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基础建设为载体,在改善生产条件上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赋税和“两工”逐步取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搞,笔者认为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如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乡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血防工程等,要积极争取国家立项投资,把项目建设好,尽快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争取有关部门扶持,积极寻求外援。比如采取署名、立碑等方式,引导当地有钱老板捐款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今年我区“村村通”公路建设计划80公里已全面动工,需建设资金1600万元,国家补助不到30%,不足部分都是捐资、赞助解决的;三是地方财政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逐年有所增加;四是用活“一事一议”,按程序不突破限额由受益农户出资搞村内组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引入竞争机制,对公益性服务设施实行市场化运作,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
(二)以加快结构调整为目标,在发展优高农业上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培育优势农产品入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一是要把产品调优。蔬菜、水产、畜禽、林果以及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都必须大力发展名优特生产,不断扩大名特优的比重,以优质农产品占领市场。二是要把模式调新。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要谋划好品种或产品布局,推行高产高效模式,提高单位面积质效。如蔬菜的春提早、夏遮阳、秋延后、冬保温培育模式,稻田的鱼稻共生、稻鸭共养模式。精养鱼池的猪(鸡、鸭)鱼立体养殖模式等,这些都是被实践证明的高效模式。三是把特色产业调大。蔬菜、水产、畜牧、林果苗木花卉等产业经过多年的调整开发,已成为我区的特色产业,把板块规模做大还有较大潜力。四是把生产标准调高。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蔬菜、水产、畜牧以及粮食、油料等,要从基地建设抓起,建立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严防污染,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全程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五是把生产经营规模调大。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最大限度开发农业资源。如开发江滩河滩建杨树速生林,开发低产水面搞精养,开发低产低效山地、岗地搞林果生产,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坚持谁投资开发,谁经营受益;另一方面搞好土地流转,向种养能手集中,形成规模种植和养殖。据调查,我区从事种植、养殖人平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的农户,都是规模经营的农户。一部分种养能手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剩余的劳动力可转向二、三产业就业增收。
(三)以发展二、三产业为突破,在转移劳动力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民增收难与农业人口太集中有很大关系。农民要增收,农村要富裕,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数量是一个治本之策。要依托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利用闲置的土地房产等,大举招商引资,大力兴办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制订和实施可行的政策措施,消除不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要加强对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引导和服务,鼓励农民从农村、农业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上来,从而达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目的。农民转移后成了工人,他们可以依靠工业的发展解决增收问题,留下来的农民就可以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收。农民减少了,社会总产出水平就会提高,人均效率也会大为提高,势必带动整个农民增收。农村二、三产业要突出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和农产品销售为重点的服务业。这里重点有五点:一是要改造和提升传统的粮食、棉花和油料加工;二是要盘活盘强蔬菜、水产、畜禽、竹木加工业;三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四是加快发展农产品销售实体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五是积极培育农村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四)以加速社会分工着力点,在规模经营上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国农业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由自己完成,很少有合理分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也较低。在加速社会分工上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分工程度,具体地讲就是要大力培植种粮、种菜、养鱼、养猪、养鸡、养牛、养鸭、造林、种水果、种瓜以及农产品加工专业大户,让他们扩大规模,熟练本专业技术,提高产量,形成规模效益。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农资供应和农产品销售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为农户提供种子种苗、肥料、农药、饲料等农资供应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三是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通过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大分工,通过农民与其他社会主体的交换,促进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增加农民收入。
(五)以提高人力资本为手段,在推进素质工程上促进农民增收。人力资本从两个方面影响农民收入。一是影响劳动生产率。在同等条件下,一个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与土地、资金结合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多的财富,进而更多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人力资本低,产出效率必然低,从而影响农民收入。二是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人力资本较高,农民从事非农经营的机会多,收入的来源多,则收入多;人力资本较高,农民从事非农生产的报酬也相应高,则农民增收的幅度就大。目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这种情况严重制约农民增收,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要从两个方面努力。首先是农民自身要自觉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主动参与并接受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其次是国家要加大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的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农民搞好科技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农家子弟学有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收入。要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把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每户培养一个明白人,5—10户培养一个科技带头人。努力提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科技贡献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