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新问题
1、无序竞争加剧。随着改革的深化,农资市场原有的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已形成了生产企业、农业部门和供销社农资部门“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农资市场的无序竞争日益加剧。部分生产企业打着“直销”的牌子,为夺市场份额,以低于农资部门的价格出售,扰乱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一些农业技术部门打着“推广新品种”的旗号,竭力推销自己经营的品种.相当多的基层供销社将农资经营部直接转制或承包给个人经营。同时,一些个体户无证参与农资经营,他们只是在旺季时捞_把,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的事件时有发生。
2、价格日趋上涨。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加剧,令人惊讶。大部分商品均以两位数上涨,化肥平均涨幅超过20%,高的达30%以上。如化肥中的龙头品种尿素每吨价格已近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25%,多年滞销的碳铵每吨价格上涨到了500元,25%的低浓度复合肥每吨也上涨到了870元,涨幅均在20%左右,农药、农用薄膜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如此高的涨幅,已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抑制了农民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
3、淡储难以实施。过去由于农资公司责任明确,且政府给予适当补贴,银行保证资金供应,农资经营部门普遍重视做好了“淡储旺供”。但是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变化和农民购肥习惯的改变,农资储备期相应拉长,所需资金更大,在储备问题上,一种情况是受到资金约束,储备数量受到限制,由于农资供应的季节性较强,﹁旦到了使用高峰,很有可能发生脱销。同时生产厂家出厂价格不稳定,有时出现了淡季价格高于旺季的不正常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农资商品的“淡储旺供”工作。
4、结构不尽合理。化肥产品中氮磷钾比例失调,钾肥由于资源限制,国产量小,从施用比例看,仍然与农业部门的要求和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另外高浓度化肥比例不高,低浓度化肥在总量中仍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化肥产品中高浓度产品的产量只占50%左右,且我国化肥的复合化施用率低,约为30%左右。农药产品中大部分是老品种,高毒农药占的比重仍然较大,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况且大部分老品种农药毒性高、药效差、残留长,对环境污染,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经营资金困难。农资企业自有资金普遍严重不足,加上近年来许多农资企业转制后经营资金更是有限,而要维持正常经营惟靠银行贷款。而作为贷款基本户的农业银行,过去把保证农资经营所需的资金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随着农业银行步入商业化轨道,政府也取消了指令性贷款计划,使得农资企业贷款十分困难。农资公司的经营举步维艰,有些甚至到了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
相应对策:
1、规范经营行为,实行有序竞争。要坚持适度竞争、有序竞争的基本原则,清理农资经营渠道,规范经营行为。对于农业部门和生产企业销售的品种,价格要合理,避免不正当竞争。要建立和健全农资价格自律制度,以保持价格相对稳定。坚决反对在农资经营中任何形式的地区封锁,坚决杜绝哄抬价格和低价倾销的低层次竞争。
2、采取扎实措施,控制农资价格。从目前情况看,化肥等农资涨价已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今年国家相应减少了农业税,体现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但化肥等农资价格一涨,农民增收的期盼泡汤了,因此农民是农资涨价的最大受害者。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寄希望于农资市场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促使生产商、经销商从规模化经营、成本管理和资源优势方面提高效益,彻底解决农资市场混乱和结构失衡等问题。政府调控市场,还是要从源头开始调控,原材料、生产厂家、流通等各个层面、环节都要进行全方位的适度调控。只有这样,农资市场价格才能稳定住,农民也才能获得实惠。
3、建立储备制度,增强调控能力。根据化肥、农药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特点,以及应付自然灾害的需要,为保证企业均衡生产,保障供应,调控市场和价格,市县二级必须建立和完善化肥、农药储备制度。储备任务建议继续由供销社农资公司承担,实行分级储备,分级负担。农资公司对储备数量要保证落实,按时到位,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上应继续积极予以扶持,资金由农行专项安排解决,储备所需贷款的利息由同级财政给予财政补贴。在此基础上,各级农资部门在经营中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以防脱销。
4、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变化。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绿色农业的兴起,农资品种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为促使农资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满足农业对农资新品种的需求,推动农资由价格竞争逐步向质量、品牌、科技含量、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转变,调整农资品种结构已势在必行。一是有关部门应限制及逐步淘汰一些低效、高毒、高残留品种的生产,经营部门应逐步减少此类品种的库存。二是应在政策上鼓励多研制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绿色有机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不断提高开发新品种的能力。
5、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为农服务。为农服务是供销社农资企业的宗旨,要保持为农服务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要继续办好庄稼医院,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和合理用药;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为农服务的新形式和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