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对策

孟祥林  2004/12/7  15124点  永安之窗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以生产为中心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难以适应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单纯依赖本地自然资源票赋以及外来资本的做法可能造成脆弱的区域经济。本文建议多方筹集转型资金。运用适度的产业调整援助政策,促进城市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多方探索职工再就业安置渠道,大力发展替代产业。

  传统经济时期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大批资源型城市伴随着资源开发相继兴起,随着城市发展和资源优势的弱化,资源型城市大多数是资源依赖性强的采掘业,然而资源储备伴随高强度开发逐渐枯竭、开采成本不断上升、竞争力严重削弱。长期以来以生产为中心的资源型城巾发展模式难以适应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单纯依赖本地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外来资本的做法可能造成脆弱的区域经济.如何在资源逐步枯竭的情况下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西方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和基本依据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如下几种:鲁尔区的补贴转型模式、九州区的高新产业跨越模式、休斯顿和洛杉矶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洛林的产业转轨和集聚模式。这四种方式可以概括为两种:通过产业链的延长使得原有产业向纵深发展谋得发展机遇;通过拓展或置换原有产业在产业的多元化中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其—,通过产业延伸导致产业聚集实现规模经济。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下游加工业,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的产业群。资源型城市大多发端于采掘业,采掘业属于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其产业关联特点是前向关联效应大,而后向关联效应小。产业延伸模式利用这一特点向前延伸产业链,其优点是在转型的初期能够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同时上下游产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实施转型的难度较小。下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将逐渐增强,将来即使本地资源逐渐枯竭,也可以通过从外部输入资源进行加工,维持该城市或地区的持久繁荣。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大量生产经营相关联的企业在一定空间内的聚集所带来的专业化生产、低运输成本、低交易费用、便捷的沟通和配套服务将导致聚集经济。

  其二,置换初始产业创建全新的产业集群。产业更新模式是最彻底的产业转型模式,它摆脱了对原有资源的依赖。资源枯竭正是资源型城市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城市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摆脱资源的约束,置换原有产业并尽快地把原来从事资源开发的人员转移到新兴的产业上来。吸引外来投资是建立有竞争力的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资源型城市一般资源廉价,土地、劳动力和动力充足,这些都是吸引外部投资的重要因素。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为了谋求更大发展,所以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资源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拓展产业的口径,将关联产业和新产业纳入到现有产业中来。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依据是:

  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中,条块分割、部门封锁现象颇多,经济管理系统与社会管理和生活管理系统在布局上形成壁垒分明的两块。经济管理体制不仅直接制约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配置,也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城市经济的社会化水平。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以资本为纽带,合理配置资源,建立起企业自主、条块一体、联合投资、共同受益的新机制,将城市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二是主导产业的多元化。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型城市往往被单纯地看成资源产品生产基地,从而导致这类城市在产业结构上围绕资源展开,重工业比重普遍较大,而且大部分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和最终产品比重小,造成微利和单一化产业结构对资源过分依赖的被动局面。没有合理的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布局,产业间互补互利、分散风险的组合效应就不可能存在,城市的发展也就失去了稳固的基础。

  三是经营方式的集约化。资源型城市进入成本递增的后期开采阶段时,企业和城市难以通过向相关产业领域的转移来补偿损失。在向外地输出资源和初级产品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往往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大量价值和利润被其他城市的企业以深加工或提供相关服务等形式获取。所以抓好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是首要选择,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即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或高附加值产业演变。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扩展,在阶梯性地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发挥整个产业群体集约化生产的效应,逐渐摆脱对本地资源的单纯依赖,提高这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弹性。

  二、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障碍分析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目标是从以依赖自然资源的单——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推动城市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演进。我国资源型城市是计划配置资源的产物,在多年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严重制约产业转型的障碍。

  1、财力障碍

  资源型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财力瓶颈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低;其次是国家对资源产品价格实行行政性干预和管制,形成资源型城市利益的制度性损失;再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的主体,这些企业相当部分是中央直属企业,所得税上缴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贡献少,从而导致资源型城市呈现出“资源丰富,经济贫困”,城市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

  2、产权障碍

  资源型城市的所有制结构单一,主体企业在所有制上是国有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明显滞后,难以消化大量的转型就业人口,使城市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城市,转型难度增加。

  3、产业障碍

  我国资源型城市绝大多数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追求资源产品生产数量扩张。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单一,第二产业是主体,第一、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二产业中的采掘业与配套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产业关联度大。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城市产业结构难以对资源型产业的衰退产生缓冲作用,产业转型的基础薄弱。

  4、区位障碍

  资源型城市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源的禀赋及分布状况决定了其地理位置。因此全国约80%的资源型城市分布在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它们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国内市场,同时因为城市缘矿而建,难以进行科学的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投资环境差。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对策探索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大多数面临转型,研究和探索转型的方法和策略十分必要。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才能有成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1、多方筹集转型资金

  德国转型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负担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由经济相对较好的企业负担的,从其税费中提出一部分用于转型。我国也可效仿德国的做法,建立社会转型援助基金。城市转型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借助非财政投资的方式:金融衍生工具选择。包括有保护的可提前退还债券、可退还股票、可转换含看涨期权的债券等以及市政债券的实施。市政债券在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成熟的、信用等级非常高的融资工具,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战后的日本将市政债券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融资工具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还可选择信托参与方式。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改革成功的关键是通过参与各主体的协调,设计出好的融资计划、风险控制方案、收益共享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信托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不仅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经验和技能参与设计融资计划,而且还可以积极参与发起项目,成为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主办人。信托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融资中介,接受分散的投资者的资金信托,主要有贷款信托和股权融资方式。

  2、运用适度的产业调整援助政策

  根据我国劳动力比资本更难以在地区间流动的国情,设法将区域外的工业活动有选择、有步骤地诱导到资源型城市,以此促进本地区劳动力的安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资助传统产业的退出,促进新兴产业的替代。

  3、促进城市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从考虑城市与区域共同协调发展出发,在区域内部的有利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发挥资源型城市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部分零散资源,面向市场发展建筑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从城市到区域的发展趋势及产业结构要统筹规划,增强城市的扩散和辐射能力以及区域的吸纳能力,带动区域发展。

  4、多方探索职工再就业安置渠道

  目前,我国资源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大的煤矿企业普遍存在人员多、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要实现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减员增效的路子。借鉴德国做法,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转业培训基金,加大培训力度,鼓励部分知识和技术基础较好的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转岗创造条件。

  5、大力发展替代产业

  我国资源型企业大都是所在城市的经济支柱,煤炭工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虽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对于资源枯竭型的煤炭企业,改变单一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替代产业,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积极探索造福农民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张继升   19年前   9245点

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市民”群体

路小昆   19年前   8975点

城市绿化大量引入外来树种现象遭生态专家批评

董峻   20年前   8487点

城市规划理念之我见

杨卡   20年前   11731点

二级城市,有为有位 ---对做大做强做美永安城市的看法

严拱钦   20年前   13599点

实现经营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杨凯坤   20年前   11389点

论城市经营和政府职能的界定

田贵明   20年前   9983点

福建推进城市化 学者倡导“簇群式”发展路径

20年前   11184点

经营城市过程中集体访问题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厉运全   20年前   12192点

中共永安市委 永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美“二级城市”的若干意见  

20年前   29993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