治标不治本”的前提下,经济环境随时都存在恶化的隐患。实现由表面“治标”到彻底“治本”的转变已刻不容缓。其实,只有将旧的利益格局全面打破,从体制开刀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五、要从狭隘的本土效益观向开放式的整体效益观转变
外来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和省外资本)的进入是扩大投资需求的重要内容,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是转变企业机制的重要途径。外来资本入主本地企业后,地方政府虽然没有掌握股权,但是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大量税收,提高政府财力,同时还可以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形成“双赢”局面。
六、要从片面重视公有制向各种所有制一视同仁转变
第一,要坚决破除“大而纯”的左的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清除路障”。
发展经济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绝不能用超阶段的标准衡量现实,追求“大而纯”的所有制结构。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湖南的非公有制经济还需要大力发展,为此,要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上下功夫。
第二,树立“双赢”观念,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盘活国有资产。
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是一项共赢互利的事业,它既解决了原国企根深蒂固的体制性问题,同时也壮大了私营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种产权交易不仅盘活了国有闲置资产,使这部分资源产生了效益,而且还解决了部分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七、在项目选择上要从“丑女先嫁”到“靓女先嫁”转变
过去,许多人的观念认为只能把一些没有效益的项目才能拿出来,不能把利益让外国人或者外地人赚跑了。其实,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必须舍得拿出优势企业、优良资产才能去寻求投资客商,引进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