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生态村

  2004/12/27  10846点  永安之窗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立足于河北省情,提出以创建“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文明生态村为载体,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承德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把创建活动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从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统筹谋划、合理安排、协调推进,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党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创建过程中,承德市委、市政府坚持尊重科学、注重实效。从承德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出发,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提出“三步走”战略,确定首批创建275个村,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所有村建设成文明生态村。首批创建村都聘请专业建筑设计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合理的建设规划;从改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入手,在认真抓好“两文”(文化、文明)、“双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抓村街建设、庭院净化、村庄绿化,重点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现象,并把创建活动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相结合,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承德市委市政府从制度机制上采取多项有力措施: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目标责任制。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道路建设、文化建设等9个职责、任务明确的工作组。市里主要领导重点抓,市委书记赵文鹤同志多次深入周台子等村调查研究、征询群众意见,协同解决问题。各县区普遍实行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人”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等。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国家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采取“五个一”的办法:市县乡财政拿一点,包村单位有关部门专项资金重点倾斜帮一点,动员社会力量筹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群众集一点,实行结对帮建。市交通局、市供电局、露露集团等60个市直单位积极帮建,帮扶资金和物资总值已达203.1万元。目前,全市投入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1.8亿元。

  实行有效的宣传和激励机制。市、县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向社会充分展示、及时宣传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内容、作用和重大意义,对积极支持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

  完善民主决策、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下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凡涉及到创建村的规划、资金的筹集使用、项目招标以及工程质量等重要事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通过,做到公开透明。

  实施长效的巩固和发展机制。探索把文明生态村建设纳入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建管机制。实行群众性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建立卫生清洁队和卫生检查制度,落实“门前三包”、户内达标责任制,户户参加、人人参与,形成长效机制;探索与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结合、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的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通过这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措施以及舆论宣传、典型示范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了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群众的创建热情空前高涨,踊跃出工、捐款。目前,村组街道路面建设推进迅速,现已修整路基666.5公里,硬化路面618公里,铺筑沙石路289公里;农村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同时展开,植树76万株,种草3.7万平方米,安路灯3058盏;农户文明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新建沼气池12326个;文化广场、村民活动室、健身房等建设迅速推进,已建广场13万平方米,图书室7290平方米,配备图书21.5万册等。创建工作取得的这些成绩,给承德农村带来了新变化,展现了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

  人居环境明显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指标明显增长。文明新村的建设,呈现一派“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喜人景象。道路建设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沼气池建设变废为宝,既清洁了环境,改变了农村过去的“砍柴做饭烟熏眼,粪水蚊蝇满庭院”的居住条件,又节约了能源。百姓说:“不用煤、不用电,三十分钟准开饭。”农民们算了一笔账:建一个沼气池,不但可以节省化肥、农药、照明费等1200多元,而且用沼渣种地、发展生态农业可增产20%以上。目前,全市建沼气池总计44740个,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在创建过程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捐款、带头出工、带头奉献。广大干部坚持吃住在创建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做到了带着感情,扑下身子,沉下心来,真心实意地察民情、访民意、解民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农民激动地说:“这样的好干部我们最欢迎,党和群众的鱼水之情又回来了。”看到家乡的荒山绿了、村里的环境美了、自家的庭院净了,生产有了发展,收入得到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农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是在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

  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创建活动使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村长期存在的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俗有了很大改变,“黄赌毒”现象不见了,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农民的环境意识觉醒,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取得的这些成绩,充分展现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在生动的实践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第一,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同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陋习的一场斗争,是改变落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是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汇合点。创建文明生态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出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河北省适时开展以文明生态村活动为载体的建设新农村活动,具有深远意义。把这项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就能够在广大农村落到实处。

  第二,创建文明生态村,使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将亿万农民组织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村传统社会进行改造的一项成功经验。在创建过程中,处在最前沿的基层党组织直接动员农民、制订规划、筹集资金、处理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提高了自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真正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第三,创建文明生态村,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出工、出钱、出物,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积极主动地为创建活动捐款,为村集体公共设施建设、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有助于培养农民的集体意识、有助于农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四,“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需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但资金仍然严重不足。在创建过程中,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并多方筹集民间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投入的不足,这对于改造传统农业,改变农民生存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生态建设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创建文明生态村,寓生态环境建设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中,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对于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经济发展

施永康   19年前   9455点

贡川镇分类服务全力提升计生工作上台阶

葛坤全  吴燕   8年前   62548点

曹远镇积极兑现各项计生优惠政策

葛坤全  陈怡允   8年前   55943点

统筹规划 提升档次 加快北部工业新城建设步伐

吴家福   12年前   75892点

发挥生态优势  力促绿色发展

朱昌汲   12年前   58868点

发挥生态优势  力促绿色发展——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随感

朱昌汲   12年前   62529点

永安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洪文殊   14年前   77092点

永安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吴家福   14年前   68252点

加强对接 促进合作  推进三明永安城市联盟

吴家福 黄发华   15年前   73392点

关于大力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养蜂业的建议

林洪通   15年前   70911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