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股票,在国际上早已成气候,而我国的股票收藏可追溯到1986年。那一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将一张亲笔签名的“小飞乐音响”股票作为礼品,赠送给美国纽约证交所主席约翰·丹尔林珍藏。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恢复,因而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
其实,我国发行股票的历史长达百余年,股票真正成为独立的收藏门类则是近年来出现的。按照目前古玩市场的约定俗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的老东西,一般都归纳于古玩的范畴。这样一来,那些昔日弃之无人问津的老股票,就成了如今的古玩新族。1998年,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设了国内第一个中国股证陈列馆,并举行了全国首批35位股证爱好者及收藏家证券实物捐赠仪式,会上正式宣布股票为文物。这一定性为民间收藏股票奠定了权威性的依据。1999年底,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老股票》一书。该书的藏品由全国股票收藏家提供的千余张股票中筛选,最后收录800余种,编辑历时一年。它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股票的发展历史,全书共分5个时期,即清朝末期、民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国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其中最早的股票是1872年在上海发行的轮船招商局股票。原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先生为该书题词:觅证券史真迹,诚心聚宝、可圈可点;展老股票风姿,美意存箐,可赏可赞。
老股票能成为古玩新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条:首先是老股票的历史内涵丰富,几乎每一张股票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印证着一段历史。例如川汉铁路股票,引发了一场载入史册的保路运动。又如在江苏射阳县供销合作社发行的股票背面,有1964-1979年逐年发放红利的记录,它告诉世人,即使在“文革”中,股票在中国个别地区仍顽强地生存着。其次是老股票的观赏性很强。股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它的印制都非常精美。它仿效纸币的模式,不仅有底纹、四边框式花纹图案等,色彩也比较明快大方,有很高的艺术性。最后是防伪性强。股票的印刷技术要求很高,用纸考究,有的甚至有水印。股票上除加盖各种名章印鉴,有的还要加盖钢印。因为它是一种证券,一问世就非常重视加强其防伪功能,而这是其它绝大多数纸质印刷的收藏品所不具备的。
前不久在上海新移址的钱业会所举行了金融实物史料展,其中展出的大量实物股票,再一次为我们提供了股票收藏的信息。因此,有理由相信,股票收藏的潜在价值,必将随着收藏活动的发展而越发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