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五举
烽火一举、中国二十八个百姓养一个官,(详参考件之一)
仅行政干部屁股和嘴巴每年消耗财政6400个亿。(指车和吃)
干部多造成体制性干扰多,内耗多,收费多,浪费多:吃饭财政和发不出工资在各地是普遍现象。
烽火二举、机构多自然官多。某贫困县级市部门及领导编制一览表(详参考件二)
某县级市城乡人口合计不超过40万人,城市人口不到25万,是一个经济欠发达或者是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市党政部门、行政机关就有88个,加上四大班子,共92个。领导干部人数:正职92人,副职279人。
其它国有企业、工厂、林场等正副经理、正副厂长若干名,不一一列举。
烽火三举、官多一定扰民严重。
且看正风靡全国的陈桂棣、春桃写的《中国农民调查》之要案
1.丁作明死亡事件。安徽利辛县纪王场乡路营村村民丁作明,因向上级反映本村乱收提留款,被乡派出所工作人员暴打致死。
2.小张庄故意杀人事件。安徽固镇县唐南乡小张庄村有村民对村里账目不清向上级反映,村委会副主任张桂全率人大打出手,五分钟内造成四死一伤。
3.大高村事件。安徽灵璧县冯庙镇大高村,县公安局荷枪实弹抓走52人,其中包括一名年仅三岁的孩子,多数人遭到毒打。
4.沈寨农民负担命案。安徽阜南县中岗镇沈寨村发生持枪上门征收农民提留款造成枪杀一人、伤二人的特大恶性案件。
烽火四举、官多无事可做,有事也没人做,大家玩,全国一赌场。不但家里赌,办公室照赌,社会上牌馆林立,有的有权势的干部在自己家里设牌馆,开车到居民家捉人禁赌,实际把赌徒赶到自己家去赌——安全,干部下乡一到村干部家就摆赌场,工农商学都来赌,事不做,而且破坏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道德。
烽火五举、全国遍地是官商:机关单位前门临街都打洞,出租铺面、楼房,这是普遍的,或出租单位牌子让他人经商,或干脆自己经商:我们这边就有什么“检察官之家”、“警官之家”、文化局的“娱乐之家”、财政局的“宜城宾馆”、教育局的“教工之家”,农业局卖农资。党委政府也有以权卖官,或靠卖法经营:一个十来万人的城市,仅一个交通管理所就有180多大盖帽到街上查车收费,煤炭局几十人在道口拦煤车收费。党政机关很多取证都收费,自己机关辖下有利可图的单位向上进贡……等等说不清的寻租,几乎没有单位不捞钱的。资源成本是国家的:房屋、设备、用车、办公费、出差费、工资等等,都是政府的,各人捞取的钱就给本单位的人员自己享受。这是不是潜在式的腐败?
下面的人无法监督,上面下来的人,嘴一沫、手一提、车一溜,不但受之无愧,甚至开门见山硬要。退了下来的老干部也拉伙到原来工作地方以视察为名吃喝拿撒一阵,敬老嘛,就算是小儿科了。礼从哪里来?上下心知肚明。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还谈什么执政?
为什么中央号召多次精简机构都失败?这笔生意好做嘛!一不要本钱,二无风险,包赚不赔嘛!既得利益者们怎肯放手?
虽然新加坡也是一党执政,有人治,但是他们执法还是非常严格的,甚至用杖刑(打得屁股鲜血直流),官员的素质也很高。官员和政务的公开性也非常透明。邓小平曾说,中国可学新加坡。可中国当前的“三穷干部”(出生于贱文时代,谓之“文穷”;成长于文革时期,马列主义早已雾里看花,谈爱国,屈原、文天祥不知何许人也;传统道德早被破四旧破得精光,谓之“道穷”;改革一来,打开西方窗户,照到自己的穷像,感到老一辈,力没少下,汗没少流,苦没少吃,忠没少效,天光看鱼篓,只有几点虾公细鱼,囊中羞涩,谓之“财穷”。那种原始资本积累的残酷、暴发心态毕露。)学新加坡能吗?
治政先治官,治农先治官,简政、放权、裁员,已是当前燃眉之急,也是一切政改之首务: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官商不分,监管与被监管不分,体制不改,再喊为人民服务,都是半天云里吹啦叭——空响。人民自己出钱养了一批打手来打自己,来抢自己的饭碗,只能丧失政府的合法性。烽火四起,中央不安,人心不宁,再不改更待何时?这里暂不谈民主大改,且出个策划让执政党自己改:
政府简政、放权、裁员的具体方案
怎么样简政、放权、裁员?
笔者年过八十,已无力深入调查,且这种调查的难度很大,非亲非故,固然不得其门而入,即使找到兼亲带故的人,也多摇头叹息,忠言相劝,这种事既是大伙心知肚明,但又是讳莫如深,不愿、不敢、不能弄清的。中央现在也是用一个“拖”字!老了,何必还去找麻烦?现在我只得利用调查到的个案根据个人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不从大道理去演绎,而是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个案中求解。
为了节省篇幅,开门见山,就从一个县级市的机构中一些个案来谈:
例一:教育局系统:
现状:现有正副局长9人。本机关员工百余人。
局里机构:教育督导室、纪检组、工会、办公室、人事股、计财股、普教股、成教股、职教股、招生办、教研室、电化器材室、师训股、法制股等14个股。
下属机构: 教育服务部、基建队、印刷厂、教工之家。
特别是各学区机构,还是五十年代的原形,早已不适用今天,那是五十年代为了管知识分子方便,一个公社设一个学区,专管这片地方中、小学的人、财、物。学区人员大多数是不能上讲坛的人,却比中、小学校长的权力要大得多。近来乡下生源越来越少,某乡三村小学并成一校,也才是90多学生,一班多者二十多,少者七八人,富余两校的几十教职员工,有关系的居家休息,工资照拿,没关系的自己谋生,还要上缴一些钱给学区。这样的学区,存在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某某市乡学区23个,每区4—8人,就有100多。还有内退员工(只拿钱不做事)约300多人。
简法:一、全部撤销乡学区。二、局长只用一正一副,三、纪检组、工会、妇联、人事、法制等股合并在办公室。四、合成教、职教、招生、师训四股为一股,五、并教研室于普教股,六、留计财股、电化器材室。七、教育局下属企业回放市场去办。
学校方面:尚无详细调查资料,大体上简法是:一、随着乡村生源日少,一般应该有学生30人以上才开班,否则则应裁并学校。所有非教学员工与教学人员配制大体上有个规范的比例。二、杜绝学校经商办企业,杜绝员工在校内经商。四、废除员工子女顶父母职陋规。它严重降低教师质量。旧缺的无缺,新来的只是在增。一面人员过剩,一面合格师资又缺,造成一大批庸才师资。
例二、农林水利牧系统:
县级市水利电力局:现状:共有干部90多人,去年才将50多名离退休人员转移到劳动社保局去领养老金了,局里在职者还有45人(包括退居二线者6名)。有局长1名、书记1、副局长6名,副局级(纪检书记、妇联、工会)3人、技术干部10人、正副主任科员5人、高工1人。加上7个股室正副股长,官占了半多。开支属市财政养着。不够便向下属单位索取。
下属单位9个。员工上千多人。大的有400多,小的也有30余名。你说是企业,大点的单位一把手还是市常委管,股长们则属水电局管,钱则要上缴些给局里。
简法:水利电力局政、企彻底分开,局里专管政策、执法、监督。
一个县已经很少有大型水利设计项目,可按一专区或一省专设民营企业水利建设院招标承办。市水利电力局的下属9个企事业,完全下放社会民办,让其独立自主经营。好处:政、企完全分开了,加强它们责任感,可提高工效,政府大大降低政治成本。可堵腐败。农、林、水、畜牧水产四局情况大底如此,合并成一局。合并一局后只需干部十名。
例三:建设局 :
现状:局机关:正副局长5人,纪检、工会、妇联共3人。股室干部14人,办事员7人,退二线12人,合计 41人。另退休8人。
下辖机构及干部:
1、城市监察队 正副队长5、股室干部10人,(事业)
2、环卫所:正副所长6、股室干部17。(员工100人以上)(事业)
3、规划局:局长1、股室干部4人 (事业)
4、乡镇建设所:干部22人,(搞乡镇规划)(事业)
5、松柏镇城建办:干部10人(事业)
6、园林管理处:正副主任5、股室干部7人,工人约200人。(事业)
仅仅一个直径不到一华里的公园就有职工150人。工资发不出,只发点生活费,回去休闲,有事时再请临时工做。
7、自来水公司:正副经理9、股室干部13人。工人约200多。(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8、市政处:正副主任4、股室干部1人。(专管路灯、街道小修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9、档案馆:干部2人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10、村镇办:干部6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11、设计院:4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12、建工局:局长3、股室干部11人(企业)
13、城市开发公司:正副经理3、股室干部16人,职工100多人。(企业)
14、市政公司:正副经理5、股室干部5人。(城市街道建设)(企业)
15、建筑公司:正副经理10、股室干部10人。(企业)
16、燃气办:干部3人(企业)
合计单位16个,干部87人,工人不清。
简法:
一、1-6项的事业单位定员、定额,主要裁员。例如公园只能留5人就足了。各小单位的领导人,只需一人。不设副职。
二、7-11项,一律改为企业,80-11项,统称为城关市政公司,取消事业名称。办设正副各一职。
三、第7项和12-16项,统一下放民间经营。与建设局完全脱勾。
四、这样一来,建设局的规模就可大大缩小了。正副局长2人,干部只需配备5人。
例四:商业总公司:原下辖七大公司,(百纺、食品、副食品、工业品、日杂、服务现都已没了,自应随之撒销。供销社系统:下属公司、工厂及分社,早已名存实亡,改制后,名也没了,理应随之撒销。财委:商业、供销社都没了,财委自应撤销。例五:经贸委:下属企业管理局、国有厂矿工业基本没了,自应随之撤销。
例六:煤炭局:原是专管煤炭的生产、安全、管理、营销任务。小煤矿都已停产,地级市属一个国有煤矿,生产、安全、营销有他们自己管。煤炭局有个名目,凡是过境煤车,栏路收取10元一车,前些年每年能收几百万,市财政还分了大部分,近几年少了,一年只收几十万,便成了煤炭局几十人的唯一开支,这种一不生产,二不管理,只是栏路收费,养活几十人的项目,本应早该取消了。
例七: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乡财税所:
现状:财政局里现有员工130名,12个股室,正副局长6人。局里还设有三个副局级的局:有农税局、财政监督局、非税管理局。近几年有些金费来源不景气的局一把手宁愿不当,挤到财政局挂个副局级主任科员。财政局按23乡镇各设乡镇财税所。大约有300多人。蓝江乡才近三万人,30多个村,光乡财税所一个机构就有30多人,一村一税员了。
一市的收税机构: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三个单位就各有百多人,各个乡镇都有征税机构又约有四百多人。
简法:撤消乡财政所,统一由局里派员征收,财政局局里现有人数应该裁减80%,国地、税局应裁减70%
例八:粮食局系统原来在全市机构最多,人员最多。下属有粮店、碾米厂、榨油厂、饲料厂、养猪场、加工厂、运输队,星罗棋布乡镇的粮站、粮库。员工千多人。经费主要来源是国家管,本应是市场行业,成为社会公用事业了。改革开放后,国家收粮、卖粮少了,绝大部分机构破了,停了,绝大部分职工下岗了。本市供粮几乎都是到市场上与农民或商民在市场上交易了。精简办法:政企彻底分开,除稍留三、五人管粮政外,除留国有粮库需要保存者外,其余全部下放民营。
例九:文化局、新闻出版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下属文物管理局,文化市场管理所。下属各地设的许多文化站,文化站就有百多人。局站已有二百多人。另外还辖有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常宁剧院。现在这些单位成为可有可无,由于经济没有发展到必要不可地步,因此并没能起多少作用,有的甚至不如不设。现在他们忙于捞钱吃饭:或房屋出租,或办舞厅、茶社,或执法收费,真正全市有益文化活动并没做什么。真正群众的文化活动绝大多数都是群众自发地搞起来的。有个常宁歌舞剧团,从开国以来就成立了,几十名员工,全由政府包养着,以后包不起来,就定额包干,一年定六七万元。现在一年难得搞一次春节文艺联欢晚会活动。比社会上的文艺活动还不如,这种单位早就该取消了。建议将剧院卖给他们抵断工龄。市文化馆,除了自己利用馆里设备办个幼儿园抓现金外,实在无事可做了。甘愿将设备抵卖以买断工龄。卫生、体育两局,基本与文化局情况相似,可以三局并为局。文联划出民间社团。各种文学、书法、绘画、歌唱等协会,现在都是社会各自搞起来的,但也还没到需要一个文联组织的程度。真到需要时,那就是说有人养文联组织的时候了。
卫生局下管各医院,城市内的医院、防疫站,基本无需卫生局管,各乡的卫生院除设在城镇者尚在生存外,余皆早已无人买单而空空。人民公社计划经济时,村里就有赤脚医生,随便找个能识几个字的人就叫他当医生,加以患者无钱,本应否定。改革开放一来,早已坛花一现。乡村医院,原用行政管理法,优劣不分,一旦改革,能者有了自由活动空间,自己独行,病人也愿意找他,或者到城市里去了,乡村村民手头也多了点钱,为了病快点好,也自愿往高处的城市走。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作用哩!卫生局补贴部分也无济于世。医生并没失业,自己看病收的钱都往自己腰包放,或者个体自发办起来了。这就是需要与可能结合,需要与实际结合。人为纠合,好心一片,终难有成。所谓公费医疗,城市职工办了五十余年,至今还是有的享受了,有的还没有享受。享受了的也还有不公之状。可怜有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城市里的好心人,对于乡村乡民呼喊给农民以公费医疗待遇,精神可佳一片而已。
例十:科技局、技术质量监督局、环保局三局,都是改革开放后设立的,初还是一个股级机构计量所,以后层峰要求上下对口,继而分设科技监督局、环保局,再而科技、质量监督二局才又分设。常宁这块地方,至今有多少烟囱?凡事不应该强求各地一律、上下一律,这样的县市,还是三局合一为好。
例十一:市老干部局:原来3个干部管90来位离休老干部而设。离休干部只有少无增了,现在只剩70多位,老干部局人员却彪增到15位,有5位局长,全局干部人平分管五个老干。现在兼管了百多副处级退休干部。也只是一月组织学习一次。市政府里还设了个老龄委,基本就没事可干。建议合于组织部,设三位干部专管。
例十二:市党校有17位干部,房子一大片,人称管房干部。每年约短期培训一、二期干部,每次约几十到一二百人。几天到一、二月,利用时间不到一年的四分之一。其余时间,就由党校自己抓现金了。或办电脑培训班,或办成人大专班。房屋设备、师资工薪、办公费用却是政府照付。简法:只留3、4人。采取每次培训定额包干法,文科教师采临时聘请制。
例十三:党史办、县志办两块牌子,由分而合成一套人马,但还是政府、市委分居两地,文史委还在政协。一个人一件事分三处写,写不全一个人一件事。建议三套班子合并成一个办,统归政府管。现在的十多人只留三个就足够了。需要写市志的大型项目,也是几十年一次,反正还是分由各局分写,至于需要写的专题,可以向社会招标承包写。
例十四:工商联合会,本是由工商业户按各自需要而成立,可是这个会反成了政府一个行政机关,上不占天,下不占地的空空局,应从政府机构中裁撤。由社会自由组合。
例十五:邮、电分开后,随着形式的发展,邮政局业务已减少百分之八十多了,还新建一座大楼有三分之二在空闲着,局里反而增到百多人,下面还设有一批邮政分局。常宁自古至今是全国的一个二等县级市,仅此一项,每年要政府补贴200多万,养了一批闲人,懒人。可常宁在民国时期,乡下绝大多数是设邮政代办所或点。包给他们办。建议邮政局裁减90%,乡邮统统承包给社会个人代办。成本大大降低,工效还高得多。
例十六:金融系统(算是企业吧) 一个很少大中型企业的地方,竟然人民、工商、农业、中国、建设、农业发展等六大银行齐设,还加个遍布城乡的信用社。只要是金融业,房子设备就是最好的,员工福利待遇就是数一不二的,这是个极大地浪费。建议只设一个农业银行,一个信用社就足够了。
简政、放权、裁员,暂时写到这里,也很不全面,但可以参考类推。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改革,就是党政不分,市委和政府在领导上不分,由来五十余年,积重难返。如果下面真的减了,党政就非分不可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市委书记、市长各六、七人,首要从头头减起,暂时只各设一正一副,让局长真能发挥其用。副字号既是一坐菩萨,总得烧柱香,但一不能拍板,二不能实施,办好办坏也不是他的政绩。反而起阻碍的作用。这样简政放权裁员,必将大大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副职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财政负担,降低政治成本,这也是简政兴政之道。当然这也是保护领导干部。
这只是就个人知情部分的分析,如果可以实现,其它就可类推。就从市财政来说,常宁市这个县级市2003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15487万元,(扣除应缴省和中央3110万外)支出23297万元,收支两抵赤字7810万。传历年累计负债已数亿。
2003年吃市财政饭的工资支付为11261万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近70%,如果实现简政、裁员80%,一年就可节省工薪支出9008万,一年就可转赤为余1118万元。裁减的机构放到社会去做,每年不但不需由财政负担,还可能创造更多财政来源。
从以上诸实例中可以归纳简政、放权、裁员的总的原则是:把原由政府包办的事,回归社会去办;把原由领导包揽的事,放给办实事的人去办;把该由政府办的事,党委放给政府去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职能。具体来说:
一、因本地政府必需要办的事才考虑设机构用人,虽然本地需要办的事一定要根据自己财力所及才办事设人,不能强调上下对口,五脏俱全。
二、要想真正做到小政府,大社会,就应把政府机关的附属企、事业机构放回到社会去办,即使许多公共事业性质的事,也尽可能让社会(如社区)去办,绝对不能再让政府包下来,整天围着具体事情转,该办的大事反而丢掉了。更不能与民争利,为腐筑窠。
三、事已减少或事已没了,而机构仍然虚设、人员依旧,有的不减,甚至还猛增者,坚决撤并裁减。例如农、林、水、牧四局,它们都有下伸机构,这些局历来是行政与事业合一,五六十年代,农、林、水、畜牧各项都在草创初期,特别大跃进时期,所有大小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都是县里一竿子插到底抓,农林水利才从一个科分成三个局。到1958年大跃进还增加过畜牧水产局。各项事业相继创立后,而原有功能本应退出,人员更应减少。可是改革开放,事在减而人员猛增。楼宇高起。因为有了事业部分,进人不属政府行政编制所限。例如市财贸办、商业局、市供销社,所有下属单位早已名存实亡,职工失业,可还是招牌照挂。局长、主任一般人马工资照领,小车照坐。简直成了“八旗子弟”了。
四、随着改革开放,新事增加,当然要增设机构和人,由于一个地方经济还没发展,而机构已经先行,而且强调与国际接轨,与层峰配套,上下对口,五脏俱全。究其始作俑者,多是中央各部委探大求全、讲排场、摆阔气、图方便,不顾全局造成。
五、政简了,权放了,员裁了,政府自然小了,社会就大了。形成政府与民间同治的二元结构。民间形成了个无形的政府。各种行业各类人群都有了:科学技术的农、林、水、畜牧、兽医、水产、工业、商业、人医、律师、教师、服务行业都有了,民间各种教育、体育、娱乐、文艺、宗教、慈善事业等等,成了大半壁江山。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了。但是怕不怕乱?笔者说,大可不必担忧。政府有了法,官员有了时间监督,民众有了可依的法,上下形成有序的社会,只会有利于社会的有序发展。各地社区及各种行业的同业公会、协会,自然自愿形成。
简政放权裁员后,裁下来的员工往那里摆?经费那里来?
这是个最头痛的问题,
远的且不说,就谈两年前演出的一出精简滑稽剧吧,上面红头文件下了,党委计划作了,也在行动了,不少局计划裁并过,但是在社会上全无声势,一位市委副书记带队到一乡搞点,该乡原有160多员工,一下减了100多,只剩60来人。市级机关都按计划也搞了一下,于是皆按原计划赶紧上报结束。上报之后,一切照旧。事后,只有一个新成立的矿产局和国土局并了,改名叫国土资源局。这也不能全怪一个县,不造成大气候,不解决出路,不解决经费,不从体制上解决问题,而只是减并几个机构。也算一政绩工程而已。
当前危机四伏。但是与其坐以待毙,弄得国破家亡,不如痛下决心,挽社会于危亡。希望上下齐心努力。算是从死中求生吧!
1、原有机关的企事业员工随企事业回归民间也就裁减了一大批。可以将带下去的不动产折价买断他们的工龄。他们就可以自立了。
2、被裁减人员暂时发给原基本工资,三年中自有一批有为人才不甘坐食山空,浪费青春,一定会主动去施展才华,创造新业,出现一大批英雄,社会也就会增加许多新的饭碗,增加社会财富。自然会自愿退出政府位子。
3、政府简了政,放了权,社会就业门路自然也会拓宽。他们能够带资金、技术到城乡发展新的产业。对于这些创新人才,政府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支持。
4、被裁减人员中,年龄偏大(如50以上)者,在退休年限以前,暂发给原工资的50%以上的生活费,待达到正式退休年龄,给予正式退休。
5、50以下,自愿退职者,可以一次性发给退职金。
6、大力发展社区组织,很多社会服务事情,可以让社区去办,可以广开就业门路。
7、裁减人员给予基本工资三年后,仍确实无能自立生活者,再养着。
8、裁员一定要经费,看似难题,实际也不难。机构裁了80%,就有房子等不动产,机关一并,可以设大办公室,实行集体办公,还可提高效率。房子空着,可以卖掉,就可把这笔钱用在裁员上。这不就是企业改制的现成办法吗?
9、留下来的员工,为了支援走者,可以减年薪的20%三年,以示支持。即使离退休人员,月收入满千元者,也可以献出年收入的10%,共渡难关。