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软环境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王冬梅  2005/1/7  14795点  永安之窗
  摘要:投资软环境的优劣,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投资软环境存在许多缺陷,如农业经济体制发展滞后、农业经营机制落后、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恰当以及法律制度不完善,等等。因此,我国必须通过农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相关制度等措施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环境是一个涉及资源、区位、社会、经济、基础设施、法律和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指标,投资软环境则是指除了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等硬环境之外的那些无法用具体的物质形态所表述的东西。目前,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已经解决了温饱和基本实现了小康的基础上,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金投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农业经济所需要的资金除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地方自筹外,更多的应该来源于招商引资,而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投资环境的好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无论对于吸引当地投资还是外来投资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投资软环境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投资软环境的缺陷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

  1.农业经济体制的滞后阻碍了资金的大量投入,因而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是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紧密相连的,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又是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从简单协作开始,经过工场手工业,最终进入到了机器大工业阶段。而机器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不仅促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生产的日益社会化也是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我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适应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生产力,因而改革极大地刺激了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实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重大成效,我国部分农村已经实现了温饱和小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长时期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相应的变革,其体制缺陷也日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毕竟是_种小生产方式,其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速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对于投资所带来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以小农为本位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由于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效益的进﹁步提高.使得外部资金的投入量会不断减少,投入资金的收益率也会不断降低。其二,不稳定的地权会使农民对自己所经营的承包土地缺乏长期的预期,容易采取短期经营行为。具体表现为对土地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抑制了农民进行财产积累的激情。投资严重不足会使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数量日益减少,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了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以后,农产品的竞争在国内不具备科技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完全不具备价格优势。这种局面最终会影响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步伐,阻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经营机制的落后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的收益率,因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投资机制

  投资数量的大小取决于回报率的高低,而回报率的高低既受资金运营机制的影响,也受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的影响。由于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目前在我国农村并没有完全确立起来,这使得投资的运营机制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落后的投资运营机制所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从项目论证机制看,由于资金的投入者和使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使用者往往会从追求局部利益的立场出发,忽视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因此极有可能造成投资项目的短期性特征。其二,从资金投入机制看,农业投资项目一般由政府财政承借承还,财政层层转贷,这种资金使用权和债权相分离的运作方式容易造成资金使用者和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因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其三,从项目监评机制看,虽然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农业合作项目的资金管理体系中均设立了检测和评价机构,但非独立化的机构根本不可能真正发挥监评的职能。农业经营机制的落后造成的投资机制的不完善不仅降低了投资的收益率,使得极为短缺的农业生产资金被浪费掉,而且会给未来投资带来一定的负面示范效应,限制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从而会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的不恰当使得^艮务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因而不利于树立政府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

  在我国农业领域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条件下,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以帮助解决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投资,为农业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央政府颁布了许多的政策法规,如优惠税率等,但是在具体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由于对自身角色定位的不准确而不同程度地存在越权行为和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其典型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在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土地等资源的使用上出台一些限制性的规定,抬高了进人门槛。其二,投资扶持和促进机制严重错位。国家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而针对农业投资出台了许多的优惠政策,但在实践中,许多的有关优惠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从而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其三,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容易造成一些政府部门官员和乡镇干部对投资者乱收费,从而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降低了对地方农业投资的吸引力。

  4.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因而不利于提高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投资所需要的法制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统一的法律、政策、法规;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具体条文和规章制度。同时,对违法行为也存在一个执法尺度的问题。在我国农村的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树立政绩,搞形象工程,竟相攀比吸引投资,有时甚至不计成本,进行恶性竞争,致使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难以形成。而且,以这些方式吸引来的资金极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和使用,破坏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投资者的短期行为。此外,农村中的大批行政司法人员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职能混淆,使得经济活动不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因而不利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营造投资软环境,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1.深化农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为农业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农业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家庭承包制的农产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规模化的经营特征不相一致,因而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产权制度的调整和创新,逐步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其一,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中家庭经营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组织和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以及缺乏规模效益所造成的农业生产被分割的现实问题,可以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为基本制度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农业组织制度创新。通过选择适合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提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其二,针对目前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诸多环节被分割的现实,可以通过以市场为纽带将它们重新连接起来的方式,引导分散的小生产农户参与地区农业生产整个系统的分工和协作,降低风险和交易成本;通过大幅度增加投资量,形成整个地区农业生产的规模优势,这样不仅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大大提高投资收益率,增加投资的吸引力和再投资行为的持久性。其三,改变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和利用价格政策等行政手段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低效局面,通过变革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加强农业与其它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改变农业生产自给性强、经营规模小、生产手段简单落后、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实现农业经济制度的重大创新。

  2.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和投资机制,为农业投资创造高效率的运营环境

  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要求农业生产经营必须明确体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强化生产者的成本和效益意识。由于农业投资机制必须反映产出大于投入的运营原则,因此必须对投资运作机制进行创新。其一,在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土地等资源的使用方面,在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严格把关的同时,简化项目的审批手续,尽可能地减少审批投资项目的各种费用和时间;针对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要适当延长项目的投资期限;同时,建立相应的机构,通过对当地的资源和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以确立可行的项目。以项目的可行性来引导投资,可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提高投资的收益性。为了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增加对农业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以培养熟悉农业经济管理和投资运营的专门人才。其二,在资金投入机制方面,在明确国家鼓励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已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如,可以通过建立和推行农业保险制度来减少农业投资活动的风险损失,保护投资者的财产收益。其三,通过建立一定的中介组织,解决资金投入者和使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完善监督机制。当地政府在通过财政担保融资之后,可以将资金转贷给中介机构,然后通过中介机构再转贷给项目使用者,这样就能够对资金的使用形成政府、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多方位的监督机制,明晰债权、债务关系,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其四,加速资本周转。资本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而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加快资本的运转速度。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有过精辟的论述:“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资本最害怕静止,一旦静止,资本就不成其为资本了”。

  3.通过对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不断树立政府为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服务的意识;通过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为农业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急需政府的扶持和服务,因此必须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强化其服务意识和宏观管理职能。其一,降低农业生产投资的准入门槛,在国家统一的农业经济政策引导下.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特色农业项目的准入标准,并营造能促进长期投资的公平、公正和有序的市场环境,以保障投资主体的权益。其二,明确政府调节农业生产的目的,树立政府为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服务的意识,强化政府发展当地农业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通过投资扶持政策和投资促进机制的完善,采取各种措施实现投资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互惠互利。其三,政府部门在实现角色转换,将管理职能更多地转变为服务职能时,依法行政就成为必然的要求。因此,必须规范政府官员和乡镇干部的行为。并通过开展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来制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坚持互守信用的投资原则,坚决反对不守信用的违约行为,通过完善信用制度,树立地方政府的诚信形象,以此来增加农业对投资的吸引力。

  4.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农业投资创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

  用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农业的责任,保证农业投资基金专款专用.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采取有利措施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建立和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严格资金管理和审计制度,使财政收支行为规范化、财政行为法制化,依法行政,杜绝“寻租”现象的发生,保障农业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农业投资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由于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资金的投资规模和速度,投资者总是在寻找高回报的投资地点和投资产业。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业投资数量的大小会受到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当地政府必须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状况,在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为农业投资创造更多的渠道和收益源泉。

  6.深化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的创新

  深化体制改革就是要在农业生产领域里全面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投资体制而言,要改变农业生产投资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的局面,采取多种办法,尽可能多地吸引民间资本。此外,必须加快金融创新,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免征农业税后的乡村新机制

汪建国   19年前   12776点

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程仁平   19年前   11995点

农业信息化:农民能用是根本

19年前   11803点

推广实施农业标准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

闵耀良   19年前   10965点

如何运作农业产业化

丁力   19年前   13449点

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切实措施

宫希魁   19年前   11412点

构建农业优势产业链

胡彪   19年前   11924点

培训农民工是反哺农业一策

19年前   11070点

用办工商的理念发展农业

庞革平   19年前   10815点

订单农业面临诚信危机

19年前   12396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