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思维指导农业产业化

石晶  2004/11/15  12505点  永安之窗
  --——从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看“工业强省”战略的社会性实践

  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战略,无疑是调整全省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农业大省,要真正实现工业强省,离不开强势农业的支撑。那么,对“工业强省”的理解,就不能不研究工业发展的社会性效应。用工业思维指导农业产业化,用农业产业化推动工业的发展,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农业产业化的工业思维

  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国外及发达地区已走过的历程看,就是要用工业思维指导农业产业化。用工业思维指导农业产业化,是指用工业的先进理念包括市场理念、标准化生产理念、品牌理念、营销理念、成本效益理念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以工带农,整合资源,良性互动,兴工活商,以农业产业化为联结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协调发展,进而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世界市场经济近二百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整个产业结构无不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逐步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逐步向资本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逐步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演进。定西是甘肃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经过几十年奋斗整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已进入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新阶段,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农业产业化为工业提供丰富的加工原料,工业为农业产业化开辟宽广的发展领域;农产品通过工业加工实现增值、通过第三产业服务和流通扩大市场。可见,农业产业化的关结点在于工业化的提升。

  定西的比较优势在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在加工工业。这是由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决定的。定西全市耕地面积778万亩,居全省14个地州市之首,总人口294万人,居全省第三,马铃薯种植面积300万亩,全省第一,中药材种植120万亩,其中驰名中药材当归产量占全国70%、全省90%,中药材大宗种植的还有党参、黄(红)芪等品种,肉类总产量7.8万吨,全省第一,小杂粮质优价廉,花卉、食用菌发展也方兴未艾。比较经济学认为,区域经济的竞争和分工,必须以比较效益为基础,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更快发展。定西市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花卉、食用菌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较优势明显,具有生产效率相对高、成本相对低的优势。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需要工业加工增值,需要围绕农产品转化大办工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定西振兴经济的联结链是农业产业化。目前,马铃薯、中药材、畜牧、小杂粮、花卉、食用菌产量大幅度增加,但总体上处于原料市场,质量不稳定,价格低廉,销售困难,农民增收受到制约,迫切需要工业拉动,需要实现加工增值。加入世贸组织后,定西的特色农产品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定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依托资源上项目,立足原料办工业,规模化生产,工厂化加工,市场化销售,用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推进地县工业化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度,实现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水平,经济上台阶。

  定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定西立足资源建支柱,相继开发了马铃薯、中药材、草畜业等支柱产业及花卉、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起步良好,发展态势强劲,但由于起步较晚,“原料农业”特征明显,加工增值不够,产业链不长,综合效益还没发挥到位。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定西市目前与农业产业化联系紧密的中小型加工企业792户,其中年产值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146户,但是这些龙头企业的生产集中程度不高,不能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完成产加销一体化过程,属于基础性的上游产品多,属于完整性的最终产品少,不能发挥最大化的增值效应。如全区淀粉的精深加工开发上缺少能带动一方的龙头企业。

  二是基地规模效应作用不大。全地区已形成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花卉、食用菌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农民人均产业收入900多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是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连片集中发展规模,没有打破区域界限布局,基地生产与企业加工脱节,其根源在于承包制形成的小生产难以形成现代工业的第一车间,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小,经济效益差。

  三是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注册了一批名牌产品,有5个县被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涌现出一些专业批发市场,但是对市场动态和区域优势研究不够,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稀、珍、缺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大,开拓销售市场不力,服务体系不完备,农产品经常出现结构性过剩和季节性卖难。

  四是全地区农产品精深转化能力弱,“原料农业”特征非常明显。目前,马铃薯加工能力仅达到总量的10%,中药材为13%,畜禽产品为9%,食用菌多呈原始状态。全区有100多万亩退耕种草面积,而草畜转化、舍饲牛羊的配套滞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精深加工增值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难点。

  用工业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

  定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定位是围绕“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思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你无我有(特色),你有我廉(规模),你廉我优(品质),你优我强(加工)”的发展模式,全力抓好六个环节,打造定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平台:

  扶持龙头企业 ,引领农业产业化。用新的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领农民既规模种植,又务工经营,双轮驱动,双向收益,改变单纯提供原料的地位,带动基地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对口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一是扶持马铃薯产业龙头,重点抓好5个年加工淀粉能力5万吨以上、15个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50个年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 ,实现加工增值率60%以上。二是扶持中药材产业龙头,发展加工企业20户,重点培育以当归系列药品开发的岷州制药、贞芪扶正制药、生化制药三大制药公司,大力发展现代中成药制药业。三是扶持畜禽产业龙头,搞好草畜转化,舍饲牛羊,进而加工肉、奶等产品,使畜禽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四是扶持小杂粮产业龙头,以谷类、豆类、莜麦、荞麦等品种为主,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业,提升精深加工龙头企业15户。五是扶持花卉产业龙头,在临洮、渭源、漳县等地巩固提高龙头企业。六是扶持安定、陇西、通渭等区县的食用菌产业龙头,大力发展珍、稀、缺食用菌产品,辐射带动农民进行生产加工,实现集约式高科技发展。

  壮大基地规模,推动农业产业化。全力抓好300万亩马铃薯、120万亩中药材和100万亩草畜转化三大生产基地建设,在适宜种植区统一规划,集中 连片布局,打破区域界限,进行原产地保护,采取优惠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实行订单生产,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抓好四个方面基地建设:以专用化、多样化为目标,以GAP规范种植为抓手,抓好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精品良种引进等种子培育基地建设;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抓好有机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无害化治理等生态栽培绿色基地建设;以节本增效为目标 ,抓好地膜覆盖、机械深耕深松、反季节采收等新式生产基地建设;以提高商品化为目标,抓好果实采后处理、工厂化繁育、贮运保鲜等工艺加工基地建设。

  创立特色品牌,优化农业产业化。以核心产品为中心,铸造现代农业品牌。一是把优势农产品推介到全国大型农业博览会上。象临洮花卉一样,在昆明世博会上拿大奖,要重点推介产品参评参展,以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二是发挥中国特产之乡效应,把特产优势做大做强,铸造特色产品金字招牌,努力争取把岷县、陇西、渭源中药材、定西马铃薯建成农业部部级重点专业批发市场。三是积极组织注册农产品商标。尽快注册马铃薯商品薯、脱毒种薯、食用菌、小杂粮、白条党参、红黄芪、花卉、蚕豆、当归等10个以上的农产品商标,对同一原产地、具有相同品质的农产品,共同使用统一商标,显现规模效应。四是争取拿“绿卡”,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对符合绿色产品标准的定西精品马铃薯、岷县蕨麻猪、当归羊、通渭小杂粮、渭源虫草鸡、蚕豆青豆等农产品,按照绿色食品认证程序,尽快组织申报认证,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化。五是抓好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和发掘名、优、特、精品。象抓岷归原产地注册一样,争创“中国品牌”,打好国际牌、环保牌、质量牌和特色牌,与国际市场接轨。

  组建中介协会,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组织,构建通往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是以市场为导向,面向适宜种植或经营区,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特点,就近组合,发挥基地效应;二是以商品生产为目的,择优扶持,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示范效应,滚动发展;三是以不断提高市场转化率为中心,遵循集约经营原则,统一标准,规范经营,发挥商品效应,促进发展;四是以自愿互利、民主平等为宗旨,建章立制,强化服务,发挥凝聚效应,推动发展。

  健全市场体系,联结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市场拉动效应,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市场骨架。在7个县城优先发展大型综合特色显明的流通市场,如陇西、岷县的中药材,临洮的蔬菜和花卉,定西的马铃薯、食用菌,渭源的马铃薯种薯等市场,要形成规模,联成网络,增强吞吐能力;二是构造以重点小城镇为圆心的市场网络。在20个重点小城镇建造专业市场,做到货畅其流;三是构筑以区域经济特色为主体的市场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集中 力量抓好重点地带、发展平台以及开发园区的市场体系建设,引导标准化生产,牵动专业化经营,实现规模化种植,发展近距离加工转化,建一处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

  运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第一,工业化是发展方向。就农业抓农业,永远富不了农民。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跳出农村看农业,跳出“三农”看增收,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站在所有经济要素合理流动的整体中,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依托农业办工业,用绿色农业支撑绿色工业,立足资源,大办工业,树立“无工不富”的观念,与时俱进,创新机制,加快工业发展进程。第二,城镇化是发展的载体。引导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利用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组织生态移民,聚集生产要素,发展城市经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进一步打破限制城镇人口的户籍壁垒,提供制度保障,全力解决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农村的突出问题,加快城镇化步伐。第三,产业化是发展的基础。农村发展滞后、城乡流通不活、农民增收缓慢,关键在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定位上缺乏系统循环理论,核心是农民走向富裕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当前,迫切需要形成一股后劲充足、潜力 巨大的竞争力,而这种动力和后劲主要来自于农业产业化。没有农业产业化,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都将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用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为兴工富民注入不竭动力,是振兴定西经济的主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破解。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免征农业税后的乡村新机制

汪建国   19年前   12776点

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程仁平   19年前   12008点

农业信息化:农民能用是根本

19年前   11803点

推广实施农业标准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

闵耀良   19年前   10966点

如何运作农业产业化

丁力   19年前   13449点

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切实措施

宫希魁   19年前   11415点

构建农业优势产业链

胡彪   19年前   11924点

培训农民工是反哺农业一策

19年前   11071点

用办工商的理念发展农业

庞革平   19年前   10815点

订单农业面临诚信危机

19年前   12402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