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理念之我见

杨卡  2004/12/7  11796点  永安之窗
  摘要: 通过梳理城市规划的各种手法和思想,把现代的城市规划理念归结为四条:人文关怀、历史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张扬、城市个性构建、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分别介绍了它们的来源及内涵,阐述了一些优秀应用实例和手法。

  关键词:城市规划;理念;人文关怀;城市个性

  世界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理论已经有了久远的历程,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再到如今的生态城市、城市经营等理念……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规划的理念林林总总,难以尽说。城市规划事业发展到现在,优秀的规划理念也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和成熟起来。通过系统的认识和总结,笔者把这些规划理念分为3点:人文关怀、城市个性构建、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 人文关怀

1.1 内涵

  城市规划中的人文思想由来已久,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已经有了很强的人文关怀思想;“雅典宪章”中强调人、人的活动、人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这已经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思想;“马丘比丘宣言”又对此做了修改和完善,强调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并要求规划和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现代城市规划阶段,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已经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可和密切关注,人文关怀正以各种形式,更广泛地深入到各级各类的城市规划中去。

  笔者在本文中对它的界定比较广泛,否则不足以涵盖很多在此方面的优秀规划思想。它既包含了对公众利益的负责,又包含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既有对居民日常工作、生活、娱乐的方便、快捷、舒适的需求的满足,又有对居民精神生活、心理需求以及对完美和谐的追求的充分考虑与满足,还包含了从人的尺度、人的感受出发的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因此,这一理念内涵深厚,需要规划师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要求规划师自身素养的不断积淀。

1.2 应用

  在此方面,美国可以作为_个良好的表率。对于人文关怀,一直是美国规划界长久以来所遵守和追求的。《美国执政规划师学会道德与职业操守守则》中列在第﹁位的就是对公众的职责,并声明向公众利益负责是规划师的首要职责。“社区规划时,目标之一是经济发展,但同时又要保护市民利益,特别是贫困人群以及无法参与政府社区规划过程的群体的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规划师有义务让相关各方都认识到公众的需要,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要;有义务敦促其雇主尊重这些需要,即使他们的雇主是开发商。”[1] 

  关于美国的公平的理念,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张庭伟教授这么解释:从我们的角度去理解,一方面,真正掌权的垄断资本家或者说既得利益者为了求得社会安定,维持社会平衡,愿意分一块蛋糕给别人。与此同时,美国市民中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以及作为他们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美国社会中有一定的分量,他们有相当大的发言权。这些人作为社会的中坚,他们对社会公平的大声疾呼,形成大家对公平的支持。另外,在美国的财富阶层中间,还有一种基督教精神,他的基本理念相当程度上有公平的成分,倡导施舍,对不幸的资助,这一点在美国财富阶层中间有悠久的传统。[2]即便如此,在美国的公平规划依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涉及的利益群体众多,作用因素也很复杂。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很多发达国家也很注重这个众人所关注的规划理念。以瑞典为例:瑞典作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高税收、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完善的特点,而公共设施、公共利益在任何建设项目都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在立法方面,非常注重公众的意见,立法之前都要提交各党派商议,并将法律要点在报纸、专业杂志、公议中进行公开的讨论,而城市规划在经市委员会批准的过程中,都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咨询、展示、反复修改的过程。

  国外的一些规划体制和法制与我国不同,以及议会和公众参与的程度不同也导致了在规划的过程中对他们利益的体现不同,可能公众权利的扩大化会更易于体现一些他们的需要,而我国目前权利的集中,利于各项规划措施的实施,而不会因为一条道路的建设而商议十几年,其中各有利弊 ,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做好我们的规划的关键之一。

  在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中,为了体现对人文的关怀,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人的感受、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人的尺度、生活习惯出发,设计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而不是单纯追求宏大与气势,或者表现自我。要求规划师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来创造适合人的城市环境。把握人和城市环境的情感关系,融情于景;根据人的感觉规律和感应原理,悉心策划宜人的城市景观和设施。

  (2)从社会交往的角度,要求设计具有归属感空间,并尽量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融洽的邻里环境。尊重人的情感要求(私密与表现、共性与个性、欣喜与哀伤、速度与闲适、健康与残疾、男与女、老与幼),创造和谐美满的城市环境。

  (3)亲和自然,创造开放灵活的空间。尊重自然和利用自然原态,是我国城市和园林建设中的优良传统,尤其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思想的贯彻,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造同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表达自己独特风格的城市,是历来规划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4)从城市整体来考虑,设计宜人的个性化城市空间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整体性的考虑,美国的C•亚历山大等人的反应最为突出,他们所做的一系列实验以及著作《城市设计新理论》充分表现了这一点。为了达到整体性,他们还制定了七条细则,从而来“创造一个城市或者城市的一部分的日益增长的整体性”[4]。

  (5)充分考虑居民利益,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为了给城市居民创造适宜的工作、居住和生活环境,而公众参与便为这一目的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的困难重重,公众参与形势和机制都还不完善。规划者所面对的都是分化了的公众利益。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因民族、性别、职业、年龄、兴趣爱好等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需求与偏好,如何处理和协调这些利益群体是个难题。在美国,一般是倾向于公众参与的决策形式,也就是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然而多数人的利益却往往并不能反映需要关怀的占少数的弱势群体的需要,如老人,如残疾人等。所以,美国还同时鼓励区域规划委员会等机构平衡协调利益,以照顾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而对公众利益的引导和教育也可以达到整体利益协调的效果。

2 城市个性构建

2.1 内涵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市,不只是众多的居民的聚集,也不只是众多建筑、广场、道路等要素的集合,从古罗马城到现今的纽约、悉尼、上海无一不是历史时代文明的象征和代表,无一不是全体居民及其地域精神的凝聚和历史文化的标志,无一不是地域的荣誉和象征的体现。而盲目的模仿正是对这种自我认同的缺失以及自信心的匮乏。所以说,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城市个性的认识与张扬,对城市意象空间的构建以及与地域背景、历史地理特点相应的文脉的表达。

2.2 应用

  对于城市个性的把握,具体操作中,要把握城市的地域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深刻了解城市及其文化的发展脉络,研究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品质意境,从而确定空间的艺术特色,构筑城市形象整体景观框架,形成良好的城市意象空间,展示城市的个性风格。

  对城市个性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历史文脉的追续。

  (2)“地脉”的把握。包括对城市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地域的历史、文化及风俗风情等的深入了解与把握,如山城重庆、水乡苏州、春城昆明……

  (3)对城市性质、职能、规模等经济特征的把握。

  (4)对城市现状空间特色的总体认识。

  在规划中构建城市个性与特色,重点要把握它的历史文脉及地域背景,再借用各种手法来张扬之。就中国城市而言,还应考虑中国的传统与审美特点,如:意境、含蓄、和谐、对称、虚实对比、形神统一等。

  实施的方法很多,如方位、色彩等。在此过程中要协调其与功能、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拆旧建新中保持其整体性与可持续性。

  其中一个非常普遍的手法便是对城市色彩的控制。色彩蕴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容易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给人以整体的宏观的印象。利用色彩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杂乱无章、不协调所形成的“色彩污染”对城市个性的破坏。统一中求变化,以及对自然色彩的呼应和色彩之间的协调是色彩控制所应遵循的原则,这一手法的运用不胜枚举。早在古希腊的一些海滨城市,已经有意识地采用成组的桔红色屋顶和白墙,从而与碧海构成和谐甜美的图景。如今的新加坡也运用她近乎永恒的自然色彩:新绿与碧蓝,给人以清新明净的感觉。明亮、清纯的色彩与绿地、树木、碧空相呼应,形成了亮丽的风景,丰富了城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我国的城市规划中也有很多应用色彩控制的手法,如商丘的青砖、赭木、红柱、绿树;威海的蓝天、碧海、红瓦……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城市个性的手法,便是城市意象空间的构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凯文•林奇指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种公众印象,它是许多个人印象的迭合[6]。公众意象是指“大多数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即在单个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能达成一致的领域”[7]。环境意象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底蕴。“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物体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7]凯文•林奇还指出城市形象主要与五种要素有关:路径(path)、边界(edges)、区域(district)、节点(nodes)和标志物(land.marks)。

  对于城市意象空间的构建,可以让居民的心中有一种比较一致而又清晰的认知,从而达到对城市整体个性的认同,达到对城市空间环境的依恋与对话。让每一个来到这个城市的人,清晰地体验到她的意蕴、她的性情,倾听到她的诉说,从而明了她的个性和特色,留下深刻而又独特的印象,留下长久的余味和对她长久的向往。

  如法国巴黎老城内的香榭丽舍大道,两侧传统而又风格独特的容纳着世界著名的名贵时装店建筑物,与街道轴线上的凯旋门一起构成了巴黎老城所特有的景观。

如纽约市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以及一系列高层建筑群,宏大豪华的“时报广场”,数以千计的街头画廊和雕塑,清新自然的中央公园和繁华的商业区一起构成这座城市所特有的意象空间。

  再如苏州观前街,古雅幽静的玄妙观、传统风格的餐饮服务店面、精细手工艺品荟萃的特色店铺和现代而不张扬的国际专卖商店,构成了中国传统意蕴和时代风尚有机融合的动人的意象空间。

3 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可持续城市

3.1 内涵

  如何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寻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和谐共处,如何有意识地保护生态环境,求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的目标,各行各业各界人士已经在此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和贡献。

  在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中,城市是其作用最为核心的地域,规划者如何在城市的设计与规划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全社会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而城市规划者是其中的主力军,如何贯彻实施这一思想,还需要规划者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深入考虑。如果规划师拥有较高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手段,将会产生相当良好的效果。

  G•豪斯顿和C•亨特在《可持续的城市》一书中将可持续城市定义为:居民和各种事务永远采取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式,在邻里和区域水平上不断努力以改善城市的自然、人工和文化环境的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发展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如今已经公认的发展的界定是: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21世纪的今天,在新一届领导人提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后,我国又提出重估国民生产总值的思路,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把生态环境纳入到衡量的标准中来,从而达到更加科学和全面的发展与增长方式,进而谋求“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人与自然的协调。

3.2 应用

  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很多的方面,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的特点,以及环境对产业、人口的支撑能力,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在城市建设和城区开发方面,要求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并充分考虑城乡结合部的脆弱地带的环境保护。在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方面,要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采用生态的规划手法,如生态廊道、驳岸等处理手法。在具体应用中,主要应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与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对于土地利用的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环,要求规划者仔细考察城市自身地形、地貌以及气象气候等状况,并进行合理的利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巧妙利用手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效利用资源。资源的短缺是大部分城市共有的特点,尤其是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却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约束着城市的种种活动。有效安排产业和生产,合理配置资源,也就成为规划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3)与区域环境保护体系的结合。生态环境是一个全球尺度的大系统,而地方区域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和保护措施也往往需要各个城市的配合与协调,否则难以积聚整体效应。而城市规划中要实现本城市的环境优化和生态保护,也要与上级区域的整体保护体系相结合。

  (4)绿色规划。要求规划者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对污染项目进行必要的控制,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危害。并促进环境清洁工程的建设,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目的。绿地的大量出现给了我们希望,然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盲目模仿并不能带来很大的效益,要求规划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绿地形式和植物种类,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虽然城市环境对于一大部分生物来说,是比较差的生存空间,但是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可以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而且由于城市对环境的作用很大,对自然的干扰很强,所以,规划者的作用就更不容忽视。

另外,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风貌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从另一种视角看,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相似的哲学意义,可以作为两个相互交叠的系统,相互联系起来发展。

4 小结

  优秀的规划理念,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寻求实施的手法,否则只是空谈,如空中楼阁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具体的实施,是异常繁杂而又困难重重的,这就要求规划者要以不懈的追求和勇敢的创新来贯彻优秀的规划理念,也要求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更要求立法和行政机构的保证与支持。优秀的规划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随着时代的步伐和民众的需求而不断更新。

  各种规划理念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它们在规划的实施中共同体现出来。

  世界的城市规划史,也是优秀的规划理念的发展史。在城市的演进和历史的洗涤中,规划的理念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优秀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城市问题的解决、城市美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优秀规划理念的贯穿,使得城市的建设更加完美动人。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几点建议

黄发华   19年前   10325点

积极探索造福农民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张继升   19年前   9359点

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市民”群体

路小昆   19年前   9045点

日本爱知县区域规划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启示

汪阳红   20年前   14336点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对策

孟祥林   20年前   15306点

城市绿化大量引入外来树种现象遭生态专家批评

董峻   20年前   8579点

二级城市,有为有位 ---对做大做强做美永安城市的看法

严拱钦   20年前   13679点

实现经营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杨凯坤   20年前   11491点

论城市经营和政府职能的界定

田贵明   20年前   10038点

福建推进城市化 学者倡导“簇群式”发展路径

20年前   11296点
加载更多>>
2025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